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少纬专利>正文

改良的棘轮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3819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0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改良的棘轮扳手,包括一外壳与一棘轮座,该棘轮座外部形成一凹部。该外壳有一第一壳体与一第二壳体,该第一壳体有一第一壳内空间与一结合部,该第二壳体有一第二壳内空间。在第一壳体联结第二壳体时,该第一壳内空间与第二壳内空间合并为一组装部,该组装部是中空的,可供所述的棘轮总成配置在组装部中,该结合部与凹部维持卡掣关系,该第二壳体结合棘轮座而与第一壳体不易分开。因此,该第一、第二壳体拥有外壳的剖半轮廓,在结合时,让改良的棘轮扳手产生双色以上的比对效应,兼具组装简易、省时等目的。

Improved ratchet wrench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improved ratchet wrench,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nd a ratchet seat, and the outer part of the ratchet seat forms a concave part. The shell has a first shell and a second shell, the first shell has a first inner space and a joint part, and the second shell has a second inner space. In the first case connecting the second housing, the first housing space and the second space in the casing into one assembly, the assembly part is hollow, and the ratchet assembly configured in the assembly, the combining part and the concave clamping to maintain the relationship, the second shell combined with ratchet seat the first housing is difficult to separate. Therefore, the first and second shells have a split half outline of the shell, which makes the improved ratchet wrench produce a matching effect of more than two colors,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assembly, time saving, et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良的棘轮扳手
本技术涉及手工具的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改良的棘轮扳手。
技术介绍
中国台湾第492378号专利案公开一种改良的棘轮扳手,是在一本体形成一组装部,该组装部是中空的并隔成二部分:一靠近本体头部的第一部分,是由一环槽、一容置部与一第一区间组成;一靠近本体握柄的第二部分,则由一槽部、一连通部及一凹陷部组成。其中,该第一区间与槽部相通。这款改良的棘轮扳手还有一棘轮总成与一操纵单元。该棘轮总成配置在第一部分的环槽、容置部与第一区间中。该操纵单元有一传动杆和一控制环,共同组装在本体握柄以及第二部分的槽部、连通部与凹陷部置中。另外,用一薄板封闭组装部开口,避免零(组)件散落。但是,该本体头部镶嵌一扣环,搭配一套在本体尾部的握柄,挡住薄板免于脱离的弊端。因此,零(组)件相当多,不仅组装过程繁琐,而且耗费相当多的时间。其次,该握柄可能是塑料射出成型,改良的棘轮扳手其余的部分大都是金属材料制成。当握柄被手掌握住后,整把改良的棘轮扳手呈现金属色泽,显得相当单调。因此,如何改良的棘轮扳手,就成为本技术亟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改良的棘轮扳手,主要目的在于:采用剖半的壳体对合为外壳,搭配简单的结合手段,使改良的棘轮扳手产生双色以上的比对效应,兼具组装简易、省时等效能。缘于上述目的的达成,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良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壳,包括:一第一壳体,其有一第一壳内空间与一结合部;一第二壳体,其有一第二壳内空间;一棘轮总成,包括:一棘轮座,所述的棘轮座外部形成一凹部;第一壳体联结第二壳体,该第一壳内空间与第二壳内空间合并为一组装部,该组装部是中空的,可供所述的棘轮总成配置在组装部中,该结合部与凹部维持卡掣关系,该第二壳体结合棘轮座而与第一壳体不易分开。所述的改良的棘轮扳手,其中,该结合部包括:一延伸部,其与第一壳体的壳壁为一体结构;一钩部,其隆起于延伸部超出壳壁的部位;该凹部包括:一浅槽,其深度等于延伸部厚度;一深槽,其与浅槽相通;该延伸部置入浅槽,以钩部卡住深槽的壁,使结合部与凹部维持卡掣关系。所述的改良的棘轮扳手,其中,该组装部包括:一宽区与一窄区,该棘轮座配置在组装部的宽区,该窄区是空心的。所述的改良的棘轮扳手,其中,还包括:多个第一紧固件,每个第一紧固件能够通过一形成于第一壳体的中空柱与一形成于第二壳体的通孔,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联结在一起。所述的改良的棘轮扳手,其中,该中空柱在第一壳体面对窄区处,该通孔设在第二壳体面对中空柱处。所述的改良的棘轮扳手,其中,该第一紧固件是螺丝、埋头螺栓、销或铆钉。所述的改良的棘轮扳手,其中,还包括:多个第二紧固件,每个第二紧固件通过第二壳体另外的通孔与一形成于棘轮座的联结孔,使第二壳体和棘轮座结合在一起。所述的改良的棘轮扳手,其中,该第二壳体的该另外的通孔面对组装部的宽区,该联结孔对着第二壳体相应的该另外的通孔。所述的改良的棘轮扳手,其中,该第二紧固件是螺丝、埋头螺栓、销或铆钉。所述的改良的棘轮扳手,其中,该第一壳体是高分子材料制成,该第二壳体采用金属材料制作,使外壳具备不同的色系。如此,本技术改良的棘轮扳手的第一、第二壳体,拥有外壳的剖半轮廓,在不同材质的壳体结合时,就能让改良的棘轮扳手产生双色以上的比对效应,兼具组装简易、省时等目的。