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体、光源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5896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4 17:56
导光体(2)包括导光体主体部(21)、带状区域(4)、及放射状精细体(5)。导光体主体部(21)为柱状,光至少从一个端部(3)入射。带状区域(4)形成为在导光体主体部(21)的周面的局部沿长边方向延伸。放射状精细体(5)排列于带状区域(4),由具有从基准点开始在至少3个方向上向带状区域部呈放射状延伸的突起部的精细体来形成。

Light guide body,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image reading device

The light guide body (2) comprises a light guide main body part (21), (4), zonal area and radial subtle bodies (5). The main body (21) of the light guide body is columnar, and the light is incident at least from one end (3). The strip region (4) is formed to extend along the long side of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main body (21) of the light guide body. Radial subtle bodies (5) arranged in the zonal region (4), a reference point from the start in at least 3 directions are fine body protrusions extend radially to the band form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导光体、光源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图像读取装置、尤其涉及用于传真机、复印机、金融终端等的导光体、光源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
技术介绍
图像读取装置用于传真机、复印机、金融终端等,进行原稿的复印、纸张真伪的判别、及流通劣化程度的判别。图像读取装置为了对被读取对象物照射光,具备传输从光源元件输出的光的导光体。专利文献1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具备线状光源装置。线状光源装置包含柱状的树脂制的导光体与对该导光体射出光的光源元件。在导光体的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带状区域,该带状区域中多个凹部及凸部在宽度方向上形成为直线状。从导光体的端部入射的光从与带状区域相对的区域射出。专利文献2记载的照明装置具备导光体。通过在导光体的周面的一部分印刷涂料或粘贴薄膜来形成光散射体。从导光体端部入射的光从与光散射部相对的区域射出。专利文献3、4记载的导光体具备形成有多个光反射体的反射面。光反射体形成为朝向导光体的射出面突出的半椭圆体形状。光反射体的形状根据主扫描方向上的配置位置的不同而不同。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8/108210号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10-126581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14-235881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14-23588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专利文献1记载的导光体的凹部或凸部在宽度方向上形成于直线上,因此具有出射的光难以向宽度方向扩展的问题。此外,组装到图像读取装置时需要高精度地进行组装,组装较为耗费工夫。并且,朝向长边方向的照射角度也产生偏离,因此在读取具有凹凸的原稿时会产生阴影。专利文献2记载的导光体具有如下问题:难以高精度地形成散射体,难以获得均匀的特性。此外,在利用注射成型等成型后需要对散射体进行加工,工时有所增加。为了在宽频带进行使用,不得不利用多色混合的涂料或薄膜来形成散射体,因此会导致成本增加。专利文献3、4记载的导光体具有如下问题:能使直接光及间接光的副扫描方向的照明分布在主扫描方向的各位置上均匀,但主扫描方向的照明分布无法均匀。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能均等地对被读取对象物进行照明的导光体、光源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导光体的一个实施方式包括:光至少从一个端部入射的柱状的主体部;在主体部的周面的局部沿长边方向延伸形成的带状区域部;以及由排列于带状区域部,由具有从基准点开始在至少3个方向上向带状区域部呈放射状延伸的突起部的精细体而形成的光反射体。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均等地对被读取对象物进行照明。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立体图。图2A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剖视图。图2B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剖视图。图4A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导光体2的立体图。图4B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导光体2的俯视图。图5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放射状精细体5的立体图。图6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放射状精细体5的主视图。图7A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放射状精细体5的剖视图。图7B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放射状精细体5的剖视图。图8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放射状精细体5a的立体图。图9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放射状精细体5b的立体图。图10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放射状精细体5c的立体图。图1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放射状精细体5d的立体图。图12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放射状精细体5e的立体图。图13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放射状精细体5f的立体图。图14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放射状精细体5g的立体图。图15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放射状精细体5h的立体图。