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轨道交通的地震监测及报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60633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2 1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地震监测及报警系统,属一种地震防控系统,系统中包括地震监测站点、联动控制中心与监控中心,其中地震监测站点中设有至少一个监测空间,监测空间内安装有至少两个强震仪,强震仪接入联动逻辑处理设备;联动控制中心中有监测空间,监测空间内安装有联动逻辑处理设备;通过在系统中设置地震监测点、联动控制中心与监控中心三层的结构,可实现对震源的P波或S波进行冗余判断,确保地震报警判断的真实性;进而在地震来临时能够提早发出地震警报信息,使高速运行中的列车在地震来临前及时减速停车,降低列车脱轨、颠覆的概率,保护乘客的生命安全,也为上级指挥系统提供准确及时的震后信息,为救灾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Earthquake monitoring and warning system for rail transi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earthquake monitoring and alarm system of rail transportation, is a kind of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including the linkage control center and the monitoring center site, earthquake monitoring system,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earthquake monitoring site monitoring space, space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two monitoring instrument, instrument access linkage logic processing equipment; monitoring space linkage control center, monitoring is arranged in the space of linkage logic processing equipment; by setting the earthquake monitoring points in the system, linkage control center and the monitoring center three layer structure, can realize the source P or S wave of redundant judgment, to ensure the authenticity of earthquake alarm judgment; and can the earthquake warning information issued earlier when earthquake is approaching, the high-speed operation of the train stop in time before the quake, reduce train derailment The probability of subversion, to protect the lives of passengers safety, but also for the superior command system to provide accurate and timely post earthquake information, to creat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disaster relief 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轨道交通的地震监测及报警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震防控系统,更具体的说,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地震监测及报警系统。
技术介绍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给我国造成巨大人员生命和财产损失。其中宝成铁路一列货车由于地震在隧道中脱轨起火燃烧,造成宝成铁路中断达数天之久,直接影响救灾工作的实施。这让我们认识到铁路地震监测报警技术研究的紧迫性。在大量的地震现象中,只有少数特大的地震对铁路的结构造成重大损害,而多数是烈度稍低的地震,这些地震不会对高铁的路基、桥梁等主体结构造成直接损害,但对高速行驶的动车会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可能造成动车组的颠覆。据地震专家预测,今后二十年将是我国地震频繁活动时期,这也是我国铁路建设的重要时期。因此,十分有必要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铁路地震监测报警系统,以提高铁路运行的安全性。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为确保列车运营安全,对铁路线应采取地震灾害报警、预警及应急预案处置措施。虽然国内高校及科研机构对铁路地震灾害情况下的安全报警、预警体系进行了研究,但与日本、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体系仅停留在理论的基础上。