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力量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92765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1 1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健身设备领域,尤其是家用力量训练器。它包括一平板,在平板的右段顶部设有两空腔,在各平板的左段均设有一调整凹腔,在两调整凹腔的外侧壁上分别设有一条形滑槽,各摆杆的下端分别通过转轴与一推杆的下端活动相连,各推杆的顶面伸至其对应的调整凹腔内并与调整凹腔底部相配合,在各推杆的上端外侧壁分别固连一外端穿过条形滑槽并伸出平板的滑动杆,在平板左侧的支撑块的前后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一臂胸训练装置。它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不仅能够实现老年锻练者身体多个部位的训练,同时在使用本装置进行锻练时可以根据锻练者的身体素质和要求来自行调节训练强度,更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Home strength train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body-building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 household strength training device. It includes a tablet, two tablet in the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the top right, in the left section of each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n adjusting cavity, two cavity in the lateral wall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slide bar, the swing rod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by movable rotating shaft and a push rod, the top surface of the push rod extending to the corresponding adjustment of the cavity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adjustment of the bottom of the concave cavity,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outer wall of the push rod are fixedly connected to an outer end of the sliding rod extending through the strip sliding groove and flat plate, in the left side of the support block and side wall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arm chest training device.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reasonable design, simple operation, can not only realize the elderly exercise those body training, at the same time to exercise when using this device can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intensity of exercise training of physical quality and requirements to more effectively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prior 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家用力量训练器
:本技术涉及健身设备领域,尤其是家用力量训练器。
