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凌宏一专利>正文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0198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2 1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动力输出装置,其包括至少两个驱动单元,每个驱动单元均包括主轴、滚筒、悬吊组件、压力组件、顶力组件及限位机构;两个驱动单元的主轴沿着机架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并同步联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压力组件的重力施加在悬吊组件经拉绳传递至滚筒,通过棘轮机构将转动力矩施加于主轴上,为主轴提供转动的力源,利用第一配重块的重力施加于滚筒的另一端,带动驱动单元回归初始状态重复对主轴转动做功,其可实现在无其他动力或其他动力较小的情况下,使主轴持续地转动,从而输出转动动力。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减小煤炭、汽油、天然气等能源的消耗,并且不会向大气环境中排放有害物质,减少环境污染。

A power output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ower output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t least two driving units, each drive unit comprises a main shaft and the roller, suspension components, pressure components, jacking force components and limiting mechanism; two spindle drive unit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frame are arrang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step. The invention uses the pressure component of the gravity pull rope to transfer roller in suspension components, through the ratchet mechanism torque exerted on the spindle, the spindle rotating source, using the first counterweight gravity imposed on the other end of the roller, a driving unit regression initial state repeat on the rotation of the spindle can be work. In no other power or other power is smaller, so that the spindle continues to rotate, thereby rotating power output. Therefore, the invention can reduce the consumption of coal, gasoline, natural gas and other energy sources, and does not emit harmful substances into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and reduce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技术介绍
伴随着自然环境的逐渐恶化、以及能源的日趋紧缺,人们对于机械动力输出装置节能型以及环保型的要求逐渐提高,目前的发电机通常是采用煤炭作为能源,将煤炭燃烧后驱动发电机组,是发电机组高速转动的情况下发电,从而将煤炭转换为电能,但是,这种做法对于能源的利用率相对较低,并且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排入大气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对环境污染较大。此外,也有的是采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发电虽然能够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并且为可持续的再生能源,但是太阳能设备的使用地域受限,其通常仅能够用于一些高海拔、低纬度等太阳光线较为充足的地域,并且太阳能设备具有相对较高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输出装置,其能够解决现有的煤炭发电机组以及其他传动装置燃料消耗大、对环境影响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至少两个驱动单元,该两个驱动单元沿机架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每个驱动单元均包括,沿机架长度方向延伸并枢接在机架上的主轴,主轴的一端设有主动链轮;枢接于主轴上的滚筒,滚筒与主轴之间设有棘轮机构,该滚筒上连接有第一配重块;两拉绳,拉绳的一端连接在滚筒上,拉绳的另一端固定于机架;悬吊在两拉绳底部的悬吊组件,该悬吊组件包括两滚轮、连接两滚轮的轮轴及固定于轮轴中部的锥形螺纹轮,两拉绳绕设在对应滚轮的外圆周表面;压力组件,包括一转动架、压力轮及第二配重块,转动架的一端枢接在机架上以使转动架可绕该枢接点转动,第二配重块固定在转动架的活动端,压力轮枢接于转动架上,该压力轮底边缘耦合于锥形螺纹轮的螺纹凹槽;顶力组件,包括链轮经转轴同步联接的凸轮,所述链轮通过链条与主动链轮同步联接,凸轮经转轴延伸至第二配重块底部,所述转轴枢接于机架;机架上设有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用于限定轮轴只在上下方向及顺着轮轴长度方向移动,以及向上移动的最高点;该两个驱动单元的主轴沿着机架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并同步联接。优选地,所述主动链轮上开设有一对定位孔,主轴上设有可沿其轴向来回移动的离合板,离合板上设有一对定位柱,该定位柱可插置于定位孔内以使主轴与主动链轮同步转动。优选地,所述主轴与离合板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导轨及滑槽,导轨及滑槽的长度方向与主轴的轴向一致。优选地,机架上设有用于推动离合板在主轴上来回移动的拉杆。优选地,所述滚筒的外圆周表面设有螺旋限位凹槽。在滚筒相应处的凹槽上连接有一吊绳,该吊绳的另一端顺凹槽逆时针绕设相应圈数后从滚筒左边向下连接于第一配重块,该第一配重块对滚筒提供一个反时针旋转的重力。优选地,所述第一配重块的四个角位,在机架上固设有夹角柱,该夹角柱用于限定第一配重块只能上下移动,不能前后左右摆动。优选地,所述棘轮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棘轮,棘爪及用在于装设棘爪的圆环,棘轮设有旋向一致的棘齿,圆环固设于滚筒的端部上与滚筒同步联接,所述棘轮与主轴同步联接装设于圆环中心,圆环上围绕棘轮设若干个棘爪,每个棘爪应对一个齿槽,棘爪前端与齿槽根部的距离呈均匀变化。优选地,棘爪的中部枢接于圆环上,棘爪的后端与圆环之间设有拉簧,该拉簧用于提供一个使棘爪的前端压紧棘轮的弹性力优选地,所述第二配重块底部装设有滑轮。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由固定于机架上的四个挡柱构成,四个挡柱两两一组,两组挡柱分别挡持在轮轴两端的圆周外表面,每组挡柱的上部设有连接件,该连接件用于限定轮轴向上移动的最高点。