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生物辨识装置的光准直元件及生物辨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0329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2 1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生物辨识装置的光准直元件及生物辨识装置,包括至少二遮光单元以及第二遮光层。每一遮光单元包括间隔层及第一遮光层。第一遮光层具有多个第一开口。第二遮光层位于至少二遮光单元上且具有分别与多个第一开口重叠的多个第二开口。第一遮光层嵌入间隔层,部份的间隔层位于多个第一开口中,另一部份的间隔层位于第一遮光层与影像获取元件之间。第二遮光层位于至少二遮光单元与第二遮光层之间。该光准直元件及生物辨识装置的良率高。

Optical collimating element and biological identification device for biological identifica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light collimating element and a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device for a biometric device, comprising at least two shading units and second shading layers. Each shading unit includes an interval layer and a first shading layer. The first shading layer has a plurality of first openings. The second shading layer is positioned on at least two shading units and has multiple second openings overlapped with a plurality of first openings respectively. The first shading layer is embedded with an interlayer, and the part of the spacer layer is positioned in the plurality of the first openings, and the other part of the spacer layer is between the first shading layer and the image acquisition element. The second shading layer is positioned between at least two shading units and second shading layers. The optical collimating element and the biological identification device have high y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生物辨识装置的光准直元件及生物辨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生物辨识装置的光准直元件及生物辨识装置。
技术介绍
生物特征辨识的种类包括脸部、声音、虹膜、视网膜、静脉、指纹和掌纹辨识等。由于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且指纹不易随着年龄或身体健康状况而变化,因此指纹辨识装置已成为目前最普及的一种生物特征辨识装置。依照检测方式的不同,指纹辨识装置可分为光学式与电容式。电容式指纹辨识装置组装于电子产品(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时,电容式指纹辨识装置上方多设有保护元件(coverlens)。一般而言,需额外加工(例如钻孔或薄化)保护元件,以使电容式指纹辨识装置能够检测到手指触碰所造成的容值或电场变化。相较于电容式指纹辨识装置,光学式指纹辨识装置获取容易穿透保护元件的光束以进行指纹辨识,而可以不用额外加工保护元件,因此在与电子产品的结合上较为便利。光学式指纹辨识装置通常包括光源、影像获取元件及盖板。光源用以发出光束,以照射按压在盖板上的手指。手指的指纹是由多条不规则的凸纹与凹纹所组成。被凸纹与凹纹作用(例如:漫射)的光束会在影像获取元件的光接收面上形成为明暗交错的指纹影像。影像获取元件可将指纹影像转换为对应的影像信息,并将影像信息输入处理单元。处理单元可利用算法计算对应于指纹的影像信息,以进行用户的身份辨识。在上述的取像过程中,被指纹漫射的光束易散乱地传递至影像获取元件,而造成取像质量不佳,影响辨识结果。因此,光学式指纹辨识装置多设有准直元件,以使被指纹多处作用的光束分别传递至对应的多个像素区。然而,在现有的准直元件处理中,需翻转其上已有部份准直元件构件的基板,以在基板的另一面上形成准直元件的其他构件。在基板的翻转过程中,已形成的部份准直元件构件易刮伤,而造成指纹辨识装置的良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针对一种用于生物辨识装置的光准直元件,良率高。本技术是针对一种生物辨识装置,良率高。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用于生物辨识装置的光准直元件包括至少二遮光单元以及第二遮光层。每一遮光单元包括间隔层及第一遮光层。第一遮光层具有多个第一开口。第二遮光层位于至少二遮光单元上且具有分别与多个第一开口重叠的多个第二开口。第一遮光层嵌入间隔层,部份的间隔层位于多个第一开口中,另一部份的间隔层位于第一遮光层与影像获取元件之间。第二遮光层位于至少二遮光单元与第二遮光层之间。在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用于生物辨识装置的光准直元件中,用于生物辨识装置的光准直元件还包括影像获取元件。影像获取元件具有多个像素区,其中多个第一开口分别与多个像素区重叠,而第二遮光层位于至少二遮光单元与影像获取元件之间。在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用于生物辨识装置的光准直元件中,用于生物辨识装置的光准直元件还包括透光基板。透光基板覆盖第一遮光层及位于多个第一开口中的部份间隔层,至少二遮光单元位于透光基板与第二遮光层之间。在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用于生物辨识装置的光准直元件中,用于生物辨识装置的光准直元件还包括阻挡层。阻挡层覆盖第一遮光层及位于多个第一开口中的部份的间隔层,至少二遮光单元位于阻挡层与第二遮光层之间,且阻挡层的材质与第一遮光层的材质及间隔层的材质不同。在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用于生物辨识装置的光准直元件中,用于生物辨识装置的光准直元件还包括影像获取元件以及粘着层。影像获取元件具有多个像素区,其中多个第一开口分别与多个像素区重叠,而第二遮光层位于至少二遮光单元与影像获取元件之间。粘着层连接于第二遮光层与影像获取元件之间。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生物辨识装置包括影像获取元件、至少二遮光单元、第二遮光层、发光元件以及导光元件。影像获取元件具有多个像素区。每一遮光单元包括间隔层及第一遮光层。第一遮光层具有分别与多个像素区重叠的多个第一开口。