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或血管吻合用垫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92162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1 1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神经或血管吻合用垫片,在神经或血管吻合手术中被作为显微镜的载物台使用,该垫片包括止血层,由棉质材料制成,下端面和手术部位的组织相接触;吻合层,涂覆有亲水涂层,设置在止血层的上端面上,包括用于承载神经或血管游离端的吻合单元;显影带,至少纵跨设置在止血层中以及至少两个固定架,安装在止血层的下端面上,用于将止血层和吻合层固定在手术部位的组织上。

A gasket for nerve or vascular anastomosi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pacer of a nerve or vascular anastomosis in the operation as the microscope stage and the use of neural or vascular anastomosis, the gasket comprises a hemostatic layer, made of cotton, and the lower end face of the surgical site tissue contact; anastomosis layer coated with a hydrophilic coating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end hemostatic layers, including nerves or blood vessels for anastomosis unit bearing free end; the developing zone, at least in the longitudinal cross set hemostatic layer and at least two fixed frame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end of the hemostatic layer, layer and layer anastomosis for hemostasis fixed in the operative site organ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或血管吻合用垫片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神经吻合或细小血管吻合手术中用作显微镜载物台的垫片。
技术介绍
在进行临床手术特别是进行血管外科和耳鼻喉外科手术时,一般都需要给患者吻合神经和细小动静脉血管。在进行该项手术操作时,医生会借助显微镜,在显微镜下先将需要吻合的两根神经或两个血管游离出来,然后用缝合针进行缝合,从而完成吻合操作。但是,在手术过程中被游离出来的神经或血管易滑,从而不容易对其进行缝合。此外,神经或血管还容易脱水,不能脱离组织时间过长,所以不仅要求医生尽快完成缝合,而且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不断向神经或血管补充营养液,以免失活。然而,在整个的手术过程中,还一直存在术野出血多的问题,这不仅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护人员的操作难度,而且反而不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通过提供一种神经或血管吻合用垫片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对此,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神经或血管吻合用垫片,在神经或血管吻合手术中被作为显微镜的载物台使用,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止血层,由棉质材料制成,下端面和手术部位的组织相接触;吻合层,涂覆有亲水涂层,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神经或血管吻合用垫片

【技术保护点】
一种神经或血管吻合用垫片,在神经或血管吻合手术中被作为显微镜的载物台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止血层,由棉质材料制成,下端面和手术部位的组织相接触;吻合层,涂覆有亲水涂层,设置在所述止血层的上端面上,包括用于承载神经或血管游离端的吻合单元;以及显影带,至少纵跨设置在所述止血层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或血管吻合用垫片,在神经或血管吻合手术中被作为显微镜的载物台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止血层,由棉质材料制成,下端面和手术部位的组织相接触;吻合层,涂覆有亲水涂层,设置在所述止血层的上端面上,包括用于承载神经或血管游离端的吻合单元;以及显影带,至少纵跨设置在所述止血层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或血管吻合用垫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固定架,安装在所述止血层的下端面上,用于将所述止血层和所述吻合层固定在所述手术部位的组织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神经或血管吻合用垫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固定架呈曲面状,个数为四个,每个所述固定架的高度为4.8mm~5.2mm,宽度为7.2~7.8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或血管吻合用垫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缝合针置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