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摩椅机芯行走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34615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0 15: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按摩椅机芯行走机构,包括由上滑轨及下滑轨构成的外框,具有动力装置的按摩机芯两端架设在外框内侧的轨道槽上,上滑轨及下滑轨两内侧均铺设曲线齿条并相互铰接,其侧部呈角度可调的L形;按摩机芯通过减速机构将旋转动力传递到两侧的行走齿轮上,行走齿轮啮合曲线齿条,使按摩机芯能以曲线齿条为轨迹,在外框内往复行走,能够让按摩机芯有效可靠的行走。

Movement mechanism of massage chair movemen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assage chair core comprises a walking mechanism, on the slide and the lower slide frame, both ends of the massage machine with a power plant erected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outer frame rail groove on the upper rail and rail two inside the laying curve rack are mutually hinged, the side is in the shape of L adjustable angle; massage movement through the reduction gear transmits the rotary power to walk on both sides of the gear rack, walking gear meshing curve, the curve for massage movement to rack track, walking back and forth in the frame, can make effective and reliable walking massage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按摩椅机芯行走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按摩椅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整夹角按摩椅的行走机构。
技术介绍
保健按摩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已经深深的影响了大部分的人群,同时对按摩椅的按摩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市场上的按摩椅,大部分都是通过安装于背部导轨内的按摩机芯的上下移动,对使用者背部进行按摩,按摩区域有限。专利CN103690334A所公开的一种椅子型全身按摩椅理论上正确无误,但是实际生产难度极大,结构复杂,制造成本昂贵。并有极大的操作风险。理论转化为实际产品的过程中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而专利CN103815687A所公开的的一种任意角度从头部按摩至大腿部的按摩椅当按摩机芯对大腿部进行按摩时,需调节靠背架的角度(即调节按摩机芯的高度)以及同时调节座架的高度,两方面同时协调,才能达到按摩的最佳效果,在程序控制上极度复杂。且对按摩机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按摩机芯必须具备3D功能。才能使此结构类型的椅子在靠背架与座架处于极限角度时,对按摩效果稍加改善。可是由于结构的限制,仍然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按摩椅机芯行走机构,能够提供有效可靠的行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由上滑轨及下滑轨构成的外框,具有动力装置的按摩机芯两端架设在外框内侧的轨道槽上,其特征在于,上滑轨及下滑轨两内侧均铺设曲线齿条并相互铰接,其侧部呈角度可调的L形;按摩机芯通过减速机构将旋转动力传递到两侧的行走齿轮上,行走齿轮啮合曲线齿条,使按摩机芯能以曲线齿条为轨迹,在外框内往复行走。进一步的,为了便于连接,上导轨与下导轨通过钣金固定并活动铰接在旋转中心上,电动缸两侧通过铰链连接的支脚分别固定在上滑轨及下滑轨后部,使外框能够随电动缸伸缩而开合。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可靠行走,按摩机芯两侧分别具有一组主动轮、行走齿轮以及从动轮,主动轮与行走齿轮紧靠位于按摩机芯一端,从动轮位于另一端,两侧的主动轮、行走齿轮及从动轮分别通过设置在按摩机芯架体上的同心轴连接,从动轮具有直径不同的两段。