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除湿机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6358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5 0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溶液除湿机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溶液除湿机组包括相互连通的除湿单元和再生单元,溶液除湿机组还包括:第一表冷器,第一表冷器设置在除湿单元的进气侧,以对除湿单元进气侧的气体进行降温;第二表冷器,第二表冷器设置在除湿单元的出气侧,以对从除湿单元流出的气体进行升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溶液除湿机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溶液除湿机组的热泵功耗较高的问题。

Liquid desiccant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with the sam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olution dehumidification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the same, liquid desiccant units including the dehumidifying unit are communicated with each other and regeneration unit, liquid desiccant unit also includes a first surface cooler, first surface air cooler is arranged on the inlet side of the dehumidifying unit, with gas on the inlet side of the cooling dehumidification unit; the surface cooler, the second cooling device is arranged in the outlet side of the dehumidifying unit, the gas flow from the dehumidifying unit heating. The liquid desiccant unit of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of high power consumption of the heat pump of the liquid desiccant unit in the prior 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溶液除湿机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溶液除湿机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传统空调的除湿方式是利用表冷器把空气温度降至露点,空气中的水分饱和析出,达到除湿的效果,空气相对湿度接近100%,在除湿的同时降低了空气的温度,除湿与降温互相耦合。在实际应用中,过低的送风温度还会导致结露以及舒适性问题,因此往往要对除湿后的空气再热或者混高温空气后在送入室内,空气处理过程复杂。溶液除湿是利用某些溶液的吸湿特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达到除湿效果。经溶液处理过的空气温度由溶液温度决定,相对湿度由溶液浓度决定。溶液浓度约高,温度越低,空气含湿量越低。相同的含湿量,空气相对湿度越低,空气的干球温度越高,对应溶液的温度越高,冷却溶液的冷机蒸发温度越高,系统COP越高。因此,溶液除湿方式相对于传统的表冷除湿,不仅空气处理过程更简单,还具有更高的能效比,在提倡节能减排的今天,具有重要意义。常规的溶液除湿空调分为除湿段和再生段两部分。除湿段是低温的除湿溶液在空气中喷淋,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溶液浓度变稀;再生段是高温的再生溶液在空气喷淋,溶液中的水分蒸发到空气中,溶液浓度变高。运行的时候,要把一部分除湿溶液和再生溶液进行交换,维持两侧溶液浓度,以实现连续稳定的运行。溶液空调的主要功能是对空气除湿,因此出风的相对湿度越低,除湿量越大,所需要的除湿溶液越浓。因为除湿溶液浓度要低于再生溶液,所以除湿溶液浓度越高,再生溶液的浓度也越高。溶液浓度越高,再生温度越高。在热泵式溶液空调中,再生温度直接影响热泵系统的冷凝温度,冷凝温度越高,热泵的功耗越高。因此,降低送风相对湿度,会导致机组功耗的增加,系统能效比降低。在夏季,冷凝温度过高,容易引发排气温度保护,高压保护等问题,影响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如果把溶液浓度降下来,送风相对湿度升高,含湿量降低,除湿量会减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溶液除湿机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溶液除湿机组的热泵功耗较高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溶液除湿机组,包括相互连通的除湿单元和再生单元,溶液除湿机组还包括:第一表冷器,第一表冷器设置在除湿单元的进气侧,以对除湿单元进气侧的气体进行降温;第二表冷器,第二表冷器设置在除湿单元的出气侧,以对从除湿单元流出的气体进行升温。进一步地,溶液除湿机组还包括:载冷剂循环管路,载冷剂循环管路与第一表冷器和第二表冷器均连通,以使载冷剂循环管路、第一表冷器和第二表冷器之间形成载冷剂循环回路。进一步地,载冷剂循环管路包括:第一循环管路,第一循环管路的一端与第一表冷器连通,第一循环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二表冷器连通。进一步地,载冷剂循环管路还包括:第二循环管路,第二循环管路的一端与第一表冷器连通,第二循环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二表冷器连通。进一步地,第一循环管路上设置有储液箱,储液箱的出口与第二表冷器的进口连通,储液箱的进口与第一表冷器的出口连通。进一步地,第一循环管路上设置有载冷剂泵,载冷剂泵设置在储液箱的出口和第二表冷器之间的管路上,以使储液箱内的液体流入第二表冷器内。进一步地,溶液除湿机组还包括第三循环管路、第四循环管路和级间流换热器,第三循环管路和第四循环管路均与级间流换热器连接以通过级间流换热器换热;其中,第三循环管路的一端与除湿单元的储液箱连通,第三循环管路的另一端与再生单元的储液箱连通;第四循环管路的一端与除湿单元的储液箱连通,第四循环管路的另一端与再生单元的储液箱连通。进一步地,第四循环管路上设置有再生泵,再生泵的进口与再生单元的储液箱连通,再生泵的出口与除湿单元的储液箱连通。进一步地,第三循环管路上设置有除湿泵,除湿泵的进口与除湿单元的储液箱连通,除湿泵的出口与再生单元的储液箱连通。