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章雯可专利>正文

一种试管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70551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7 2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试管夹,包括夹持本体,所述夹持本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对合而成;所述夹持本体包括环形的夹持部和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在夹持部的环面的上的三个握持部,所述握持部设置有与夹持部的中心环孔相连通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由上壳体与下壳体配合形成;所述安装腔内滑移设置有压块,所述压块朝向中心环孔的一端为弧形结构设置,所述压块远离中心环孔的一端与安装腔的底部之间抵触连接有弹性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方便的对不同口径的试管进行夹持,同时夹持效果好,试管不易脱落。

A test tube clip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est tube clamp, which comprises a clamping body, wherein the clamping body consists of an upper shell and the lower shell of bonding; the three clamp holding part holding body comprises an annular clamping portion and circumferentially evenly spaced in a grip part of the torus of the the hold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mounting cavity with the clamping part connected with the central ring hole, the mounting cavity formed by the upper shell and the lower shell with the installation cavity; sliding pressing block is arranged, one end of the pressing block toward the center ring hole is an arc structure, an elastic member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end of conflict the pressure blocks away from the central ring hole and installation cavity at the bottom.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easy clamping of different caliber test tubes, good clamping effect, and the test tube is not easy to fall of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试管夹
本技术涉及实验器具,特别涉及一种试管夹。
技术介绍
试管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器具,常用来装一些化学液体,用来进行燃烧或者化学反应,拿取试管时,常常会用到试管夹,通过试管夹夹持试管,而传统的试管夹结构死板,不够灵活,夹持试管的型号有限,同时夹持效果不佳,实验时常常会发生试管从试管夹中脱离,从而导致实验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夹持不同口径的试管,且夹持效果好的试管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试管夹,包括夹持本体,所述夹持本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对合而成;所述夹持本体包括环形的夹持部和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在夹持部的环面的上的三个握持部,所述握持部设置有与夹持部的中心环孔相连通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由上壳体和下壳体配合形成;所述安装腔内滑移设置有压块,所述压块朝向中心环孔的一端为弧形结构设置,所述压块远离中心环孔的一端与安装腔的底部之间抵触连接有弹性件。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腔的底部设置有调节块,所述弹性件抵触连接于压块与调节块之间;所述握持部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穿过安装腔的底部与调节块相抵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腔的开口处设置挡板,所述压块远离中心环孔的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块。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块朝向中心环孔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防滑层,所述防滑层上设置有防滑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压块能够滑出安装腔对中心环孔内的试管进行夹持,同时通过压块滑出安装腔的距离,三个压块能够可靠的对不同口径的试管进行夹持,提高试管夹的适用范围;同时通过弹性件对压块的作用力,操作者只需握持在任一握持部上,大大降低了操作强度;通过三点固定,夹持效果好,试管不易脱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试管夹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下壳体的俯视图。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1、夹持本体;11、上壳体;12、下壳体;2、夹持部;21、中心环孔;3、握持部;31、安装腔;311、挡板;4、压块;41、限位块;42、防滑层;5、弹性件;6、调节块;7、调节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本技术试管夹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夹持本体1,所述夹持本体1由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对而成;所述夹持本体1包括环形的夹持部2和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在夹持部2的环面上的握持部3,所述握持部3设置有与夹持部2的中心环孔21相连通的安装腔31,该安装腔31由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对应握持部3部分的凹槽对合而成,所述安装腔31内滑移设置有压块4,所述压块4朝向中心环孔21的一端为弧形结构设置,所述压块4远离中心环孔21的一端与安装腔31的底部之间抵触连接有弹性件5,通过弹性件5推动压块4相中心环孔21运动,从而能够将位于中心环孔21内的试管进行夹持,通过控制压块4滑出安装腔31的距离,能够控制试管夹夹对不同口径的试管进行夹持;通过压块4弧形结构的夹持面能够可靠的对试管进行夹持,同时呈均匀分布的三个压块4,通过三个点的固定,能够有效的对试管进行夹持,保证试管的夹持效果。如图2所示,所述安装腔31的底部设置有调节块6,所述弹性件5抵接与调节块6与压块4之间,所述握持部3设置有调节螺栓7,所述调节螺栓7穿过安装腔31的底部与调节螺栓7相抵接,通过转动调节螺栓7,控制调节块6与安装腔31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调节弹性件5的松紧度,从而提高试管夹的夹持效果。图2中,所述安装腔31相对开口处设置有挡板311,所述压块4相对远离中心环孔21的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块41,通过限位块41与挡板311之间的配合,能够避免压块4脱离安装腔31。进一步,所述压块4朝向中心环孔21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防滑层42,所述防滑层42上设置有防滑纹,优选防滑层42为橡胶层,通过防滑层42与防滑纹的作用,能够提高压块4与试管之间的摩擦力,提高夹持效果,避免试过脱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弹性件5的作用下,压块4能够滑出安装腔31对中心环孔21内的试管进行夹持,同时通过压块4滑出安装腔31的距离,三个压块4能够可靠的对不同口径的试管进行夹持,提高试管夹的适用范围;同时通过弹性件5对压块4的作用力,操作者只需握持在任一握持部3上,大大降低了操作强度;通过三点固定,夹持效果好,试管不易脱落。以上公开的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试管夹

【技术保护点】
一种试管夹,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本体,所述夹持本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对合而成;所述夹持本体包括环形的夹持部和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在夹持部的环面的上的三个握持部,所述握持部设置有与夹持部的中心环孔相连通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由上壳体和下壳体配合形成;所述安装腔内滑移设置有压块,所述压块朝向中心环孔的一端为弧形结构设置,所述压块远离中心环孔的一端与安装腔的底部之间抵触连接有弹性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试管夹,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本体,所述夹持本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对合而成;所述夹持本体包括环形的夹持部和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在夹持部的环面的上的三个握持部,所述握持部设置有与夹持部的中心环孔相连通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由上壳体和下壳体配合形成;所述安装腔内滑移设置有压块,所述压块朝向中心环孔的一端为弧形结构设置,所述压块远离中心环孔的一端与安装腔的底部之间抵触连接有弹性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雯可
申请(专利权)人:章雯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