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贴压、针刺联合中药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3521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0 1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耳穴贴压、针刺联合中药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所述的中药由以下原料药制成:天麻,制半夏,钩藤,石决明,川芎,川牛膝,茯苓,生白术,黄芩,陈皮,生甘草。其优点表现在:临床效果显著,降压基本都在30mg左右,易被患者接受,满意度都在90%以上,天然无毒且适于长期服用,各味药物相辅相成,服用期间血压稳定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一般都在135以下,基本没有副作用,对人体的伤害也微乎其微,而且能够减少机体抗药性,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

Auricular point sticking and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hypertension with phlegm dampness accumul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uricular acupressure and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phlegm dampness type hypertensi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raw material medicine: gastrodia, pinellia, uncaria, abalone, Rhizoma Chuanxiong, Radix cyathulae, Poria, Atractylodes, Radix Scutellariae, tangerine peel, licorice. Its advantages 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is significant, Buck around 30mg, easy to be accepted by patients, satisfaction in more than 90% natural, non-toxic and suitable for long-term use, the medicine complement each other, while taking blood pressure remained stable in the normal range, generally in 135, basically no side effects, very little of it the harm of human body, but also can reduce the body resistance, enhance the body's The new supersedes the old.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耳穴贴压、针刺联合中药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
,具体地说,是一种耳穴贴压、针刺联合中药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中医药有着悠久的历史,通过不断的积累与发展,形成了有别于现代医学独特的理论思维和辨证论治方法,具有简、便、廉、优的特点。它包括了药物内治和非药物外治,并注重从整体观出发,应用符合病患个体的辨证论治的治疗方式,深受患者认可,更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需求。我们应用耳穴贴压、针刺联合中药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探索出一种“针药结合”“内外兼治”的中医综合治疗模式。中医综合治疗是在中医的“天人合一”及“整体观”理论指导下,依据病患的具体情况,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选择合理的中医治疗技术和方法进行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治疗的整体优势,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属临床常见病,《丹溪心法·头眩》有云“无痰不作眩”,痰湿贯穿于整个发病过程,临床治疗以健脾化痰为主要治疗原则。我们在原有单纯中药治疗基础上,探索中医综合治疗,以期提高临床疗效,提升患者的就医感受。原发性高血压属现代医学的病名,根据其临床多见的头晕、头痛等症状,可归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肝风等范畴。古代诸贤对“眩晕”病因病机的论述无外乎“风”、“痰”、“瘀”、“虚”、“实”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中提出痰饮导致眩晕的学说,可谓是首位提出痰浊病机之人,并提出泽泻汤及小半夏汤治疗。朱丹溪在张仲景痰饮学说的基础上,发挥提出“无痰不作眩”学说,并强调“湿痰者,多宜二陈汤”。现代临床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多伴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黏度等病症,病程一般较长。多与年老体衰、饮食失节、情志不遂、劳逸失度等有关。上述诸多因素发生发展过程无不损及气血津液,继而产生痰浊,故临床多见痰湿壅盛型。连东辉应用加味温胆汤治疗60例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中医证候疗效及血压疗效方面均优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朱梅等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系统评估,结果显示半夏白术天麻汤可以增强降压效果及改善中医证候。我们在临床研究中表明,实施例6的中药组合物联合降压药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对尿酸有下降作用。原发性高血压是引起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重症的危险因素之一。目前临床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患者伴随的头晕、头胀等症状及随季节、气温变化而出现的血压波动是临床用药的难点。中医综合治疗是综合应用中医内治、外治的一种治疗方法,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灵活性及多样性。针刺能够稳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已得到临床肯定。邢瀚等通过针刺阴陵泉(双侧)、足三里(双侧)、中脘、丰隆(双侧)等穴,治疗轻、中度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在改善患者的就医感觉及生活质量方面较单纯应用西药治疗存在优势。