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剂苯甲酸的新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62741 阅读:3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转向剂苯甲酸的一种使用方法,首先将苯甲酸溶解在溶剂中,制成苯甲酸的溶液,然后将该溶液以一定比例加入到水(或酸液)中,即可得到分散均匀的苯甲酸的悬浮体。所说的溶剂优选N,N-二甲基甲酰胺,所说的苯甲酸溶液与水(或酸液)的混合比例为3∶7~1∶9。这样制备得到的苯甲酸的悬浮体,粒径小,体系具有较好的动力学稳定性,可直接由水或酸液携带注入地层,使用方便,而且形成的滤饼致密,转向能力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田化学用剂尤其是转向剂的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酸化(压裂)是油井增产、水井增注的重要措施。在酸化(压裂)过程中,由于地层的非均质性,酸液容易进入渗透率较高的地层,难以波及低渗透层,达不到预期的增产增注目的。因此酸化(压裂)成功的一个关键是采取有效的转向技术,保证酸液注入目的层。常用的转向技术可分为机械转向和化学转向两大类。机械转向成功率高,但施工成本也高,而化学转向因使用方便而被广泛采用。化学转向的技术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转向剂。要求转向剂能有效改变酸液的分布,同时对地层伤害小。苯甲酸和油溶性树脂是满足上述要求的广泛使用的两类酸化转向剂,它们通过在地层中形成滤饼而封堵高渗透层或裂缝,迫使后续酸液转向低渗层;当开井生产时,滤饼可在水或油中缓慢溶解,消除对地层的堵塞作用。基于以上“暂堵”原理,苯甲酸和油溶性树脂可实现酸液转向,二者的差别是油溶性树脂只适应于油井酸化转向,苯甲酸可同时适应于油井和水井转向,使用范围更广。但市场上的苯甲酸往往是片状颗粒,形成的滤饼不致密;而且由于苯甲酸密度较大(密度约为1.3g/cm3),施工过程中需以聚合物溶液携带注入地层,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转向剂苯甲酸的一种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说的使用方法是将苯甲酸首先溶解在溶剂中,制成苯甲酸的溶液。由于苯甲酸在水(或酸液)中溶解度很低,因此将上述苯甲酸的溶液以一定比例加入到水(或酸液)中,即可得到分散均匀的苯甲酸的悬浮体(颗粒粒径小于1mm)。该体系随酸液(将苯甲酸的溶液加入酸液中配制而成)或作为酸化的前置液(苯甲酸的溶液加入水中配制而成)注到地层中后,通过形成滤饼而起转向作用。所说的溶剂包括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苯甲酸在这些溶剂中有很大的溶解度,但考虑到上述溶剂的成本,优选N,N-二甲基甲酰胺。所说的苯甲酸溶液与水(或酸液)的混合比例,可选择3∶7~1∶9,优选2∶8。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来说明苯甲酸的使用方法。取130克苯甲酸,室温下加入到100g N,N-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溶解,制成苯甲酸溶液。取20g苯甲酸溶液,加到80g水或15%盐酸中,搅拌即可得到粒径小于1mm的苯甲酸的悬浮体。该悬浮体随酸液或作为酸化的前置液注到地层中后,通过形成滤饼而起转向作用。本专利技术的特点是苯甲酸的悬浮体粒径小,体系具有较好的动力学稳定性,可直接由水或酸液携带注入地层,使用方便,而且形成的滤饼致密,转向能力强。权利要求1.一种转向剂苯甲酸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将苯甲酸首先溶解在溶剂中,制成苯甲酸的溶液,将该溶液以一定比例加入到水或酸液中,即可得到分散均匀的苯甲酸的悬浮体,该悬浮体随酸液或作为酸化的前置液注到地层中,通过形成滤饼起转向作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苯甲酸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所说的溶剂包括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苯甲酸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所说的苯甲酸溶液与水或酸液的混合比例为3∶7~1∶9。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转向剂苯甲酸的一种使用方法,首先将苯甲酸溶解在溶剂中,制成苯甲酸的溶液,然后将该溶液以一定比例加入到水(或酸液)中,即可得到分散均匀的苯甲酸的悬浮体。所说的溶剂优选N,N-二甲基甲酰胺,所说的苯甲酸溶液与水(或酸液)的混合比例为3∶7~1∶9。这样制备得到的苯甲酸的悬浮体,粒径小,体系具有较好的动力学稳定性,可直接由水或酸液携带注入地层,使用方便,而且形成的滤饼致密,转向能力强。文档编号C09K8/60GK1760315SQ20051004490公开日2006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8日专利技术者葛际江, 张贵才, 孙铭勤 申请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剂苯甲酸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将苯甲酸首先溶解在溶剂中,制成苯甲酸的溶液,将该溶液以一定比例加入到水或酸液中,即可得到分散均匀的苯甲酸的悬浮体,该悬浮体随酸液或作为酸化的前置液注到地层中,通过形成滤饼起转向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际江张贵才孙铭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