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钻孔内布管用管路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2750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4 2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钻孔内布管用管路输送装置,包括承载底座、下机架、上机架、压下机构、液压输送驱动机构、驱动辊、承载辊、输送带、导向管套、盘管机及控制系统,下机架安装在承载底座上,上机架位于下机架正上方,驱动辊分别安装在下机架和上机架两端位置处,承载辊均布在下机架上表面和上机架下表面内,输送带通过驱动辊、承载辊安装在下机架上表面和上机架下表面上,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电路、液压压力传感器、摩擦力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提高对管材向钻孔内输送作业是的工作效率和输送质量,另一方面可在对管材进行传输过程中,有效的对管材表面进行保护,避免管材在输送过程中而导致破裂划伤等现象发生。

A kind of high efficient drilling pipe inside the pipeline convey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high-efficiency drilling pipe inside the pipeline convey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earing base, a lower frame, an upper frame, a pressing mechanism, hydraulic driving mechanism, the driving roller conveyor, conveyor belt, roller, guide sleeve, coiling machine and control system under the bearing frame is arranged on the bearing base, the upper frame is located just above the lower frame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lower and upper machine frames at both ends at the position of the drive roller, roller bearing is evenly distributed on the surface and on the lower frame of the upper frame under the surface, the conveyor belt through the drive roller, roller bearing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surface and the upper frame frame under the surface, the control system includes a control circuit, a hydraulic pressure sensor friction sensor, pressure sensor. One aspect of the invention of a pipe conveying operation to the borehole is the work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transportation,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pipe, the transmission process,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surface of the tube, pipe rupture due to avoid scratching phenomenon in the process of convey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钻孔内布管用管路输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钻孔内布管用管路输送装置,属机械输送设备

技术介绍
当前在诸如矿山开采、瓦斯气等开采工作中,往往需要向钻孔内布设抽采管路、注浆管路等管材设备,当前在进行该类管材向钻孔内布设时,由于钻孔深度大、钻孔内壁摩擦力大、障碍物多及所布设管材结构强度相对较小等因素,导致当前在通过管材传输设备进行该类管材布设作业时,极易造成管材在向钻孔内进行传输时因摩擦力大、异物堵塞等原因导致管材无法顺利输送到钻孔内,而由于当前所使用的管材输送设备针对这一问题缺乏有效的应对能力,因此导致当前管材在进行钻孔内布设时的工作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且布设质量相对较低,严重时甚至导致管材破裂、折断现象发生,从而严重影响管材布设作业的施工质量和效率,并对后续的资源开采及钻孔封堵等作业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钻孔内布管用管路输送装置,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高效钻孔内布管用管路输送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效钻孔内布管用管路输送装置,包括承载底座、下机架、上机架、压下机构、液压输送驱动机构、驱动辊、承载辊、输送带、导向管套、盘管机及