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服装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9594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1 2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服装面料,包括依次贴合设置的面料基层、涤纶面料层、纳米抗菌布料层、竹炭纤维面料和纯棉面料层,所述面料基层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经线为汉麻混纺纱,纬线为抗菌汉麻混纺纱,所述涤纶面料层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针织面料层,所述针织面料层的外表面上涂有银离子抗菌剂,所述纯棉面料层与所述竹炭纤维面料之间设有无纺布层,所述无纺布层设有若干透气孔。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抗菌种类多,抗菌效果持久,且抗皱形好、穿着舒适度高的优点。

Antibacterial clothing materia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ntibacterial fabric, including fabric base, fit in polyester fabric layer, nano antibacterial fabric layer, bamboo fiber fabric and cotton fabric layer and the base fabric by warp and weft woven hemp blended yarn as warp and weft line for antibacterial hemp blended yarn. The polyester fabric layer on both sides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knitted fabric layer and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knitted fabric layer is coated with silver ion antibacterial agent, the nonwoven fabric laye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cotton fabric layer and the bamboo fiber fabric, the fabric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vent holes.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multiple antibacterial species, long lasting antibacterial effect, good anti wrinkle shape and high wearing comf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服装面料
本技术涉及服装材料技术标准件
,具体涉及一种抗菌服装面料。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吃的可选择有机无污染的蔬菜、水果等,但是通常的服装均采用普通的面料制成,只有品质的区别,现在的环境污染特别严重,穿普通面料的衣服不能抵御细菌,身体抵抗力比较弱的人就会经常生病,所以就出现了抗菌型的服装面料,但是抗菌种类少,透气性差,且平整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抗菌种类多,抗菌效果持久,且抗皱形好、穿着舒适度高的抗菌服装面料。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菌服装面料,包括依次贴合设置的面料基层、涤纶面料层、纳米抗菌布料层、竹炭纤维面料和纯棉面料层,所述面料基层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经线为汉麻混纺纱,经线中每100股汉麻混纺纱包括均匀混纺的20~30股汉麻纤维、10~20股再生纤维素纤维和余量的棉纤维,纬线为抗菌汉麻混纺纱,纬线中每100股抗菌汉麻混纺纱包括均匀混纺的22~33股汉麻纤维、12~26股物理抗菌纤维、15~25股再生纤维素纤维和余量的棉纤维,所述涤纶面料层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针织面料层,所述针织面料层的外表面上涂有银离子抗菌剂,所述纯棉面料层与所述竹炭纤维面料之间设有无纺布层,所述无纺布层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的孔径为0.2~0.5μm。进一步地,所述针织面料层的厚度为0.1~0.2mm。更进一步地,所述竹炭纤维面料的厚度为0.05~0.1mm。更进一步地,纳米抗菌布料层的厚度为0.1~0.2mm。进一步地,所述面料基层、所述涤纶面料层、所述纳米抗菌布料层、所述竹炭纤维面料和所述纯棉面料层通过缝烫贴合成一体。进一步地,所述涤纶面料层的表面设有均匀分布的花纹,相邻的花纹的间隔为50mm。更进一步地,所述花纹的形状为圆形、三角形或矩形。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的优点是:抗菌种类多,抗菌效果持久,且抗皱形好、穿着舒适度高。