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敏专利>正文

一种动力型救生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9789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2 1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型救生圈,包括救生圈和推进器,推进器为水流喷射器,救生圈后端两侧内部均设有水流喷射器,救生圈前部两侧分别设有与水流喷射器连通的进水口,救生圈后部两侧分别设有与水流喷射器连通的出水口,救生圈内设有电源、与电源连接且用于控制水流喷射器的控制器以及与控制器连接的GPS信号接收器,救生圈上设有控制水流喷射器的喷射流量的操作按钮,控制器连接有遥控信号接收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速度快、操作简单,控制方式双保险:使用操作按钮或者遥控器;维护成本低:使用电池供电,重量轻,可以随身携带。

A dynamic life buo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ower type buoy, including buoy and propeller propeller for water jet, buoy on the two sides of the back are equipped with internal water jet injector, buoy front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water jet and communicated with the water inlet, the buoy is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rear part of the water jet communicated with the water outlet, rescue the circle is connected with a power supply and a power supply, for control of the water jet controller and GPS signal receiver connected with the controller, the buoy is provided with a control flow injection flow operation button device, the controller is connected with a remote control signal receiver.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fast speed, simple operation and double control mode: the operation button or the remote controller is used; the maintenance cost is low; the battery is supplied with power, and the weight is light, and can be carried by h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型救生圈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上救援设备
,特别是一种动力型救生圈。
技术介绍
现有救生圈为无动力器具,能在水面自由漂浮,也能载人漂浮在水面上,入水者随身携带入水使用没有问题。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不慎落水或突遭洪水且不习水性的路人、认为不必要而未携带救生圈游泳突遇潮水或突发身体异常不能正常游水面临危险的游泳者、误判形势突陷深水的涉水渡河者等如发生危险,就迫切需要及时救援。若救人者从岸上向落水者投掷传统的救生绳、救生圈等器具施救,多数情况下可能因为投掷距离不够远、或器具落点偏差等原因,导致落水者够不着器具而无法获得有效帮助,往往需要施救者下水施救。而施救者由于其游水的速度有限,要经过较多时间才能到达落水者附近,容易错过施救的黄金时间。更重要的,人的体力有限,落水者救到了但施救者却因体力不支遇难的报道也时常见诸报端,让我们心痛和无比遗憾。这就迫切需要一种方便的器具,不需人驾驶即能快速、主动出击,来到落水者身边,能胜“重”任,能持久陪伴,能给落水者一个“不沉、安全、持久”的支撑,甚至能把落水者拖回岸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动力型救生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一种动力型救生圈,包括救生圈和推进器,所述推进器为水流喷射器,所述救生圈后端两侧内部均设有水流喷射器,所述救生圈前部两侧分别设有与水流喷射器连通的进水口,救生圈后部两侧分别设有与水流喷射器连通的出水口,所述救生圈内设有电源、与电源连接且用于控制水流喷射器的控制器以及与控制器连接的GPS信号接收器,所述救生圈上设有控制水流喷射器的喷射流量的操作按钮,所述控制器连接有遥控信号接收器。另外,所述动力型救生圈还包括与控制器的遥控信号接收器无线连接的遥控器。另外,所述救生圈两侧均设有把手,便于人员抓取以保持稳定在救生圈上。另外,所述救生圈的正反面均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如此,将整个U型气囊抛入水中后,可以不用考虑方向,都可以直接使用。另外,为了便于为水流喷射器提供电源,同时又减轻整个动力型救生圈的重量,所述电源为蓄电池。