李婷等应用耳穴贴压联合降压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获得一定的临床疗效。魏思宁等对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耳穴治疗,结果: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患者血压下降比较显著。冯虹等应用温针灸及耳穴贴压治疗合并肥胖的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有降压及减质量的作用。苏瑾等应用口服降压药联合耳穴贴压、银杏叶泡茶等综合干预,能够有效控制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秦瞻在西药降压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及针灸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结果显示长期降压疗效明显,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持续缓解作用。中国专利文献CN103751203A公开了一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该药物组合物包含下列原料配制而成:枸杞多糖组分-II、枸杞多糖组分-III、无羁萜-3β-醇,黄芪多糖组分Al和益母草苷A。中国专利文献CN102526470A公开了一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组合物,其由如下重量份的活性成分制备而成:菊花10-15份,桑叶10-15份,地龙12-16份,黄芩12-16份,玄参12-16份,丹参18-22份,生地12-16份,白芍10-15份,麦冬8-12份,独活18-22份,大蓟12-16份,但是关于本专利技术耳穴贴压、针刺联合中药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及其应用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联合耳穴贴压、针刺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药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药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的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药组合物,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天麻7-11份,制半夏7-11份,钩藤(后下)12-18份,石决明(先下)12-18份,川芎16-20份,川牛膝12-18份,茯苓12-18份,生白术7-11份,黄芩10-14份,陈皮10-14份,生甘草2-4份。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天麻9份,制半夏9份,钩藤(后下)15份,石决明(先下)15份,川芎18份,川牛膝15份,茯苓15份,生白术9份,黄芩12份,陈皮12份,生甘草3份。为实现第二个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药组合物,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天麻13~17份,川芎8~12份,川牛膝15~25份,茯苓8~12份,陈皮10~14份,当归8~12份,丹参13~17份,五味子8~12份,麦冬4~6份,穿心莲15~20份,白果4~6份。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天麻14~16份,川芎9~11份,川牛膝18~22份,茯苓9~11份,陈皮11~13份,当归9~11份,丹参14~16份,五味子9~11份,麦冬4.5~5.5份,穿心莲16~20份,白果4.5~5.5份。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天麻15份,川芎10份,川牛膝20份,茯苓10份,陈皮12份,当归10份,丹参15份,五味子10份,麦冬5份,穿心莲18份,白果5份。为实现上述第三个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药物剂型为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或口服液。本专利技术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临床效果显著,降压基本都在30mg左右,易被患者接受,满意度都在90%以上。2、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天然无毒且适于长期服用,各味药物相辅相成,服用期间血压稳定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一般都在135以下。3、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基本没有副作用,对人体的伤害也微乎其微,而且能够减少机体抗药性,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耳穴贴压、针刺联合中药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其中,所述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天麻7-11份,制半夏7-11份,钩藤(后下)12-18份,石决明(先下)12-18份,川芎16-20份,川牛膝12-18份,茯苓12-18份,生白术7-11份,黄芩10-14份,陈皮10-14份,生甘草2-4份。实施例1中药组合物一天麻7份,制半夏11份,钩藤12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联合耳穴贴压、针刺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天麻7‑11份,制半夏7‑11份,钩藤12‑18份,石决明12‑18份,川芎16‑20份,川牛膝12‑18份,茯苓12‑18份,生白术7‑11份,黄芩10‑14份,陈皮10‑14份,生甘草2‑4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联合耳穴贴压、针刺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天麻7-11份,制半夏7-11份,钩藤12-18份,石决明12-18份,川芎16-20份,川牛膝12-18份,茯苓12-18份,生白术7-11份,黄芩10-14份,陈皮10-14份,生甘草2-4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天麻9份,制半夏9份,钩藤15份,石决明15份,川芎18份,川牛膝15份,茯苓15份,生白术9份,黄芩12份,陈皮12份,生甘草3份。3.一种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天麻13~17份,川芎8~12份,川牛膝15~25份,茯苓8~12份,陈皮10~14份,当归8~12份,丹参13~17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颖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静安区中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