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及其设置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8188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8 1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及其设置方法。具备基本轨(100)和尖轨(200)的转辙器部(X1)的异物除去装置(Y1)包括:导入侧构件(4),其具有导入流路(44),在基本轨(100)的底面(B1)的下方沿着基本轨(100)的宽度方向延伸;以及连结部(22),其具有使喷嘴部(21)和导入流路(44)连通的连通流路(22c),该喷嘴部(21)用于向基本轨(100)和尖轨(200)之间喷射异物除去用介质,连结部(22)在比基本轨(100)的底面(B1)靠下方的区域连结于导入侧构件(4)的一端部(41),在俯视时位于基本轨(100)的底面(B1)的外侧的导入侧构件(4)的另一端部(42)能够进行用于将一端部(41)以防脱的状态保持在连结部(22)上的操作。

Foreign matter removing device of switch part and its setting method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device for removing foreign matter in a switch part and a method for setting the device. \u5177\u5907\u57fa\u672c\u8f68(100)\u548c\u5c16\u8f68(200)\u7684\u8f6c\u8f99\u5668\u90e8(X1)\u7684\u5f02\u7269\u9664\u53bb\u88c5\u7f6e(Y1)\u5305\u62ec\uff1a\u5bfc\u5165\u4fa7\u6784\u4ef6(4)\uff0c\u5176\u5177\u6709\u5bfc\u5165\u6d41\u8def(44)\uff0c\u5728\u57fa\u672c\u8f68(100)\u7684\u5e95\u9762(B1)\u7684\u4e0b\u65b9\u6cbf\u7740\u57fa\u672c\u8f68(100)\u7684\u5bbd\u5ea6\u65b9\u5411\u5ef6\u4f38\uff1b\u4ee5\u53ca\u8fde\u7ed3\u90e8(22)\uff0c\u5176\u5177\u6709\u4f7f\u55b7\u5634\u90e8(21)\u548c\u5bfc\u5165\u6d41\u8def(44)\u8fde\u901a\u7684\u8fde\u901a\u6d41\u8def(22c)\uff0c\u8be5\u55b7\u5634\u90e8(21)\u7528\u4e8e\u5411\u57fa\u672c\u8f68(100)\u548c\u5c16\u8f68(200)\u4e4b\u95f4\u55b7\u5c04\u5f02\u7269\u9664\u53bb\u7528\u4ecb\u8d28\uff0c\u8fde\u7ed3\u90e8(22)\u5728\u6bd4\u57fa\u672c\u8f68(100)\u7684\u5e95\u9762(B1)\u9760\u4e0b\u65b9\u7684\u533a\u57df\u8fde\u7ed3\u4e8e\u5bfc\u5165\u4fa7\u6784\u4ef6(4)\u7684\u4e00\u7aef\u90e8(41)\uff0c\u5728\u4fef\u89c6\u65f6\u4f4d\u4e8e\u57fa\u672c\u8f68(100)\u7684\u5e95\u9762(B1)\u7684\u5916\u4fa7\u7684\u5bfc\u5165\u4fa7\u6784\u4ef6(4)\u7684\u53e6\u4e00\u7aef\u90e8(42)\u80fd\u591f\u8fdb\u884c\u7528\u4e8e\u5c06\u4e00\u7aef\u90e8(41)\u4ee5\u9632\u8131\u7684\u72b6\u6001\u4fdd\u6301\u5728\u8fde\u7ed3\u90e8(22)\u4e0a\u7684\u64cd\u4f5c\u30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及其设置方法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5年9月11日、申请号为2015105805995、专利技术名称为“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及其设置方法”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和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的设置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铁道的转辙器部包括基本轨和位于该基本轨附近的尖轨。在该转辙器部中,通过尖轨以接近基本轨的方式移动或者尖轨以远离基本轨的方式移动,能够变更通过该转辙器部的列车的行进方向。