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可靠行走,外框内侧的轨道上设置两条行走轨迹槽,上滑轨及下滑轨通过上下两块内径或外径与轨道线一直的弧形导向块铰接,所述弧形导向块配合轨道槽、行走轨迹槽以及曲线齿条分别形成:由轨道槽以及上下导向块配合构成的从动轮大轮轨道;与从动轮大轮轨道具有共同轨迹线,由上导轨与曲线齿条配合构成的从动轮小轮轨道;由上导轨与曲线齿条配合构成的齿轮齿条啮合轨道;与齿轮齿条啮合轨道具有共同轨迹线,由单一轨迹槽构成的主动轮轨道。进一步的,主动轮及行走齿轮分别行走于主动轮轨道及齿轮齿条啮合轨道,从动轮行走于从动轮大轮轨道、从动轮小轨道上。进一步的,为了便于行走流畅,从动轮大轮轨道、从动轮小轨道随上导轨、下导轨间角度变化而变化,齿轮齿条啮合轨道、主动轮轨道不发生变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导轨截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状态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进一步阐述上述技术方案。如图所示的一种按摩椅机芯行走机构,包括:上导轨1、曲线齿条2、按摩机芯3、上导向块4、下导轨5、下导向块6、电动缸7。上导轨1、下导轨5通过钣金固定并活动铰接在旋转中心a上,通过电动缸7伸缩使其夹角保证在110°至135°的范围内,上导轨1、下导轨5在设计调整范围内任意夹角时,按摩机芯3能够无障碍、无间隙在两段导轨内行走;曲线齿条2、上导向块4、下导向块6安装于上导轨1上;按摩机芯3具有动力装置,通过装与其上的行走齿轮8与曲线齿条2啮合移动,以完成按摩机芯3在导轨内的动作。导轨上设有多层轨道及两条轨迹线,包括上导向块4、与下导向块6配对组成的从动轮大轮轨道A,上导轨1与曲线齿条2配对组成的从动轮小轮轨道B,上导轨1与曲线齿条2配对组成的齿轮齿条啮合区C,及主动轮轨道D。从动轮大轮轨道A与从动轮小轮轨道B有共同轨迹线Ⅰ,齿轮齿条啮合区C与主动轮轨道D有共同轨迹线Ⅱ。行走齿轮8、主动轮9行走于轨迹线Ⅱ,从动轮行走于轨迹线Ⅰ。轨迹线Ⅰ随上导轨1、下导轨5角度变化而变化,而轨迹线Ⅱ不随之变化。按摩机芯3具有动力装置,通过减速机构将旋转动力传递到按摩机芯3两侧的行走齿轮8上。上导轨1上安装有曲线齿条2,上述齿轮与齿条所有参数满足齿轮啮合传动条件,使按摩机芯3在上导轨1、下导轨5内顺利行走提供充分条件。按摩机芯3需从上导轨1顺利的运行到下导轨5。当按摩机芯3上导轨1与下导轨5交接处时,同心圆弧铰接方式使上、下导向块6对接上导轨1其中一条轨迹线。固定于上导轨1上的曲线齿条2为按摩机芯3在靠背架导轨上行走提供了动力。按摩机芯3上设置有行走齿轮8、主动轮9、从动轮10,行走齿轮8为按摩机芯3在导轨上提供动力,主动轮9起导向以及为行走齿轮8提供径向支撑力,从动轮10为双轮结构,小轮正常行走用,大轮过渡段与上导向块4、下导向块6配合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按摩椅机芯行走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按摩椅机芯行走机构,包括由上滑轨及下滑轨构成的外框,具有动力装置的按摩机芯两端架设在外框内侧的轨道槽上,其特征在于,上滑轨及下滑轨两内侧均铺设曲线齿条并相互铰接,其侧部呈角度可调的L形;按摩机芯通过减速机构将旋转动力传递到两侧的行走齿轮上,行走齿轮啮合曲线齿条,使按摩机芯能以曲线齿条为轨迹,在外框内往复行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摩椅机芯行走机构,包括由上滑轨及下滑轨构成的外框,具有动力装置的按摩机芯两端架设在外框内侧的轨道槽上,其特征在于,上滑轨及下滑轨两内侧均铺设曲线齿条并相互铰接,其侧部呈角度可调的L形;按摩机芯通过减速机构将旋转动力传递到两侧的行走齿轮上,行走齿轮啮合曲线齿条,使按摩机芯能以曲线齿条为轨迹,在外框内往复行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摩椅机芯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上导轨与下导轨通过钣金固定并活动铰接在旋转中心上,电动缸两侧通过铰链连接的支脚分别固定在上滑轨及下滑轨后部,使外框能够随电动缸伸缩而开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摩椅机芯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按摩机芯两侧分别具有一组主动轮、行走齿轮以及从动轮,主动轮与行走齿轮紧靠位于按摩机芯一端,从动轮位于另一端,两侧的主动轮、行走齿轮及从动轮分别通过设置在按摩机芯架体上的同心轴连接,从动轮具有直径不同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琪胡远吒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荣泰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