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部组合心肺复苏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92420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1 1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胸腹部组合心肺复苏器,其特征在于:该心肺复苏器由胸部按压装置和腹部提压装置构成,实施心肺复苏时,胸部按压装置放置于被救助人胸部,腹部提压装置放置于该被救助人的腹部;胸部按压装置包括胸部弧形板和左脚支耳;腹部提压装置包括腹部弧形板和右脚支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造性地提出一个胸腹部组合心肺复苏器,该复苏器通过脚踩方式按压胸部和提压腹部,能同时建立人工血液循环和呼吸循环,这样就能实现心肺复苏;同时,摒弃传统心肺复苏法的手臂按压方式,这样大幅节省了医护人员的体力和劳动强度,从而使医护人员能够长时间、持续地进行救助,从而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Combined chest and abdomin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pparatu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mbination of chest and abdome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devic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device by the CPR chest compression device and abdominal lifting and compression device, CPR, chest compression device placed in the rescued man's chest, abdominal lifting and compression device is arranged in the abdomen to help people be saved; chest compression device comprises an arc plate and a left chest lug; abdominal lifting and compression device comprises an arc plate and a right ear abdomen. The utility model creatively put forward a combination of chest and abdome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device, the recovery device by foot on the chest and abdominal pressure way, can also set up artificial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spiration and circulation, it can achiev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t the same time, press the arm to abandon the traditional CPR, so save the health care the physical and labor intensity, so that the medical staff can long time and ongoing assistance, so as to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胸腹部组合心肺复苏器
本技术属于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胸腹部组合心肺复苏器。
技术介绍
为医护人员所熟知的是,传统心肺复苏法按照30:2的比例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法(以下简称CPR)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心泵”和“胸泵”两种机制发挥作用:按压胸壁时胸内为正压,同时心脏受到胸壁挤压,右心室射血到肺部,左心室射血到主动脉;当胸廓和心脏松弛时,胸腔内为负压,胸腔附近血液流入胸部静脉及心腔。主动脉和右心房压力差是决定心机灌注的主要因素,胸腔正压增加可提高主动脉压,胸腔负压增加能促进静脉回流和心肌灌注,胸腔负压越低,心肌灌注量越大,心输出量和全身主要器官的灌注流量越多。胸外按压通过按压胸廓和胸廓的弹性回缩力建立人工血液循环,以减小各器官的缺血缺氧损伤,争取抢救时间。然而CPR的抢救成功率很低,抢救成功的被救助人也极易留下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这与CPR的局限性有关:1、传统胸外按压复苏心肺的方法,将血液循环和呼吸过程分成了两个独立的部分,按压胸廓时仅有血液流动而肺部无气体交换,人工呼吸时肺部血液没有流动,因此通气/血流比严重失衡,即使有血流流过重要器官也无法保证缺氧损伤,脑部缺氧是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主要原因。