接着,基于图式详述相关的实施例,说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功效,相信本技术上述目的、构造及特征,当可由的得到深刻而具体的了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改良的棘轮扳手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2是第一壳体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棘轮座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4是改良的棘轮扳手组合的动作示意图。图5是改良的棘轮扳手的组合剖视图。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扳手10;外壳12;组装部14;宽区16;窄区18;第一壳体20;中空柱21A、21B;第一壳内空间22;壁23、38;第一轴孔24;平面25;结合部26;延伸部26A;钩部26B;方向钮孔28;第二壳体30;通孔31A、31B;第二壳内空间32;第一紧固件33;第二轴孔34;第二紧固件35;曲面36;棘轮总成40;棘轮座42;凹部44;浅槽44A;深槽44B;容纳室46;阶级孔46A;枢接孔46B;活动槽46C;联结孔48;棘轮50;第一端52;第二端54;驱动部56;齿58;方向钮60;圆柱62;簧槽64;弹簧66;推动件68。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图5,阐明改良的棘轮扳手10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在一棘轮总成40配置在一外壳12里面,用外壳12来保护棘轮总成40免于外力的撞击或灰尘的污染。其中,该外壳12是由一第一壳体20与一第二壳体30组成。该第一壳体20有一壁23,该壁23立在一平面25周边,共同围成一第一壳内空间22。该平面25形成二中空柱21A、21B与一第一轴孔24,这些中空柱21A、21B彼此相隔一段距离,并与第一轴孔24在平面25的不同端。一结合部26与一方向钮孔28设在平面25,分别位于第一轴孔24的两侧。该结合部26与第一壳体20设计成为一体,其由一延伸部26A与一钩部26B组成。该延伸部26A突出于壁23的内侧,其长度大于壁23的高度。该钩部26B隆起于延伸部26A超出壁23的部位,并朝向第一壳内空间22突出。该第二壳体30也有一壁38,该壁38环绕在一曲面36边缘,合围一第二壳内空间32。该曲面36一边高、一边低,一组通孔31A贯穿曲面36偏高的部位,另一组通孔31B形成于曲面36偏低部位。除此之外,该曲面36还有一第二轴孔34,该第二轴孔34与通孔31B相邻。该第一壳体20对合第二壳体30,二者被一组第一紧固件33联结成为中空的外壳12。在本实施例,该第一紧固件33是销,用销通过对齐的中空柱21A、21B与通孔31A,使第一壳体20与第二壳体30结合在一起。某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紧固件33可以是螺丝、埋头螺栓或铆钉。如此,该第一、第二壳体20、30拥有外壳12剖成一半的轮廓。在结合时,该第一壳内空间22与第二壳内空间32合并为一中空的组装部14,供棘轮总成40配置在组装部14内。其中,该组装部14分成二区域,界定为宽区16与窄区18。因应棘轮总成40组装于组装部14的宽区16,故宽区16是实心的。该窄区18是空心的,使第一壳体20的中空柱21A、21B,以及第二壳体30的通孔31A都能面对组装部14的窄区18,不影响第一紧固件33的联结动作。当然,该第二壳体30其它的通孔31B,恰好面对组装部14的宽区16。值得注意的是,该第一壳体20是高分子材料制成,搭配金属材料制作的第二壳体30,组成不同色系的外壳12,使改良的棘轮扳手10产生双色的比对效应,兼具组装简易、省时等目的。从图1、图3、图4-图6来看,该棘轮总成40有一棘轮座42,该棘轮座42的轮廓与组装部14的宽区16大致相同,其外部形成一凹部28,以凹部28卡掣结合部26,使第二壳体30结合棘轮座42,却不易离开第一壳体20。具体而言,该凹部28有一浅槽44A与一深槽44B,该浅槽44A的深度大致等于延伸部26A的厚度,该深槽44B与浅槽44A相通。当第一壳体20联结第二壳体30时,该延伸部26A置入浅槽44A,以钩部26B卡住深槽44B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改良的棘轮扳手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壳(12),包括:一第一壳体(20),其有一第一壳内空间(22)与一结合部(26);一第二壳体(30),其有一第二壳内空间(32);一棘轮总成(40),包括:一棘轮座(42),所述的棘轮座(42)外部形成一凹部(28);第一壳体(20)联结第二壳体(30),该第一壳内空间(22)与第二壳内空间(32)合并为一组装部(14),该组装部(14)是中空的,可供所述的棘轮总成(40)配置在组装部(14)中,该结合部(26)与凹部(44)维持卡掣关系,该第二壳体(30)结合棘轮座(42)而与第一壳体(20)不易分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壳(12),包括:一第一壳体(20),其有一第一壳内空间(22)与一结合部(26);一第二壳体(30),其有一第二壳内空间(32);一棘轮总成(40),包括:一棘轮座(42),所述的棘轮座(42)外部形成一凹部(28);第一壳体(20)联结第二壳体(30),该第一壳内空间(22)与第二壳内空间(32)合并为一组装部(14),该组装部(14)是中空的,可供所述的棘轮总成(40)配置在组装部(14)中,该结合部(26)与凹部(44)维持卡掣关系,该第二壳体(30)结合棘轮座(42)而与第一壳体(20)不易分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该结合部(26)包括:一延伸部(26A),其与第一壳体(20)的壳壁为一体结构;一钩部(26B),其隆起于延伸部(26A)超出壳壁的部位;该凹部(44)包括:一浅槽(44A),其深度等于延伸部(26A)厚度;一深槽(44B),其与浅槽(44A)相通;该延伸部(26A)置入浅槽(44A),以钩部(26B)卡住深槽(44B)的壁,使结合部(26)与凹部(44)维持卡掣关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该组装部(14)包括:一宽区(16)与一窄区(18),该棘轮座(42)配置在组装部(14)的宽区(16),该窄区(18)是空心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少纬
申请(专利权)人:陈少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