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延时抑制的人工耳蜗射频探测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607734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2 1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延时抑制的人工耳蜗射频探测方法和系统,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通过第一比较器,进行峰值检波;对峰值检波后的波形进行整形处理;对整形后的波形进行包络检波后,通过第二比较器;对第二比较器输出的波形进行保持和延时,移除信号中的振荡。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不带来额外消耗,从而不降低Q值的情况下,使编码传输可靠,同时利于射频数据传输可靠性,节省能量,实现对射频信号的多种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延时抑制的人工耳蜗射频探测方法和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延时抑制的人工耳蜗射频探测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人工耳蜗系统需要从体外机到植入体的高数据传输率从而传递更多的信息量,同时又需要高效率地传输电能进入植入体。前者需要可靠,因而Q值不宜于过高,而后者为减少能量消耗需要高Q值。如何在高数据率和高效能传输即高Q值下传输信号和能量而同时保持传输可靠性,成为了一个矛盾。现有的人工耳蜗系统传输中采用OOK传输,其中0和1的编码根据脉冲数来计算。为了高数据率的要求,仅仅用5个到10个脉冲数来代表“0”和“1”,一个“0”或“1”帧长度只有15个脉冲的时间。故,包络探测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因为要能量传输效率高,Q值较高,一般高于5,振荡是必然的,但当系统的射频能量在不同的距离、谐振、Q值、负载等条件下出现波动,会出现不同的振荡,而且在脉冲高度并非单向的变化时,包络检波后的波形出现短时脉冲波干扰,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在不带来系统消耗从而不降低Q值的情况下,使编码传输可靠,从而利于射频数据传输可靠性、提升数据传输率,同时利于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延时抑制的人工耳蜗射频探测方法和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延时抑制的人工耳蜗射频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通过第一比较器,进行峰值检波;对峰值检波后的波形进行整形处理;对整形后的波形进行包络检波后,通过第二比较器;对第二比较器输出的波形进行保持和延时,移除信号中的振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延时抑制的人工耳蜗射频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通过第一比较器,进行峰值检波;对峰值检波后的波形进行整形处理;对整形后的波形进行包络检波后,通过第二比较器;对第二比较器输出的波形进行保持和延时,移除信号中的振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峰值检波后的波形进行整形处理,是将持续高电平时长低于25ns的波形进行延长,再整形为规则的方波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触发电平为3-5V,第二比较器的触发电平为0.5-1V。4.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3之一方法的基于延时抑制的人工耳蜗射频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峰值检波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