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声诱式伞状假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0988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4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假饵,尤其是一种声诱式伞状假饵,包括塑料连接器,所述塑料连接器后部粘接有鱼尾部,所述塑料连接器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有钢线;所述鱼尾部设置有声诱装置,所述声诱装置包括嵌入管、安装环和共振管,所述嵌入管为两端中空的塑料管,所述嵌入管内设置有两个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上设有若干通孔,两个安装环的通孔对应设置,所述共振管贯穿两个安装环对应的通孔,所述共振管为中段侧壁设置有若干微孔的金属管;在假饵的鱼鳍位置嵌入一个声诱装置,当钓鱼人通过拉动假饵,通过水流进入嵌入管并激烈流经共振管,使得共振管发生振动,从而发出令鱼儿感兴趣的声音,加强了伞状假饵的多鱼上钩概率。

An acoustic decoy decoy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bait, especially an umbrella type acoustic induced artificial bait, including plastic connectors, the plastic rear tail sticking connector, the connector is provided with a groove, a steel wire is fixed in the groove; the tail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sound induction device, the the acoustic induced device comprises a mounting ring and embedded pipe, the resonance tube, the tube is embedded in both ends of the hollow plastic pipe, the embedded pipe is provided with two mounting ring, the mounting ring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through holes, two mounting ring corresponding to the through hole arranged, the resonance tube through two a through hole corresponding to the mounting ring, the resonance tube for the middle side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micropores in the metal tube; fin bait in a position to embed the acoustic induced device, when fishing by pulling bait, through the water flow into the pipe and flows through the intense resonance tube embedding, It makes the resonance tube vibrate, and then sends out the sounds that make the fish interested, and strengthens the probability of multi bait of the umbrella deco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声诱式伞状假饵
本技术涉及一种假饵,尤其是一种声诱式伞状假饵。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人公开了一种伞状假饵,具有模仿活鱼群游特征,钓鱼者一次性最多可以钓到6条鱼或更多条鱼的优点。但是随着长时间的实践和测试发现,发生多条鱼上钩的概率不高。判断应该是伞状假饵本身对鱼类的吸引力不够。现在市面上出现了多种携带声诱播放器的假饵,大大提高了吸引力。但是该技术的不足在于,声诱播放器采用全身防水结构,成本较高,而且需要定期更换电池。另外本专利技术人公开的这种假饵还存在颜色单一的问题,对于部分喜欢鲜艳颜色的鱼类缺乏吸引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较高上钩概率的假饵。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声诱式伞状假饵,包括塑料连接器,所述塑料连接器后部粘接有鱼尾部,塑料连接器前部中心处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母与鱼头部内的羊眼钉相配合,使得鱼头部固定在所述塑料连接器前方,所述塑料连接器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有钢线;凹槽至少为六个,所述凹槽环布于塑料连接器的侧壁及前部外围,每个凹槽内都固定有钢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尾部设置有声诱装置,所述声诱装置包括嵌入管、安装环和共振管,所述嵌入管为两端中空的塑料管,所述嵌入管内设置有两个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上设有若干通孔,两个安装环的通孔对应设置,所述共振管贯穿两个安装环对应的通孔,所述共振管为中段侧壁设置有若干微孔的金属管。