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静电感应吸附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36479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0 17:14
一种智能静电感应吸附除尘装置,包括车体和移动机构,车体设在移动机构上,车体上设有检测模块、吸附模块、除尘模块、控制中枢和驱动模块,检测模块包括粉尘探测器,探测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并传输数据至控制中枢;吸附模块包括吸附板和升降装置,吸附板设在升降装置上,升降装置通过支柱设在车体上,吸附板由两个金属板构成,两个金属板之间通过绝缘层隔开,两个金属板分别连接驱动模块中的电源,吸附板两端并联一个中和开关,中和开关连接控制中枢的控制电路;除尘模块位于吸附模块下方。静电感应吸附除尘,无需高压放电,除尘简单且危害较小,可吸附各种不同种类的粉尘并适应各种不同的复杂环境,具有自清洁功能,装置体积小,可移动,十分方便。

An intelligent electrostatic induction adsorption dust removal device

A kind of intelligent electrostatic adsorption removal device comprises a body and a moving mechanism, based on the moving mechanism of body,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detection module, control module, filter module, adsorption and central drive module, detection module comprises a dust detector, detecting air dust concentration and transmitting the data to the central control module includes adsorption plate and adsorption; the adsorption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lifting device, a lifting device, a lifting device through a pillar arranged on a vehicle body, the absorbing plate is composed of two metal plates separated by an insulating layer between two metal plates, two metal plate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driving power supply module, adsorption plate and parallel at both ends of a switch, the control circuit and switch connection control the central module is located below the dust adsorption module. Electrostatic induction adsorption dust, without high pressure discharge, dust removal is simple and less harmful, can absorb all kinds of dust and adapt to various complex environment, has self-cleaning function, small size, portable, very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静电感应吸附除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业除尘,尤其与一种智能静电感应吸附除尘装置有关。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式各样的除尘装置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以及工业生产中。当前的除尘装置分为主要分为干式除尘器和湿式除尘器两大类。电除尘器属于干式除尘器的一种。现有的电除尘器多是利用大功率风机将带有粉尘的空气吸入除尘器主体结构前的烟道,然后通过高压使电晕极放电,电离空气中微粒,电子在向集电极移动时,使粉尘带电,然后粉尘在集电极沉降下来。这种电除尘方式存在很多不足:设备复杂,除尘成本高昂,体积较大,会产生臭氧等有毒气体;粉尘电阻过低以及某些种类的粉尘不能采用该方式除尘;环境的温度、湿度对吸尘效率有一定的影响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静电感应吸附除尘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采用的静电感应吸附除尘,无需高压放电,除尘简单且危害较小,可吸附各种不同种类的粉尘并适应各种不同的复杂环境,具有自清洁功能,装置体积小,可移动,十分方便。