隔舱机构和加压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5807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9 1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压力容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压釜的隔舱机构,装设在加压釜内,对所述加压釜内部区域进行分割,包含:支撑圈、多块隔板。支撑圈设置在加压釜内,并沿加压釜的径向环绕固设于加压釜的内壁;多块隔板均设置在加压釜内,并沿加压釜的高度方向依次拼接且均与支撑圈固定连接。各隔板均包含:主体部、与主体部相连的连接部。其中,主体部固定在支撑圈上,而连接部用于与其相邻的隔板的连接部固定连接,且各隔板的主体部与连接部之间呈一预设夹角。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隔舱机构,在设计计算、制造、维护时都更为方便,极大地降低了劳动成本。

Compartment mechanism and autoclave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pressure vessels, especially relates to a compartment body is arranged inside the autoclave, autoclave, autoclave on the interior region segmentation, including: supporting ring, multi partition. The support ring is arranged in the autoclave, and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around the inner wall is fixedly arranged on the autoclave autoclave; a plurality of baffles are arranged in the autoclave, and the height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autoclave and were sequentially spliced with the support ring is fixedly connected. Each partition consists of the main part and the connecting part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body. The main body is fixed on the supporting ring, and the connecting part is fixedly connected to the connecting part of the adjacent partition board, and a preset angle between the main body part and the connecting part of each partition board is arranged. The compartmental mechanism in the invention is more convenient in designing, making, and maintaining, greatly reducing the labor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舱机构和加压釜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力容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压釜及其隔舱机构。
技术介绍
在湿法冶金行业中,加压釜等压力容器设备中有很多隔舱板,隔舱板将设备分隔成多个单独的舱体,利用各个舱体之间隔舱板之间高度差实现介质的流动。隔舱板一般与筒体固定,由三块隔板组成,两侧的两块隔板与设备固定,中间整板上焊接加强筋板,由于三块隔板体积比较大,加上上面焊接的加强筋,整体质量较大。在制造、维护时,由于三块隔板质量大,拆卸后难以搬动,因而工人不易从设备进出,很不方便。另外,由于隔舱板设计时要考虑到充满物料、搅拌器的冲击载荷等因素,而隔舱板两侧与中间由于结构不同,承受力的能力也不同,在进行设计计算时相当复杂。因而,如何使得隔舱板在设计计算、制造、维护时都更为方便,降低劳动成本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舱机构,使得其在设计计算、制造、维护时都更为方便,极大地降低了劳动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隔舱机构,装设在加压釜内,对所述加压釜内部区域进行分割,包含:支撑圈,设置在所述加压釜内,并沿所述加压釜的径向环绕固设于所述加压釜的内壁;N块隔板,均设置在所述加压釜内,并沿所述加压釜的高度方向依次拼接且均与所述支撑圈固定连接,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3的自然数;其中,各隔板均包含:主体部、与所述主体部相连的连接部;其中,所述主体部固定在所述支撑圈上,而所述连接部用于与其相邻的隔板的连接部固定连接,且各隔板的主体部与连接部之间呈一预设夹角。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加压釜,包含如上所述的隔舱机构。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改变了原隔舱板的结构,在加压釜的内壁设置支撑圈,支撑圈上连接所有隔板,各隔板在加压釜的高度方向依次拼接。同时,各隔板均包含:主体部和连接部。其中,主体部固定在支撑圈上,连接部与主体部相连,且各隔板的主体部与连接部之间呈一预设夹角,相邻的两块隔板的连接部相互固定连接,最终拼接形成加压釜内用于将设备分隔的一个隔舱机构。该隔舱机构在设计时能够简化设计计算过程,由于各隔板之间可拆卸,在制造和维护时都非常方便,极大地降低了劳动成本。另外,所述隔舱机构还包含:M块加强板,设置在各隔板的主体部与连接部的中心位置,并与各隔板的主体部与连接部固定,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加强板用于增加隔舱机构的刚度和强度。另外,所述隔舱机构还包含:第一挡流装置,与各隔板的连接部连接;第二挡流装置,与各隔板的主体部连接。加压釜内进行搅拌时,第一挡流装置和第二挡流装置有挡流作用。另外,所述第一挡流装置包含:挡板,与所述主体部垂直;M个挡板连接件,分别与所述挡板和隔板的连接部连接固定,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使第一挡流装置与隔板的连接强度得到保证。另外,所述第二挡流装置包含:挡板,与所述主体部垂直;M个连接板,与相邻的两块隔板的主体部连接固定;M个挡板连接件,分别与所述挡板和各连接板连接固定。使第二挡流装置与隔板的连接强度得到保证。另外,所述预设夹角为90度。制造时更为方便,连接效果好。另外,各隔板的连接部之间通过锁紧件固定连接,没有焊接结构,制造时非常方便,同时也便于拆卸。另外,各隔板的主体部与连接部一体折弯成型。