技术介绍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身体状况通常情况下会不断下降,老年群体普遍存在肢体力量不足等情况。当老年人长期处于身体素质较差的情况下就容易引发健康问题,从而导致身体出现疾病等症状。现在随着老年群体对健康的不断重视以及思想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的提前预防,现在人们主要是通过健身锻练的方式来增强自身免疫功能与全身协调能力。现有的健身器材通常功能较为单一,通常一台机器只能对身体的某一部分起到锻练的目的,无法有效的满足一机多用的要求,因其体积通常较大,无法满足家庭使用,显然现有的健身设备无法更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家用力量训练器,它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不仅能够实现老年锻练者身体多个部位的训练,同时在使用本装置进行锻练时可以根据锻练者的身体素质和要求来自行调节训练强度,另外本装置可以有效的对锻练者的腹部锻练起到有效的辅助训练和有效保证锻练动作的标准性,更有效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家用力量训练器,包括一两端底部分别设有支撑块的平板,在平板的右段顶部设有两空腔,在两空腔内分别设有一左端通过转轴活动卡接在两空腔侧壁上的腿部支板,在各空腔相对的平板的左段底部分别设有一调整凹腔,在两调整凹腔的外侧壁上分别设有一连通平板外部的条形滑槽,一右端向上倾斜设置的摆杆的右端底部固连在其对应位置的腿部支板的底部,各摆杆的下端分别通过转轴与一推杆的下端活动相连,各推杆的顶面伸至其对应的调整凹腔内并与调整凹腔底部相配合,在各推杆的上端外侧壁分别固连一外端穿过条形滑槽并伸出平板的滑动杆,在各条形滑槽左侧的平板前后侧壁上分别设有一定位杆,在同侧的滑动杆与定位杆之间设有一复位弹簧,在平板左侧的支撑块的前后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一臂胸训练装置,所述臂胸训练装置包括一上端向上倾斜设置的拉伸孔,在拉伸孔内固连一底部固连在拉伸孔底部且上端伸出拉伸孔的拉伸弹簧,在拉伸弹簧上方水平设有两间隔设置、且分别通过转轴活动卡接在两内端固连在支撑块上的定位杆侧壁上的限位滑轮,在各拉伸弹簧的上端分别设有一钢丝绳,各钢丝绳的上端分别穿过两限位滑轮之间的凹槽并分别与一设置在限位滑轮上方的拉力把手相固连。在各滑动杆的端部分别设有一握杆。在各腿部支板的右端顶部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一紧固扣,在两相对的紧固扣上设有一弹性绑脚带。在两空腔右侧的平板顶部设有一插装腔,在插装腔内设有一两端底部通过伸缩杆与插装腔底部相固连的拉杆。在平板右侧的支撑块的底部设有一底板,在底板的顶部设有一顶部与两腿部支板相抵接的支撑架。在两腿部支板的底部沿其左右方向分别设有若干个配重卡环,在底板右侧的支撑块侧壁上设有一储物腔,在储物腔内放置若干个可与配重卡环相配合且顶部设有卡扣的配重块。在两空腔左侧的平板的顶部设有一凹口,在凹口内设有一左端通过转轴与凹口两侧壁活动相连的旋转板。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不仅能够实现老年锻练者身体多个部位的训练,同时在使用本装置进行锻练时可以根据锻练者的身体素质和要求来自行调节训练强度,另外本装置可以有效的对锻练者的腹部锻练起到有效的辅助训练和有效保证锻练动作的标准性,更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块;2、平板;3、空腔;4、腿部支板;5、调整凹腔;6、条形滑槽;7、摆杆;8、推杆;9、滑动杆;10、定位杆;11、复位弹簧;12、拉伸孔;13、拉伸弹簧;14、限位滑轮;15、钢丝绳;16、拉力把手;17、握杆;18、紧固扣;19、插装腔;20、伸缩杆;21、拉杆;22、底板;23、配重卡环;24、储物腔;25、配重块;26、凹口;27、旋转板。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5中所示,家用力量训练器,包括一两端底部分别设有支撑块1的平板2,在平板2的右段顶部设有两空腔3,在两空腔3内分别设有一左端通过转轴活动卡接在两空腔3侧壁上的腿部支板4,在各空腔3相对的平板2的左段底部分别设有一调整凹腔5,在两调整凹腔5的外侧壁上分别设有一连通平板2外部的条形滑槽6,一右端向上倾斜设置的摆杆7的右端底部固连在其对应位置的腿部支板4的底部,各摆杆7的下端分别通过转轴与一推杆8的下端活动相连,各推杆8的顶面伸至其对应的调整凹腔5内并与调整凹腔5底部相配合,在各推杆8的上端外侧壁分别固连一外端穿过条形滑槽6并伸出平板2的滑动杆9,在各条形滑槽6左侧的平板2前后侧壁上分别设有一定位杆10,在同侧的滑动杆9与定位杆10之间设有一复位弹簧11,在平板2左侧的支撑块1的前后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一臂胸训练装置,所述臂胸训练装置包括一上端向上倾斜设置的拉伸孔12,在拉伸孔12内固连一底部固连在拉伸孔12底部且上端伸出拉伸孔12的拉伸弹簧13,在拉伸弹簧13上方水平设有两间隔设置、且分别通过转轴活动卡接在两内端固连在支撑块1上的定位杆10侧壁上的限位滑轮14,在各拉伸弹簧13的上端分别设有一钢丝绳15,各钢丝绳15的上端分别穿过两限位滑轮14之间的凹槽并分别与一设置在限位滑轮14上方的拉力把手16相固连。