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宜真专利>正文

水资源整合施工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0144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2 12:31
一种水资源整合施工法,包含四个施工步骤,所述施工步骤分别是在一个原土层上建构一个低于该原土层的一个地表的施工空间、在该施工空间内设置至少一个蓄水区域、在该施工空间内安装至少一个对应该蓄水区域的渗水网管,以及在该施工空间内回填透水介质以形成一个渗水层,该渗水网管具有一个对应该蓄水区域的渗透部。前述施工法可以通过该渗水网管快速排水,并通过前述蓄水区域将部分的雨(雪)水滞留并涵养在该地表的下面,以达到渗透、蓄存、滞留、净化、排水,以及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等的目的。

Water resources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method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water resources integration, including four construction steps, the construction steps are to construct a below a surface of the raw soil construction space, in a raw soil at least one storage area,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pace installed in at least one of the network storage area should be water seepage, set in the construction space and backfill permeable medium in the construction space to form a permeable layer, the water management has a water storage area of the Department of infiltration. The above construction method can quickly drain the water through the seepage network, and through the above water storage area will be part of the rain (snow) water retention and conservation under the surface, in order to achieve infiltration, storage, detention, purification, drainage, and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so 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资源整合施工法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施工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适合运用在可以涵养雨(雪)水的场所的水资源整合施工法。
技术介绍
在自然环境中,雨水或者融雪大部分经由土壤慢慢的过滤渗透到地表下方形成地下水,部分的雨(雪)水则是径流排放到河流或者湖泊内,但是在已开发地区,为了方便人车行走,会在土壤上建构各式各样的不透水物体,例如房屋、水泥地、沥青铺面等等,由于不透水物体会阻碍雨(雪)水渗透到地表下,因此,在已开发地区会建构排水系统,以便将多余的雨(雪)水快速的排放到河流,最后流入大海。然而,当暴雨进入排水系统时,容易造成河川暴涨以及河岸被雨水冲刷侵蚀等等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排放到大海的水资源无法涵养在地表下,所以已开发地区都会产生水资源浪费的问题。也就是说,在自然环境中,只有大约10%的雨水在地表上径流,大约有50%的雨(雪)水会渗透到地表下方,并涵养在地表下。可是在高度开发的地区,大约有55%的雨(雪)水直接由地表径流后排向大海,只有大约15%的雨(雪)水会渗透到地表下方,由于雨(雪)水在地表上的径流量相当大,所以在大雨过后,地表上的雨(雪)水在排放不及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周围河川暴涨,可是在大雨过后,渗透到地表下方的水资源仍然很少,所以种植在地表上的植物仍然需要额外进行灌溉。因此,在一般高度开发的地区,原土层在蓄存及滞留雨水的功能不佳,水资源再利用的效果比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水资源整合施工法。本专利技术的水资源整合施工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一:在一个原土层上建构一个低于该原土层的一个地表的施工空间;步骤二:在该施工空间内设置至少一个低于该地表的蓄水区域;步骤三:在该施工空间内设置至少一个低于该地表的渗水网管,该渗水网管具有一个对应该蓄水区域的渗透部;及步骤四:在该施工空间内回填透水介质,并形成一个高于该蓄水区域并覆盖该渗水网管的渗水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水资源整合施工法,其中,该步骤二是在该施工空间设置数个间隔设置的所述蓄水区域,该步骤三是将数个所述渗水网管分别安置在所述蓄水区域内。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水资源整合施工法,其中,所述渗水网管的顶缘与相对应的所述蓄水区域的顶缘平齐。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水资源整合施工法,其中,所述渗水网管的底缘等于或高于相对应的所述蓄水区域的顶缘。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水资源整合施工法,其中,在设置所述蓄水区域时,是在该施工空间的底部挖设数个间隔的沟渠,再于每个沟渠内分别铺设一个隔水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水资源整合施工法,其中,在该步骤三进一步架设一支连接所述渗水网管并埋在该渗水层内的连接管、一个排水桶、一个与该连接管连接并伸入该排水桶内的水位控制器,以及一支与该排水桶连接的排水管,该水位控制器具有一个位于该排水桶内并高于所述渗水网管的顶缘的水位控制口。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水资源整合施工法,其中,在该步骤三进一步安装一个埋在该渗水层内并与该连接管连接的储水桶、一条将水引入该储水桶的进水管、一个设在该进水管上的进水开关,以及一个设在该连接管上的灌溉开关。