因此,心肺复苏通常需要多人合作,但这在院前急救中很难实现。2、胸外按压的泵血量低,挤压时心肌灌注量降低,并不足以满足全身各器官的供血供氧,长时间的胸外按压使施救者消耗大量的体力,按压频率和深度都会降低,心肺复苏的效果也随之下降。3、按压过程中会给被救助人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如按压时用力过猛造成的肋骨骨折,骨折断端可刺伤肺和心脏造成二次损伤,再如被救助人已经存在心脏损伤,按压时必然加重损伤甚至引起心脏破裂,若按压位置较低,可直接导致腹部脏器特别是肝脏的破裂损伤,且这类肝脏破裂在早起较难诊断,严重威胁被救助人的生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全新的胸腹部组合心肺复苏器,欲大幅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胸腹部组合心肺复苏器,其特征在于:该心肺复苏器由胸部按压装置(X)和腹部提压装置(F)构成,实施心肺复苏时,胸部按压装置(X)放置于被救助人(R)胸部,所述腹部提压装置(F)放置于该被救助人的腹部;所述胸部按压装置(X)包括胸部弧形板(1)和左脚支耳(4),其中胸部弧形板(1)材质为合金弹簧钢,其弧顶朝上,在胸部弧形板底面的中心处固设有一个胸部硅胶块(2);所述胸部硅胶块(2)为长方体结构,并沿胸部弧形板(1)的轴线方向设置,且胸部硅胶块(2)底面为水平面;所述胸部弧形板(1)顶面的中心处沿轴向设有一个左脚支撑凸台(3),在左脚支撑凸台顶面设有一个n形的所述左脚支耳(4),该左脚支耳中间过孔的轴心线与胸部弧形板(1)轴心线垂直,且医护人员的左脚掌可插入左脚支耳(4)的中间过孔内;所述胸部弧形板(1)的两侧分别活套有一个胸部支撑块(5),该胸部支撑块的滑动孔(5a)上孔壁设有一个上限位斜锲(5b);所述左脚支撑凸台(3)两侧的胸部弧形板(1)顶面对称设有一组定位凹坑(1a),该胸部弧形板的两侧面对称设有一个下限位斜锲(1b);当所述上限位斜锲(5b)的锲形部卡入对应的一个定位凹坑(1a)中时,可以防止胸部支撑块(5)移动,且所述下限位斜锲(1b)与上限位斜锲(5b)相配合,可防止胸部支撑块(5)从胸部弧形板(1)上退出;所述腹部提压装置(F)包括腹部弧形板(6)和右脚支耳(10),其中腹部弧形板(6)材质为合金弹簧钢,其弧顶朝上,该腹部弧形板底面的中心处固设有一个弧顶朝上的腹部硅胶块(7),且腹部硅胶块(7)顶面与腹部弧形板(6)底面贴合;所述腹部硅胶块(7)沿腹部弧形板(6)的轴线方向设置,且腹部硅胶块(7)下表面贴有医用双面胶(8);所述腹部弧形板(6)顶面的中心处沿轴向设有右脚支撑凸台(9),该右脚支撑凸台顶面设有一个n形的所述右脚支耳(10),该右脚支耳中间过孔的轴心线与腹部弧形板(6)轴心线垂直,且使用时医护人员的右脚插入右脚支耳(10)的中间过孔内;所述腹部弧形板(6)的两侧分别活套有一个腹部支撑块(11),该腹部支撑块的滑动过孔(11a)上孔壁设有一个上部限位斜锲(11b);所述右脚支撑凸台(9)两侧的腹部弧形板(6)顶面对称设有一组定位坑(6a),该腹部弧形板的两侧面对称设有一个下部限位斜锲(6b);当所述上部限位斜锲(11b)的锲形部卡入对应的一个定位坑(6a)中时,可以防止腹部支撑块(11)移动,且上部限位斜锲(11b)与所述下部限位斜锲(9b)相配合,可防止腹部支撑块(11)从腹部弧形板(6)上退出。救助前,需要将被救助人(R)仰面平躺在地上,根据被救助人(R)的胖瘦程度调整两个胸部支撑块(5)及腹部支撑块(11)位置,并将胸部按压装置(X)放置于被救助人(R)的胸部,胸部硅胶块(2)与胸骨下方接触,而两个胸部支撑块(5)分居于被救助人(R)两侧,且两个胸部支撑块(5)支撑在地面上。并且,掀起被救助人(R)的衣服,并暴露出被救助人(R)腹部,再将腹部提压装置(F)放置于被救助人(R)腹部,且腹部硅胶块(7)通过医用双面胶(8)与被救助人(R)腹部接触和固定,且腹部支撑块(11)分居于被救助人(R)两侧,且两个腹部支撑块(11)支撑在地面上。救助时,医护人员的左脚可伸入左脚支耳(4)的中间过孔内,进而向下压被救助人(R)的胸腔,此时通过胸部硅胶块(2)使被救助人(R)的胸腔为正压状态;医护人员的右脚可伸入右脚支耳(10)的中间过孔内,先通过腹部硅胶块(7)向下压被救助人(R)的腹腔,此时被救助人(R)的腹腔为正压状态,再通过腹部硅胶块(7)和医用双面胶(8)向上拉被救助人(R)的腹腔,此时被救助人(R)的腹腔为负压状态。救助过程中,医护人员的左脚伸入左脚支耳(4)内并向下压,其右脚站在地面上,随后将右脚伸入右脚支耳(10)中,然后将左脚取出后站在地面上,右脚上抬,再将左脚伸入左脚支耳(4)中,如此往复进行操作。腹部提压装置(F)向下压和向上提的过程改变被救助人(R)的腹内压力,并使膈肌上下移动,腹腔容积和压力随之变化发挥“胸泵”。胸腔变化同时利于新鲜气体入肺和肺部气体排除,发挥“肺泵”作用。膈肌上升抬挤心脏发挥“心泵”作用,提高心输血量,同时建立人工血液循环和呼吸循环。腹部提压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胸外按压呼吸循环不同步的问题。