图16是由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放射状精细体5形成的散射光线图。图17是由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放射状精细体5形成的散射光线图。图18是由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放射状精细体5形成的散射光线图。图19是比较例的导光体2的立体图。图20是比较例的导光体2的立体图。图21是比较例的导光体2的立体图。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导光体2的照射光的放射角度与照射强度之间的关系的图。图23A是表示相对于来自比较例的导光体2的照射光的放射角度的照射强度的图。图23B是表示相对于来自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导光体2的照射光的放射角度的照射强度的图。图24A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功能框图。图24B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模拟输出的曲线图。图24C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数字输出的曲线图。图25A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导光体2的立体图。图25B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导光体2的俯视图。图26A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其他导光体2的立体图。图26B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其他导光体2的俯视图。图27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剖视图。图28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精细体5i的立体图。图29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精细体5j的立体图。图30A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导光体2的立体图。图30B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导光体2的俯视图。图31A是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导光体2的立体图。图31B是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导光体2的俯视图。图32A是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导光体2的立体图。图32B是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导光体2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关于实施方式1,利用图1至图24进行说明。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设为“图像读取装置11”来进行以下的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立体图。图像读取装置11是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ontactImageSensor:CIS)。图1所示的X轴方向表示图像读取装置11的主扫描方向。Y轴方向表示与图像读取装置11的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副扫描方向是传送被读取对象物MM的传送方向。Z轴方向是与由X轴和Y轴规定的XY平面正交的轴的方向。Z轴方向是图像读取装置11的成像光学系统9a及9b的光轴方向,是关于成像光学系统9a及9b的焦点深度的方向,也被称为读取深度方向。图2A是与图1所示的由Z轴与X轴规定的ZX平面平行的平面即虚拟平面S中图像读取装置11的剖视图。详细而言,虚拟平面S是与在光源元件基板10上多个并排的光源元件1的一个交叉的部分的剖面。图像读取装置11包括对从导光体2a射出的光透过了被读取对象物MM后的光进行读取的图像读取装置11b、及对从导光体2b射出的光经被读取对象物MM反射后的光进行读取的图像读取装置11a。光源元件1在光源元件基板10上的与由Y轴和Z轴规定的YZ平面平行的平面上以与导光体2b的端面3相对的方式并排。被读取对象物MM是例如包含原稿、书、杂志、文档(一般文档)、绘画、照片、幻灯片、胶片、纸币、证券、基板、电子元器件、指纹在内的被读取对象物,是被照射体。图2B是将图2A所示的虚线区域I内放大后的图,示出了被读取对象物MM具有凹凸的情况。箭头表示从导光体2射出的光线的方向。在如图示那样射出角度存在偏离的情况下,会产生被读取对象物MM上以粗线表示的区域JJ那样照射不到光的部分,从而读取图像会产生阴影。图3是与图1所示的由Z轴与Y轴规定的ZY平面平行的平面即虚拟平面T中图像读取装置11的剖视图。从导光体2a射出的光透过盖板构件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导光体、光源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光至少从一个端部入射的柱状的主体部;形成为在所述主体部的周面的局部沿长边方向延伸的带状区域部;以及排列于所述带状区域部,由具有从基准点开始在至少3个方向上向所述带状区域部呈放射状延伸的突起部的精细体而形成的光反射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2.20 JP 2015-0313351.一种导光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光至少从一个端部入射的柱状的主体部;形成为在所述主体部的周面的局部沿长边方向延伸的带状区域部;以及排列于所述带状区域部,由具有从基准点开始在至少3个方向上向所述带状区域部呈放射状延伸的突起部的精细体而形成的光反射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区域部的表面为平面或曲面。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光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光反射体二维地排列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长边方向及周面方向。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导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反射体包含所述突起部的个数不同的多个光反射体。5.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导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反射体是六芒星锥形。6.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导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反射体相对于所述基准点呈点对称形状,或相对于与通过所述基准点并垂直于所述带状区域部的直线以及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押山史佳松泽卓荒牧徹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