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一种智能静电感应吸附除尘装置,包括车体和移动机构,车体设在移动机构上,其特征在于,车体上设有检测模块、吸附模块、除尘模块、控制中枢和驱动模块,其中:检测模块包括粉尘探测器,探测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并传输数据至控制中枢;吸附模块包括吸附板和升降装置,吸附板设在升降装置上,升降装置通过支柱设在车体上,吸附板由两个金属板构成,两个金属板之间通过绝缘层隔开,两个金属板分别连接驱动模块中的电源,吸附板两端并联一个中和开关,中和开关连接控制中枢的控制电路;除尘模块位于吸附模块下方,包括风机和沉降池,沉降池设在车体内底部,风机设在沉降池上方,风机与车体侧壁的通风口形成空气流通结构。以便风不会吹起已经脱离吸附板的灰尘等颗粒物,防止二次扬尘;控制中枢包括中央处理器和控制电路,中央处理器处理粉尘浓度数据,计算出各段浓度对应的吸附速度、速度变化率以及吸附板工作时间,并向控制电路发出控制指令,控制电路响应中央处理器的指令控制移动机构、升降装置、风机运作或停止,控制吸附板的上电、断电、短接;驱动模块包括电源和电动机,电动机连接移动机构,电源由蓄电池构成,为电动机、升降装置、风机、吸附板提供电力;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检测模块和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连接移动机构、升降装置、风机、吸附板,驱动模块连接移动机构、升降装置、风机、吸附板。进一步,所述粉尘探测器为粉尘激光探测器,利用激光探测器对空气中的粉尘浓度、隧洞高度及宽度进行测定,数据传输给控制中枢。进一步,所述升降装置为升降台,响应控制中枢的控制信号进行升降。进一步,所述移动机构为履带式移动机构,提高了行进过程的稳定性。进一步,所述风机前盖有一层过滤膜,风能通过,但是灰尘等颗粒物不能通过。进一步,所述沉降池内含有液体,收集粉尘,沉降池中的水可以通过排水口排出。进一步,所述蓄电池由四个标称电压为12V、额定容量为14Ah的电动助力车用密封铅酸蓄电池串联而成,电动机采用48V的驱动用电动机。进一步,所述吸附板有三个,分别为第一吸附板、第二吸附板、第三吸附板,每个吸附板对应有一个升降装置,三个吸附板的长度相同,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第一吸附板的宽度大于第二吸附板的宽度,第二吸附板的宽度大于第三吸附板的宽度。升降装置将各吸附板升到各自的最高位置时,第一吸附板的上表面与第二吸附板的下表面在同一高度,第二吸附板的上表面与第三吸附板的下表面在同一高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除尘方式对某些易燃或者比电阻过低的粉尘不适用的问题,采用静电感应原理实现吸附,无需高压击穿空气,不会产生臭氧等有害气体,环保,且能吸附各种不同种类的粉尘,以及适应各种不同的复杂环境;2、本技术再吸附灰尘积累过多后,可通过除尘模块自行进行清理,清理后,继续使用,极大提高了效率,而现有的静电除尘方式中,集电极粉尘积累过多后,除尘效率会大大降低;3、本技术采用履带式移动机构,解决了固定式装置除尘范围局限的问题,并解决了在一些施工隧道等不便除尘区域的尘土问题;4、本技术可直接在工作区域除尘,无需大量精密仪器,不需要高压环境,不会产生粉尘爆炸等危险或对施工工地造成影响,成本更低廉,且设备故障清理简单,工作更安全稳定,适合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正视图一吸附板未展开。图2示出了本技术正视图二吸附板展开。图3示出了本技术侧视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吸附板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4具体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智能静电感应吸附除尘装置,包括车体和移动机构9,车体设在移动机构9上。具体的,移动机构9为履带式移动机构,可有效提高行进过程的稳定性,方便适用于一些施工区域。车体上设有检测模块1、吸附模块、除尘模块、控制中枢2和驱动模块3。检测模块1连接控制中枢2,控制中枢2连接吸附模块、除尘模块、移动机构9和驱动模块3,驱动模块3连接检测模块1、吸附模块、除尘模块、控制中枢2和移动机构9。检测模块1包括粉尘探测器,探测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并传输数据至控制中枢2。具体的,采用市面上现有小型粉尘激光探测器,可同时对空气中的粉尘浓度、隧洞高度及宽度进行测定,并传输数据给控制中枢2的中央处理器。控制中枢2包括中央处理器和控制电路,中央处理器处理粉尘浓度数据,计算出各段浓度对应的吸附速度、速度变化率以及吸附工作时间,并向控制电路发出控制指令,控制电路响应中央处理器的指令控制移动机构9、吸附模块、除尘模块进行开关或启停。驱动模块3包括电源和电动机,电动机连接移动机构9,电源由蓄电池构成,为电动机、升降装置5、风机6、吸附板4提供电力。驱动模块包含电源和电动机,电源由四个标称电压为12V、额定容量为14Ah的电动助力车用密封铅酸蓄电池串联而成,电动机采用48V的驱动用电动机。吸附模块包括吸附板4和升降装置5,吸附板4设在升降装置5上,升降装置5通过支柱8设在车体上。升降装置5为升降台,响应控制中枢的控制信号进行升降。