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水资源整合施工法,其中,所述渗水网管还都具有一个与该渗透部连接的封闭部,以及一个由该渗透部及该封闭部界定而成的渗透通道,该渗透部水平朝下并具有数个渗透孔。本专利技术有益的效果在于:埋设在该地表下方的渗水网管及蓄水区域,除了可以在大雨时,通过该渗水网管达到快速排水的目的外,前述蓄水区域也可以将部分的雨水滞留并涵养在该地表的下面,以达到渗透、蓄水、滞留、净化、排水,以及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等的功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之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图1是一个俯视示意图,说明本专利技术水资源整合施工法的一个第一实施例的施工状态;图2是沿图1中2-2线所取的一个剖视图;图3是沿图1中3-3线所取的一个剖视图;图4是一个不完整的立体图,单独说明该第一实施例所使用的一个渗水网管;图5是一个不完整的剖视图,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水资源整合施工法的一个第二实施例的施工状态;图6是该第二实施例的另一个不完整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参阅图1、2、3,本专利技术水资源整合施工法的一个第一实施例,适合运用在需要涵养雨(雪)水的场所,所述场所可如:住宅的庭院、公园、学校、停车场、道路沿线等等具有土壤的区域,为了达到过滤雨(雪)水、渗透雨(雪)水、蓄存及滞留雨(雪)水、排放雨(雪)水,以及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等的目的,本实施例的施工法包含以下四个施工步骤:步骤一:在一个原土层11上建构一个低洼的施工空间12,也就是说,该施工空间12低于该原土层11的一个地表111。步骤二:在该施工空间12内设置数个蓄水区域13,所述蓄水区域13也是低于该原土层11的该地表111。步骤三:将一个灌排装置2的数个渗水网管21安装在该施工空间12内,所述渗水网管21分别对应所述蓄水区域13。步骤四:将原本挖至该原土层11的透水介质回填到该施工空间12内,并形成一个高于所述蓄水区域13同时覆盖该灌排装置2的所述渗水网管21的渗水层14,为了方便栽种植物,该步骤四还可以在该渗水层14上方设置一个植生保护层15。本实施例所述施工空间12的大小及形状并无特别的限制,但以长矩形为佳,该施工空间12的深度是根据安装的所述渗水网管21的管径而定,也就是说,当所述渗水网管21的直径越大,该施工空间12的深度越高。本实施例该步骤二是利用数个不透水的隔水膜130,在该施工空间12内建构出彼此间隔的所述蓄水区域13,也就是该施工空间12具有数条往下挖设的沟渠121,在每条沟渠121内部分别铺设所述隔水膜130,就可以分别形成平行间隔的所述蓄水区域13,铺设后位于所述蓄水区域13内的雨水不会往该原土层11渗透。本实施例该步骤三所使用的灌排装置2除了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蓄水区域13内的所述渗水网管21外,还包括一条连接所述渗水网管21的连接管22、一个与该连接管22连接的储水桶23、一条将水引入该储水桶23内储存的进水管24、一个设在该进水管24上的进水开关25、一个设在该连接管22上的灌溉开关26、一个排水桶27、一个安装在该排水桶27内部并与该连接管22连接的水位控制器28,以及一个与该排水桶27衔接的排水管29。参阅图2、3、4,每条渗水网管21都具有一个水平朝下且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渗透部211、一个与该渗透部211连接的封闭部212,以及一个由该渗透部211及该封闭部212界定而成的渗透通道213,该渗透部211具有数个渗透孔214。而该连接管22与所述渗水网管21垂直连接,并连接在该储水桶23及该水控制器28之间。该水位控制器28是一支L形的管体,并具有一个与该连接管22连接的衔接段281、一个由该衔接段281的外侧往上直向延伸的控水段282,以及一个贯穿该衔接段281及该控水段282的控水通道283,该控水通道283具有一个对应该控水段282顶缘的水位控制口284,该水位控制口284的高度高于所述渗水网管21的顶缘,而该排水管29安装在邻近该排水桶27底部的位置,其设置的高度只要低于该水位控制口284就可以。本实施例该步骤四可将挖掘自该施工空间12的土壤回填该施工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水资源整合施工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资源整合施工法,其特征在于:包含:步骤一:在一个原土层上建构一个低于该原土层的一个地表的施工空间;步骤二:在该施工空间内设置至少一个低于该地表的蓄水区域;步骤三:在该施工空间内设置至少一个低于该地表的渗水网管,该渗水网管具有一个对应该蓄水区域的渗透部;及步骤四:在该施工空间内回填透水介质,并形成一个高于该蓄水区域并覆盖该渗水网管的渗水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资源整合施工法,其特征在于:包含:步骤一:在一个原土层上建构一个低于该原土层的一个地表的施工空间;步骤二:在该施工空间内设置至少一个低于该地表的蓄水区域;步骤三:在该施工空间内设置至少一个低于该地表的渗水网管,该渗水网管具有一个对应该蓄水区域的渗透部;及步骤四:在该施工空间内回填透水介质,并形成一个高于该蓄水区域并覆盖该渗水网管的渗水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资源整合施工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二是在该施工空间设置数个间隔设置的所述蓄水区域,该步骤三是将数个所述渗水网管分别安置在所述蓄水区域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资源整合施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网管的顶缘与相对应的所述蓄水区域的顶缘平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资源整合施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网管的底缘等于或高于相对应的所述蓄水区域的顶缘。5.根据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资源整合施工法,其特征在于:在设置所述蓄水区域时,是在该施工空间的底部挖设数个间隔的沟渠,再于每个沟渠内分别铺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宜真
申请(专利权)人:蔡宜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