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4622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1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气装置,包括:主风路;与主风路的下游侧端部相接续的循环风路;与主风路的下游侧端部相接续的排气风路;以及分离循环风路与排气风路的风路切换板,其中,风路切换板包括:排气导流片,设置于构成排气风路的第一面上,其引导通过排气风路的风,和循环导流片,设置于构成循环风路的,与第一面相背向的第二面上,其引导通过循环风路的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换气装置的风路切换板的结构进行各个方面的改进,能够有效抑制紊流,提升效率和降低噪音。

Ventila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ventilat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main air path; circulating wind path continuation phase and downstream side of the main road to the end of the wind; wind exhaust Road continuation phase downstream side of the main road to the end of the wind; and the separation of circulating air and exhaust air path road wind path switching board, which the wind, path switching board includes exhaust deflector, is arranged in the exhaust air duct constitute the first face, the guide through the exhaust air duct wind, and circulating flow deflector is arranged in a circulating air duct, and the first is back to the second level, the guide through the cycle of wind wind road. The utility model is improved in all aspects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wind path switch plate on the ventilation device, can effectively suppress turbulence,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reduce the noi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气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气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9-201495)公开了一种浴室换气干燥机。图1为现有技术浴室换气干燥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浴室换气干燥机包括:将浴室内的空气吸入的吸风口1;将吸风口1吸入的空气吹到浴室内的循环出风口2;将吸风口1吸入的空气吹到浴室外的排气出风口3;具有排风口4的蜗牛壳5;分离从吸风口1吸入的室内空气从循环出风口2或排气出风口3吹出的风路切换板6。对于图1所示的浴室换气干燥机,空气被送风单元吸入后在蜗牛壳5的舌部集中、导流后,从蜗牛壳5排风口4排出。由于蜗牛壳5排风口4的宽度小于循环出风口2和排气出风口3的宽度,所以当空气从蜗牛壳5排风口4吹向循环出风口2或排气出风口3时,风路面积突然增大,导致与蜗牛壳5排风口4相向处的空气风速较快,扩散到侧方的空气风速较慢。风速较快的地方静压较大,而风速较慢的地方静压较小,这样空气就会从静压大的地方往静压小处回流,使得风量减少,出风效率降低,噪音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课题,本技术特提供一种能有效抑制紊流产生的换气装置。(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换气装置包括:主风路;与主风路的下游侧端部相接续的循环风路;与主风路的下游侧端部相接续的排气风路;以及分离循环风路与排气风路的风路切换板。其中,风路切换板包括:排气导流片,设置于构成排气风路的第一面上,其引导通过排气风路的风,和循环导流片,设置于构成循环风路的,与第一面相背向的第二面上,其引导通过循环风路的风。优选地,本技术换气装置还包括,形成外廓的框架,在该框架上开设有:将排气风路的风吹出的排气出风口;将循环风路的风吹出的循环出风口。向框架内吸入空气以及将框架内的空气吹出的送风单元,在该送风单元上开设有:将主风路的风的吹出的排气口。其中,排气风路引导空气从送风单元的排气口到框架的排气出风口,循环风路引导空气从送风单元的排气口到框架的循环出风口。优选地,本技术换气装置中,排气导流片包括:风路构成用排气导流片,风路构成用排气导流片包括:引导空气从主风路的下游侧端部的一端的缘部向排气风路的下游侧端部的第一端排气导流片;和引导空气从主风路的下游侧端部的,与一端的缘部相对向的另一端的缘部向排气风路的下游侧端部的第二端排气导流片。优选地,本技术换气装置中,第一端排气导流片的下游侧的端部设置成能将空气引导向排气风路的下游侧端部的第一缘部;第二端排气导流片的下游侧的端部设置成将空气引导向与排气风路的下游侧端部的第一缘部相对向的排气风路的下游侧端部的第二缘部。优选地,本技术换气装置中,第一端排气导流片和第二端排气导流片设置为从主风路的下游侧端部到排气风路的下游侧端部呈平行的位置关系。优选地,本技术换气装置中,排气导流片还包括空气分配用排气导流片,其中,空气分配用排气导流片将通过排气风路的空气分开后,引导至排气风路的下游侧端部。优选地,本技术换气装置中,空气分配用排气导流片的上游侧端部设置在主风路的下游侧端部的一端的缘部,和主风路的下游侧端部、与一端的缘部相对向的另一端的缘部之间;空气分配用排气导流片的下游侧端部设置在排气风路的下游侧端部。