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质油开采中沥青质沉积固体抑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8889 阅读:2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原油开采中,能有效降低和控制沥青质在轻质油开采过程中聚集和沉降的轻质油开采中沥青质沉积固体抑制剂。它可解决轻质油开采中沥青质沉积和沉淀问题。其技术方案是:该抑制剂有高压聚乙烯、柴油及其它助剂组成,先将20~60%的高压聚乙烯,10~40%的柴油,20~40%的其它助剂含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6-二叔丁基对甲酚三种药剂,在100~130℃下熔融胶结反应,形成均匀混合物,经成型后得该沥青质沉积固体抑制剂产品。该产品装入载药器内直接投入或用加药管加入,随井底油流的冲刷而缓慢的释放,能有效地抑制沥青质的聚集、长大。它解决了井内管柱堵塞问题,抑制效率高、周期长、加药量小、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原油开采中,能有效降低和控制沥青质在轻质油开采过程中聚集和沉降的轻质油开采中沥青质沉积固体抑制剂,属于轻质油开采领域使用的化学试剂。
技术介绍
原油中重质组分沥青质和胶质导致原油生产中出现许多严重问题,包括油层、油井和输油管线设备中有机沉积物的形成,大大增加了生产作业成本。因此,沥青质的沉淀析出是油田的一个古老而费钱的问题,从石油工业初期开始,它一直限制着生产,造成巨大的产量损失。随着石油开采过程的进行,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机械杂质(油泥、油砂等)等成分相互影响和作用,从而在井筒内聚结,堵塞生产管柱,造成油井停喷的情况时有发生,使井内管柱严重堵塞,同时由于油管段塞式堵塞,给作业带来很大难度,作业工序及作业费用增加。沥青质的沉积对原油生产会带来许多不利影响,为防止油管堵塞,保证油井正常生产,目前常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针对在稠油开采过程中通过机械处理(如机械刮削)和化学有机溶剂的方法来清除,但这些措施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机械方法不适合于地层中沉积物的清除,化学有机溶剂为了阻止沥青质沉积,常需要具有较低熔点的芳香物质,通常使用的有甲苯和二甲苯,对沥青质来说,它们是很有效的化学清洁剂,但这类芳香物质太昂贵,并且污染环境,而且存在其他许多问题,如清除周期短,作业频繁,生产成本增高,作业存在很大危险性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轻质油开采过程中的沥青质沉积和沉淀问题,有效的抑制沥青质的聚集、长大,避免了原油中的沥青质、胶质以及机械杂质等成分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特提出一种轻质油开采中沥青质沉积固体抑制剂。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一种轻质油开-->采中沥青质沉积固体抑制剂,包括下列各组分,其质量百分比配比为:高压聚乙烯20~60%;柴油10~40%;其它助剂20~40%,包含聚氧乙烯醚5~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15%,2,6-二叔丁基对甲酚8~15%三种药剂;其制备方法是:将20~60%的高压聚乙烯、10~40%的柴油、5~10%的聚氧乙烯醚、6~15%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8~15%的2,6-二叔丁基对甲酚混合均匀,在100~130℃下熔融胶结反应,形成均匀的混合物,经成型机成型后即得该轻质油开采中沥青质沉积固体抑制剂产品。该产品用于油田油井中,先装入载药器内,采用直接投入或采用加药管方式加药,在原油的不断冲刷下,缓慢释药,随后进入油流中,并随原油一起流动,抑制了原油中沥青质的析出、沉积,可达到一次加药长期有效地降低和控制沥青质在轻质油开采过程中聚集和沉降的效果。使用温度在30~120℃,压力为0.1MPa~35Mpa,有效浓度为0.02~0.10%。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本专利技术中的高分子材料能在油中缓慢溶解,使原来成卷曲状态的分子舒张开来。在低浓度时,形成遍及整个原油体系的网状结构。从而使原油中析出的微小沥青质结晶能被吸附在这些网格上,随油流把析出的沥青质晶粒带走,阻止或减少了沥青质结晶的聚集、长大、沉积过程,产生防止沥青质沉积和沉淀的作用。同时由于能改变晶体结构,抑制沥青质晶体的生长,而且能通过其取代基的空间障碍作用,改变结晶形态,产生降粘作用,从而减少形成网格结构和凝胶的倾向,降低原油凝固点,改变原油的低温流动性。