同时,腹部提压与胸部按压相配合,能更加有效地同时建立人工血液循环和呼吸循环,从而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综上,本技术创造性地提出一个胸腹部组合心肺复苏器,该复苏器通过脚踩方式按压胸部和提压腹部,能同时建立人工血液循环和呼吸循环,这样就能实现心肺复苏;同时,摒弃传统心肺复苏法的手臂按压方式,这样大幅节省了医护人员的体力和劳动强度,从而使医护人员能够长时间、持续地进行救助,从而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另外,本复苏器将作用力分散到整个胸腔和腹腔,避免用力过大而造成胸骨骨折,进而防止刺伤心脏或者肺部产生二次损伤,且按压时整个胸、腹腔受力,增大受压面积并使负压达到最大状态,这样不仅增加了回心血量还使肺部气体交换更加彻底,提高了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减轻被救助人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后遗症,进而从根本上克服了现有C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胸腹部组合心肺复苏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胸腹部组合心肺复苏器,其特征在于:该心肺复苏器由胸部按压装置(X)和腹部提压装置(F)构成,实施心肺复苏时,胸部按压装置(X)放置于被救助人(R)胸部,所述腹部提压装置(F)放置于该被救助人的腹部;所述胸部按压装置(X)包括胸部弧形板(1)和左脚支耳(4),其中胸部弧形板(1)材质为合金弹簧钢,其弧顶朝上,在胸部弧形板底面的中心处固设有一个胸部硅胶块(2);所述胸部硅胶块(2)为长方体结构,并沿胸部弧形板(1)的轴线方向设置,且胸部硅胶块(2)底面为水平面;所述胸部弧形板(1)顶面的中心处沿轴向设有一个左脚支撑凸台(3),在左脚支撑凸台顶面设有一个n形的所述左脚支耳(4),该左脚支耳中间过孔的轴心线与胸部弧形板(1)轴心线垂直,且医护人员的左脚掌可插入左脚支耳(4)的中间过孔内;所述胸部弧形板(1)的两侧分别活套有一个胸部支撑块(5),该胸部支撑块的滑动孔(5a)上孔壁设有一个上限位斜锲(5b);所述左脚支撑凸台(3)两侧的胸部弧形板(1)顶面对称设有一组定位凹坑(1a),该胸部弧形板的两侧面对称设有一个下限位斜锲(1b);当所述上限位斜锲(5b)的锲形部卡入对应的一个定位凹坑(1a)中时,可以防止胸部支撑块(5)移动,且所述下限位斜锲(1b)与上限位斜锲(5b)相配合,可防止胸部支撑块(5)从胸部弧形板(1)上退出;所述腹部提压装置(F)包括腹部弧形板(6)和右脚支耳(10),其中腹部弧形板(6)材质为合金弹簧钢,其弧顶朝上,该腹部弧形板底面的中心处固设有一个弧顶朝上的腹部硅胶块(7),且腹部硅胶块(7)顶面与腹部弧形板(6)底面贴合;所述腹部硅胶块(7)沿腹部弧形板(6)的轴线方向设置,且腹部硅胶块(7)下表面贴有医用双面胶(8);所述腹部弧形板(6)顶面的中心处沿轴向设有右脚支撑凸台(9),该右脚支撑凸台顶面设有一个n形的所述右脚支耳(10),该右脚支耳中间过孔的轴心线与腹部弧形板(6)轴心线垂直,且使用时医护人员的右脚插入右脚支耳(10)的中间过孔内;所述腹部弧形板(6)的两侧分别活套有一个腹部支撑块(11),该腹部支撑块的滑动过孔(11a)上孔壁设有一个上部限位斜锲(11b);所述右脚支撑凸台(9)两侧的腹部弧形板(6)顶面对称设有一组定位坑(6a),该腹部弧形板的两侧面对称设有一个下部限位斜锲(6b);当所述上部限位斜锲(11b)的锲形部卡入对应的一个定位坑(6a)中时,可以防止腹部支撑块(11)移动,且上部限位斜锲(11b)与所述下部限位斜锲(9b)相配合,可防止腹部支撑块(11)从腹部弧形板(6)上退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腹部组合心肺复苏器,其特征在于:该心肺复苏器由胸部按压装置(X)和腹部提压装置(F)构成,实施心肺复苏时,胸部按压装置(X)放置于被救助人(R)胸部,所述腹部提压装置(F)放置于该被救助人的腹部;所述胸部按压装置(X)包括胸部弧形板(1)和左脚支耳(4),其中胸部弧形板(1)材质为合金弹簧钢,其弧顶朝上,在胸部弧形板底面的中心处固设有一个胸部硅胶块(2);所述胸部硅胶块(2)为长方体结构,并沿胸部弧形板(1)的轴线方向设置,且胸部硅胶块(2)底面为水平面;所述胸部弧形板(1)顶面的中心处沿轴向设有一个左脚支撑凸台(3),在左脚支撑凸台顶面设有一个n形的所述左脚支耳(4),该左脚支耳中间过孔的轴心线与胸部弧形板(1)轴心线垂直,且医护人员的左脚掌可插入左脚支耳(4)的中间过孔内;所述胸部弧形板(1)的两侧分别活套有一个胸部支撑块(5),该胸部支撑块的滑动孔(5a)上孔壁设有一个上限位斜锲(5b);所述左脚支撑凸台(3)两侧的胸部弧形板(1)顶面对称设有一组定位凹坑(1a),该胸部弧形板的两侧面对称设有一个下限位斜锲(1b);当所述上限位斜锲(5b)的锲形部卡入对应的一个定位凹坑(1a)中时,可以防止胸部支撑块(5)移动,且所述下限位斜锲(1b)与上限位斜锲(5b)相配合,可防止胸部支撑块(5)从胸部弧形板(1)上退出;所述腹部提压装置(F)包括腹部弧形板(6)和右脚支耳(10),其中腹部弧形板(6)材质为合金弹簧钢,其弧顶朝上,该腹部弧形板底面的中心处固设有一个弧顶朝上的腹部硅胶块(7),且腹部硅胶块(7)顶面与腹部弧形板(6)底面贴合;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志勇秦海力门颖群李奎谢增郑晓旭吴正伟胡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