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纳米硅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61251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纳米硅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是采用溶胶-凝胶技术,配方中以硅酸盐为基质,使用Eu↑[2+]作为激活剂,Dy↑[3+]为辅助激活剂,通过加入含硼的化合物提高余辉性能,从而形成硅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化学配方组成,其分子式为Sr↓[2-x-y]MgSi↓[2]O↓[7]:Eu↓[x],Dy↓[y],其中0.001<x<0.05,0.001<y<0.05,H↓[3]BO↓[3]=0~0.3mol。使其利用纳米合成技术,制备纳米尺度的长余辉发光材料,从而解决了现有长余辉发光粉体颗粒粗大,且激活离子等不能在基质中均匀分布等降低发光强度的问题。大大扩展了此类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应用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发光材料领域,特别是。
技术介绍
长余辉发光材料是一种新型环保节能材料,它能在吸收太阳光或灯光的能量后,将部分能量储存起来,然后慢慢地把储存的能量以可见光的形式释放出来,在光源撤除后仍然可以长时间发出可见光。因此光致发光的长余辉材料又称蓄光材料或夜光材料。长余辉发光材料由于在显示器的背景灯、标志照明、夜光涂料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商业用途,因而自从20世纪初发现以来在材料组成的研究、制备工艺的研究及在应用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长余辉材料的第一代是硫化物,如碱土硫化物、硫化锌等。最具代表性的是发光颜色为黄绿色的ZnS:Cu系列、发光颜色为蓝色的CaS:Bi系列和发光颜色为红色的CaS:Eu系列。这类材料的优点是体色鲜艳、发光颜色多样、弱光下吸光速度快;缺点是余辉亮度低、时间短、化学稳定性差、易潮解、生产过程对环境污染大、不耐紫外线。经逐步完善,在加入Co、Pm等激活剂后,该材料的余辉时间延长至约500min,但放射性元素的加入对人身健康和环境都造成危害,因此材料的使用受到极大的限制。除了硫化物之外,稀土激活的碱土铝酸盐是近年来研究最多和应用最广的一类长余辉材料。目前已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纳米硅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其特征是按照Sr↓[2-x-y]MgSi↓[2]O↓[7]:Eu↓[x],Dy↓[y]的配方配制纳米硅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其中0.001<x<0.05,0.001<y<0.05,H↓[3]BO↓[3]=0~0.3mol。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惠明吕莹徐明霞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