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断面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面料基层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涤纶面料层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面料基层1、涤纶面料层2、纳米抗菌布料层3、竹炭纤维面料4、纯棉面料层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考图1至图3,如图1所示的一种抗菌服装面料,包括通过缝烫依次贴合成一体的面料基层1、涤纶面料层2、纳米抗菌布料层3、竹炭纤维面料4、纯棉面料层5,所述面料基层1用于抵挡霉菌类和厌氧类细菌;所述涤纶面料层2使面料的有很好的抗皱性和保形性;所述纳米抗菌布料层3的厚度为0.1~0.2mm,使面料保持很好的柔软性;所述竹炭纤维面料4的厚度为0.05~0.1mm,使面料的抗拉强度增大,不易撕裂;所述纯棉面料层5使面料的吸汗性好,提高舒适度;其中,所述纯棉面料层5与所述竹炭纤维面料4之间设有无纺布层,所述无纺布层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的孔径为0.2~0.5μm,使面料防潮透气性好。优选地,所述纳米抗菌布料层3的厚度为0.15mm。优选地,所述竹炭纤维面料4的厚度为0.08mm。优选地,所述透气孔的孔径为0.35μm。如图2所示,所述面料基层1由经线和纬线十字交织而成,经线为汉麻混纺纱,纬线为抗菌汉麻混纺纱,经线中每100股汉麻混纺纱包括均匀混纺的20~30股汉麻纤维、10~20股再生纤维素纤维和余量的棉纤维,纬线中每100股抗菌汉麻混纺纱包括均匀混纺的22~33股汉麻纤维、12~26股物理抗菌纤维、15~25股再生纤维素纤维和余量的棉纤维,汉麻混纺纱的经线和纬线中都含有汉麻纤维,汉麻纤维中富含大麻酚类物质,包括大麻二酚、四氢大麻酚、大麻萜酚、大麻环萜酚等,这些大麻酚类是一类非水溶的天然抗菌物质,能够长久的破坏霉菌类微生物子实体的形成、细胞的透性、有丝分裂、菌丝的生长、孢子的萌发,阻碍呼吸作用及细胞膨胀,促进原生质体解体,实现阻碍霉菌代谢作用和生理活动,导致微生物生长繁殖被抑制,从而起到杀灭霉菌类微生物。另一方面,由于汉麻纤维是一种网状结构,纤维表面具有很多裂纹和孔洞,比表面积大、孔洞大、孔隙率高,因此富含氧气,因而具有卓越的吸湿性和透气性,也因为汉麻纤维富含氧气,也能抑制厌氧微生物的生长,且具有卓越的吸湿性和透气性。优选地,经线中每100股汉麻混纺纱包括均匀混纺的25股汉麻纤维、18股再生纤维素纤维和余量的棉纤维.优选地,纬线中每100股抗菌汉麻混纺纱包括均匀混纺的28股汉麻纤维、16股物理抗菌纤维、20股再生纤维素纤维和余量的棉纤维。所述涤纶面料层2的表面设有均匀分布的花纹,相邻的花纹的间隔为50mm,其中,所述花纹的形状为圆形、三角形或矩形,所述涤纶面料层2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针织面料层,所述针织面料层的厚度为0.1~0.2mm,所述针织面料层的外表面上涂有银离子抗菌剂,且银离子抗菌剂能够轻易渗入到所述针织面料层内使阴离子分布均匀,银离子抗菌剂中含有金属银,银离子具有非常高的生物活性,使得细菌细胞膜内外的蛋白质凝固,从而阻繁殖。因为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所以该面料夏天更凉爽,冬天更温暖。因银的高度导电性,将迅速消除因摩擦而产生的静电,使本技术具有无静电之舒适感,消除静电带给人体的紧张,能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及减少浮踵。优选地,所述花纹的形状为三角形。优选地,所述针织面料层的厚度为0.16mm。采用上述结构,银离子抗菌剂离皮肤表面比较远,所以不会损伤皮肤。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抗菌服装面料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菌服装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贴合设置的面料基层(1)、涤纶面料层(2)、纳米抗菌布料层(3)、竹炭纤维面料(4)和纯棉面料层(5),所述面料基层(1)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经线为汉麻混纺纱,经线中每100股汉麻混纺纱包括均匀混纺的20~30股汉麻纤维、10~20股再生纤维素纤维和余量的棉纤维,纬线为抗菌汉麻混纺纱,纬线中每100股抗菌汉麻混纺纱包括均匀混纺的22~33股汉麻纤维、12~26股物理抗菌纤维、15~25股再生纤维素纤维和余量的棉纤维,所述涤纶面料层(2)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针织面料层,所述针织面料层的外表面上涂有银离子抗菌剂,所述纯棉面料层(5)与所述竹炭纤维面料(4)之间设有无纺布层,所述无纺布层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的孔径为0.2~0.5μ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服装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贴合设置的面料基层(1)、涤纶面料层(2)、纳米抗菌布料层(3)、竹炭纤维面料(4)和纯棉面料层(5),所述面料基层(1)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经线为汉麻混纺纱,经线中每100股汉麻混纺纱包括均匀混纺的20~30股汉麻纤维、10~20股再生纤维素纤维和余量的棉纤维,纬线为抗菌汉麻混纺纱,纬线中每100股抗菌汉麻混纺纱包括均匀混纺的22~33股汉麻纤维、12~26股物理抗菌纤维、15~25股再生纤维素纤维和余量的棉纤维,所述涤纶面料层(2)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针织面料层,所述针织面料层的外表面上涂有银离子抗菌剂,所述纯棉面料层(5)与所述竹炭纤维面料(4)之间设有无纺布层,所述无纺布层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的孔径为0.2~0.5μ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格红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