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压机机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73319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7 2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泥生产线技术领域,是针对现有的辊压机机架加工不便而提供的一种辊压机机架。包括上横梁、立柱、下横梁,上横梁由上前、上后、上左、上右横梁四个一体成型的单个个体组装固定而成,下横梁由下前、下后、下左、下右横梁四个一体成型的单个个体组装固定而成,立柱为四个并呈矩形阵列固定于上、下横梁之间,在各立柱与上、下横梁之间的连接处均加工有定位销孔,且该定位销孔的中心线坐落于立柱及横梁之间的连接面上,使立柱上设有半圆孔,上、下横梁的相应位置也为半圆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节约大量的材料和其制作成本。减少运输成本,分体的机架在实际运用中,因固定的位置是上下横梁,结构更加稳定。

Roller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ement production line, which is a roller press frame which is inconvenient for the processing of the existing rolling mill frame. Including the upper beam, column, beam, beam forming, approached by a single individual one after, on the left, on the right of the beam four assembled and fixed, lower beam by a single individual before and after, left and right beam four integrally assembled and fixed to the column four and a rectangular array is fixed on the upper and lower beam, at the junction between the column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beam are provided with a positioning pin hole, and the connecting surface of the positioning pin hole is located in the center line between the column and beam, the upright post is provided with a semicircular hole, and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 the cross beam is half round. The utility model saves a large amount of materials and the production cost. In order to reduce the transportation cost, the frame of split body is more stable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because the fixed position is the upper and lower be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辊压机机架
本技术属于水泥生产线
,尤其涉及一种水泥生产线中辊压机的机架。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的水泥生产线辊压机的机架采用的是一体式结构,由于机架上需要加工众多的销钉孔,机架本身较大,加工起来极为不便,而且精准度难以把握,机架运输时,都必须整体进行。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加工方便精准的辊压机机架,本技术就是在该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辊压机机架加工不便而提供的一种辊压机机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辊压机机架,包括上横梁、立柱、下横梁,上横梁由上前、上后、上左、上右横梁四个一体成型的单个个体组装固定而成,下横梁由下前、下后、下左、下右横梁四个一体成型的单个个体组装固定而成,立柱为四个并呈矩形阵列固定于上、下横梁之间,在各立柱与上、下横梁之间的连接处均加工有定位销孔,且该定位销孔的中心线坐落于立柱及横梁之间的连接面上,使立柱上设有半圆孔,上、下横梁的相应位置也为半圆孔。在所述的立柱与上、下横梁之间的定位销孔为盲孔结构,且位于立柱相对的两侧设置,且相对两侧的定位销孔为同心设置,相对设置的两定位销孔之间互不相通。所述的上左、上右、下左、下右横梁均由两个相互平行的连接板及连接在两连接板之间的多个加强筋板构成,上左和上右横梁的连接板的板面与上前横梁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或两者相互平行;下左和下右横梁的连接板的板面与下前横梁的表面垂直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节约大量的材料和其制作成本。减少运输成本,整体运输时可以无需整体运输,可单边框架拆卸单独运输,避免超宽的可能。分体的机架在实际运用中,因固定的位置是上下横梁,结构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图2所示的辊压机机架,包括上横梁1、立柱2、下横梁3,上横梁由上前、上后、上左、上右横梁四个一体成型的单个个体组装固定而成,下横梁由下前、下后、下左、下右横梁四个一体成型的单个个体组装固定而成(本申请中所述的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是相对于图纸上而言的,在实际中可以任意变换名称,该位置关系不在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立柱为四个并呈矩形阵列固定于上、下横梁之间,在各立柱与上、下横梁之间的连接处均加工有定位销孔4,且该定位销孔的中心线坐落于立柱及横梁之间的连接面上,使立柱上设有半圆孔,上、下横梁的相应位置也为半圆孔。在所述的立柱与上、下横梁之间的定位销孔为盲孔结构,且位于立柱相对的两侧设置,且相对两侧的定位销孔为同心设置,相对设置的两定位销孔之间互不相通。所述的上左、上右、下左、下右横梁均由两个相互平行的连接板及连接在两连接板之间的多个加强筋板构成,上左和上右横梁的连接板的板面与上前横梁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或两者相互平行;下左和下右横梁的连接板的板面与下前横梁的表面垂直设置。本技术在立柱及横梁运输及加工时更加方便,只需组装单边框架就可加工,无需全部组装,降低加工制作难度。由于传统的机架整体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承载较大的负载,因此不管是立柱还是各横梁均要制作得足够结实,使其承载量能够足够大,本申请采用装配式结构,横梁部分由于其起到的是连接作用,不需要承载,因此可以将其尺寸做小,机架整体重量减轻,节约大量的材料和其制作成本。减少运输成本,整体运输时可以无需整体运输,可单边框架拆卸单独运输,避免超宽的可能。分体的机架在实际运用中,因固定的位置是上下横梁,结构更加稳定。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领域内普通的技术人员的简单更改和替换都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辊压机机架

【技术保护点】
辊压机机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横梁、立柱、下横梁,上横梁由上前、上后、上左、上右横梁四个一体成型的单个个体组装固定而成,下横梁由下前、下后、下左、下右横梁四个一体成型的单个个体组装固定而成,立柱为四个并呈矩形阵列固定于上、下横梁之间,在各立柱与上、下横梁之间的连接处均加工有定位销孔,且该定位销孔的中心线坐落于立柱及横梁之间的连接面上,使立柱上设有半圆孔,上、下横梁的相应位置也为半圆孔。

【技术特征摘要】
1.辊压机机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横梁、立柱、下横梁,上横梁由上前、上后、上左、上右横梁四个一体成型的单个个体组装固定而成,下横梁由下前、下后、下左、下右横梁四个一体成型的单个个体组装固定而成,立柱为四个并呈矩形阵列固定于上、下横梁之间,在各立柱与上、下横梁之间的连接处均加工有定位销孔,且该定位销孔的中心线坐落于立柱及横梁之间的连接面上,使立柱上设有半圆孔,上、下横梁的相应位置也为半圆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机机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宝张瑞明王业胜夏宣发周荣兵刘榕张志林穆佳林黄文辉付业海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中都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