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建筑胶合板定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3769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0 1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建筑胶合板定型装置,包括架体及设置在所述架体上的外套壳,所述外套壳为内空的圆柱形机构,所述外套壳内组成用以传送胶合板的通道,在所述外套壳左右两侧同时设置有方位对立的贯通槽,在所述外套壳左右两侧同时设置有平板,所述平板对等设置在所述贯通槽边测,在所述平板上同时设置有轴孔,在所述轴孔内设置有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轴上套设有转轮,在所述外套壳上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轴旋转的电动机,在所述平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转轮相配合的卡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转轮,使胶合板能够定向移动,并通过外套壳底部的顶板对胶合板底部进行支撑,使其在外套壳内保持挤压状态,方便胶合板的定型。

A new type of setting device for building plywo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ovel construction plywood shaping device comprises a frame body and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hell of the frame body, the outer cylindrical body is a hollow shell, used to convey the passage of the plywood shell jacket, the jacket around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groove on both sides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the housing on both sides is provided with a tablet, the tablet is arranged in the groove through the peer side, on th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shaft hole in the shaft hol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drive shaft, wherein the first drive shaft is sheathed on the wheel. The outer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drive shaft to drive the rotation of the motor shaft matched with the card, and the wheel is arranged on the flat plate, the invention adopts the plywood to wheel, directional movement, and through the outer shell bottom The roof of the department supports the bottom of the plywood so as to keep the extrusion state in the outer shell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shaping of the plyw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建筑胶合板定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家装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建筑胶合板定型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家装领域内经常使用胶合板,胶合板是由木段旋切成单板或由木方刨切成薄木,再用胶粘剂胶合而成的三层或多层的板状材料,胶合板在制作完成后往往需要对其施压,使得胶合效果更为理想更为稳固,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都是通过堆叠使胶合板持续受到挤压,由于堆叠时的受力不均往往会出现两块板之间偏移中心线的现象,其挤压效果并不理想,现有中也有较多的胶合板定型设备,但其操作太过繁琐,使用成本较大,不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建筑胶合板定型装置,通过采用转轮,使胶合板能够定向移动,并通过外套壳底部的顶板对胶合板底部进行支撑,使其在外套壳内保持恒定形状,方便胶合板的定型。