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上料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75923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8 0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振动上料盘,用于对工件进行振动上料,所述振动上料盘的上料通道由圆振通道组成,所述圆振通道的剖面为V型结构,包括外侧壁和内侧壁,所述外侧壁在出料口处与水平面的夹角为A,所述内侧壁在出料口处与水平面的夹角为B,所述A和所述B中任一角度值为K,所述K为0‑20度,所述外侧壁与所述内侧壁之间的夹角为C,所述工件侧面和底面之间的夹角为F,所述C与所述F之差小于等于20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工件在振动上料过程中通过圆振出口角度的变化,仅使用圆振即可达到提高工件上料姿态正确性的技术效果,无须设置直振结构,降低了振动上料结构复杂性,客观上降低了振动上料的成本和占用空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性和市场价值。

Vibrating feeding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vibration plate, used for workpiece vibration feeding, the vibration of the disk feeding channel is composed of a vibrating circular channel, the channel section of circular vibrating type V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outer and inner wall and the outer wall at the outlet angle and the water level is A, the inner side wall at the outlet and the horizontal plane angle is B, any point of the A and the B value is K, the K is 0 20 degrees, the angle between the outer wall and inner wall of the C, the angle between the the side of the workpiece and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F, the C and the F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20 degrees. In the utility model, by changing the angle of the workpiece in the export of circular vibration vibration feeding process, using only the circular vibration can achieve the technical effect of improving the correct attitude of material, without setting the direct vibration structure, reduce the vibration on the material structure complexity, which reduces vibration feeding cost and space occupation. With the economy and the market value is very hi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振动上料盘
本技术总体而言涉及振动上料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须采用直振结构的振动上料盘。
技术介绍
目前,工件在振动上料过程中,通常需要经过圆振和直振两个部分,并通过直振的出口上料。这种结构虽然可以提高工件上料效率、速度以及姿态正确性,但由于增加了直振使得结构复杂不方便调整维护,而且客观上提高了成本。而现有的圆振无法实现直接上料,因为无法保证工件上料效率、速度以及姿态正确性。因此,如何在降低振动上料结构复杂度的同时保证工件上料效率、速度以及姿态正确性,从而降低振动上料成本提高振动上料部件可靠性,是业界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可以在降低结构复杂度的同时提高工件上料姿态的正确性的振动上料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振动上料盘,用于对工件进行振动上料,所述振动上料盘的上料通道由圆振通道组成,所述圆振通道的剖面为V型结构,包括外侧壁和内侧壁,所述外侧壁在出料口处与水平面的夹角为A,所述内侧壁在出料口处与水平面的夹角为B,所述A和所述B中任一角度值为K,所述K为0-20度,所述外侧壁与所述内侧壁之间的夹角为C,所述工件侧面和底面之间的夹角为F,所述C与所述F之差小于等于20度。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K为3-12度,所述C与所述F之差小于等于5度。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C为89-91度。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外侧壁在远离所述上料口处Z点与水平面的夹角为D,所述内侧壁在远离所述上料口处Z点与水平面的夹角为E,所述D为50-60度,所述外侧壁或内侧壁在Z点处开始进行扭转,所述Z点至所述出料口处为扭转部,所述扭转部相对于所述振动上料盘圆心的角度为H,(D-A)/H或(E-B)/H大于零且小于等于0.5。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D-A)/H或(E-B)/H大于零且小于等于0.45。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D-A)/H或(E-B)/H大于零且小于等于0.4。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上料口对应设置有转动圆盘或传送带。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工件为底面中心对称的工件。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工件的底面为圆片型或圆环型。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振动上料装置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技术中,工件在振动上料过程中通过圆振出口角度的变化,从而在仅使用圆振的情况下即可达到提高工件上料姿态正确性的技术效果,无须设置直振结构,降低了振动上料整体结构复杂性,客观上降低了振动上料的成本和占用空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性和市场价值。