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柱处理采空区工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42936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0 2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钢管柱处理采空区工法,通过采用将钢管柱下至采空区区域,在钢管柱内浇筑混凝土使其与周围岩体成为一个锚塞体,从而在采空区内形成承载短柱,达到阻止、降低采空区继续变形满足上部建筑物变形的目的。针对于水源地采空区处理时,采用在钢管内浇筑混凝土不改变原有水文条件,将对地下水的扰动和污染降至最小,支撑于采空区顶底板间的钢管柱锚塞体解决了钢管桩穿越采空区所遇到的长桩压曲稳定性和作用于桩侧的负摩阻力问题,钢管柱锚塞体受力更合理,稳定性更高;较常规注浆治理,大大减小了采空区的治理面积,减小了材料用量、节约了成本,施工效率大大提高。

A method for treating mined out area with steel pipe column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rocessing method of steel pipe column mining goaf, by using the steel pipe column to the goaf area, pouring concrete in steel column in the surrounding rock and become an anchor plug body, thereby forming a short column in the mined area, to prevent and reduce the goaf continued the deformation of the building to meet the upper deformation. According to sources of goaf disposal when used in pouring concrete in steel pipe without changing the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and disturbance will be minimized, the negative friction problem of support to the goaf roof steel column anchor plug body bottom plate to solve the steel pipe pile through goaf with long pile for the stability and effect on pile, steel pipe column anchor plug body force is more reasonable, more stable;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grouting treatment, greatly reduced the goaf governance area, reduce material consumption, saving cost,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is greatly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柱处理采空区工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采空区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钢管柱处理采空区工法。
技术介绍
采空区是指将地下资源采出后地下形成的开采空间,当地下资源采出后,空洞周围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受到破坏,引起应力重分布,采空区其上覆岩体会逐渐失稳而产生位移、开裂、破坏垮落,根据其上覆岩体变形和破坏程度将其大致分为“垮落带”、“断裂带”、“弯曲带”,随着地下岩体向上的变形发展,当波及至地表时,地表产生移动和变形,根据地表移动变形的速率将其分为“初始期”、“活跃期”、“衰退期”、“残余变形期”。当在采空区上进行建筑活动时,在其上的建构筑物必然会受到采空区变形的影响,在进行工程建设前必须对采空区进行评价,根据建构筑的重要程度和建设场地的复杂程度确定治理措施进行处理。针对于减小采空地面变形的处理方法,目前主要有井下处理(地面以下)和井上处理(地面以上)。受开采成本制约,国内矿区开采大多采用全陷法进行开采,即不对采空区进行充填处理,在其上进行建设活动时往往需要进行井上处理方式,目前对采空区的地面处理方法主要有注浆法、开挖回填法、强夯法、跨越法、穿越法等。开挖回填法、强夯法、穿越法主要适用于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钢管柱处理采空区工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管柱处理采空区工法,该工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结合拟建场地采空区分布特征、周边环境条件及建筑物特点,设计钻孔的平面布置及深度;步骤2:根据钻孔深度以及岩土体强度自孔口至孔底将钻孔结构设计1~2次变径,即自上而下钻孔孔径逐渐减小1~2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3:在土层、风化岩内采用大孔径钻至基岩面以下后下入保护管,防止孔壁坍塌;步骤4:缩小钻孔直径继续钻孔穿过采空区至采空区底板1~2米;步骤5:下入无缝钢管至孔底,所述的无缝钢管顶部超过采空区顶板不少于2米;步骤6:无缝钢管下至孔底后,将混凝土浇筑导管下至无缝钢管底部向孔内灌注细石混凝土填灌注至无缝钢管顶部3~5米,形成锚塞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柱处理采空区工法,该工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结合拟建场地采空区分布特征、周边环境条件及建筑物特点,设计钻孔的平面布置及深度;步骤2:根据钻孔深度以及岩土体强度自孔口至孔底将钻孔结构设计1~2次变径,即自上而下钻孔孔径逐渐减小1~2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3:在土层、风化岩内采用大孔径钻至基岩面以下后下入保护管,防止孔壁坍塌;步骤4:缩小钻孔直径继续钻孔穿过采空区至采空区底板1~2米;步骤5:下入无缝钢管至孔底,所述的无缝钢管顶部超过采空区顶板不少于2米;步骤6:无缝钢管下至孔底后,将混凝土浇筑导管下至无缝钢管底部向孔内灌注细石混凝土填灌注至无缝钢管顶部3~5米,形成锚塞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柱处理采空区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还包括下入钻井成像仪器观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盛翔丁陈建陈益民杨栋梁李志永陈书平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中国矿大岩土工程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