具体的,所述声诱装置嵌入鱼尾部的鱼鳍,并且声诱装置的嵌入管的前后端均露出于鱼鳍的前后端端面,其作用是便于水流顺畅。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环的中心采用塑料膜填充密封。其作用是使得水流只能经过共振管流通。所述鱼尾部的末段黏贴有第一荧光贴纸,所述鱼尾部的前段黏贴有第二荧光贴纸,所述鱼头部的鱼鳃位置黏贴有第三荧光贴纸,其作用是通过荧光贴纸增加对那些喜欢鲜艳色彩的底层鱼类增加吸引力,另外由于采用黏贴形式进行安装,需要进行拆卸时也非常方便。进一步地,所述六个凹槽对应设置有六条钢线,其中至少一条钢线末端连接鱼钩,另外五条钢线末端连接鱼钩、发光器和鱼饵中的一种。进一步地,所述钢线采用硬质哑光塑料杆代替,由于塑料通过颜色母料调配可更加贴近水体颜色,更加利于迷惑鱼类,而且现有的塑料件的强度足以应对一般的钓鱼作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在假饵的鱼鳍位置嵌入一个声诱装置,当钓鱼人通过拉动假饵,通过水流进入嵌入管并激烈流经共振管,使得共振管发生振动,从而发出令鱼儿感兴趣的声音,加强了伞状假饵的多鱼上钩概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声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塑料连接器;2、鱼尾部;3、螺母;4、鱼头部;5、羊眼钉;6、凹槽;7、钢线;8、声诱装置;81、嵌入管;82、安装环;83、共振管;84、微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2所示,一种声诱式伞状假饵,包括塑料连接器1,所述塑料连接器1后部粘接有鱼尾部2,塑料连接器1前部中心处设置有螺母3,所述螺母3与鱼头部4内的羊眼钉5相配合,使得鱼头部4固定在所述塑料连接器1前方,所述塑料连接器1上设置有凹槽6,所述凹槽6内固定有钢线7;凹槽6至少为六个,所述凹槽6环布于塑料连接器1的侧壁及前部外围,每个凹槽6内都固定有钢线7;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尾部2设置有声诱装置8,所述声诱装置8包括嵌入管81、安装环82和共振管83,所述嵌入管81为两端中空的塑料管,所述嵌入管81内设置有两个安装环82,所述安装环82上设有若干通孔,两个安装环82的通孔对应设置,所述共振管83贯穿两个安装环82对应的通孔,所述共振管83为中段侧壁设置有若干微孔84的金属管。所述声诱装置8嵌入鱼尾部2的鱼鳍,并且声诱装置8的嵌入管81的前后端均露出于鱼鳍的前后端端面,其作用是便于水流顺畅。所述安装环82的中心采用塑料膜填充密封。其作用是使得水流只能经过共振管83流通。所述鱼尾部2的末段黏贴有第一荧光贴纸,所述鱼尾部2的前段黏贴有第二荧光贴纸,所述鱼头部4的鱼鳃位置黏贴有第三荧光贴纸,其作用是通过荧光贴纸增加对那些喜欢鲜艳色彩的底层鱼类增加吸引力,另外由于采用黏贴形式进行安装,需要进行拆卸时也非常方便。所述六个凹槽6对应设置有六条钢线7,其中至少一条钢线7末端连接鱼钩,另外五条钢线7末端连接鱼钩、发光器和鱼饵中的一种。所述钢线7采用硬质哑光塑料杆代替,由于塑料通过颜色母料调配可更加贴近水体颜色,更加利于迷惑鱼类,而且现有的塑料件的强度足以应对一般的钓鱼作业。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声诱式伞状假饵

【技术保护点】
一种声诱式伞状假饵,包括塑料连接器,所述塑料连接器后部粘接有鱼尾部,塑料连接器前部中心处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母与鱼头部内的羊眼钉相配合,使得鱼头部固定在所述塑料连接器前方,所述塑料连接器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有钢线;凹槽至少为六个,所述凹槽环布于塑料连接器的侧壁及前部外围,每个凹槽内都固定有钢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尾部设置有声诱装置,所述声诱装置包括嵌入管、安装环和共振管,所述嵌入管为两端中空的塑料管,所述嵌入管内设置有两个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上设有若干通孔,两个安装环的通孔对应设置,所述共振管贯穿两个安装环对应的通孔,所述共振管为中段侧壁设置有若干微孔的金属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声诱式伞状假饵,包括塑料连接器,所述塑料连接器后部粘接有鱼尾部,塑料连接器前部中心处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母与鱼头部内的羊眼钉相配合,使得鱼头部固定在所述塑料连接器前方,所述塑料连接器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有钢线;凹槽至少为六个,所述凹槽环布于塑料连接器的侧壁及前部外围,每个凹槽内都固定有钢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尾部设置有声诱装置,所述声诱装置包括嵌入管、安装环和共振管,所述嵌入管为两端中空的塑料管,所述嵌入管内设置有两个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上设有若干通孔,两个安装环的通孔对应设置,所述共振管贯穿两个安装环对应的通孔,所述共振管为中段侧壁设置有若干微孔的金属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四川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渝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