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平直角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61854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4 23:51
本文公布了一种水平直角件,包括矩形本体,矩形本体的相邻侧边分别设置有相互齐平的第一横插板、第二横插板,第一横插板、第二横插板均平行设置于矩形本体;其中,第一横插板的第一组对边均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一竖板,第一横插板的第一组对边,垂直于第一横插板与矩形本体连接的侧边;第二横插板的第一组对边均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二竖板,第二横插板的第一组对边,垂直于第二横插板与矩形本体连接的侧边;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建材龙骨,应用本申请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能够实现相互垂直两龙骨之间的快速连接,进而能够优化组装成吊顶模块,以实现吊顶部分的快速装配安装,以及提高现场安装效率、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平直角件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建材龙骨,尤其是一种水平直角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龙骨是用来支撑造型、固定结构的一种建筑材料;其广泛应用于宾馆、候机楼、客运站、车站、剧场、商场、工厂、办公楼、旧建筑改造、室内装修设置、顶棚等场所。龙骨作为装修的骨架和基材,使用非常普遍。其中,越来越多的写字楼等场所开始采用建筑装配式吊顶技术;但是,目前装配式建筑内装吊顶部分还是采用传统安装方式,大量的板式复合结构吊顶需要现场人工安装,造成材料使用上不经济,现场安装速度慢,严重制约了装配式技术的发展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平直角件,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能够实现相互垂直两龙骨之间的快速连接,进而能够优化组装成吊顶模块,以实现吊顶部分的快速装配安装,以及提高现场安装效率、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水平直角件,包括矩形本体,所述矩形本体的相邻侧边分别设置有相互齐平的第一横插板、第二横插板,所述第一横插板、第二横插板均平行设置于所述矩形本体;其中,所述第一横插板的第一组对边均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一竖板,所述第一横插板的第一组对边,垂直于所述第一横插板与所述矩形本体连接的侧边;所述第二横插板的第一组对边均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二竖板,所述第二横插板的第一组对边,垂直于所述第二横插板与所述矩形本体连接的侧边。上述水平直角件,还可具有如下特点:所述第一横插板、第二横插板,设置为分别插入到相互垂直连接的龙骨上。上述水平直角件,还可具有如下特点:所述龙骨具有U型腔体,所述第一横插板和第二横插板设置为紧贴连接所述U型腔体的底边,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设置为紧贴所述U型腔体的侧边。上述水平直角件,还可具有如下特点:所述U型腔体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向内弯折的折边,所述折边设置为卡紧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上述水平直角件,还可具有如下特点:所述U型腔体的折边与侧边的夹角设置为直角或锐角。上述水平直角件,还可具有如下特点:所述U型腔体的两个侧边垂直于底边,所述侧边设置为卡紧所述第一横插板和第二横插板。上述水平直角件,还可具有如下特点:所述第一横插板、第二横插板的下表面均与所述矩形本体的上表面齐平,所述矩形本体的板材厚度等于所述龙骨的板材厚度。上述水平直角件,还可具有如下特点:所述第一竖板、第二竖板分别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横插板、所述第二横插板的上表面。本申请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上述优化设置的第一横插板和第二横插板,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以及龙骨的U型腔体,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能够实现相互垂直两龙骨之间的快速连接,进而能够优化组装成吊顶模块,以实现吊顶部分的快速装配安装,以及提高现场安装效率、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实施例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结合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平直角件300,可以包括矩形本体301,矩形本体301的相邻侧边分别设置有相互齐平的第一横插板302、第二横插板303,第一横插板302、第二横插板303均平行设置于矩形本体301;其中,第一横插板302的第一组对边均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一竖板304,第一横插板302的第一组对边,垂直于第一横插板302与矩形本体301连接的侧边;第二横插板303的第一组对边均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二竖板305,第二横插板303的第一组对边,垂直于第二横插板303与矩形本体301连接的侧边。