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0469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2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充电台,设置于充电台上方并与充电台相连的充电柱,以及若干个分别与充电柱可拆卸连接的移动充电器;若干个移动充电器重叠置于充电台上,并分别与充电柱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同时给多个移动充电器进行充电,从而在同一时间里能够提供多个移动充电器为数码设备进行充电,避免由于需要充电的数码设备过多,而没有相应的移动充电器可用的情况发生,从而更好的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及时为移动充电器补充电量,实现持续为数码设备进行充电。

Charging tow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harging tower.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charging station, a charging column which is arranged above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connected with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a plurality of mobile chargers which are detachably connected with the charging column; a plurality of mobile chargers are overlapped on the charging table and connected with the charging column respectively. The utility model can simultaneously to multiple mobile charger, which can provide a plurality of mobile charger for digital devices for charging at the same time, to avoid the digital equipment charge too much, and did not have a corresponding mobile charger available, so as to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 in addition, th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use, timely supplement the power for the mobile charger, achieve sustained charging for digital devi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塔
本技术涉及充电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充电塔。
技术介绍
近年来,智能手机,便携式电脑以及各类私人数码产品的用户增长迅速。这些用户不仅仅使用手机的电话功能,查找资料,阅读,而且SNS社交联系以及网络游戏的使用也是急速增加。因而在数码产品的使用时间需求增加的同时,电池的充电需求也相应急速增长。现行的移动设备内部都内藏着可充电式的电池。常规的电池充电是充电线将收集充电部位与充电器的接头相连,然后放置到充电完成。以这种一对一充电方式为基础,在充电次数需求增加,特别是外出时,办公室、酒店、图书馆等等公共场所人流量增加数码产品的数量增加,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对数码产品充电的次数要求增加。常规的一对一的充电方式已经满足不了这种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充电塔,包括充电台,设置于充电台上方并与充电台相连的充电柱,以及若干个分别与充电柱可拆卸连接的移动充电器;若干个移动充电器重叠置于充电台上,并分别与充电柱相连;所述充电台包括台体,设置于台体上对充电柱进行充电用的充电线连接口,设置于台体上用于控制充电柱充电与否的开关,以及设置于台体上固定AC充电线的绳架;所述充电柱包括与台体相连的柱体,若干个设置于柱体上用于给移动充电器充电的端子,设置于柱体上用于确认移动充电器是否正确连接到端子上的磁性柱,以及设置于柱体上的灯柱;所述磁性柱为两个,分别位于端子的两侧;所述灯柱上设有若干个第一指示灯;移动充电器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电池,设置于壳体上并与电池电连接的充电端子,设置于壳体上并与电池电连接用于给数码产品充电的接口端子,设置于壳体用于显示电池容量的第二指示灯,以及设置于壳体上并位于充电端子两侧的磁铁;所述磁铁与磁性柱相吸;所述充电端子与端子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充电器为圆形;两个磁铁位于壳体边沿端的磁极相反;两个磁柱靠近移动充电器一侧的磁极相反。再进一步地,所述柱体的横截面为弧形,且在柱体上设有若干个散热孔。更进一步地,所述柱体为镂空结构,且横截面为弧形。另外,所述台体底部设有若干个防滑突起。此外,所述端子和第一指示灯的个数与移动充电器的数量相同。作为一种优选,每个移动充电器上设有两个以上的接口端子。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能够同时给多个移动充电器进行充电,从而在同一时间里能够提供多个移动充电器为数码设备进行充电,避免由于需要充电的数码设备过多,而没有相应的移动充电器可用的情况发生,从而更好的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另外,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及时为移动充电器补充电量,实现持续为数码设备进行充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为安装移动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移动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如图1~4所示,充电塔,包括充电台1,设置于充电台上方并与充电台相连的充电柱2,以及若干个分别与充电柱可拆卸连接的移动充电器3;若干个移动充电器重叠置于充电台上,并分别与充电柱相连。