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素—6—磺酸四核镉、双核锌配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光致发光性能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662493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介绍了光致发光材料白杨素-6-磺酸四核镉配位化合物式(Ⅰ)和白杨素-6-磺酸双核锌配位化合物式(Ⅱ)及其合成方法,以及式(Ⅰ)和式(Ⅱ)的应用。式(Ⅰ)在λex=440nm条件下激发可发出λem=496nm的黄色荧光;式(Ⅱ)在λex=423nm条件下激发也可发出λem=488nm的黄色荧光。式(Ⅰ)和式(Ⅱ)均具有强的光致发光性能,是新型的荧光或光致发光材料。式(Ⅰ)和式(Ⅱ)固体在人民币或纸质上印成各种防伪标志,制成证件、护照、信用卡和文件等,可防变造或伪造可用于制备防伪标志的应用,还可用于路标指示灯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杂环化合物
,具体涉及到杂环不氢化的含六节环,有一个氧原子作为仅有环杂原子,与苯环稠合有芳环仅连在位置2的杂环化合物。
技术介绍
白杨素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且生物活性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由于羰基和羟基的特殊性它们能和金属离子配位形成稳定的螯合物,目前文献报道白杨素或其磺化物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位化合物都是单核配位化合物。在多核配合物体系中由于金属离子之间通过电子传递所产生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桥基、端基配体的相互协调和影响,使它们呈现出许多不同于单核配合物的物理功能、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本专利技术以白杨素-6-磺酸钠分别与Cd(II)和Zn(II)反应,合成了结构新颖的白杨素-6-磺酸四核镉配位化合物和白杨素-6-磺酸双核锌配位化合物。采用IR、1HNMR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两种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和晶体结构测定。同时,我们发现这两种配位化合物的固体均具有光致发光现象白杨素-6-磺酸四核镉配位化合物在λex=440nm条件下激发可发出λem=496nm的黄色荧光;白杨素-6-磺酸双核锌在λex=423nm条件下激发也可发出λem=488nm的黄色荧光,两种配合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下述式(Ⅰ)白杨素-6-磺酸四核镉配位化合物[{Cd(C↓[15]H↓[8]O↓[7]S)(H↓[2]O)(DMSO)}↓[3]{Cd(C↓[15]H↓[8]O↓[7]S)(H↓[2]O)↓[2]}]。***式(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尊听史娟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