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蚁咬防渗漏的防水卷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99193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2 1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防蚁咬防渗漏的防水卷材,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防水层、防蚁咬层、第二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与所述防蚁咬层一侧粘接连接,所述第二防水层与所述防蚁咬层另一侧粘接连接;所述防蚁咬层包括主体部、盖层和防蚁咬填充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防蚁咬层的防蚁咬填充物为碳酸钙粉末,具有使用安全的优点,防蚁咬层的主体部和盖层均由遇水膨胀橡胶材料制成,被白蚁咬穿后具有自我修复的功能。

Waterproof roll for preventing ants from biting and preventing leakag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aterproof anti ant bites anti leakage, including sequentially disposed the first waterproof layer, anti termite bite layer, the first second waterproof layer, waterproof layer and the anti termite bite layer bonded to the side connecting the second waterproof layer and the link layer another ant bite one side of the adhesive; ant bite layer includes main body, cover and ant bite fill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anti ant bite layer anti ant bites filler of calcium carbonate powder has the advantages of safe use, anti termite bite layer of the main part and the cover layer are made of water swellable rubber material made by self repair function of termites bite after we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蚁咬防渗漏的防水卷材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防护膜,具体涉及一种防蚁咬防渗漏的防水卷材。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用于防水的建筑防护膜是由高分子材料(例如聚乙烯)制成的卷材,敷设于木质结构建筑表面进行防水时常常被白蚁咬穿造成局部渗漏现象。为了防止白蚁啃咬,现有技术中有在防水卷材一侧涂覆毒性涂层的方式,虽然上述做法可以起到防止白蚁啃咬的作用,但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现有的防水卷材在被白蚁咬穿后不具有自我修复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蚁咬防渗漏的防水卷材。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蚁咬防渗漏的防水卷材,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防水层、防蚁咬层、第二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与所述防蚁咬层一侧粘接连接,所述第二防水层与所述防蚁咬层另一侧粘接连接;所述防蚁咬层包括主体部、盖层和防蚁咬填充物,所述主体部包括一体成型的底层、侧边、分隔条,所述底层、所述盖层平行于所述第一防水层和所述第二防水层设置,所述侧边和所述分隔条由所述底层向所述盖层一侧延伸,所述侧边沿所述底层的边缘设置,所述分隔条在所述侧边之间纵横交错设置,所述盖层与所述侧边、所述分隔条的端面粘接,以与所述主体部合围形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容置空间,所述防蚁咬填充物填充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主体部、盖层均由遇水膨胀橡胶材料制成;所述防蚁咬填充物为碳酸钙粉末。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防水层和所述第二防水层均由聚乙烯膜所制成。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防水层远离所述防蚁咬层的一侧表面上设有自粘层,所述自粘层远离所述第二防水层的一侧表面上设有离型层。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防蚁咬层的防蚁咬填充物为碳酸钙粉末,具有使用安全的优点,防蚁咬层的主体部和盖层均由遇水膨胀橡胶材料制成,被白蚁咬穿后具有自我修复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中一种防蚁咬防渗漏的防水卷材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主体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以下提供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至2,一种防蚁咬防渗漏的防水卷材,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防水层1、防蚁咬层2、第二防水层3,所述第一防水层1与所述防蚁咬层2一侧粘接连接,所述第二防水层3与所述防蚁咬层2另一侧粘接连接;所述防蚁咬层2包括主体部21、盖层22和防蚁咬填充物23,所述主体部21包括一体成型的底层211、侧边212、分隔条213,所述底层211、所述盖层22平行于所述第一防水层1和所述第二防水层3设置,所述侧边212和所述分隔条213由所述底层211向所述盖层22一侧延伸,所述侧边212沿所述底层211的边缘设置,所述分隔条213在所述侧边212之间纵横交错设置,所述盖层22与所述侧边212、所述分隔条213的端面粘接,以与所述主体部21合围形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容置空间,所述防蚁咬填充物23填充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主体部21、盖层22均由遇水膨胀橡胶材料制成;所述防蚁咬填充物23为碳酸钙粉末。需要说明的是,碳酸钙粉末为碱性粉末,白蚁啃食碳酸钙粉末后很快会感到口干而放弃啃食,而且碳酸钙粉末无毒性,具有使用安全的优点。设置分隔条213将防蚁咬层2内部分隔出若干相对独立的容置空间,使得填充在容置空间中的防蚁咬填充物23也相对独立,当防蚁咬层2的主体部21或盖层22一处被白蚁咬透后,对其它容置空间中的防蚁咬填充物23不造成影响。无论白蚁由第一防水层1一侧啃咬还是由第二防水层3一侧啃咬,由于受中部防蚁咬层2的阻挡,出现贯穿性咬孔的概率很低。当主体部21、盖层22被白蚁咬破渗水时,主体部21、盖层22与水接触的部位(即破损处)遇水膨胀,自动修复破损处,可以有效防止渗漏现象。进一步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防水层1和所述第二防水层3均由聚乙烯膜所制成。进一步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防水层3远离所述防蚁咬层2的一侧表面上设有自粘层4,所述自粘层4远离所述第二防水层3的一侧表面上设有离型层5。使用时撕去离型层5,利用自粘层4与建筑物表面贴附。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防蚁咬层2的防蚁咬填充物23为碳酸钙粉末,具有使用安全的优点,防蚁咬层2的主体部21和盖层22均由遇水膨胀橡胶材料制成,被白蚁咬穿后具有自我修复的功能。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蚁咬防渗漏的防水卷材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蚁咬防渗漏的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防水层、防蚁咬层、第二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与所述防蚁咬层一侧粘接连接,所述第二防水层与所述防蚁咬层另一侧粘接连接;所述防蚁咬层包括主体部、盖层和防蚁咬填充物,所述主体部包括一体成型的底层、侧边、分隔条,所述底层、所述盖层平行于所述第一防水层和所述第二防水层设置,所述侧边和所述分隔条由所述底层向所述盖层一侧延伸,所述侧边沿所述底层的边缘设置,所述分隔条在所述侧边之间纵横交错设置,所述盖层与所述侧边、所述分隔条的端面粘接,以与所述主体部合围形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容置空间,所述防蚁咬填充物填充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主体部、盖层均由遇水膨胀橡胶材料制成;所述防蚁咬填充物为碳酸钙粉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蚁咬防渗漏的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防水层、防蚁咬层、第二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与所述防蚁咬层一侧粘接连接,所述第二防水层与所述防蚁咬层另一侧粘接连接;所述防蚁咬层包括主体部、盖层和防蚁咬填充物,所述主体部包括一体成型的底层、侧边、分隔条,所述底层、所述盖层平行于所述第一防水层和所述第二防水层设置,所述侧边和所述分隔条由所述底层向所述盖层一侧延伸,所述侧边沿所述底层的边缘设置,所述分隔条在所述侧边之间纵横交错设置,所述盖层与所述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利荣丁跃祖宋学斌沈英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德威防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