控制系统,下机架安装在承载底座上,并与水平面平行呈0°—90°,承载底座下表面均布至少四个行走机构,上机架通过至少两个压下机构与下机架上表面连接并位于下机架正上方,上机架与下机架相互平行分布,且上机架与下机架间设高度为5—20厘米的传输腔,传输腔与下机架、上机架同轴分布,驱动辊至少四个,并分别安装在下机架和上机架两端位置处,承载辊至少10个,并分别均布在下机架上表面和上机架下表面内,下机架、上机架内的驱动辊、承载辊相互平行分布,并均与传输腔轴线垂直分布,输送带共两条,分别通过驱动辊、承载辊安装在下机架上表面和上机架下表面上并与传输腔同轴分布,且两输送带与传输腔轴线平行分布,并均高出下机架上表面和上机架下表面至少1厘米,盘管机安装在下机架前端面处的承载底座上,并与传输腔同轴分布,导向管套末端分别与下机架、上机架前端面通过滑轨连接,并与传输腔同轴分布,导向管套外均布至少两个定位机构,且定位机构通过滑轨沿导向管套轴线方向滑动连接,液压输送驱动机构安装在承载底座上表面并通过传动机构分别与压下机构和下机架和上机架前端面处的驱动辊相互连接,输送带上表面设一条定位槽,定位槽与输送带轴线同轴分布,定位槽深度为输送带深度的1/4—2/3,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电路、液压压力传感器、摩擦力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控制电路安装在承载底座上,并分别与液压压力传感器、摩擦力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液压输送驱动机构及盘管机电气连接,其中液压压力传感器与液压输送驱动机构相互连接,摩擦力传感器至少两个,嵌于上机架下表面,且各摩擦力传感器前端面与定位槽侧表面平齐,拉压力传感器数量与压下机构数量一致,且每个压下机构上均设至少一个拉压力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的压下机构为液压缸、气压缸及丝杠结构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的,所述的液压输送驱动机构为液压马达。进一步的,所述的下机架与承载底座间通过转台机构相互连接,且所述的下机架与转台机构上表面通过驱动机构相互铰接,所述的转台机构和驱动机构均与控制系统电气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盘管机与下机架之间及导向管套内均设一个计米器。进一步的,所述的输送带包括承载底层、定位表层及弹性垫层,所述的定位表层通过弹性垫层与承载底层上表面连接,并与承载底层上表面平行分布,所述的定位表层共两条,且两条定位表层以承载底层中线对称分布,且两条定位表层之间间距为承载底层宽度的1/10—1/3,且两条定位表层与承载底层共同构成定位槽,所述的定位槽所对应的定位表层侧表面与承载底层上表面呈30°—90°夹角,所述的定位槽侧表面上均布若干摩擦块,所述的摩擦块截面呈等腰梯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槽为横截面呈等腰梯形和圆弧结构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槽横截面为圆弧结构时,则定位槽圆心角为90°—150°。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电路为基于可编程控制器、DSP芯片组及FPGA芯片组中任意一种为核心的自动控制电路,且控制电路上另设数据通讯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的数据通讯装置为射频无线数据通讯装置、Zigbee无线数据通讯装置及WIFI无线数据通讯装置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共同使用。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集成化程度和运行程度高,一方面有效的克服了因钻孔内阻力大及异物阻挡而导致的管材输送布局难度大,工作效率低及输送质量差的缺陷,提高对管材向钻孔内输送作业是的工作效率和输送质量,并有效的降低了管材布局作业成本,另一方面可在对管材进行传输过程中,有效的对管材表面进行保护,避免管材在输送过程中而导致破裂划伤等现象发生,同时还有效的提高了管材输送作业的工作精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钻孔内管材布设作业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输送带横断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2所示,一种高效钻孔内布管用管路输送装置,包括承载底座1、下机架2、上机架3、压下机构4、液压输送驱动机构5、驱动辊6、承载辊7、输送带8、导向管套9、盘管机10及控制系统,下机架2安装在承载底座1上,并与水平面平行呈0°—90°,承载底座1下表面均布至少四个行走机构12,上机架3通过至少两个压下机构4与下机架2上表面连接并位于下机架2正上方,上机架3与下机架2相互平行分布,且上机架2与下机架3间设高度为5—20厘米的传输腔13,传输腔13与下机架2、上机架3同轴分布,驱动辊6至少四个,并分别安装在下机架2和上机架3两端位置处,承载辊7至少10个,并分别均布在下机架2上表面和上机架3下表面内,下机架2、上机架3内的驱动辊6、承载辊7相互平行分布,并均与传输腔13轴线垂直分布,输送带8共两条,分别通过驱动辊6、承载辊7安装在下机架2上表面和上机架3下表面上并与传输腔13同轴分布,且两输送带8与传输腔13轴线平行分布,并均高出下机架2上表面和上机架3下表面至少1厘米,盘管机10安装在下机架2前端面处的承载底座1上,并与传输腔13同轴分布,导向管套9末端分别与下机架2、上机架3前端面通过滑轨14连接,并与传输腔13同轴分布,导向管套10外均布至少两个定位机构15,且定位机构15通过滑轨14沿导向管套9轴线方向滑动连接,液压输送驱动机构5安装在承载底座1上表面并通过传动机构分别与压下机构4和下机架2和上机架3前端面处的驱动辊6相互连接,输送带8上表面设一条定位槽16,定位槽16与输送带8轴线同轴分布,定位槽16深度为输送带8深度的1/4—2/3,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电路11、液压压力传感器17、摩擦力传感器18、拉压力传感器19,控制电路11安装在承载底座1上,并分别与液压压力传感器17、摩擦力传感器18、拉压力传感器19、液压输送驱动机构5及盘管机10电气连接,其中液压压力传感器17与液压输送驱动机构5相互连接,摩擦力传感器18至少两个,嵌于上机架3下表面,且各摩擦力传感器18前端面与定位槽16侧表面平齐,拉压力传感器19数量与压下机构4数量一致,且每个压下机构4上均设至少一个拉压力传感器19。