目前国内虽在京沪线等高铁进行相应的地震防灾建设,但系统未发挥出预想中的作用。现阶段大多数地震的判断是通过国家地震局在全国部分地区配置地震监测网,铁路部门从地震局获得有关地震风险信息和可能形成紧急事件的预警信息。一旦这些地震风险信息得到确认,铁路部门将与国务院相关机构和地方当局合作,依据相应的灾害等级做出响应。2009年,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完成铁道部白皮书课题“铁路地震监测及紧急处置系统”的研究,在行车安全监控和应急平台实验室搭建具备地震S波实时监测报警功能铁路地震监测及紧急处置原型系统,并提出铁路地震监测及紧急处置系统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及系统实施建议,为铁路地震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编制及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在针对地震灾害制定相关的法案和应急预案方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指导纲领,是预防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指导文件。2009年后,国内多家科研机构与院校合作,加大铁路地震监测报警预警技术的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地震监测及报警系统,以期望解决现有技术中尚无法在地震来临时提早发出地震警报讯息,使得高速列车运行中存在因地震而导致的较大风险等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地震监测及报警系统,所述的系统包括:地震监测站点,包括至少两个监测空间,所述监测空间内安装有至少两个强震仪,所述强震仪接入联动逻辑处理设备,用于由强震仪实时采集并记录监测空间所在位置的地震P波或S波,并判断当前P波或S波的烈度值是否达到地震预警阈值,如判断结果为是,则生成报警信号与当前的P波或S波烈度值一并传输至联动逻辑处理设备;联动控制中心,包括至少两个监测空间,所述监测空间内安装有联动逻辑处理设备,所述联动逻辑处理设备通过网络分别接入分析处理服务器与报警终端;用于由联动逻辑处理设备接收所述报警信号以及生成所述报警信号的P波或S波的烈度值,根据所述P波或S波的烈度值,与联动逻辑处理设备内置的报警阈值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当前报警信号是否为有效报警,如判断结果为是,则通过网络向报警终端与分析处理服务器输出报警信息;监控中心,包括分析处理服务器与报警终端,所述报警终端通过传输通道接入分析处理服务器,用于由分析处理服务器接收所述报警信息并连续存储,且将多次的报警信息汇总并进行综合分析,生成决策依据;由报警终端在收到报警信息后进行报警。作为优选,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强震仪还用于判断当前P波或S波的烈度值是否达到地震预警的阈值,当判断结果为否时,则也将当前P波或S波的烈度值传输至联动逻辑处理设备,用于由联动逻辑处理设备将所接收到的全部P波或S波的烈度值进行存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联动控制中心包括多个监测空间,每个监测空间内均安装有联动逻辑处理设备,所述地震监测站点也包括多个监测空间,每个监测空间内均安装有两个强震仪,所述每两个强震仪接入一个联动逻辑处理设备,且两者置于同一个监测空间内;所述联动逻辑处理设备还用于当判断强震仪传输的报警信号为有效报警时,通过网络向其他监测空间内的联动逻辑处理设备传输所述报警信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联动逻辑处理设备还用于根据全线多点地震报警策略,判断强震仪传输的报警信号以及生成报警信号的P波或S波的烈度值是否为真实地震,如判断结果为是,进一步初步判断地震走向以及地震的烈度破坏力,并通过网络传输至分析处理服务器与报警终端;所述全线多点地震报警策略为:根据当前传输的报警信号的强震仪所在的监测空间在监测线路上的位置,计算出每个监测空间之间的距离;根据每个监测空间之间的距离,通过当前传输报警信号的强震仪收到P波的时间,推测出其他监测空间内强震仪收到P波所需的时间范围;根据其他监测空间内的强震仪收到P波所需的时间范围,得出其他监测空间所在位置的震级参考依据;根据每个监测空间之间的距离,通过当前传输的报警信号的强震仪收到S波的时间,确认地震是否发生。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联动逻辑处理设备还接入牵引变电综合自动化系统与列车控制系统,用于由联动逻辑处理设备根据全线多点地震报警策略判断真实地震的结果为是时,分别向牵引变电综合自动化系统与列车控制系统输出控制信号。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联动逻辑处理设备还用于根据全线多点地震报警策略判断真实地震的结果为是时,向监测线路上全部监测空间内未采集到P波的强震仪所接入的联动逻辑处理设备,传输地震防控信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报警信息中包括生成所述报警信息的P波或S波的烈度值。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监测空间内的强震仪包括地震加速度计与强震动记录器,所述地震加速度计接入强震动记录器,所述强震动记录器接入GPS天线,用于由地震加速度计将反映P波或S波震动加速度的烈度值大小的电信号输出至强震动记录器,由强震动记录器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记录与逻辑判断;并由GPS天线接收卫星信号传输至强震动记录器中完成定位。