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田钻采用发泡剂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59095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石油天然气钻采工艺及地热钻井中的油气田钻采用发泡剂的准备方法。本法为改进该发泡剂的合成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用两步合成来实现。其特征是:先将环氧氯丙烷、亚硫酸氢钠、去离子水、碱催化剂加入反应器内,搅拌下,加热到60-85℃,反应2-3h,反应物在70℃陈化1h后,用去离子水处理成含3-氯-2-羟丙基磺酸钠30%浓度的水溶液;再将长链叔胺加到上法制得的水溶液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水的混合溶液中,搅拌下加热到75-95℃,反应7-9h,制得以N-烃基-N,N-二甲基羟丙基磺基甜菜碱为主要成分的发泡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反应时间大大缩短,叔胺转化率高,提高了表面活性,产品泡沫性能好,可用于油气田钻采所需发泡剂配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石油天然气钻采工艺及地热钻井中,特别适用于含有原油及碳氢化合物的淡水或高浓度电解质的环境下,具有优良的起泡能力和炮沫稳定性的油气田钻采用发泡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许多油气田开采到中后期,产层压力普遍下降。同时,新发现的不少油气田,储藏层的压力也不高,钻探这类油气田的最好方法是采用空气钻井。所谓空气钻井是利用空气、氮气作为循环介质的钻井技术。由于气体密度小,井内流体静水压力大大低于常规钻井液静水压力,在井底形成欠压差。这样既有效防止液体和固体进入储藏层、大大减少对油气层的伤害,又极大地提高机械钻速,因此很有发展前景。由于在钻进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地层水浸入井筒,浸入的水与钻屑形成泥饼或团块,不能有效地被气体带出地面,严重干扰钻井的顺利进行。发泡剂能有效地分散钻具黏附的岩屑和泥饼,充分分散地层浸入的液体,大大增强流体的举屑能力,使井筒环空内流体呈稳定状态;发泡剂还可润滑钻具和井壁,在井壁形成保护膜,降低流体对井壁的冲蚀,改善裸眼井壁质量,降低摩阻损耗。因此,发泡剂是空气钻井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天然气田开采过程中,出现水淹井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最好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气田钻采用发泡剂的准备方法,是由两步合成来实现,其特征是:第一步,反应在封闭的容器中进行,先将环氧氯丙烷1.0mol,亚硫酸氢钠1.05mol,去离子水280-300ml,碱催化剂0.1-1.0g,加入到反应器内,在搅拌下加热到60-85℃,反应2-3h,反应物在70℃陈化1h后,用去离子水处理成含3-氯-2-羟丙基磺酸钠30%浓度的水溶液;第二步,再将长链叔胺,加入到上述方法制得的3-氯-2-羟丙基磺酸钠溶液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水的混合溶液中,它们的重量比为:叔胺∶3-氯-2-羟丙基磺酸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水=100∶90-100∶1-50∶200-400,或将含3-氯-2-羟丙基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田钻采用发泡剂的准备方法,是由两步合成来实现,其特征是:第一步,反应在封闭的容器中进行,先将环氧氯丙烷1.0mol,亚硫酸氢钠1.05mol,去离子水280-300ml,碱催化剂0.1-1.0g,加入到反应器内,在搅拌下加热到60-85℃,反应2-3h,反应物在70℃陈化1h后,用去离子水处理成含3-氯-2-羟丙基磺酸钠30%浓度的水溶液;第二步,再将长链叔胺,加入到上述方法制得的3-氯-2-羟丙基磺酸钠溶液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水的混合溶液中,它们的重量比为:叔胺∶3-氯-2-羟丙基磺酸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水=100∶90-100∶1-50∶200-400,或将含3-氯-2-羟丙基磺酸钠的溶液加入到长链叔胺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水的混合溶液中,它们的重量比为:3-氯-2-羟丙基磺酸钠∶长链叔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水=90-110∶100∶1-50∶200-400,在搅拌下加热到75-95℃,反应7-9h,制得N-烃基-N,N-二甲基羟丙基磺基甜菜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发泡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本法所述的减催化剂是用NaOH、Ca(OH)2、Na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东孟英峰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