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合包覆改性无机阻燃剂及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1813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合包覆改性无机阻燃剂及其加工工艺。聚合包覆改性无机阻燃剂包括无机阻燃剂粉体、有机高分子材料、分散剂以及复合引发体系或引发剂;按重量份数计,无机阻燃剂100份;有机高分子材料1-5份;分散剂0.01-0.5份;复合引发体系或引发剂0.01-0.5份。加工工艺是以无机阻燃剂为基料,加入有机高分子材料及添加适当的引发剂、分散剂,经配比、搅拌、聚合反应、干燥而制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湿法改性工艺,无机粉体分散在有机溶剂溶液中,在引发剂的作用下,通过磨盘式分散反应器,进行液相聚合反应,分离干燥得产品。制成的聚合包覆改性无机阻燃剂具有高度的分散性及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相容性,可作为阻燃剂适用于橡胶、塑料、涂料、油墨等行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机粉体应用领域内的一项技术专利技术,具体为一种聚合包覆改性无机阻燃剂及其加工工艺,作为阻燃剂应用于塑料、橡胶、涂料、油墨等合成材料中,具有高分散性和高相容性,同时具有阻燃、抑烟、无卤、无毒等功能特点。广泛应用家用电器、电子、电线电缆、建筑等领域,是一种新型环保型功能材料。
技术介绍
高分子材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电线电缆、电器开关、遥控器、电视机、洗衣机外壳等都采用此类材料。塑料都易燃烧,燃烧时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烟,由此带来的火灾隐患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美国是最早限制高分子材料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和有毒气体的国家,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付诸实施。进入八十年代后期,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大量使用高分子材料而导致的火灾隐患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工业上所用阻燃剂近80%为含卤阻燃剂,特别是以多溴二苯醚和多溴联苯类物质为代表的含溴阻燃剂效率高、用量少,对材料的性能影响小,且价格适中,其效能/价格比非其他阻燃剂所能匹敌,因此我国供出口电子电气类产品中70%~80%都用此类阻燃剂。但据报道,用多溴二苯醚阻燃的塑料,在燃烧时会产生多溴代苯并呋喃(PBDF),此物质具有强致癌作用,这就是西方国家所称的″Dioxin Issue(二噁英问题)″,因此使用受到限制。同时用其(溴-锑系统)阻燃的高分子材料在热裂解及燃烧时会生成大量的烟尘及腐蚀性气体,目前国外已大量使用无卤阻燃剂对其替代。我国必须大力发展无卤阻燃剂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特别是欧盟这一禁令的出台,势必加快无卤阻燃剂在我国的应用进程。如果到2006年7月1日,我国的电视、冰箱、洗衣机外壳等部件所用高分子材料中仍使用多溴二苯醚和多溴联苯类阻燃剂,那么来自中国的家电产品将被欧盟市场拒之门外。无卤低烟型阻燃材料在燃烧时不产生腐蚀性的有害气体,发烟量也极小,在火灾事故中可以将由材料燃烧而造成的灾害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即解决了材料燃烧时造成的所谓“二次灾害”。正是由于无卤低烟型系列材料具有上述优越性,在工业发达国家一些重要场所用的阻燃和耐火电缆正逐步趋向于无卤低烟型发展,如舰船、石油钻井平台、地铁、地下街、机场、大型医院、高层建筑和核(火)电站等。我国的秦山核电厂、大亚湾核电厂、上海地铁一号线、北京新东安商场和工商总行大厦等工程也都采用了无卤低烟型电缆。使用无机阻燃剂要达到阻燃抑烟效果,往往需高添加量(50%以上),对材料的机械性能影响较大,因技术方面原因,我国在使用无机阻燃剂方面远远落后于国外,现重要场合使用的无卤低烟材料主要靠进口,也限制了无卤低烟阻燃材料的发展。要使无机粉体在有机体系中充分发挥作用,必须让无机粉体在有机介质中充分分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往往需要对无机粉体的表面进行改性,粉体的表面经过改性后,其表面的亲水性可以转变为疏水性,此时它的吸附、润湿、分散等一系列性质都会发生显著改变,因此在复合材料中,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结合界面微观结构获得改善,从而使其结合力、结合强度以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质和物理功能都将得到显著的增强。