另外,由于AT89S51单片机已经模块化,技术成熟而且功能齐全操作简便,所述控制器为AT89S51单片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速度快:本专利技术的动力型救生圈,每小时15公里,每秒4米多的速度,100米的距离25秒即可到达。操作简单:相对于救生船,操作动力型救生圈,不需要船只驾驶技术,普通人员通过操作按钮或者遥控器即可让动力型救生圈到达求助者身边,也可以接受GPS指引去往设定的坐标。控制方式双保险:使用操作按钮或遥控器,当然也可以使用手机APP功能遥控。维护成本低:使用电池供电,重量轻,可以随身携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反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在此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动力型救生圈,包括救生圈1和推进器2,所述推进器2为水流喷射器,所述救生圈1后端两侧内部均设有水流喷射器,所述救生圈1前部两侧分别设有与水流喷射器连通的进水口6,救生圈1后部两侧分别设有与水流喷射器连通的出水口3,所述救生圈1内设有电源(图中未画出)、与电源连接且用于控制水流喷射器的控制器4以及与控制器4连接的GPS信号接收器(图中未画出),控制器4可以采用AT89S51单片机,AT89S51单片机技术成熟成本低廉,GPS信号接收器用于接受GPS指引去往设定的坐标,电源为蓄电池,蓄电池可以充电便于循环使用,同时质量也较轻,所述救生圈1上设有控制水流喷射器的喷射流量的操作按钮7,所述控制器4连接有遥控信号接收器(图中未画出),可以分别通过操作两侧的操作按钮7来分别控制两个水流喷射器的喷射流量从而从而控制该动力型救生圈前进速度以及实现转弯,当然还可以包括与控制器4的遥控信号接收器无线连接的遥控器8,遥控器8可以为手柄无线遥控器,用于控制两个水流喷射器的喷射流量,从而控制该动力型救生圈前进速度以及实现转弯。另外,本实施例的动力型救生圈也可以采用手机APP来达到同遥控器同样的功能。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方案,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救生圈1两侧均设有把手5,如图1和图2中所示,把手5设置了2个,当该动力型救生圈被送到被救人员旁边后,以便于被救人员抓住把手5。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改进方案,所述救生圈1的正反面均设有进水口6和出水口3,如图1和图2中,两个侧气囊101的正反两面上都有进水口6和出水口3,这样,在将该动力型救生圈抛入水中时,不用考虑正反面,就能保证水流喷射器2的进水和出水,从而保证水流喷射器2能正常运转,从而保证该动力型救生圈能够前行。本专利技术的动力型救生圈的工作原理为:如图1中,可以通过操作按钮7或遥控器8向控制器发送操作指令,控制器分别向两个水流喷射器发送控制指令,从而调节两个左右两个水流喷射器的喷射流量,控制其前进速度;当然,GPS信号接收器可以接受GPS信号,控制器接收指引指令去往设定的坐标;也可以控制该动力型救生圈转向,需要转向时,通过操作按钮7或遥控器8控制左右两个喷射器,让其中一个的喷射流量比另一个小,可以实现转向,例如,需要向左转向时,使图1中左边的水流喷射器的喷射流量较小,就可以实现向左转向;同理,也可以实现向右转向。用本专利技术“动力型救生圈”搭救落水者,施救者无需亲自下水前往,只需操纵遥控使该“动力型救生圈”前往施救,施救者不会有溺水风险。二是该“动力型救生圈”比人游水的速度快很多,能使落水者更快的得到援助,增加了落水者的生存机会。三是该“动力型救生圈”比人游水所能到达的距离远得多,也能有效的救援远离岸边的落水者。四是该“动力型救生圈”不会“疲劳”,即使回程中其电能用完,也能“任劳任怨”的载着落水者长时间漂浮在水面上,等待救援。当然,如电量充足,即使落水者不懂得、也没有操纵该“动力型救生圈”,岸上人员也能遥控该“动力型救生圈”返回,把落水者带回岸边。另外,本专利技术“动力型救生圈”体积小巧,成本低廉,便于布置和携带。若配备在舰船、渔船、渡船、游船、游艇等水面工具上,以及配备在水上乐园、游泳场、游泳池、人口密集的河边、湖边等场所,能以最小的代价有效的纠正所发生的意外,对减少人员生命损失具有显著意义。本专利技术“动力型救生圈”的救生圈,可以是平板状,也可以做成“n”型等其他形状,只要是“双推进器”推动,均属本专利技术的范畴。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动力型救生圈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型救生圈,其特征在于,包括救生圈和推进器,所述推进器为水流喷射器,所述救生圈后端两侧内部均设有水流喷射器,所述救生圈前部两侧分别设有与水流喷射器连通的进水口,救生圈后部两侧分别设有与水流喷射器连通的出水口,所述救生圈内设有电源、与电源连接且用于控制水流喷射器的控制器以及与控制器连接的GPS信号接收器,所述救生圈上设有控制水流喷射器的喷射流量的操作按钮,所述控制器连接有遥控信号接收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型救生圈,其特征在于,包括救生圈和推进器,所述推进器为水流喷射器,所述救生圈后端两侧内部均设有水流喷射器,所述救生圈前部两侧分别设有与水流喷射器连通的进水口,救生圈后部两侧分别设有与水流喷射器连通的出水口,所述救生圈内设有电源、与电源连接且用于控制水流喷射器的控制器以及与控制器连接的GPS信号接收器,所述救生圈上设有控制水流喷射器的喷射流量的操作按钮,所述控制器连接有遥控信号接收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敏
申请(专利权)人:李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