另外,由于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6-二叔丁基对甲酚等有效助剂的加入,有效地抑制了原油中沥青质的生成,聚集,沉降,同时较好的分散在原油中,随油流带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该专利技术的轻质油开采中沥青质沉积固体抑制剂能有效地解决井内管柱堵塞的问题,抑制效率高、周期长、加药量小、成本低,大大减小了沉积物清除次数;同时具有防止沥青质沉积、降凝、降粘的效果,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原油开采的综合成本。实验结果证明,向原油中加入一定量的轻质油开-->采中沥青质沉积固体抑制剂,可以有效的抑制原油中沥青质的沉积,在原油生产、提高采收率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将51%的高压聚乙烯、20%的柴油、8%的聚氧乙烯醚、11%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0%的2.6-二叔丁基对甲酚在130℃下熔融胶结反应,形成均匀的混合物,经成型机成型后即得该轻质油开采中沥青质沉积固体抑制剂。实施例2:将35%的高压聚乙烯、40%的柴油、6%的聚氧乙烯醚、8%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1%的2.6-二叔丁基对甲酚在130℃下熔融胶结反应,形成均匀的混合物,经成型机成型后即得该轻质油开采中沥青质沉积固体抑制剂。实施例3:将45%的高压聚乙烯、30%的柴油、8%的聚氧乙烯醚、9%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8%的2.6-二叔丁基对甲酚在130℃下熔融胶结反应,形成均匀的混合物,经成型机成型后即得该轻质油开采中沥青质沉积固体抑制剂。轻质油开采中沥青质沉积固体抑制剂抑制效率分析如表1所示:表1:  轻质油开采中沥青质沉积固体抑制剂浓度  (mg/L)  抑制效率(%)  0  0  50  56.8  100  63.3  150  74.2  200  85.6  250  89.3  500  93.1轻质油开采中沥青质沉积固体抑制剂,从聚集态结构来看,实际上是一种固态凝胶,为了研究其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状态,进行了溶解速度的测定,其具体的实验方法为:将一定重量的轻质油开采中沥-->青质沉积固体抑制剂,置于一定温度的原油中放置一定的时间,每隔12小时取出样品称重,每次称得重量与上次之差即为此12小时的溶解量。具体的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表2:  温度(℃)  30  60  90  120  溶解速度(mg/L·min)  0.094  0.386  0.851  1.025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轻质油开采中沥青质沉积固体抑制剂可以在原油中均匀的溶解,该产品用于油田油井中,装入载药器中,在原油的不断冲刷下,缓慢释药,随后进入油流中,并随原油一起流动,抑制了原油中沥青质的析出、沉积。该轻质油开采中沥青质沉积固体抑制可以根据现场需要,制成不同形状,并可根据油井产量、原油性质、油井温度,通过改变加药量即可改变加药周期,通过采用直接投加或采用加药管方式加药,即可达到一次加药长期有效地降低和控制沥青质在轻质油开采过程中聚集和沉降的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轻质油开采中沥青质沉积固体抑制剂,其特征是:它包括下列各组分,其质量百分比配比为:高压聚乙烯20~60%;柴油10~40%;其它助剂20~40%,包含聚氧乙烯醚5~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15%、2,6-二叔丁基对甲酚8~15%三种药剂。其制备方法是:将20~60%的高压聚乙烯、10~40%的柴油、5~10%的聚氧乙烯醚、6~15%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8~15%的2,6-二叔丁基对甲酚混合均匀,在100~130℃下熔融胶结反应,形成均匀的混合物,经成型机成型后即得该轻质油开采中沥青质沉积固体抑制剂产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质油开采中沥青质沉积固体抑制剂,其特征是:它包括下列各组分,其质量百分比配比为:高压聚乙烯  20~60%;柴油        10~40%;其它助剂    20~40%,包含聚氧乙烯醚5~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15%、2,6-二叔丁基对甲酚8~15%三种药剂。其制备方法是:将20~60%的高压聚乙烯、10~40%的柴油、5~10%的聚氧乙烯醚、6~15%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8~15%的2,6-二叔丁基对甲酚混合均匀,在100~130℃下熔融胶结反应,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馥梁尚斌陈明燕王世洁周成裕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