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产生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0738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2 17: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压产生电路,包括:第一负压产生子电路、第二负压产生子电路;其中,所述第一负压产生子电路,用于根据第一时钟信号控制第一节点的电压变化,衍生出第五自生时钟信号,并在第五自生时钟信号的控制下在第三节点输出负电压;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分别位于第一负压产生子电路两端;所述第二负压产生子电路,用于根据第二时钟信号控制第二节点的电压变化,衍生出第六自生时钟信号,并在第六自生时钟信号的控制下在第四节点输出负电压;所述第二节点和第四节点分别位于第二负压产生子电路两端;其中,所述第一时钟信号与第二时钟信号的相位相反。

Negative pressure generating circui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egative pressure generating circuit includes a first negative pressure circuit, negative pressure of second children have the circuit; the first negative pressure circuit for children, according to the voltage change of the first clock signal to control the first node, derived from the fifth self Shi Zhongxin, and self control by the clock signal at the third node output the negative voltage in fifth; the first and third nodes are respectively located in the first negative pressure circuit at both ends of the second children; negative pressure circuit for children, according to a second clock signal to control the voltage change of second nodes, sixth derived self clock signal and clock signal in self control fourth node negative output voltage in sixth; the second and fourth nodes respectively in the second negative pressure and both ends of the circuit; wherein, the first clock signal and Second clock signal phase opposi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压产生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压源转换电路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负压产生电路。
技术介绍
负压产生电路是一种将单边正电压源转换为负电压源的电路,负压产生电路主要是采用相应的时钟信号控制不同的开关,在正电压源给泵电容充电后,使得泵电容上的电荷转移到输出端点上,从而形成负电压源。负压产生电路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其中,电容Cfly为泵电容,电容Cload为负载电容,S1、S2、S3、S4为四个开关,分别由独立的四路时钟控制。这里,开关S1和S4的时钟信号相同,记为Ф;开关S3和S2的时钟信号为Ф的互补时钟信号,记为Ф′。图1所示电路产生负压的过程包括:首先,开关S1和S4闭合,泵电容Cfly被正电压源充电,泵电容Cfly电压方向为上正下负;然后,开关S1和S4断开后,开关S2和S3闭合,泵电容Cfly将电荷转移到负载电容Cload的下端,由于负载电容Cload上端接地,因此负载电容Cload下端为负电位,从而产生负电压Nvg。这里,泵电容Cfly周而复始的扮演着电荷搬运工的角色,如此,负载电容Cload就可以稳定的提供负压。然而,现有的负压产生电路由于需要额外电路来产生所需的各个时钟,电路规模大,晶体管使用过多,导致负压产生电路中的电流消耗过大,输出的负电压损耗过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负压产生电路,可以在采用较少晶体管产生负压的同时,还可以减少电路中负电压的损耗。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压产生电路;所述电路包括:第一负压产生子电路、第二负压产生子电路;其中,所述第一负压产生子电路,用于根据第一时钟信号控制第一节点的电压变化,衍生出第五自生时钟信号,并在第五自生时钟信号的控制下在第三节点输出负电压;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分别位于第一负压产生子电路两端;所述第二负压产生子电路,用于根据第二时钟信号控制第二节点的电压变化,衍生出第六自生时钟信号,并在第六自生时钟信号的控制下在第四节点输出负电压;所述第二节点和第四节点分别位于第二负压产生子电路两端;其中,第一时钟信号与第二时钟信号的相位相反。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路还包括:第一正压传输子电路和第一负压传输子电路;其中,所述第一正压传输子电路,用于根据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电压变化衍生出第二自生时钟信号;根据第二自生时钟信号的控制将正电压传输给第一负压产生子电路;所述第一负压传输子电路,用于接收第一负压产生子电路输出的负电压,根据第三节点和第四节点的电压变化衍生出第四自生时钟信号;在第四自生时钟信号的控制下将接收的所述负电压传输给负载。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路还包括:第二正压传输子电路和第二负压传输子电路;其中,所述第二正压传输子电路,用于根据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电压变化衍生出第一自生时钟信号,并根据第一自生时钟信号的控制将正电压传输给第二负压产生子电路;其中,第一自生时钟信号与第二自生时钟信号的相位相反;所述第二负压传输子电路,用于接收第二负压产生子电路输出的负电压,根据第三节点和第四节点的电压变化衍生出第三自生时钟信号;在第三自生时钟信号的控制下将接收的负电压传输给负载;其中,第三自生时钟信号与第四自生时钟信号的相位相反。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负压产生子电路,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时钟信号控制第一节点的电压由正突变为零,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间的电荷量保持不变时,第三节点相应地由零突变为负,产生负电压。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负压产生子电路,具体用于:根据第二时钟信号控制第二节点的电压由正突变为零,第二节点和第四节点间的电荷量保持不变时,第四节点相应地由零突变为负,产生负电压。