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廊火灾信息采集系统和判定防火门开启时机的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642365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6 1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廊火灾信息采集系统和判定防火门开启时机的方法,用于解决无法确定防火门开启和排烟系统打开时间的问题。其中,系统包括:第一一氧化碳浓度探测模块、第一温度采集模块、第一数据传输模块、第二一氧化碳浓度探测模块、第二温度采集模块;第二数据传输模块;第一一氧化碳浓度探测模块、第一温度采集模块连接第一数据传输模块;第二一氧化碳浓度探测模块、第二温度采集模块连接第二数据传输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系统可以有效减少采集模块和传输模块在火灾期间被烧毁可能性,进而能够实时收集着火区间内一氧化碳浓度信息和温度信息,使灭火人员实时监控着火区域的火灾情况,并准确计算/获知打开防火门的时机。

Fire information collection system for pipe gallery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fire door opening tim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fire information collection system for pipe gallery and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opening time of fire door, which is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opening of fire door and the opening time of smoke exhaust system can not be determined. The system includes: the first carbon monoxide concentration detection module, a first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module, data transmission module, the first second carbon monoxide concentration detection module,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module second; second data transmission module; the first carbon monoxide concentration detection module, a first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modu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data transmission module; second carbon monoxide concentration detection module,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module connection second second data transmission module. The system of the in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cquisition module and transmission module is burning possibility during the fire and can real-time collect fire within the range of carbon monoxide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information, the real-time monitoring of fire fire fire fighting personnel area, and accurately calculate the open fire door time / inform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廊火灾信息采集系统和判定防火门开启时机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管廊火灾信息采集系统和窒息灭火期间判定防火门开启时机的方法。
技术介绍
城市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地下综合管廊系统不仅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极大方便了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在发达国家,城市综合管廊修建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发展较为完善。我国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历史较短,目前仅有北京、上海、深圳、沈阳等城市建有综合管廊。近年来国务院高度重视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我国管廊建设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管廊内燃气、电力舱室火灾是城市综合管廊面临的重要安全隐患。相对于其他地下空间,管廊横截面较小,且被分成若干个舱室,不利于灭火救援的开展。当前主流方案为:当管廊内部自动灭火无法扑灭火灾时,采取隔绝灭火方式,即每隔一段距离设置防火分隔,通过关闭火区两侧防火门,来达到闷烧、自然熄灭的灭火方式;熄灭后开启防火门,进行纵向排烟,排除事故区间内废气。然而,防火门开启和排烟系统打开时间很难确定。过早开启防火门和排烟系统,可能导致回燃甚至爆炸;过晚开启防火门和排烟系统,则影响灾后处置、恢复。无法确定防火门开启和排烟系统打开时间是现有技术的主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管廊火灾信息采集系统和窒息灭火期间判定防火门开启时机的方法。为此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管廊火灾信息采集系,至少包括:第一一氧化碳浓度探测模块、第一温度采集模块、第一数据传输模块、第二一氧化碳浓度探测模块、第二温度采集模块、第二数据传输模块;第一一氧化碳浓度探测模块、第一温度采集模块连接第一数据传输模块;第二一氧化碳浓度探测模块、第二温度采集模块连接第二数据传输模块;一氧化碳浓度探测模块用于探测管廊内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管廊内空气温度;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向数据监控中心发送采集的管廊内一氧化碳浓度数据和温度数据;温度采集模块至少包括感温元件、温度信号线、温度信号转换元件;一氧化碳浓度探测模块至少包括进气管道和一氧化碳浓度探测单元;第一管廊分区和第二管廊分区之间具有第一防火分隔;所述第一温度采集模块的感温元件和第一一氧化碳浓度探测模块的进气管道位于第一管廊分区内;所述第一温度采集模块的温度信号转换元件和第一一氧化碳浓度探测模块的一氧化碳浓度探测单元位于第二管廊分区内;所述第二温度采集模块的感温元件和第二一氧化碳浓度探测模块的进气管道位于第二管廊分区内;所述第二温度采集模块的温度信号转换元件和第二一氧化碳浓度探测模块的一氧化碳浓度探测单元位于第一管廊分区内。可选的,所述进气管道至少包括吸气口、钢管;所述一氧化碳浓度探测单元至少包括吸气泵、一氧化碳浓度探测单元和导管;所述钢管为中空管状结构,钢管一端与吸气泵连接,另一端上具有吸气口,吸气泵用于将待检测的空气从吸气口吸入钢管的内管道内;钢管的内管道上设置有导管,导管与一氧化碳浓度探测单元连接,用于向一氧化碳浓度探测单元输送待检测的空气,导管位于吸气泵与吸气口之间。