在该转辙器部设置在例如降雪地区的情况下,有时会在基本轨和尖轨之间蓄积冰雪等异物。在基本轨和尖轨之间蓄积了冰雪等异物时,尖轨有可能无法与基本轨接触。因此,在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038657号)和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44602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用于除去基本轨和尖轨之间的异物的异物除去装置。如图11所示,专利文献1的异物除去装置包括从隔着基本轨71而与尖轨72相反的一侧延伸到基本轨71的底面73的下方的接合部74、连接于该接合部74的靠尖轨72侧的端部的弯曲部75、以及连接于该弯曲部75并且配置在基本轨71和尖轨72之间的喷嘴部76。在专利文献1的异物除去装置中,从外部的储气罐输送到接合部74的压缩空气经过弯曲部75而从喷嘴部76喷射。由此,能够除去已蓄积在基本轨71和尖轨72之间的冰雪等异物。此外,如图12所示,专利文献2的异物除去装置包括从隔着基本轨81而与尖轨相反的一侧延伸到基本轨81的底面82的下方的配管接合部83、连接于该配管接合部83的靠尖轨侧的端部并且在基本轨81和尖轨之间沿着各轨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角管84、以及设置在该角管84上的喷嘴部。在此,配管接合部83在基本轨81的底面82的下方被分割为一侧部83a和另一侧部83b。而且,该一侧部83a和另一侧部83b利用螺钉构件85互相固定。在专利文献2的异物除去装置中,从外部的压缩空气源装置输送到配管接合部83的压缩空气经过角管84而从喷嘴部喷射。由此,能够除去已蓄积在基本轨81和尖轨之间的冰雪等异物。在专利文献1的异物除去装置中,例如在接合部74、弯曲部75以及喷嘴部76一体地形成的情况下,难以将该异物除去装置设置在转辙器部。具体地讲,在基本轨71和尖轨72之间的间隔较窄的情况下,难以将由接合部74、弯曲部75以及喷嘴部76一体地形成的异物除去装置的接合部74从基本轨71和尖轨72之间向基本轨71的底面73的下方插入。因此,作为将由接合部74、弯曲部75以及喷嘴部76一体地形成的异物除去装置设置在转辙器部的方法,想到在从隔着基本轨71而与尖轨72相反的一侧将喷嘴部76、弯曲部75以及接合部74插入到基本轨71的下方之后、再将喷嘴部76配置在基本轨71和尖轨72之间的方法。但是,例如在转辙器部应用于板式轨道的情况下,基本轨71的底面73下方的空间较窄,难以将喷嘴部76和弯曲部75插入到该空间中。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的异物除去装置中,配管接合部83在基本轨81的底面82的下方被分割为一侧部83a和另一侧部83b。因此,在将专利文献2的异物除去装置向转辙器部设置的情况下,例如将一侧部83a、角管84以及喷嘴部以一体地形成的状态从基本轨81和尖轨之间配置在预定的设置部位。然后,将另一侧部83b从隔着基本轨81而与尖轨相反的一侧向基本轨81的下方插入。由此,即使在基本轨81的底面82下方的空间狭窄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将异物除去装置设置在转辙器部。但是,在利用这样的方法将专利文献2的异物除去装置向转辙器部设置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在基本轨81的底面82的下方利用螺钉构件85将一侧部83a和另一侧部83b固定起来的作业,从而可能会降低作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作业性降低的同时容易地设置的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和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的设置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的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包括基本轨和尖轨,该尖轨位于所述基本轨的附近,能够以接近该基本轨的方式移动,并且能够以远离该基本轨的方式移动,其中,该异物除去装置包括:导入侧构件,其具有供异物除去用介质导入的导入流路,在所述基本轨的底面的下方沿着该基本轨的宽度方向延伸;以及连结部,其具有使喷嘴部和所述导入流路连通的连通流路,该喷嘴部用于向所述基本轨和所述尖轨之间喷射所述异物除去用介质,所述连结部在比所述基本轨的所述底面靠下方的区域连结于所述导入侧构件的一端部,所述导入侧构件的在俯视时位于所述基本轨的底面的外侧的另一端部能够进行用于使所述导入侧构件的所述一端部连结于所述连结部的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转辙器部、异物除去装置以及压缩空气源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异物除去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表示安装在基本轨上之后的状态。图3是从与图2相反的一侧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异物除去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表示安装在基本轨上之后的状态。