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建筑胶合板定型装置,包括架体及设置在所述架体上的外套壳,所述外套壳为内空的圆柱形机构,所述外套壳内组成用以传送胶合板的通道在所述外套壳左右两侧同时设置有方位对立的贯通槽,在所述外套壳左右两侧同时设置有平板,所述平板对等设置在所述贯通槽边测,在所述平板上同时设置有轴孔,在所述轴孔内设置有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轴上套设有转轮,在所述外套壳上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轴旋转的电动机,所述转轮旋转时外圆部贯通所述贯通槽并伸入所述通道内,在所述平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转轮相配合的卡轴,在所述外套壳下方设置有出口,在所述平板下方设置有第二驱动轴,在所述第二驱动轴上设置有转盘,在所述转盘盘沿上设置有抵触棒,所述抵触棒沿所述转盘盘沿呈环形均与分布,所述抵触棒一端旋转连接在所述转盘上,所述抵触棒另一端通过第一弹力装置与所述转盘连接,在所述外套壳接近出口一端内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一端设置有抵杆,所述抵杆贯通所述外套壳外端并穿出所述外套壳外,所述顶板接近所述抵杆的一面上设有防护垫,所述防护垫与所述顶板胶合设置,所述抵杆背离所述顶板一端设置有抵板,所述第一弹力装置正常情况下所述抵板背离所述抵杆一端紧贴在所述抵触棒接近所述第一弹力装置一端,在所述抵板与所述外套壳外壳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弹力装置,所述第二弹力装置弹开情况下所述顶板紧贴在所述外套壳内壳壁上,所述顶板背离所述抵杆的一面为抵靠面,在所述的平板中间设置有架设杆,所述架设杆顶部设置有筒灯,所述架设杆与所述的平板固定连接,所述筒灯与所述架设杆活动连接。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抵板朝向所述抵触棒的一面为抵靠面,所述抵触棒接近所述第一弹力装置一端呈锥形。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在所述平板外端设置有用以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轴旋转的电动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在所述转轮上套设有项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转轮与卡轴相配合,使胶合板在外套壳内仅能够进行单向运动,并通过设置在外套壳出口的顶板,使胶合板受到作用力,使胶合板能够在外套壳内保持挤压状态,有助于胶合板的定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定位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介绍,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建筑胶合板定型装置,包括架体101及设置在所述架体101上的外套壳102,所述外套壳102为内空的圆柱形机构,所述外套壳102内组成用以传送胶合板的通道103,本专利技术中,加工后的胶合板伸入外套壳内,在重力作用下,胶合板沿着外套壳内壁向下移动,在所述外套壳102左右两侧同时设置有方位对立的贯通槽104,使贯通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通道的高度方向,在所述外套壳102左右两侧同时设置有平板105,使两侧的平板对等设置,所述平板105对等设置在所述贯通槽104边测,使两个贯通槽边测均同时设置平板,使平板在贯通槽边测组成2个支撑平面,在所述平板105上同时设置有轴孔,在所述轴孔内设置有第一驱动轴106,使第一驱动轴垂直于贯通槽长度方向,所述第一驱动轴106上套设有转轮107,使转轮部分伸入贯通槽内,在所述外套壳102上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轴106旋转的电动机,利用电动机驱动两侧的转轮反向旋转,本专利技术中,使转轮正转时,伸入通道内的胶合板能够与转轮产生相对作用力,在转轮的驱动下,使胶合板能够沿着通道向外套壳下方移动,所述转轮107旋转时外圆部贯通所述贯通槽104并伸入所述通道103内,两侧的转轮之间组成用以传送胶合板的通道,当胶合板下移过程中,胶合板与转轮相接触,在转轮旋转时,转轮驱动胶合板下移,在所述平板105上设置有与所述转轮107相配合的卡轴109,当转轮正转时,驱动胶合板下移,当转轮反转时,卡轴使转轮锁死,因此胶合板仅能够单向移动。本专利技术中,为了使胶合板能够在外套壳组成的通道内停留一定时间,方便胶合板的挤压定型,在所述外套壳102下方设置有出口,用以胶合板的输出,在所述平板105下方设置有第二驱动轴110,使第二驱动轴平行于第一驱动轴,在所述第二驱动轴110上设置有转盘111,在所述转盘111盘沿上设置有抵触棒112,所述抵触棒112沿所述转盘111盘沿呈环形均与分布,所述抵触棒112一端旋转连接在所述转盘111上,所述抵触棒112另一端通过第一弹力装置113与所述转盘111连接,使抵触棒向同方向倾斜状态排布在转盘盘沿上,在所述外套壳102接近出口一端内设置有顶板114,当顶板伸入出口中部时,胶合板底部紧贴在顶板上端面上,当顶板朝外套壳内壁一侧移动时,顶板之间组成供胶合板下移的通道,此时在转轮的驱动下,使胶合板从出口移出,进行集中收集。当胶合板底部紧贴到顶板上时,在顶板的支撑下,使胶合板伸入外套壳内的通道内,此时停止转轮旋转,使胶合板在外套壳内的圆形通道内受到外套壳内壁的挤压,使得胶合板能够更快的定型。