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接口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50078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1 1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USB接口及装置,包括一体成型的外壳、导板和接触部,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体、外壳料带、下壳体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包括本体和第一连接脚、第二连接脚,所述第二连接脚的末端与所述下壳体侧边连接,所述导板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导板料带,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前端与所述接触部连接,所述导板料带与所述外壳料带贴合,所述接触部包括接触导体和接触料带,所述接触导体的前端与所述导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一体成型结构,从而减少了机器成本,无需进行零件的组装降低了人力成本且由于没有采用零件组装的方式,使得所述USB接口内不存在卡合缝隙,进而提高了所述USB接口结构的稳定性。

USB interface and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USB interface and a device shell, guide plate and the contact part comprises a shaped body, wherein the shell comprises a shell, shell material, shell and a connecting plate, the connecting board comprises a body and a first connecting pin, second connecting pins, the shell side of the second connecting ends of the foot with the lower edge connection, the guide plate includes a first connecting plate, a connecting plate and second guide strip, the front end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contact part connected to the guide plate strip and the shell material attached, the contact part comprises a contact conductor and the contact strip, front end the contact conduc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guide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integral structure, thereby reducing the cost of the machine, no need to assemble parts reduces the cost of labor and because there is no way to make the assembly of parts. There is no clamping gap in the USB interface, thus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USB interfac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USB接口及装置
本技术涉及USB
,特别涉及一种USB接口及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计算机硬件飞速发展,外围设备日益增多,键盘、鼠标、调制解调器、打印机、扫描仪早已为人所共知,数码相机、MP3随身听接踵而至,而这些电子设备均是通过采用USB接口使其与个人电脑实现数据连接,USB接口从1996发展至今已成功替代串口和并口,并成为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个人电脑和大量智能设备的必配的接口之一。现有的USB接口包括外壳和固定在外壳上的导电部。现有的USB接口在生产过程中外壳和导电部是分开生产的,通过分开生产后进行人工组装,这使得生产机器的成本和人力的成本较高,不利于批量生产,且由于采用的是人工组装的方式,使得USB接口存在结构不牢固的情况,进而降低了USB结构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的USB接口及装置。一种USB接口,包括一体成型的外壳、导板和接触部;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体、与所述上壳体连接的外壳料带、下壳体和用于连接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包括本体和设于所述本体上的第一连接脚、第二连接脚,所述第二连接脚的末端与所述下壳体侧边连接;所述导板包括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的第二连接板和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的导板料带,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前端与所述接触部连接,所述导板料带与所述外壳料带贴合;所述接触部包括接触导体和与所述接触导体连接的接触料带,所述接触导体的前端与所述导板连接,所述接触部用于将所述USB接口与外部的电子设备电性连接。上述USB接口采用一体成型结构,即所述外壳、所述导板和所述接触部同时进行生产,从而减少了机器成本,无需进行零件的组装降低了人力成本且由于没有采用零件组装的方式,使得所述USB接口内不存在卡合缝隙,进而提高了所述USB接口结构的稳定性,本技术与传统的USB接口结构相比,成型更加容易,且一次成型后即为半成品,并且相较于传统的USB接口,其体积更小,此外与传统USB接口相比较,本技术中的USB接口的机械性能更好,通过所述外壳料带和所述导板料带的贴合设计,提高了所述外壳和所述导板之间结构的稳定性,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接触导体的连接设计,提高了所述导板与所述接触部之间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接触导体包括依序连接的第一连接棒、第二连接棒和第三连接棒,所述第一连接棒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棒,所述第二连接棒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连接棒,所述第一连接棒的前端设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固定所述弯折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末端设有翘起板,所述翘起板采用方形结构,所述翘起板用于将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导板料带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脚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脚的长度,且所述第一连接脚的末端水平高度低于所述下壳体的水平高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用于对所述导板进行散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脚与所述第二连接脚之间设有缝隙,所述缝隙用于防止所述第一连接脚与所述下壳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的宽度小于所述上壳体的宽度。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的表面设有凸起部,所述外壳料带、所述导板料带和所述接触料带上均设有固定通孔,所述固定通孔用于方便所述USB接口的棘轮传送定位。