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效钻孔内布管用管路输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钻孔内布管用管路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效钻孔内布管用管路输送装置包括承载底座、下机架、上机架、压下机构、液压输送驱动机构、驱动辊、承载辊、输送带、导向管套、盘管机及控制系统,所述的下机架安装在承载底座上,并与水平面平行呈0°—90°,所述的承载底座下表面均布至少四个行走机构,所述的上机架通过至少两个压下机构与下机架上表面连接并位于下机架正上方,所述的上机架与下机架相互平行分布,且上机架与下机架间设高度为5—20厘米的传输腔,所述的传输腔与下机架、上机架同轴分布,所述的驱动辊至少四个,并分别安装在下机架和上机架两端位置处,所述的承载辊至少10个,并分别均布在下机架上表面和上机架下表面内,所述的下机架、上机架内的驱动辊、承载辊相互平行分布,并均与传输腔轴线垂直分布,所述的输送带共两条,分别通过驱动辊、承载辊安装在下机架上表面和上机架下表面上并与传输腔同轴分布,且两输送带与传输腔轴线平行分布,并均高出下机架上表面和上机架下表面至少1厘米,盘管机安装在下机架前端面处的承载底座上,并与传输腔同轴分布,所述的导向管套末端分别与下机架、上机架前端面通过滑轨连接,并与传输腔同轴分布,所述的导向管套外均布至少两个定位机构,且定位机构通过滑轨沿导向管套轴线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的液压输送驱动机构安装在承载底座上表面并通过传动机构分别与压下机构和下机架和上机架前端面处的驱动辊相互连接,所述的输送带上表面设一条定位槽,所述的定位槽与输送带轴线同轴分布,所述的定位槽深度为输送带深度的1/4—2/3,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电路、液压压力传感器、摩擦力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所述的控制电路安装在承载底座上,并分别与液压压力传感器、摩擦力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液压输送驱动机构及盘管机电气连接,其中所述的液压压力传感器与液压输送驱动机构相互连接,所述的摩擦力传感器至少两个,嵌于上机架下表面,且各摩擦力传感器前端面与定位槽侧表面平齐,所述的拉压力传感器数量与压下机构数量一致,且每个压下机构上均设至少一个拉压力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钻孔内布管用管路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效钻孔内布管用管路输送装置包括承载底座、下机架、上机架、压下机构、液压输送驱动机构、驱动辊、承载辊、输送带、导向管套、盘管机及控制系统,所述的下机架安装在承载底座上,并与水平面平行呈0°—90°,所述的承载底座下表面均布至少四个行走机构,所述的上机架通过至少两个压下机构与下机架上表面连接并位于下机架正上方,所述的上机架与下机架相互平行分布,且上机架与下机架间设高度为5—20厘米的传输腔,所述的传输腔与下机架、上机架同轴分布,所述的驱动辊至少四个,并分别安装在下机架和上机架两端位置处,所述的承载辊至少10个,并分别均布在下机架上表面和上机架下表面内,所述的下机架、上机架内的驱动辊、承载辊相互平行分布,并均与传输腔轴线垂直分布,所述的输送带共两条,分别通过驱动辊、承载辊安装在下机架上表面和上机架下表面上并与传输腔同轴分布,且两输送带与传输腔轴线平行分布,并均高出下机架上表面和上机架下表面至少1厘米,盘管机安装在下机架前端面处的承载底座上,并与传输腔同轴分布,所述的导向管套末端分别与下机架、上机架前端面通过滑轨连接,并与传输腔同轴分布,所述的导向管套外均布至少两个定位机构,且定位机构通过滑轨沿导向管套轴线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的液压输送驱动机构安装在承载底座上表面并通过传动机构分别与压下机构和下机架和上机架前端面处的驱动辊相互连接,所述的输送带上表面设一条定位槽,所述的定位槽与输送带轴线同轴分布,所述的定位槽深度为输送带深度的1/4—2/3,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电路、液压压力传感器、摩擦力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所述的控制电路安装在承载底座上,并分别与液压压力传感器、摩擦力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液压输送驱动机构及盘管机电气连接,其中所述的液压压力传感器与液压输送驱动机构相互连接,所述的摩擦力传感器至少两个,嵌于上机架下表面,且各摩擦力传感器前端面与定位槽侧表面平齐,所述的拉压力传感器数量与压下机构数量一致,且每个压下机构上均设至少一个拉压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明韩振宇焦华喆孙冠东严少洋刘子路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