本专利技术中,为了使胶合板能够方便输出,所述顶板114一端设置有抵杆108,所述抵杆108贯通所述外套壳102外端并穿出所述外套壳102外,所述顶板114接近所述抵杆108的一面上设有防护垫1140,所述防护垫1140与所述顶板114胶合设置,所述防护垫1140用于防止所述顶板114在朝所述外套壳102内端壁移动过程中直接与所述外套壳102的内端壁接触而造成的磨损,所述抵杆108背离所述顶板114一端设置有抵板115,所述第一弹力装置113正常情况下,抵触棒向离转盘较远的方向倾斜,此时,所述抵板115背离所述抵杆108一端紧贴在所述抵触棒112接近所述第一弹力装置113一端,在第一弹力装置的弹性力作用下,此时顶板伸入外套壳出口中部,在所述抵板115与所述外套壳102外壳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弹力装置116,第二弹力装置一端固定连接在外套壳的外壳壁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抵板上,所述第二弹力装置116弹开情况下所述顶板114紧贴在所述外套壳102内壳壁上,此时顶板推动抵杆向外套壳外侧移动,在抵杆的推动下,使抵板抵压抵触棒,使抵触棒推动第一弹力装置呈压缩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建筑胶合板定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建筑胶合板定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101)及设置在所述架体(101)上的外套壳(102),所述外套壳(102)为内空的圆柱形机构,所述外套壳(102)内组成用以传送胶合板的通道(103),所述外套壳(102)在所述外套壳(102)左右两侧同时设置有方位对立的贯通槽(104),在所述外套壳(102)左右两侧同时设置有平板(105),所述平板(105)对等设置在所述贯通槽(104)边测,在所述平板(105)上同时设置有轴孔,在所述轴孔内设置有第一驱动轴(106),所述第一驱动轴(106)上套设有转轮(107),在所述外套壳(102)上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轴(106)旋转的电动机,所述转轮(107)旋转时外圆部贯通所述贯通槽(104)并伸入所述通道(103)内,在所述平板(105)上设置有与所述转轮(107)相配合的卡轴(109),在所述外套壳(102)下方设置有出口,在所述平板(105)下方设置有第二驱动轴(110),在所述第二驱动轴(110)上设置有转盘(111),在所述转盘(111)盘沿上设置有抵触棒(112),所述抵触棒(112)沿所述转盘(111)盘沿呈环形均与分布,所述抵触棒(112)一端旋转连接在所述转盘(111)上,所述抵触棒(112)另一端通过第一弹力装置(113)与所述转盘(111)连接,在所述外套壳(102)接近出口一端内设置有顶板(114),所述顶板(114)一端设置有抵杆(108),所述抵杆(108)贯通所述外套壳(102)外端并穿出所述外套壳(102)外,所述顶板(114)接近所述抵杆(108)的一面上设有防护垫(1140),所述防护垫(1140)与所述顶板(114)胶合设置,所述抵杆(108)背离所述顶板(114)一端设置有抵板(115),所述第一弹力装置(113)正常情况下所述抵板(115)背离所述抵杆(108)一端紧贴在所述抵触棒(112)接近所述第一弹力装置(113)一端,在所述抵板(115)与所述外套壳(102)外壳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弹力装置(116),所述第二弹力装置(116)弹开情况下所述顶板(114)紧贴在所述外套壳(102)内壳壁上,所述顶板(114)背离所述抵杆(108)的一面为抵靠面,在所述的平板(105)中间设置有架设杆(123),所述架设杆(123)的顶部设置有筒灯(124),所述架设杆(123)与所述的平板(105)固定连接,所述筒灯(124)与所述架设杆(123)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建筑胶合板定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101)及设置在所述架体(101)上的外套壳(102),所述外套壳(102)为内空的圆柱形机构,所述外套壳(102)内组成用以传送胶合板的通道(103),所述外套壳(102)在所述外套壳(102)左右两侧同时设置有方位对立的贯通槽(104),在所述外套壳(102)左右两侧同时设置有平板(105),所述平板(105)对等设置在所述贯通槽(104)边测,在所述平板(105)上同时设置有轴孔,在所述轴孔内设置有第一驱动轴(106),所述第一驱动轴(106)上套设有转轮(107),在所述外套壳(102)上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轴(106)旋转的电动机,所述转轮(107)旋转时外圆部贯通所述贯通槽(104)并伸入所述通道(103)内,在所述平板(105)上设置有与所述转轮(107)相配合的卡轴(109),在所述外套壳(102)下方设置有出口,在所述平板(105)下方设置有第二驱动轴(110),在所述第二驱动轴(110)上设置有转盘(111),在所述转盘(111)盘沿上设置有抵触棒(112),所述抵触棒(112)沿所述转盘(111)盘沿呈环形均与分布,所述抵触棒(112)一端旋转连接在所述转盘(111)上,所述抵触棒(112)另一端通过第一弹力装置(113)与所述转盘(111)连接,在所述外套壳(102)接近出口一端内设置有顶板(114),所述顶板(114)一端设置有抵杆(108),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凯燃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