使隔板便于制作,同时可以令隔板得到与型钢类似的抗弯能力。另外,各隔板中位于最底部的隔板为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主体部设有一缺口,所述隔舱机构还包含盖板,与所述第一隔板的主体部连接固定,用于盖住所述缺口。当需要排渣时,可以打开盖板排净。另外,位于最顶部的隔板为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主体部包含:第一主体,与所述支撑圈连接;第二主体,与所述第一主体相对,并与所述支撑圈连接;堰板,与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连接;所述第二隔板的连接部包含:第一连接体,与所述第一主体连接;第二连接体,与所述第二主体连接。另外,各隔板中的任意一块隔板上开设人孔,装配工人在所有隔板均装配完成之后不用从隔舱板上方翻越,便于制造和维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隔舱机构的正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隔舱机构的左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隔舱机构的隔板的正视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隔舱机构的隔板的左视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隔舱机构的第一挡流装置的左视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隔舱机构的第二挡流装置的左视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隔舱机构的第一隔板的正视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隔舱机构的第一隔板的左视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隔舱机构的第二隔板的正视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隔舱机构的第二隔板的左视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加压釜主视局部剖示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加压釜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专利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隔舱机构,如图1、2所示,装设在加压釜内,对加压釜内部区域进行分割,包含:支撑圈1和七块隔板2。支撑圈1设置在加压釜的釜体内,并沿加压釜的径向环绕固设于加压釜的内壁;七块隔板2均设置在加压釜内,并沿加压釜的高度方向依次拼接且均与支撑圈1固定连接。其中,如图3、4所示,各隔板2均包含:主体部3、与主体部3相连的连接部4。主体部固定在支撑圈1上,而连接部用于与其相邻的隔板2的连接部固定连接,且各隔板2的主体部与连接部之间呈一预设夹角。根据上述内容不难发现,该隔舱机构改变了原隔舱板的结构,在加压釜的内壁设置支撑圈1,支撑圈1上连接所有隔板2,各隔板2在加压釜的高度方向依次拼接。同时,各隔板2均包含:主体部3和连接部4。其中,主体部3固定在支撑圈1上,连接部4与主体部3相连,且各隔板2的主体部3与连接部4之间呈一预设夹角,相邻的两块隔板2的连接部4相互固定连接,最终拼接形成加压釜内用于将设备分隔的一个隔舱机构。主体部3与连接部4之间的预设夹角为90度,设置成90度时制造更为方便,连接效果好。主体部3与连接部4构成的截面便于设计时的计算。另外,在支撑圈1与筒体之间可根据计算,在单侧适当增加加强筋以增强焊缝抵御剪切的能力。且由于各隔板2之间可拆卸,在制造和维护时更为方便,可以极大地降低劳动成本。具体地说,在此实施方式中,各隔板2的主体部3与连接部4一体折弯成型。隔板用单一厚度的板材弯制而成,便于制作,同时又可以令隔板2得到与型钢类似的抗弯能力。各隔板2与支撑圈、各隔板2的连接部4之间通过锁紧件固定连接,没有焊接结构,制造时非常方便,同时也便于拆卸。由于隔板2用板弯制,高度误差积累,还有釜体筒节直径误差、隔板的高度定位问题等原因,支撑圈上的螺栓孔需采用腰型孔,径向分布,便于安装。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隔舱机构还包含六块加强板9,设置在各隔板2的主体部3与连接部4的中心位置,并与各隔板2的主体部3与连接部4固定,这些加强板9用于增加隔舱机构的刚度和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隔舱机构和加压釜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舱机构,装设在加压釜内,对所述加压釜内部区域进行分割,包含:支撑圈,设置在所述加压釜内,并沿所述加压釜的径向环绕固设于所述加压釜的内壁;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舱机构还包含:N块隔板,均设置在所述加压釜内,并沿所述加压釜的高度方向依次拼接且均与所述支撑圈固定连接,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3的自然数;其中,各隔板均包含:主体部、与所述主体部相连的连接部;其中,所述主体部固定在所述支撑圈上,而所述连接部用于与其相邻的隔板的连接部固定连接,且各隔板的主体部与连接部之间呈一预设夹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舱机构,装设在加压釜内,对所述加压釜内部区域进行分割,包含:支撑圈,设置在所述加压釜内,并沿所述加压釜的径向环绕固设于所述加压釜的内壁;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舱机构还包含:N块隔板,均设置在所述加压釜内,并沿所述加压釜的高度方向依次拼接且均与所述支撑圈固定连接,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3的自然数;其中,各隔板均包含:主体部、与所述主体部相连的连接部;其中,所述主体部固定在所述支撑圈上,而所述连接部用于与其相邻的隔板的连接部固定连接,且各隔板的主体部与连接部之间呈一预设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舱机构还包含:M块加强板,设置在各隔板的主体部与连接部的中心位置,并与各隔板的主体部与连接部固定,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舱机构还包含:第一挡流装置,与各隔板的连接部连接;第二挡流装置,与各隔板的主体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流装置包含:挡板,与所述主体部垂直;M个挡板连接件,分别与所述挡板和隔板的连接部连接固定,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立钦杨爱国姚昕茅陆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森松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