可选的,一个所述一氧化碳浓度探测模块至少包括2根钢管,每根钢管上至少设置一个吸气口钢管的吸气口分别沿着管廊纵向方向以预设的间隔分布于管廊顶棚。可选的,感温元件为k型铠装热电偶。可选的,温度信号线为热电偶束补偿导线。可选的,供电线和所述温度信号线位于套管内,套管预埋在管廊结构内部。可选的,数据传输模块与数据监控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导线为光纤,且采用总线式布置。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判定防火门开启时机的方法,包括:接收如上所述用于管廊的信息采集系统中各管廊分区的一氧化碳浓度探测器和温度传感器采集到一氧化碳浓度数据和温度数据;根据采集到一氧化碳浓度数据和温度数据,判断防火门关闭后,一氧化碳浓度数据和温度数据是否下降到预设值;若下降到预设值,则达到开启防火门的时机;或若仅温度达到预设值,则打开排烟装置,用于排除管廊内的一氧化碳。可选的,所述判断一氧化碳浓度数据是否达到预设值包括:判断管廊内最高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是否下降到爆炸下限的20%以下。有益效果:(1)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防火分隔一侧的一氧化碳吸气口、温度传感器分别与防火分隔另一侧的一氧化碳浓度探测单元、温度信号转换元件相连接,相应数据传输模块与一氧化碳浓度探测单元、温度信号转换元件布置于同一机柜。本专利技术采用将数据传输模块、一氧化碳浓度探测单元、温度信号转换元件布置在相邻防火分区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采集模块和传输模块在火灾期间被烧毁可能性,进而能够实时收集着火区间内一氧化碳浓度信息和温度信息,使灭火人员实时监控着火区域的火灾情况,并准确计算/获知打开防火门的时机。(2)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所述系统所需数据传输导线、供电线路布置于一根套管内,套管在管廊施工阶段预埋在管廊结构内部,因而能够尽可能的避免火灾时被烧毁,从而在火灾发生时能发挥数据采集的作用。(3)由上述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中通过采集管廊内着火区域的一氧化碳浓度数据、温度数据,来判断管廊内火势情况,并判断防火门开启时间,可以避免过早打开防火门,造成复燃甚至爆炸,也可避免过晚打开防火门,影响灾后处置、恢复。前面是提供对本专利技术一些方面的理解的简要
技术实现思路
。这个部分既不是本专利技术及其各种实施例的详尽表述也不是穷举的表述。它既不用于识别本专利技术的重要或关键特征也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以一种简化形式给出本专利技术的所选原理,作为对下面给出的更具体的描述的简介。应当理解,单独地或者组合地利用上面阐述或下面具体描述的一个或多个特征,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也是可能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公开实施例中管廊防火分隔划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公开实施例中数据采集模块布置示意图;图3为防火分隔处数据采集设备布置示意图;图4为采集模块火灾期间工作示意图;图5为一氧化碳探测系统布置示意图;图6为根据温度判断防火门打开时间的判定依据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数据监控中心;2---防火分隔(防火墙和防火门);3---数据传输光纤;4---数据采集传输柜;5---k型铠装热电偶;6---热电偶束补偿导线;7---一氧化碳浓度探测吸气口;8---钢管;9---温度采集模块本体;10---一氧化碳浓度探测单元;11---数据传输模块本体;12---供电电线;13---套管;14---导管;15---小型吸气泵;L1为铠装热电偶之间的间距;L2为吸气口的间距,L为管廊分区长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示例性的系统描述本专利技术。参见图1和图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管廊的信息采集系统。部署该系统的整个管廊沿着纵向方向被放火分隔2划分为若干个管廊分区,每个管廊分区又划分为2个采集区域,每个采集区对应一个采集箱,即由该采集箱负责采集该采集区域的数据。该系统,至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管廊火灾信息采集系统和判定防火门开启时机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管廊火灾信息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第一一氧化碳浓度探测模块、第一温度采集模块、第一数据传输模块、第二一氧化碳浓度探测模块、第二温度采集模块、第二数据传输模块;第一一氧化碳浓度探测模块、第一温度采集模块连接第一数据传输模块;第二一氧化碳浓度探测模块、第二温度采集模块连接第二数据传输模块;一氧化碳浓度探测模块用于探测管廊内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管廊内空气温度;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向数据监控中心发送采集的管廊内一氧化碳浓度数据和温度数据;温度采集模块至少包括感温元件、温度信号线、温度信号转换元件;一氧化碳浓度探测模块至少包括进气管道和一氧化碳浓度探测单元;第一管廊分区和第二管廊分区之间具有第一防火分隔;所述第一温度采集模块的感温元件和第一一氧化碳浓度探测模块的进气管道位于第一管廊分区内;所述第一温度采集模块的温度信号转换元件和第一一氧化碳浓度探测模块的一氧化碳浓度探测单元位于第二管廊分区内;所述第二温度采集模块的感温元件和第二一氧化碳浓度探测模块的进气管道位于第二管廊分区内;所述第二温度采集模块的温度信号转换元件和第二一氧化碳浓度探测模块的一氧化碳浓度探测单元位于第一管廊分区内。...

【技术特征摘要】
1.管廊火灾信息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第一一氧化碳浓度探测模块、第一温度采集模块、第一数据传输模块、第二一氧化碳浓度探测模块、第二温度采集模块、第二数据传输模块;第一一氧化碳浓度探测模块、第一温度采集模块连接第一数据传输模块;第二一氧化碳浓度探测模块、第二温度采集模块连接第二数据传输模块;一氧化碳浓度探测模块用于探测管廊内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管廊内空气温度;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向数据监控中心发送采集的管廊内一氧化碳浓度数据和温度数据;温度采集模块至少包括感温元件、温度信号线、温度信号转换元件;一氧化碳浓度探测模块至少包括进气管道和一氧化碳浓度探测单元;第一管廊分区和第二管廊分区之间具有第一防火分隔;所述第一温度采集模块的感温元件和第一一氧化碳浓度探测模块的进气管道位于第一管廊分区内;所述第一温度采集模块的温度信号转换元件和第一一氧化碳浓度探测模块的一氧化碳浓度探测单元位于第二管廊分区内;所述第二温度采集模块的感温元件和第二一氧化碳浓度探测模块的进气管道位于第二管廊分区内;所述第二温度采集模块的温度信号转换元件和第二一氧化碳浓度探测模块的一氧化碳浓度探测单元位于第一管廊分区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道至少包括吸气口、钢管;所述一氧化碳浓度探测单元至少包括吸气泵、一氧化碳浓度探测单元和导管;所述钢管为中空管状结构,钢管一端与吸气泵连接,另一端上具有吸气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聪灵李建吕敬民胥旋何理仇培云赵晨侯正波车洪磊刘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