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技术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图1是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振动上料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振动上料盘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Ⅰ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振动上料盘的剖视位置示意图。图6是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振动上料盘的渐变结构示意图。图7是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振动上料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振动上料盘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Ⅱ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是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振动上料盘的剖视位置示意图。图11是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振动上料盘的渐变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2、振动上料盘;10、20、上料通道;101、201、外侧壁;102、202、内侧壁;203、凹入壁;3、工件;31、底部。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在对本技术的不同示例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所述附图形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技术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顶部”、“底部”、“前部”、“后部”、“侧部”等来描述本技术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技术的范围内。第一实施例图1是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振动上料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的振动上料盘1用于对工件3进行振动上料。该实施例中的工件3如图2所示,图2是工件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工件3包括有底面31,在底面31上中心对称,可以是如图2中所示的圆环型结构,也可以是圆片型结构。该实施例中,工件3的侧面和底面31之间的夹角为F,F可以是90度,也可以是近似90度,还可以是锐角。图3是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振动上料盘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Ⅰ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振动上料盘1的上料通道10由圆振通道组成,并不包括直振结构。圆振通道的剖面为V型结构或大体为V型结构,包括外侧壁101和内侧壁102。该实施例中,外侧壁101在出料口处与水平面的夹角为A,A的角度值为0-20度,例如3-12度,再例如0度、3度、5度、10度、12度、15度、20度。另外,外侧壁101与内侧壁102之间的夹角为C,例如C为89-91度或者90度。C与F之差小于等于20度,例如,C与F之差小于等于5度或者小于等于1度。图5是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振动上料盘的剖视位置示意图。图6是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振动上料盘的渐变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外侧壁101在远离出料口处Z点(图5中为M处)与水平面的夹角为D,D角度值为50-60度。内侧壁101在Z点处开始进行持续渐进的扭转,以将其角度值由50-60度渐变为0-20度。Z点至出料口处为扭转部,所述扭转部相对于所述振动上料盘圆心的角度为H,(D-A)/H大于零且小于等于0.5,例如大于零且小于等于0.45,再例如大于零且小于等于0.4。该实施例中,上料口对应设置有转动圆盘或传送带(图中未示出),以将工件3进行下一步处理。转动圆盘或传送带距离圆振的上料口高度不宜过高,控制在3毫米甚至1毫米以下为佳,防止工件3由于惯性过大发生损伤。第二实施例图7是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振动上料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实施例的振动上料盘2用于对工件3进行振动上料。该实施例中的工件3如图2所示,图2是工件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工件3包括有底面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振动上料盘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振动上料盘,用于对工件进行振动上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上料盘的上料通道由圆振通道组成,所述圆振通道的剖面为V型结构,包括外侧壁和内侧壁,所述外侧壁在出料口处与水平面的夹角为A,所述内侧壁在出料口处与水平面的夹角为B,所述A和所述B中任一角度值为K,所述K为0‑20度,所述外侧壁与所述内侧壁之间的夹角为C,所述工件侧面和底面之间的夹角为F,所述C与所述F之差小于等于20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振动上料盘,用于对工件进行振动上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上料盘的上料通道由圆振通道组成,所述圆振通道的剖面为V型结构,包括外侧壁和内侧壁,所述外侧壁在出料口处与水平面的夹角为A,所述内侧壁在出料口处与水平面的夹角为B,所述A和所述B中任一角度值为K,所述K为0-20度,所述外侧壁与所述内侧壁之间的夹角为C,所述工件侧面和底面之间的夹角为F,所述C与所述F之差小于等于20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上料盘,其特征在于,所述K为3-12度,所述C与所述F之差小于等于5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上料盘,其特征在于,所述C为89-91度。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振动上料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壁在远离所述上料口处Z点与水平面的夹角为D,所述内侧壁在远离所述上料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凯翔崔忠伟吴桐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领邦智能装备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