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负压产生子电路,还用于:当被所述第一节点传输正电压时,第一负压产生子电路充电;当未被所述第一节点传输正电压时,向第一负压传输子电路输出负电压。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负压产生子电路,还用于:当被所述第二节点传输正电压时,第二负压产生子电路充电;当未被所述第二节点传输正电压时,向第二负压传输子电路输出负电压。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正压传输子电路,还用于:当第二正压传输子电路将正电压传输给第二负压产生子电路时,断开正电压源与第一负压产生子电路连接的线路。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正压传输子电路,还用于:当第一正压传输子电路将正电压传输给第一负压产生子电路时,断开正电压源与第二负压产生子电路连接的线路。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负压传输子电路,还用于:当第二负压传输子电路将接收的负电压传输给负载时,断开地与第一负压产生子电路连接的线路。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负压传输子电路,还用于:当第一负压传输子电路将接收的负电压传输给负载时,断开地与第二负压产生子电路连接的线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负压产生电路,通过外部提供的两路互补的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在电路内部衍生出自生时钟信号,并将正电压转变为负电压输出;如此,节省了外部提供时钟信号,减少了产生这些时钟信号的逻辑电路与晶体管数,节约了芯片面积与成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自生时钟信号可以控制电路中晶体管的开关状态,可以切断不必要的电路路径,自动消除电路中从正电压源到输出端口以及地到输出端口的动态泄漏电流,降低电路中电流的消耗,减少输出负压的损耗。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负压产生电路的基本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负压产生电路的基本组成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负压产生电路的具体组成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负压产生电路包括两个负压产生子电路,第一负压产生子电路,用于根据第一时钟信号控制第一节点的电压变化,衍生出第五自生时钟信号,并在第五自生时钟信号的控制下在第三节点输出负电压;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分别位于第一负压产生子电路两端;第二负压产生子电路,用于根据第二时钟信号控制第二节点的电压变化,衍生出第六自生时钟信号,并在第六自生时钟信号的控制下在第四节点输出负电压;所述第二节点和第四节点分别位于第二负压产生子电路两端;其中,所述第一时钟信号与第二时钟信号的相位相反。进一步地,在第一负压产生子电路一端和第二负压产生子电路一端之间,所述负压产生电路还包括:第一正压传输子电路和第一负压传输子电路;其中,所述第一正压传输子电路用于根据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电压变化衍生出第二自生时钟信号;根据第二自生时钟信号的控制将正电压传输给第一负压产生子电路;所述第一负压传输子电路用于接收第一负压产生子电路输出的负电压,根据第三节点和第四节点的电压变化衍生出第四自生时钟信号;在第四自生时钟信号的控制下将接收的所述负电压传输给负载。进一步地,在第一负压产生子电路另一端和第二负压产生子电路另一端之间,所述负压产生电路还包括:第二正压传输子电路和第二负压传输子电路;其中,所述第二正压传输子电路用于根据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电压变化衍生出第一自生时钟信号,并根据第一自生时钟信号的控制将正电压传输给第二负压产生子电路;其中,第一自生时钟信号与第二自生时钟信号的相位相反;所述第二负压传输子电路,用于接收第二负压产生子电路输出的负电压,根据第三节点和第四节点的电压变化衍生出第三自生时钟信号;在第三自生时钟信号的控制下将接收的负电压传输给负载;其中,第三自生时钟信号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负压产生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负压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第一负压产生子电路、第二负压产生子电路;其中,所述第一负压产生子电路,用于根据第一时钟信号控制第一节点的电压变化,衍生出第五自生时钟信号,并在第五自生时钟信号的控制下在第三节点输出负电压;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分别位于第一负压产生子电路两端;所述第二负压产生子电路,用于根据第二时钟信号控制第二节点的电压变化,衍生出第六自生时钟信号,并在第六自生时钟信号的控制下在第四节点输出负电压;所述第二节点和第四节点分别位于第二负压产生子电路两端;其中,所述第一时钟信号与第二时钟信号的相位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第一负压产生子电路、第二负压产生子电路;其中,所述第一负压产生子电路,用于根据第一时钟信号控制第一节点的电压变化,衍生出第五自生时钟信号,并在第五自生时钟信号的控制下在第三节点输出负电压;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分别位于第一负压产生子电路两端;所述第二负压产生子电路,用于根据第二时钟信号控制第二节点的电压变化,衍生出第六自生时钟信号,并在第六自生时钟信号的控制下在第四节点输出负电压;所述第二节点和第四节点分别位于第二负压产生子电路两端;其中,所述第一时钟信号与第二时钟信号的相位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第一正压传输子电路和第一负压传输子电路;其中,所述第一正压传输子电路,用于根据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电压变化衍生出第二自生时钟信号;根据第二自生时钟信号的控制将正电压传输给第一负压产生子电路;所述第一负压传输子电路,用于接收第一负压产生子电路输出的负电压,根据第三节点和第四节点的电压变化衍生出第四自生时钟信号;在第四自生时钟信号的控制下将接收的所述负电压传输给负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第二正压传输子电路和第二负压传输子电路;其中,所述第二正压传输子电路,用于根据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电压变化衍生出第一自生时钟信号,并根据第一自生时钟信号的控制将正电压传输给第二负压产生子电路;其中,第一自生时钟信号与第二自生时钟信号的相位相反;所述第二负压传输子电路,用于接收第二负压产生子电路输出的负电压,根据第三节点和第四节点的电压变化衍生出第三自生时钟信号;在第三自生时钟信号的控制下将接收的负电压传输给负载;其中,第三自生时钟信号与第四自生时钟信号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强马军李咏乐奕江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慧智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