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联动逻辑处理设备与分析处理服务器、报警终端之间的网络为专用网络;所述强震仪的全部外部接口均接入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与外部接口之间设有多级避雷元件。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监控中心中还包括维护终端与监控终端,所述维护终端与监控终端还通过网络接入联动逻辑处理设备,所述维护终端与监控终端还均通过传输通道接入分析处理服务器,且所述维护终端还通过网络接入联动逻辑处理设备,用于由维护终端通过分析处理服务器管理系统内的报警信息,以及设置所有监测空间内的地震预警阈值与报警阈值;由监控终端通过网络及分析处理服务器实时监测各个监测空间内强震仪与联动逻辑处理设备的运行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之一是:通过在系统中设置地震监测点、联动控制中心与监控中心三层的结构,可实现对震源的P波或S波进行冗余判断,确保地震报警判断的真实性;进而在地震来临时能够提早发出地震警报信息,使高速运行中的列车在地震来临前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用于轨道交通的地震监测及报警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地震监测及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包括:地震监测站点,包括至少两个监测空间,所述监测空间内安装有至少两个强震仪,所述强震仪接入联动逻辑处理设备,用于由强震仪实时采集并记录监测空间所在位置的地震P波或S波,并判断当前P波或S波的烈度值是否达到地震预警阈值,如判断结果为是,则生成报警信号与当前的P波或S波烈度值一并传输至联动逻辑处理设备;联动控制中心,包括至少两个监测空间,所述监测空间内安装有联动逻辑处理设备,所述联动逻辑处理设备通过网络分别接入分析处理服务器与报警终端;用于由联动逻辑处理设备接收所述报警信号以及生成所述报警信号的P波或S波的烈度值,根据所述P波或S波的烈度值,与联动逻辑处理设备内置的报警阈值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当前报警信号是否为有效报警,如判断结果为是,则通过网络向报警终端与分析处理服务器输出报警信息;监控中心,包括分析处理服务器与报警终端,所述报警终端通过传输通道接入分析处理服务器,用于由分析处理服务器接收所述报警信息并连续存储,且将多次的报警信息汇总并进行综合分析,生成决策依据;由报警终端在收到报警信息后进行报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地震监测及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包括:地震监测站点,包括至少两个监测空间,所述监测空间内安装有至少两个强震仪,所述强震仪接入联动逻辑处理设备,用于由强震仪实时采集并记录监测空间所在位置的地震P波或S波,并判断当前P波或S波的烈度值是否达到地震预警阈值,如判断结果为是,则生成报警信号与当前的P波或S波烈度值一并传输至联动逻辑处理设备;联动控制中心,包括至少两个监测空间,所述监测空间内安装有联动逻辑处理设备,所述联动逻辑处理设备通过网络分别接入分析处理服务器与报警终端;用于由联动逻辑处理设备接收所述报警信号以及生成所述报警信号的P波或S波的烈度值,根据所述P波或S波的烈度值,与联动逻辑处理设备内置的报警阈值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当前报警信号是否为有效报警,如判断结果为是,则通过网络向报警终端与分析处理服务器输出报警信息;监控中心,包括分析处理服务器与报警终端,所述报警终端通过传输通道接入分析处理服务器,用于由分析处理服务器接收所述报警信息并连续存储,且将多次的报警信息汇总并进行综合分析,生成决策依据;由报警终端在收到报警信息后进行报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轨道交通的地震监测及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强震仪还用于判断当前P波或S波的烈度值是否达到地震预警的阈值,当判断结果为否时,则也将当前P波或S波的烈度值传输至联动逻辑处理设备,用于由联动逻辑处理设备将所接收到的全部P波或S波的烈度值进行存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轨道交通的地震监测及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控制中心包括多个监测空间,每个监测空间内均安装有联动逻辑处理设备,所述地震监测站点也包括多个监测空间,每个监测空间内均安装有两个强震仪,所述每两个强震仪接入一个联动逻辑处理设备,且两者置于同一个监测空间内;所述联动逻辑处理设备还用于当判断强震仪传输的报警信号为有效报警时,通过网络向其他监测空间内的联动逻辑处理设备传输所述报警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轨道交通的地震监测及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逻辑处理设备还用于根据全线多点地震报警策略,判断强震仪传输的报警信号以及生成报警信号的P波或S波的烈度值是否为真实地震,如判断结果为是,进一步初步判断地震走向以及地震的烈度破坏力,并通过网络传输至分析处理服务器与报警终端;所述全线多点地震报警策略为:根据当前传输的报警信号的强震仪所在的监测空间在监测线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运洪王燮王琳莉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雷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