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利用压力组件的重力施加于悬吊组件经拉绳将重力传递于滚筒,再通过棘轮机构将转动力矩施加于主轴上,为主轴提供转动的力源,利用第一配重块的重力施加于滚筒的另一端,使驱动单元回复初始状态重复循环对主轴转动做功,其可实现在无其他动力或其他动力较小的情况下,使主轴持续地转动,从而输出转动动力,因此,本专利技术可以减小利用煤炭、汽油、天然气等能源的消耗,并且不会向大气环境中排放有害物质,减少环境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动力输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棘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主动链轮与离合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及图5为图3中A-A向及B-B向的剖面图;图6a为本专利技术(中、大型)的限位机构与悬吊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b为本专利技术(小型)的限位机构与悬吊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锥形螺纹轮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链轮与转轴的侧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凸轮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配重块与夹角柱的结构示意图;图11至图16为本专利技术的六种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其中:20、主轴;21、主动链轮;211、定位孔;22、离合板;221、离合外板;222、离合内板;223、定位柱;23,导轨;24、拉杆;30、棘轮机构;31、棘轮;32、棘爪;33、拉簧;34、圆环;10、滚筒;11、吊绳;12、第一配重块;13、夹角柱;40、拉绳;50,悬吊组件;51、轮轴;52、滚轮;53、锥形螺纹轮;531、螺纹凹槽;60、压力组件;61、转动架;62、压力轮;63、第二配重块;64、轴套;65、滑轮;70、顶力组件;71、链条;72链轮;721内八角体;722、螺丝;73转轴;74凸轮;741、第一凸边;742、第二凸边;80、限位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的清晰明白,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以及参数,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其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动力输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包括机架(图未示)以及至少两个驱动单元,该两个驱动单元沿着机架的长度方向(即图示中的X向)排列,值得一提地,驱动单元的数目还可以设为大于四个的数目,多个驱动单元沿着机架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驱动单元作为整个装置的动力部件,两个驱动单元的结构形式以及部件的尺寸均相同,驱动单元的具体结构如下:每个驱动单元均包括主轴20、滚筒10、棘轮机构30、拉绳40、悬吊组件50、压力组件60、顶力组件70及限位机构80。请结合参阅图1、图3、图4及图5,主轴20沿机架长度方向延伸并枢接在机架上,主轴20的一端设有主动链轮21,具体的,主动链轮21通过轴承枢接在主轴20上,并且在主动链轮21开设有一对定位孔211,主轴20上设有可沿其轴向来回移动的离合板22,离合板22位于主动链轮21旁边,离合板22上设有一对定位柱223,该定位柱223可插置于定位孔211内,以使主轴20与主动链轮21同步转动;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离合板22包括离合内板222及离合外板221。其中,离合内板222与离合外板221之间通过轴承(图中未标示)进行连接,定位柱223设置在离合内板222的相对两侧;离合内板222与主轴20同步联接关系,具体的,所述主轴20与离合内板222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导轨23及滑槽(图中未标示),导轨23和滑槽的长度方向与主轴20的轴向一致,从而实现了该离合板22可在主轴20上来回滑动,在本实施例中,主轴20上设有一条导轨23,相应的,离合内板222上设有一条滑槽(如图5所示),机架上设有用于推动离合板22在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至少两个驱动单元,该两个驱动单元沿机架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每个驱动单元均包括,沿机架长度方向延伸并枢接在机架上的主轴,主轴的一端设有主动链轮;枢接于主轴上的滚筒,滚筒与主轴之间设有棘轮机构,该滚筒上连接有第一配重块;两拉绳,拉绳的一端连接在滚筒上,拉绳的另一端固定于机架;悬吊在两拉绳底部的悬吊组件,该悬吊组件包括两滚轮、连接两滚轮的轮轴及固定于轮轴中部的锥形螺纹轮,两拉绳绕设在对应滚轮的外圆周表面;压力组件,包括一转动架、压力轮及第二配重块,转动架的一端枢接在机架上以使转动架可绕该枢接点转动,第二配重块固定在转动架的活动端,压力轮枢接于转动架上,该压力轮底边缘耦合于锥形螺纹轮的螺纹凹槽;顶力组件,包括链轮经转轴同步联接的凸轮,所述链轮通过链条与主动链轮同步联接,凸轮经转轴延伸至第二配重块底部,所述转轴枢接于机架;机架上设有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用于限定轮轴只在上下方向及顺着轮轴长度方向移动,以及向上移动的最高点;该两个驱动单元的主轴沿着机架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并同步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至少两个驱动单元,该两个驱动单元沿机架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每个驱动单元均包括,沿机架长度方向延伸并枢接在机架上的主轴,主轴的一端设有主动链轮;枢接于主轴上的滚筒,滚筒与主轴之间设有棘轮机构,该滚筒上连接有第一配重块;两拉绳,拉绳的一端连接在滚筒上,拉绳的另一端固定于机架;悬吊在两拉绳底部的悬吊组件,该悬吊组件包括两滚轮、连接两滚轮的轮轴及固定于轮轴中部的锥形螺纹轮,两拉绳绕设在对应滚轮的外圆周表面;压力组件,包括一转动架、压力轮及第二配重块,转动架的一端枢接在机架上以使转动架可绕该枢接点转动,第二配重块固定在转动架的活动端,压力轮枢接于转动架上,该压力轮底边缘耦合于锥形螺纹轮的螺纹凹槽;顶力组件,包括链轮经转轴同步联接的凸轮,所述链轮通过链条与主动链轮同步联接,凸轮经转轴延伸至第二配重块底部,所述转轴枢接于机架;机架上设有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用于限定轮轴只在上下方向及顺着轮轴长度方向移动,以及向上移动的最高点;该两个驱动单元的主轴沿着机架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并同步联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链轮上开设有一对定位孔,主轴上设有可沿其轴向来回移动的离合板,离合板上设有一对定位柱,该定位柱可插置于定位孔内以使主轴与主动链轮同步转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与离合板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导轨及滑槽,导轨及滑槽的长度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宏一凌远峰
申请(专利权)人:凌宏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