进一步地,溶液除湿机组还包括:第一换热管路;冷凝器,冷凝器包括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冷凝器的第一换热通道与再生单元的第二喷淋管路连通,冷凝器的第二换热通道与第一换热管路连通。进一步地,溶液除湿机组还包括:第二换热管路;蒸发器,蒸发器包括第三换热通道和第四换热通道,蒸发器的第三换热通道与除湿单元的第一喷淋管路连通,蒸发器的第四换热通道与第二换热管路连通。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溶液除湿机组,溶液除湿机组为上述的溶液除湿机组。本技术的溶液除湿机组通过除湿单元、再生单元、第一表冷器和第二表冷器实现了空气除湿,其中,除湿单元和再生单元相互连通,第一表冷器设置在除湿单元的进气口处,第二表冷器设置在除湿单元的出气口处。在具体的除湿过程中,除湿单元包括第一喷淋管路,通过第一喷淋管路实现了低温的除湿溶液在空气中喷淋,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从而完成了对空气的除湿且降低了除湿溶液的浓度,再生单元包括第二喷淋管路,通过第二喷淋管路实现了高温的再生溶液在空气中喷淋,溶液中的水分蒸发到空气中,再生溶液浓度变高,通过除湿单元和再生单元相互连通可以保证在除湿过程中,除湿单元内的除湿溶液和再生单元内的再生溶液进行交换,从而维持两侧溶液浓度平衡。在本技术中,通过在除湿单元的进气口设置第一表冷器,可以使进入除湿单元的空气先经过第一表冷器,实现对进口空气的降温,降温后的空气进入除湿单元进行除湿,经过除湿后的空气经过第二表冷器,流经第二表冷器的空气被加热,使得送风的相对湿度降低,满足了室内送风的需求,从而可以适当降低除湿单元的除湿溶液浓度,降低了再生单元的再生溶液的浓度,以此降低再生温度,热泵系统的冷凝温度下降,热泵的功耗降低,最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因溶液除湿机组内除湿溶液浓度过高而产生的热泵功耗较高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溶液除湿机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除湿单元;11、第一喷淋管路;20、再生单元;21、第二喷淋管路;30、第一表冷器;40、第二表冷器;50、储液箱;60、载冷剂泵;70、冷凝器;80、蒸发器;90、级间流换热器;100、再生泵;110、除湿泵;120、第一循环管路;130、第二循环管路;140、第三循环管路;150、第四循环管路;160、第一换热管路;170、第二换热管路。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溶液除湿机组,请参考图1,溶液除湿机组包括相互连通的除湿单元10和再生单元20,溶液除湿机组还包括:第一表冷器30,第一表冷器30设置在除湿单元10的进气侧,以对除湿单元10进气侧的气体进行降温;第二表冷器40,第二表冷器40设置在除湿单元10的出气侧,以对从除湿单元10流出的气体进行升温。本技术的溶液除湿机组通过除湿单元10、再生单元20、第一表冷器30和第二表冷器40实现了空气除湿,其中,除湿单元10和再生单元20相互连通,第一表冷器30设置在除湿单元10的进气口处,第二表冷器40设置在除湿单元10的出气口处。在具体的除湿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溶液除湿机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溶液除湿机组,包括相互连通的除湿单元(10)和再生单元(20),其特征在于,溶液除湿机组还包括:第一表冷器(30),所述第一表冷器(30)设置在所述除湿单元(10)的进气侧,以对所述除湿单元(10)进气侧的气体进行降温;第二表冷器(40),所述第二表冷器(40)设置在所述除湿单元(10)的出气侧,以对从所述除湿单元(10)流出的气体进行升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溶液除湿机组,包括相互连通的除湿单元(10)和再生单元(20),其特征在于,溶液除湿机组还包括:第一表冷器(30),所述第一表冷器(30)设置在所述除湿单元(10)的进气侧,以对所述除湿单元(10)进气侧的气体进行降温;第二表冷器(40),所述第二表冷器(40)设置在所述除湿单元(10)的出气侧,以对从所述除湿单元(10)流出的气体进行升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液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除湿机组还包括:载冷剂循环管路,所述载冷剂循环管路与所述第一表冷器(30)和所述第二表冷器(40)均连通,以使所述载冷剂循环管路、所述第一表冷器(30)和所述第二表冷器(40)之间形成载冷剂循环回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溶液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冷剂循环管路包括:第一循环管路(120),所述第一循环管路(12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表冷器(30)连通,所述第一循环管路(12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表冷器(40)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溶液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冷剂循环管路还包括:第二循环管路(130),所述第二循环管路(13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表冷器(30)连通,所述第二循环管路(13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表冷器(40)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溶液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管路(120)上设置有储液箱(50),所述储液箱(50)的出口与所述第二表冷器(40)的进口连通,所述储液箱(50)的进口与所述第一表冷器(30)的出口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溶液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管路(120)上设置有载冷剂泵(60),所述载冷剂泵(60)设置在所述储液箱(50)的出口和所述第二表冷器(40)之间的管路上,以使所述储液箱(50)内的液体流入所述第二表冷器(40)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液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除湿机组还包括第三循环管路(140)、第四循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亮亮孙文倩李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华创瑞风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