目前市场上,凡是具有优良性能、具有竞争力的粉体产品都预先经过表面改性。无机粉体的表面改性不仅具有学术意义,更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常用的表面改性工艺有两类一是将干燥的粉体与改性剂蒸汽接触,并进行气相反应(干法);另一类是将粉体与溶于有机所得的改性剂溶液充分混合后加热回流,使改性剂与粉体表面在液相中反应(湿法)。目前,国内使用无机粉体的厂家较为普遍采用的方法为使用高速混合设备干法处理,其优点是处理量大,过程简单,一般采用硅烷类偶联剂等,但改性剂用量大,成本高,同时粉体的改性率低,一般只有70%。在采用合成法生产无机粉体的厂家一般采用湿法改性,使用的改性剂一般采用硬脂酸类、钛酸酯类等,成本低,质量稳定,但产品干燥后,对其性能影响较大,在一些应用领域的使用仍受限制。本专利技术技术采用湿法改性技术,使用了有机高分子材料在无机粉体表面聚合接枝包覆,不同于现有的偶联剂改性,能针对不同应用体系进行改性处理,适用领域广,为无卤低烟阻燃材料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有机高分子材料改性无机粉体阻燃剂及其加工工艺,无机粉体包括氢氧化镁,氢氧化铝,镁铝水滑石、镁盐晶须、硅灰石晶须、硅藻土等。无机粉体阻燃剂由于是一种极性很强的无机化合物,与高聚物母体有机物相容性差,导致聚合物机械性能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拉伸性能,冲击性能,弯曲性能。经过对无机粉体的表面处理,提高无机粉体的表面活性,确定适宜的改性工艺和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聚合包覆改性无机阻燃剂,包括无机阻燃剂粉体、有机高分子材料、分散剂以及复合引发体系或引发剂;按重量份数计,无机阻燃剂100份;有机高分子材料1-5份;分散剂0.01-0.5份;复合引发体系或引发剂0.01-0.5份。所述无机阻燃剂粉体选用超细氢氧化镁、超细氢氧化铝、镁盐晶须、镁铝水滑石、硅灰石晶须、硅藻土等之一或任意比例混配。所述超细氢氧化镁为市购产品,其中有合成法氢氧化镁平均粒径≤500nm,矿法氢氧化镁平均粒径≤7μm;超细氢氧化铝、镁铝水滑石、硅藻土为市购产品,平均粒径≤5μm;镁盐晶须为碱式硫酸镁盐晶须,为合成法生产,晶须直径为0.1-1μm,晶须材料的长径比为20-130;硅灰石晶须为天然矿石加工而成,晶须直径为2-5μm,长径比为10-30。所述有机高分子材料采用丙烯酸-丙烯酸酯聚合物、脲醛树脂、苯乙烯聚合物、低分子量聚溴化苯乙烯等之一或任意比例混配。所述复合引发体系为富铈混合稀土和乙酰丙酮合锰(VI-六价)按重量比为1∶1均匀混制而成;引发剂采用聚合反应常用的引发剂,如过硫酸钾、过硫酸钠或过硫酸铵、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丁酸等市购产品。所述分散剂为用于将有机高分子材料分散于水中的常用分散剂,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等。所述的聚合包覆改性无机阻燃剂的加工工艺,将无机阻燃剂加水及有机高分子材料、分散剂以及复合引发体系或引发剂等在磨盘式分散反应器内混合,温度为60~120℃,其转速为1700~3500rpm,水加入量为200-500重量份;混合完全后,在反应釜内聚合反应,温度60-120℃,搅拌转速为100~200rpm,反应时间0.5-1.5h,离心分离后干燥,得产品。所述磨盘式分散反应器采用动磨盘与静磨盘配合的双磨盘,由转轴带动的圆台形动磨盘的外侧设置与动磨盘相对应的圆台形环状静磨盘,使用时磨盘间隙控制在≤2μm,双磨盘相对应表面设有齿形斜面。所述动磨盘外表面与静磨盘内表面夹角为20-30°;在物料进入磨盘间隙入口处设有旋叶刀片,旋叶刀片安装于转轴顶部的螺母上。本专利技术主要采用聚合化学反应法,首先将有机物单体在含有待包覆粒子的溶液中发生聚合形成高分子,加入引发剂,同时在粒子的表面沉积,形成包覆。通过磨盘式分散反应器,提高粒子的分散性及粒子的包覆率,经充分反应后,分离干燥得产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以无机阻燃剂粉体,加入有机高分子材料,并添加适当的引发剂,经磨盘式分散反应器处理和聚合反应,分离干燥而制成。其技术特点是采用湿法改性工艺,无机粉体分散在有机溶剂溶液中,在引发剂的作用下,通过磨盘式分散反应器,进行液相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合包覆改性无机阻燃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无机阻燃剂粉体、有机高分子材料、分散剂以及复合引发体系或引发剂;按重量份数计,无机阻燃剂100份;有机高分子材料1-5份;分散剂0.01-0.5份;复合引发体系或引发剂0.01-0.5份。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绪国张涛丛卫军范正林陶寅松徐长安李旋王舫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圣迈化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