在各滑动杆9的端部分别设有一握杆17,方便后期训练时进行抓握。在各腿部支板4的右端顶部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一紧固扣18,当老年锻练者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平躺在平板2上,头部朝左腿部朝右。在两相对的紧固扣18上设有一弹性绑脚带,可将脚踝处伸至两紧固扣18之间并通过弹性绑脚带进行限位,从而在后期训练抬起腿部时可以使其带动各腿部支板4,达到增加训练强度的目的;同时当腿部与腿部支板4相连接后可以通过握住握杆17,向左推动握杆17并克服复位弹簧11的弹力,从而带动滑动杆9沿条形滑槽6向右运动,此时推杆8会在推力的作用下使其沿调整凹腔5向右运动,推杆8运动的过程中其右下端会推动摆杆7摆动,从而带动各腿部支板4向上旋转,当停止推动时各腿部支板4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和复位弹簧11的反作用力下自行复位。在两空腔3右侧的平板2顶部设有一插装腔19,在插装腔19内设有一两端底部通过伸缩杆20与插装腔19底部相固连的拉杆21,当锻练者使用本装置锻练仰卧起坐时,可将拉杆21拉出将双脚通过拉杆21下方穿过,拉杆21可以起到限位脚部的作用,方便锻练时腿部发力。在平板2右侧的支撑块1的底部设有一底板22,在底板22的顶部设有一顶部与两腿部支板4相抵接的支撑架,可以对腿部支板4起到支撑作用,与摆杆7、推杆8构成的连杆机构共同对腿部支板4起到支撑作用,防止支撑推板向下移动。在两腿部支板4的底部沿其左右方向分别设有若干个配重卡环23,在底板22右侧的支撑块1侧壁上设有一储物腔24,在储物腔24内放置若干个可与配重卡环23相配合且顶部设有卡扣的配重块25,锻练者可根据锻练需求可将各配重块25分别通过卡扣卡接在各配种卡环上。在两空3腔左侧的平板2的顶部设有一凹口26,在凹口26内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家用力量训练器

【技术保护点】
家用力量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两端底部分别设有支撑块的平板,在平板的右段顶部设有两空腔,在两空腔内分别设有一左端通过转轴活动卡接在两空腔侧壁上的腿部支板,在各空腔相对的平板的左段底部分别设有一调整凹腔,在两调整凹腔的外侧壁上分别设有一连通平板外部的条形滑槽,一右端向上倾斜设置的摆杆的右端底部固连在其对应位置的腿部支板的底部,各摆杆的下端分别通过转轴与一推杆的下端活动相连,各推杆的顶面伸至其对应的调整凹腔内并与调整凹腔底部相配合,在各推杆的上端外侧壁分别固连一外端穿过条形滑槽并伸出平板的滑动杆,在各条形滑槽左侧的平板前后侧壁上分别设有一定位杆,在同侧的滑动杆与定位杆之间设有一复位弹簧,在平板左侧的支撑块的前后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一臂胸训练装置,所述臂胸训练装置包括一上端向上倾斜设置的拉伸孔,在拉伸孔内固连一底部固连在拉伸孔底部且上端伸出拉伸孔的拉伸弹簧,在拉伸弹簧上方水平设有两间隔设置、且分别通过转轴活动卡接在两内端固连在支撑块上的定位杆侧壁上的限位滑轮,在各拉伸弹簧的上端分别设有一钢丝绳,各钢丝绳的上端分别穿过两限位滑轮之间的凹槽并分别与一设置在限位滑轮上方的拉力把手相固连。

【技术特征摘要】
1.家用力量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两端底部分别设有支撑块的平板,在平板的右段顶部设有两空腔,在两空腔内分别设有一左端通过转轴活动卡接在两空腔侧壁上的腿部支板,在各空腔相对的平板的左段底部分别设有一调整凹腔,在两调整凹腔的外侧壁上分别设有一连通平板外部的条形滑槽,一右端向上倾斜设置的摆杆的右端底部固连在其对应位置的腿部支板的底部,各摆杆的下端分别通过转轴与一推杆的下端活动相连,各推杆的顶面伸至其对应的调整凹腔内并与调整凹腔底部相配合,在各推杆的上端外侧壁分别固连一外端穿过条形滑槽并伸出平板的滑动杆,在各条形滑槽左侧的平板前后侧壁上分别设有一定位杆,在同侧的滑动杆与定位杆之间设有一复位弹簧,在平板左侧的支撑块的前后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一臂胸训练装置,所述臂胸训练装置包括一上端向上倾斜设置的拉伸孔,在拉伸孔内固连一底部固连在拉伸孔底部且上端伸出拉伸孔的拉伸弹簧,在拉伸弹簧上方水平设有两间隔设置、且分别通过转轴活动卡接在两内端固连在支撑块上的定位杆侧壁上的限位滑轮,在各拉伸弹簧的上端分别设有一钢丝绳,各钢丝绳的上端分别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龙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尚坤体育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