吸附板4由两个金属板构成,两个金属板之间通过绝缘层42隔开,两个金属板41分别连接驱动模块3中的吸附板正极供电线和吸附板负极供电线。吸附板4相当于一个大容量电容器,吸附板4的正负极直接接到电源,电力由驱动模块3中蓄电池提供,由控制电路控制通电或断电,在实际使用时,在吸附板4的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待完全充电后,板的两端带有大量的等量异种电荷q=CU,然后根据静电感应的原理,空气中的粉尘在靠近板这端的内部感应出异种电荷,然后在库仑力的作用下,粉尘被吸引到板的两端,从而达到除尘的目的。吸附板4收回之后,断开电压,控制电路控制中和开关短接,中和电荷。剩余粉尘处理工作交由风机6和沉降池7。除尘模块位于吸附模块下方,包括风机6和沉降池7,沉降池7设在车体内底部,风机6设在沉降池7上方。风机6前盖有一层过滤膜,风能通过,但是灰尘等颗粒物不能通过,风机6与车体侧壁的通风口10形成空气流通结构,以便风不会吹起已经脱离吸附板的灰尘等颗粒物,防止二次扬尘。沉降池7内含有液体,收集粉尘,沉降池7中的水可以通过排水口排出。具体的,中央处理器连接粉尘激光探测器和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连接移动机构9、升降装置5、风机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静电感应吸附除尘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静电感应吸附除尘装置,包括车体和移动机构(9),车体设在移动机构(9)上,其特征在于,车体上设有检测模块(1)、吸附模块、除尘模块、控制中枢(2)和驱动模块(3),检测模块(1)连接控制中枢(2),控制中枢(2)连接吸附模块、除尘模块、移动机构(9)和驱动模块(3),驱动模块(3)连接检测模块(1)、吸附模块、除尘模块、控制中枢(2)和移动机构(9),其中:检测模块(1)包括粉尘探测器,探测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并传输数据至控制中枢(2);吸附模块包括吸附板(4)和升降装置(5),吸附板(4)设在升降装置(5)上,升降装置(5)通过支柱(8)设在车体上,吸附板(4)由两个金属板(41)构成,两个金属板(41)之间通过绝缘层(42)隔开,两个金属板(41)分别连接驱动模块(3)中的电源,吸附板(4)两端并联一个中和开关,中和开关连接控制中枢(2)的控制电路;除尘模块位于吸附模块下方,包括风机(6)和沉降池(7),沉降池(7)设在车体内底部,风机(6)设在沉降池(7)上方,风机(6)与车体侧壁的通风口(10)形成空气流通结构;控制中枢(2)包括中央处理器和控制电路,中央处理器处理粉尘浓度数据,计算出各段浓度对应的吸附速度、速度变化率以及吸附板(4)工作时间,并向控制电路发出控制指令,控制电路响应中央处理器的指令控制移动机构(9)、升降装置(5)、风机(6)运作或停止,控制吸附板(4)的上电、断电、短接;驱动模块(3)包括电源和电动机,电动机连接移动机构(9),电源由蓄电池构成,为电动机、升降装置(5)、风机(6)、吸附板(4)提供电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静电感应吸附除尘装置,包括车体和移动机构(9),车体设在移动机构(9)上,其特征在于,车体上设有检测模块(1)、吸附模块、除尘模块、控制中枢(2)和驱动模块(3),检测模块(1)连接控制中枢(2),控制中枢(2)连接吸附模块、除尘模块、移动机构(9)和驱动模块(3),驱动模块(3)连接检测模块(1)、吸附模块、除尘模块、控制中枢(2)和移动机构(9),其中:检测模块(1)包括粉尘探测器,探测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并传输数据至控制中枢(2);吸附模块包括吸附板(4)和升降装置(5),吸附板(4)设在升降装置(5)上,升降装置(5)通过支柱(8)设在车体上,吸附板(4)由两个金属板(41)构成,两个金属板(41)之间通过绝缘层(42)隔开,两个金属板(41)分别连接驱动模块(3)中的电源,吸附板(4)两端并联一个中和开关,中和开关连接控制中枢(2)的控制电路;除尘模块位于吸附模块下方,包括风机(6)和沉降池(7),沉降池(7)设在车体内底部,风机(6)设在沉降池(7)上方,风机(6)与车体侧壁的通风口(10)形成空气流通结构;控制中枢(2)包括中央处理器和控制电路,中央处理器处理粉尘浓度数据,计算出各段浓度对应的吸附速度、速度变化率以及吸附板(4)工作时间,并向控制电路发出控制指令,控制电路响应中央处理器的指令控制移动机构(9)、升降装置(5)、风机(6)运作或停止,控制吸附板(4)的上电、断电、短接;驱动模块(3)包括电源和电动机,电动机连接移动机构(9),电源由蓄电池构成,为电动机、升降装置(5)、风机(6)、吸附板(4)提供电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静电感应吸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中枢(2)位于车体的前侧,驱动模块(3)位于车体的后侧,吸附模块和除尘模块位于车体中间,除尘模块具体设于车体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乙宸宋文武郝齐钧周小虎刘佳琪曹辰旸李涛罗淳曹阳
申请(专利权)人:西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