进一步的,本技术上述第一横插板302、第二横插板303,可以设置为分别插入到相互垂直连接的龙骨上。具体操作中,如图2、图3所示,通过上述水平直角件300,可以将水平设置且彼此相互垂直的两个龙骨进行有效连接,其中,龙骨的腔口朝上设置,一个龙骨的端部垂直接触于另一个龙骨的端部;通过上述第一横插板302以及相应设置的第一竖板304连接一侧的龙骨,通过上述第二横插板303以及相应设置的第二竖板305连接另一侧的龙骨,即可实现龙骨之间的固定连接。优选地,本技术上述龙骨具有U型腔体,第一横插板302和第二横插板303设置为紧贴连接U型腔体的底边,第一竖板304和第二竖板305设置为紧贴U型腔体的侧边。进一步的,本技术上述U型腔体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向内弯折的折边,折边设置为卡紧第一竖板304和第二竖板305。具体操作中,通过上述向内弯折的折边,能够将第一竖板304和第二竖板305卡紧,并限制其滑出U型腔体,能够有效提高连接的稳定性优选地,为了进一步能够卡紧上述第一竖板304和第二竖板305;本技术具体操作中,U型腔体的折边与侧边的夹角设置为直角或锐角。通过上述直角或者锐角的夹角设置,能够有效避免第一竖板304和第二竖板305在安装过程中滑出U型腔体。具体操作中,上述U型腔体的两个侧边垂直于底边,侧边设置为卡紧第一横插板302和第二横插板303。通过U型腔体的侧边将第一横插板302和第二横插板303有效卡紧,通过U性腔体的折边将第一竖板304和第二竖板305有效卡紧,最终能够实现整体的卡紧固定操作。其中,第一竖板304、第二竖板305分别垂直连接第一横插板302、第二横插板303的上表面。优选地,本技术上述第一横插板302、第二横插板303的下表面均与矩形本体301的上表面齐平,矩形本体301的板材厚度等于龙骨的板材厚度。具体操作中,上述第一横插板302与第二横插板303的下表面与矩形本体301的上表面齐平,旨在将上述矩形本体301与龙骨的端面相接,以及将第一横插板302和第二横插板303插入到龙骨的U型腔体内,上述矩形本体301的一侧边与一侧的龙骨相接,矩形本体301的相邻侧边与另一龙骨相接。其中,矩形本体301卡紧于龙骨的端部,第一横插板302和第二横插板303安装于U型腔体内,能够有效提高连接稳定性。本申请通过上述优化设置的第一横插板和第二横插板,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以及龙骨的U型腔体,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能够实现相互垂直两龙骨之间的快速连接,进而能够优化组装成吊顶模块,以实现吊顶部分的快速装配安装,以及提高现场安装效率、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虽然本技术实施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技术实施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任何本技术实施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实施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技术实施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水平直角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平直角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本体,矩形本体的相邻侧边分别设置有相互齐平的第一横插板、第二横插板,第一横插板、第二横插板均平行设置于矩形本体;其中,所述第一横插板的第一组对边均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一竖板,第一横插板的第一组对边,垂直于第一横插板与矩形本体连接的侧边;第二横插板的第一组对边均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二竖板,第二横插板的第一组对边,垂直于第二横插板与矩形本体连接的侧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平直角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本体,矩形本体的相邻侧边分别设置有相互齐平的第一横插板、第二横插板,第一横插板、第二横插板均平行设置于矩形本体;其中,所述第一横插板的第一组对边均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一竖板,第一横插板的第一组对边,垂直于第一横插板与矩形本体连接的侧边;第二横插板的第一组对边均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二竖板,第二横插板的第一组对边,垂直于第二横插板与矩形本体连接的侧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直角件,其特征在于,第一横插板、第二横插板,设置为分别插入到相互垂直连接的龙骨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平直角件,其特征在于,龙骨具有U型腔体,第一横插板和第二横插板设置为紧贴连接U型腔体的底边,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设置为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连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