优选地,本技术换气装置中,风路切换板的下游侧设有加热通过循环风路的风的加热部,循环导流片包括:第一风路构成用循环导流片和第二风路构成用循环导流片,其中:第一风路构成用循环导流片引导空气从主风路的下游侧端部向设置在循环风路的下游侧的加热部的第三缘部,第二风路构成用循环导流片引导空气从主风路的下游侧端部的一端的缘部向加热部。优选地,本技术换气装置中,第一风路构成用循环导流片的上游侧的端部设置成将空气从主风路的下游侧端部的、与一端的缘部相对向的另一端的缘部引导,第二风路构成用循环导流片的下游侧的端部设置成引导空气向与加热部的第三缘部相对向的第四缘部。优选地,本技术换气装置中,循环导流片还包括:空气分配用循环导流片,空气分配用循环导流片将通过循环风路的空气分开后,引导至加热部。优选地,本技术换气装置中,空气分配用循环导流片的上游侧的端部设置在主风路的下游侧端部的一端的缘部,和主风路的下游侧端部、与一端的缘部相对向的另一端的缘部之间;空气分配用循环导流片的下游侧端部设置在循环风路的下游侧端部。(三)有益效果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换气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1)排气模式时,风路切换板关闭循环出风口,也就是说,风路切换板的第二面覆盖加热部。换而言之,主风路的下游侧端部与排气风路接续。为了不要使风路的面积突然变大,在风路切换板的第一面包括:在主风路的下游侧端部的一端的缘部,即蜗牛壳的排气口的左端的缘部上设置的,是风路构成用排气导流片的第一端排气导流片,以及在与该一端的缘部相对向的另一端的缘部,即蜗牛壳的排气口的右端的缘部上设置的,是风路构成用排气导流片的第二端排气导流片。因此,风路构成用排气导流片不仅成为构成排气风路的壁面,而且通过主风路的下游侧端部的风沿着接续下游侧端部的风路构成用排气导流片,也就是说,沿着第一端排气导流片和第二端排气导流片顺畅地吹至排气风路的下游侧端部,也就是框架的排气出风口。因此,能抑制因为风路的急剧地扩大而导致风路减少,吹出效率降低,噪音变大的换气装置中不好的现象。另外,第一端排气导流片的下游侧的端部设置成能将空气引导向排气风路的下游侧端部的第一缘部,第二端排气导流片的下游侧的端部也可以设置成将空气引导向与第一缘部相对向的排气风路的下游侧端部的第二缘部。如此设置,不仅防止了风路的急剧扩大,而且最大限度地活用主风路的下游端的开口和排气风路的下游端的开口,可以在不损失送风效率的情况下,顺畅地送风,从而减少乱流,提高风路,减少噪音。(2)第一端排气导流片和第二端排气导流片被设置成平行的位置关系,也就是说,第一端排气导流片和第二端排气导流片之间的距离从排气导流片的上游侧到下游侧都是同样的。因此,由于主风路的下游侧端部到排气风路的下游侧端部的风路不扩大,所以风能顺畅地从框架的排气出风口吹出。然而,这两枚风路构成用排气导流片不是一定要平行的,也可以是风路构成用排气导流片之间的距离向下游方向缓缓地扩大,或者缓缓地缩窄。无论是哪一种,都可以抑制因为风路的急剧扩大而导致的乱流。(3)通过扇叶的转动,空气从以各个方向从蜗牛壳的排气口吹出。为了将空气整流后引导至框架的排气出风口,所以将空气分配用排气导流片的上游侧端部设置在主风路的下游侧端部的一端的缘部,和主风路的下游侧端部、与一端的缘部相对向的另一端的缘部之间,也就是说,设置在蜗牛壳的排气口。而空气分配用排气导流片的下游侧端部设置在排气风路的下游侧端部。空气分配用排气导流片的下游侧端部也可以设置在排气风路的下游侧的2个缘部(第一缘部和第二缘部)连接的直线上的任何一个位置。当作为排气空气的空气通过风路切换板的第一面时,沿着空气分配用排气导流片被分开成多条空气流。各空气流沿着空气分配用排气导流片被引导到框架的排气出风口。这样,由于通过排气风路的风被整流后引导到排气风路的下游侧端部,所以能减少排气风路中的乱流,抑制噪音。(4)循环模式时,风路切换板关闭排气出风口,也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换气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气装置,包括:主风路;与所述主风路的下游侧端部相接续的循环风路;与所述主风路的下游侧端部相接续的排气风路;以及分离所述循环风路与所述排气风路的风路切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路切换板包括:排气导流片,设置于构成所述排气风路的第一面上,其引导通过所述排气风路的风,和循环导流片,设置于构成所述循环风路的,与所述第一面相背向的第二面上,其引导通过所述循环风路的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气装置,包括:主风路;与所述主风路的下游侧端部相接续的循环风路;与所述主风路的下游侧端部相接续的排气风路;以及分离所述循环风路与所述排气风路的风路切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路切换板包括:排气导流片,设置于构成所述排气风路的第一面上,其引导通过所述排气风路的风,和循环导流片,设置于构成所述循环风路的,与所述第一面相背向的第二面上,其引导通过所述循环风路的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形成外廓的框架,在该框架上开设有:将所述排气风路的风吹出的排气出风口;将所述循环风路的风吹出的循环出风口;向所述框架内吸入空气以及将所述框架内的空气吹出的送风单元,在该送风单元上开设有:将所述主风路的风的吹出的排气口,其中,所述排气风路引导空气从所述送风单元的排气口到所述框架的排气出风口,所述循环风路引导空气从所述送风单元的排气口到所述框架的循环出风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导流片包括:风路构成用排气导流片,所述风路构成用排气导流片包括:引导空气从所述主风路的下游侧端部的一端的缘部向所述排气风路的下游侧端部的第一端排气导流片;和引导空气从所述主风路的下游侧端部的,与所述一端的缘部相对向的另一端的缘部向所述排气风路的下游侧端部的第二端排气导流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排气导流片的下游侧的端部设置成能将空气引导向所述排气风路的下游侧端部的第一缘部;所述第二端排气导流片的下游侧的端部设置成将空气引导向与排气风路的下游侧端部的所述第一缘部相对向的所述排气风路的下游侧端部的第二缘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排气导流片和所述第二端排气导流片设置为从所述主风路的下游侧端部到所述排气风路的下游侧端部呈平行的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智聪张志斌郑俊荣张小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