一种USB装置,包括上述的USB接口和PCB板,所述第一连接脚连接在所述PCB板上。本实施例中所述USB接口采用一体成型结构,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脚的设计,实现了所述PCB板与外部移动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USB接口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导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接触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接触导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导板与接触部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导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USB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素符号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将结合相关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地解释。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但本技术并不仅限于上述的优选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为了使本技术的公开面更加得充分。请参阅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USB接口100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一体成型的外壳10、导板30和接触部20,所述外壳10、所述导板30和所述接触部20均采用金属材质制成,所述USB接口100用于实现USB设备内的PCB板与移动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本实施例中所述USB接口100采用一体成型结构,即所述外壳10、所述导板30和所述接触部20同时进行生产,从而减少了机器成本,无需进行零件的组装降低了人力成本且由于没有采用零件组装的方式,使得所述USB接口100内不存在卡合缝隙,进而提高了所述USB接口100结构的稳定性。请参阅图2,为图1中外壳1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外壳10用于固定USB插头,所述外壳10包括上壳体11、与所述上壳体11连接的外壳料带14、下壳体12和用于连接所述上壳体11和所述下壳体12的连接板13,所述外壳料带14采用方形的片状结构,所述外壳料带14用于方便所述外壳10的传输定位,所述上壳体11和所述下壳体12均采用片状结构,所述连接板13与所述上壳体11之间采用弧形连接结构固定,所述连接板13包括本体131和设于所述本体131上的第一连接脚133、第二连接脚132,所述第二连接脚132的末端朝向所述下壳体12延伸并与所述下壳体12侧边连接,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脚132的设计,实现了所述上壳体11和所述下壳体12的电性连接,且提高了所述上壳体11和所述下壳体12之间结构的稳定性。请参阅图3至图6,所述导板30包括第一连接板31、与所述第一连接板31连接的第二连接板32和与所述第二连接板32连接的导板料带33,所述第一连接板31的前端采用弧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板31的前端与所述接触部20固定连接,通过所述弧形结构的设计方便了所述接触部20的连接固定,所述第二连接板32采用“L”形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板32的末端设有翘起板321,所述翘起板321采用方形结构,所述翘起板321用于将所述第二连接板32与所述导板料带33连接,所述导板料带33用于方便所述导板30的传输定位,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板料带33与所述外壳料带14贴合,进而实现了所述外壳10和所述导板30之间的固定,且通过贴合设计不影响成型工具的插入定位封胶。所述接触部20包括接触导体21和与所述接触导体21连接的接触料带22,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导体21的数量为5个,可以理解的所述接触导体21的数量可为多个,所述接触导体21采用90°的“Z”形结构,所述接触导体21的前端与所述导板30连接,所述接触部20用于将所述USB接口100与外部的电子设备电性连接,以实现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请参阅图5,所述接触导体21包括依序连接的第一连接棒211、第二连接棒212和第三连接棒213,所述第一连接棒211、所述第二连接棒212和所述第三连接棒213均采用柱形结构,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USB接口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USB接口,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外壳、导板和接触部;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体、与所述上壳体连接的外壳料带、下壳体和用于连接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包括本体和设于所述本体上的第一连接脚、第二连接脚,所述第二连接脚的末端与所述下壳体侧边连接;所述导板包括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的第二连接板和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的导板料带,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前端与所述接触部连接,所述导板料带与所述外壳料带贴合;所述接触部包括接触导体和与所述接触导体连接的接触料带,所述接触导体的前端与所述导板连接,所述接触部用于将所述USB接口与外部的电子设备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SB接口,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外壳、导板和接触部;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体、与所述上壳体连接的外壳料带、下壳体和用于连接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包括本体和设于所述本体上的第一连接脚、第二连接脚,所述第二连接脚的末端与所述下壳体侧边连接;所述导板包括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的第二连接板和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的导板料带,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前端与所述接触部连接,所述导板料带与所述外壳料带贴合;所述接触部包括接触导体和与所述接触导体连接的接触料带,所述接触导体的前端与所述导板连接,所述接触部用于将所述USB接口与外部的电子设备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导体包括依序连接的第一连接棒、第二连接棒和第三连接棒,所述第一连接棒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棒,所述第二连接棒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连接棒,所述第一连接棒的前端设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SB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固定所述弯折部。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跃进黄德昌李波杨云秀王娟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