第一遮光层嵌入间隔层,而部份的间隔层位于多个第一开口中,另一部份的间隔层位于第一遮光层与影像获取元件之间。第二遮光层位于至少二遮光单元与影像获取元件之间且具有分别与多个第一开口重叠的多个第二开口。发光元件用以发出光束。导光元件位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至少二遮光单元及第二遮光层位于导光元件与影像获取元件之间。附图说明包含附图以便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且附图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图1A至图1F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生物辨识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生物辨识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3A至图3G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生物辨识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剖面示意图;图4A至图4G为本技术再一实施例的生物辨识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剖面示意图;图5A至图5G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生物辨识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剖面示意图;图6A至图6B示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间隔层的制造方法。附图标号说明10:待辨识物;20:光罩;30:蚀刻阻挡图案;30a:开口;100、100A、100B、100C、100D:生物辨识装置;110:基板;120、120-1、120-2:遮光单元;122、122-1、122-2、122a、122b:间隔层;122’:间隔材料层;122c:凹陷;124、124-1、124-2:第一遮光层;124’:第一遮光材料层;124a:第一开口;130:第二遮光层;130a:第二开口;140、140D:准直元件;140a:光通道;150:影像获取元件;150a:像素区;160:粘着层;170:发光元件;180:导光元件;180a、180b、194a:表面;190:离型层;192:阻挡层;194:盖板;B、B’:光束;W:宽度。具体实施方式现将详细地参考本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附图中。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号在附图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图1A至图1F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生物辨识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A,首先,提供基板110。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10可透光。举例而言,基板110的材质可为玻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聚酰亚胺(Polyimide,PI)或其他适当的透光材料。但本技术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基板110也可不透光和/或反光。举例而言,在其他实施例中,基板110的材质也可为晶圆(wafer)或其他适当的不透光和/或反光材料。请参照图1B及图1C,接着,在基板110上形成至少二遮光单元120。每一遮光单元120包括间隔层122及第一遮光层124,第一遮光层124位于间隔层122与基板110之间且具有多个第一开口124a,间隔层122覆盖第一遮光层124且填入第一遮光层124的多个第一开口124a。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可于基板110上形成两个遮光单元120-1、120-2。详言之,如图1B所示,可先在基板110上形成第一遮光层124-1;然后,于第一遮光层124-1上形成间隔层122-1,以覆盖第一遮光层124-1及与第一开口124a重叠的部份基板110,与此便完成第一个遮光单元120-1。请参照图1C,接着,可在第一个遮光单元120-1的间隔层122-1上形成具有多个第一开口124a的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用于生物辨识装置的光准直元件及生物辨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生物辨识装置的光准直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二遮光单元,每一遮光单元包括:间隔层;以及第一遮光层,具有多个第一开口;以及第二遮光层,位于所述至少二遮光单元上且具有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一开口重叠的多个第二开口,其中所述第一遮光层嵌入所述间隔层,部份的所述间隔层位于所述多个第一开口中,另一部份的所述间隔层位于所述第一遮光层与所述第二遮光层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物辨识装置的光准直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二遮光单元,每一遮光单元包括:间隔层;以及第一遮光层,具有多个第一开口;以及第二遮光层,位于所述至少二遮光单元上且具有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一开口重叠的多个第二开口,其中所述第一遮光层嵌入所述间隔层,部份的所述间隔层位于所述多个第一开口中,另一部份的所述间隔层位于所述第一遮光层与所述第二遮光层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物辨识装置的光准直元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影像获取元件,具有多个像素区,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开口分别与所述多个像素区重叠,而所述第二遮光层位于所述至少二遮光单元与所述影像获取元件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物辨识装置的光准直元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光基板,覆盖所述第一遮光层及位于所述多个第一开口中的所述部份的所述间隔层,所述至少二遮光单元位于所述透光基板与所述第二遮光层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物辨识装置的光准直元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挡层,覆盖所述第一遮光层及位于所述多个第一开口中的所述部份的所述间隔层,所述至少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政钟炜竣张育儒王炯翰
申请(专利权)人:敦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