本技术通过设置若干个移动充电器,同时通过同一个充电柱为所有的移动充电器进行充电,提高了效率,同时能够在同一时间满足较多人的充电需求,避免了使用者的数码产品因没电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发生,从而解决了公共场所人员的用电需求问题。具体地,所述充电台包括台体4,设置于台体上对充电柱进行充电用的充电线连接口5,设置于台体上用于控制充电柱充电与否的开关6,以及设置于台体上固定AC充电线的绳架7;所述台体上还设置有USB接口14;通过上述设置,外部电源通过充电线连接口与充电台相连,并且将电能传输至充电柱中,再由充电柱传输至每个移动充电器,从而实现对每个移动充电器进行充电,确保每个移动充电器有足够的电量供人们使用。其中,设置USB接口,同样能够通过此处进行充电,还能够进行数据传输。具体地,所述充电柱包括与台体相连的柱体8,若干个设置于柱体上用于给移动充电器充电的端子9,设置于柱体上用于确认移动充电器是否正确连接到端子上的磁性柱10,以及设置于柱体上的灯柱11;所述磁性柱为两个,分别位于端子的两侧;所述灯柱上设有若干个第一指示灯12;通过上述设置,每个移动充电器通过端子连接到充电柱上进行充电,及时为使用者提供充电的电量,满足多人同一时间进行用电的需求。具体地,每个移动充电器对应一个第一指示灯,当正常充电时,第一指示灯会提示该移动充电器正在正常充电,否则提示未正常连接充电。可通过灯亮或灯灭进行提示。具体地,移动充电器包括壳体13,设置于壳体内的电池,设置于壳体上并与电池电连接的充电端子15,设置于壳体上并与电池电连接用于给数码产品充电的接口端子16,设置于壳体用于显示电池容量的第二指示灯17,以及设置于壳体上并位于充电端子两侧的磁铁18;所述磁铁与磁性柱相吸;所述充电端子与端子可拆卸连接。通过上述设置,移动充电器上的充电端子与充电柱上的端子相连接进行充电,同时磁铁与磁性柱相吸,不仅能够使移动充电器与充电柱保持相对稳定,还能够起到判断移动充电器是否正确的插在了充电柱上。具体是通过磁铁的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原理。具体地,所述移动充电器为圆形;两个磁铁位于壳体边沿端的磁极相反;两个磁柱靠近移动充电器一侧的磁极相反。当正确将移动充电器连接到充电柱时,磁铁与磁性柱相吸,若是移动充电器反向插入时,磁铁与磁性柱将会相斥,从而提醒使用者,方向反了,从而避免错误插入导致无法进行充电,浪费时间,以及对设备造成不必要的损坏。具体地,所述柱体的横截面为弧形,且在柱体上设有若干个散热孔19。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使得移动充电器能够从充电柱的一侧插入充电柱,方便连接,也方便将移动充电器从充电柱上取下,操作简单。通过设置散热孔,便于电池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释放,避免过热导致设备受损。或者,所述柱体为镂空结构,且横截面为弧形。采用该结构,同样能够达到上述效果。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具体地,所述台体底部设有若干个防滑突起。通过设置防滑突起,能够防止充电台打滑,确保了本技术的稳定性。作为一种优选,每个移动充电器上设有两个以上的接口端子。通过设置两个以上的接口端子,能够使一个移动充电器为多个数码设备充电,从而实现在同一时间能够为多个人进行充电的目的,解决了由于人流量大,无法满足每个人的用电需求的问题。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技术。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技术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技术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充电塔

【技术保护点】
充电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台(1),设置于充电台上方并与充电台相连的充电柱(2),以及若干个分别与充电柱可拆卸连接的移动充电器(3);若干个移动充电器重叠置于充电台上,并分别与充电柱相连;所述充电台包括台体(4),设置于台体上对充电柱进行充电用的充电线连接口(5),设置于台体上用于控制充电柱充电与否的开关(6),以及设置于台体上固定AC充电线的绳架(7);所述充电柱包括与台体相连的柱体(8),若干个设置于柱体上用于给移动充电器充电的端子(9),设置于柱体上用于确认移动充电器是否正确连接到端子上的磁性柱(10),以及设置于柱体上的灯柱(11);所述磁性柱为两个,分别位于端子的两侧;所述灯柱上设有若干个第一指示灯(12);移动充电器包括壳体(13),设置于壳体内的电池,设置于壳体上并与电池电连接的充电端子(15),设置于壳体上并与电池电连接用于给数码产品充电的接口端子(16),设置于壳体用于显示电池容量的第二指示灯(17),以及设置于壳体上并位于充电端子两侧的磁铁(18);所述磁铁与磁性柱相吸;所述充电端子与端子可拆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充电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台(1),设置于充电台上方并与充电台相连的充电柱(2),以及若干个分别与充电柱可拆卸连接的移动充电器(3);若干个移动充电器重叠置于充电台上,并分别与充电柱相连;所述充电台包括台体(4),设置于台体上对充电柱进行充电用的充电线连接口(5),设置于台体上用于控制充电柱充电与否的开关(6),以及设置于台体上固定AC充电线的绳架(7);所述充电柱包括与台体相连的柱体(8),若干个设置于柱体上用于给移动充电器充电的端子(9),设置于柱体上用于确认移动充电器是否正确连接到端子上的磁性柱(10),以及设置于柱体上的灯柱(11);所述磁性柱为两个,分别位于端子的两侧;所述灯柱上设有若干个第一指示灯(12);移动充电器包括壳体(13),设置于壳体内的电池,设置于壳体上并与电池电连接的充电端子(15),设置于壳体上并与电池电连接用于给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亮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长信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