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异物除去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异物除去装置的主要部分剖视图,是省略了保持板和拉拽构件的图。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异物除去装置的变形例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异物除去装置的另一变形例的概略结构的图,是从尖轨侧观察连结部时的主视图。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异物除去装置的另一变形例的概略结构的主要部分立体图,表示使导入侧构件的一端部保持于导出侧构件的连结部之前的状态。图9是图8所示的变形例的连结部的下端部的主要部分主视图。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异物除去装置的另一变形例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图11是表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异物除去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图12是表示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异物除去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是将本专利技术具体化了的一例子,其本质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定。此外,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参照的各图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构成构件中的、说明本实施方式所需的主要构件简化示出。图1示出用于列车轨道进行分岔的部分即转辙器部X1、设置在转辙器部X1的异物除去装置Y1、以及用于向异物除去装置Y1供给压缩空气的压缩空气源Z1。转辙器部X1是在列车的路线上切换该列车的行进方向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转辙器部X1应用于多个枕木并列并且在各枕木之间铺满了砾石的有砟轨道。另外,转辙器部X1也可以应用于板式轨道。转辙器部X1具有以预定间隔设置的一对基本轨100和设置在该一对基本轨100之间的一对尖轨200。尖轨200在基本轨100的宽度方向上位于该基本轨100附近。尖轨200通过沿基本轨100的宽度方向移动,能够以接近基本轨100的方式移动,并且能够以远离基本轨100的方式移动。具体地讲,在一对尖轨200的顶端安装有共用的转轨棒210,通过利用未图示的转辙器(日文:ポイント)切换装置操作该转轨棒210,一对尖轨200以保持着预定间隔的状态在一对基本轨100之间沿宽度方向移动。由此,转辙器部X1能够在以下两种状态之间切换:一侧的尖轨200接近一侧的基本轨100且另一侧的尖轨200远离另一侧的基本轨100的状态、和另一侧的尖轨200接近另一侧的基本轨100且一侧的尖轨200远离一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及其设置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其包括基本轨和尖轨,该尖轨位于所述基本轨的附近,能够以接近该基本轨的方式移动,并且能够以远离该基本轨的方式移动,其中,该异物除去装置包括:导入侧构件,其具有供异物除去用介质导入的导入流路,在所述基本轨的底面的下方沿着该基本轨的宽度方向延伸;以及连结部,其具有使喷嘴部和所述导入流路连通的连通流路,该喷嘴部用于向所述基本轨和所述尖轨之间喷射所述异物除去用介质,所述连结部与所述导入侧构件的一端部连结,所述导入侧构件在至少一个部位处从所述基本轨的下方与该基本轨接触,所述连结部在至少一个部位处从所述基本轨的上方与该基本轨接触,所述基本轨在至少三个部位处与所述导入侧构件和所述连结部这二者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9.12 JP 2014-186650;2014.11.27 JP 2014-240211.一种转辙器部的异物除去装置,其包括基本轨和尖轨,该尖轨位于所述基本轨的附近,能够以接近该基本轨的方式移动,并且能够以远离该基本轨的方式移动,其中,该异物除去装置包括:导入侧构件,其具有供异物除去用介质导入的导入流路,在所述基本轨的底面的下方沿着该基本轨的宽度方向延伸;以及连结部,其具有使喷嘴部和所述导入流路连通的连通流路,该喷嘴部用于向所述基本轨和所述尖轨之间喷射所述异物除去用介质,所述连结部与所述导入侧构件的一端部连结,所述导入侧构件在至少一个部位处从所述基本轨的下方与该基本轨接触,所述连结部在至少一个部位处从所述基本轨的上方与该基本轨接触,所述基本轨在至少三个部位处与所述导入侧构件和所述连结部这二者接触。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上昭吾衣笠有辉佐藤孝治
申请(专利权)人: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