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漫水桥的改进方法及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16525756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9 16: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漫水桥的改进方法及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按以下步骤施工:预制单元拱涵→平整河床→组装桥体→固定桥体→填充桥体→桥面施工→汛前加固;汛前加固是汛前提前一周在钢筋石笼和级配碎块石表面浇筑或喷涂10cm厚混凝土层,以增加桥面平整度,提高桥面过流能力和抗冲刷能力,对桥面进行保护。本发明专利技术大大提高了桥面过流能力和抗冲刷能力,能够在洪水到来之际,水从桥面漫过而不会将桥冲毁,洪水过后仍可继续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具有施工简便、建造和维护成本低等特点,而且本发明专利技术对于在山区峡谷地区修建交通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Improved method and structure of a submerged Bridg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improving water diffuse bridge and structure,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Construction of precast arch culvert, flat bed unit, assembly body, fixed bridge, bridge construction and flood filling body, bridge deck reinforcement; Flood flood reinforcement is a week in advance in the gabion and graded fragments of stone surface casting or spraying 10cm thick concrete layer,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bridge deck to improve flow capacity and anti erosion ability,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deck. The present invention greatly improves the flow capacity and e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bridge deck, and the water can be swept from the bridge deck without damaging the bridge when the flood arrives, and the flood can be continued after the flood. The invention not only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construction, low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cost, but also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raffic in the gorge area of the mountain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漫水桥的改进方法及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漫水桥的改进方法及结构,属于交通桥梁施工

技术介绍
在山区峡谷地区,交通极不便利,沿途经常会遇到一些山区河流或冲沟,其整体跨度不大,通常水流速度慢、水流量较小且水深较浅,但暴雨期间洪水暴涨暴落,行洪流量和洪水水位变化迅速剧烈,洪水持续时间较短,往往为节约交通跨河桥建造成本,常会在此河流或冲沟处设置漫水桥,暴雨期间使桥面过流而不至于被冲毁,待暴雨过后又能继续通行车辆和人员。目前公知的漫水桥通常是并排埋圆形管并填充土石渣或素混凝土形成,虽然施工速度快,但存在过流断面小、结构整体性差、易变形开裂、防冲刷功能差和易受洪水损坏等特点,往往过流后需要重新修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漫水桥的改进方法及结构,通过对现有漫水桥的改进,使之能够在洪水到来之际,水从桥面漫过而不会将桥冲毁,洪水过后漫水桥仍可继续使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漫水桥的改进方法为,该方法按以下步骤施工:第一步、预制单元拱涵;单元拱涵包括拱涵,拱涵的底板中央设有一组排水孔,拱涵的底板两侧边均设有一组半圆孔;拱涵两端和中部分别设有隔板,隔板一侧边设有榫槽,另一侧边设有榫键,隔板的两侧边均设有一组连接孔;第二步、平整河床;用挖掘机挖出河床软弱土层,再用碎块石回填压实找平,形成找平层;第三步、组装桥体;先将单元拱涵的榫键插入另一单元拱涵的榫槽;然后再用钢板和螺栓将相邻单元拱涵的隔板连接成一体;单元拱涵的数量根据河宽确定;第四步、固定桥体;将钢管桩插入两个单元拱涵底板上的半圆孔打入河床1/2深度;第五步、填充桥体;在单元拱涵顶部的空隙内填入碎石土,碎石土与单元拱涵上的隔板顶面平齐并夯实;然后再将钢管桩全部打入河床,直至钢管桩顶部的钢垫板与夯实的碎石紧密接触;第六步、桥面施工;先用钢筋石笼沿桥体两侧分别铺设一排,然后再用级配碎块石填充在两排钢筋石笼之间,并整平压实,即可通车;第七步、汛前加固;汛前提前一周在钢筋石笼和级配碎块石表面浇筑或喷涂10cm厚混凝土层,以增加桥面平整度,提高桥面过流能力和抗冲刷能力,对桥面进行保护。根据上述方法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漫水桥结构,包括由一组单元拱涵拼接成的桥体,桥体坐落在河床的平层上;桥体顶部铺设有碎石土,碎石土顶面与单元拱涵顶面平齐形成桥面,桥面两边缘分别设有一排钢筋石笼,两排钢筋石笼之间铺设有级配碎块石,钢筋石笼和级配碎块石表面设有混凝土层。前述结构中,所述单元拱涵包括拱涵,拱涵的底板中央设有一组排水孔,拱涵的底板两侧边均设有一组半圆孔;拱涵两端和中部分别设有隔板,隔板一侧边设有榫槽,另一侧边设有榫键,隔板的两侧边均设有一组连接孔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改变了现有技术并排埋圆形管并填充土石渣或素混凝土形成漫水桥的方法。采用预先浇筑好的多个单元拱涵组装而成。每个单元拱涵上设有三道隔板,隔板设置凹凸键槽,组装时凹凸键槽对应,组装后隔板可防止相邻拱涵间相互滑动并阻挡填土移动,以增加漫水桥整体稳定性;隔板靠近左、右边缘位置设置螺栓孔,组装时通过螺栓连接相邻拱涵,使漫水桥连接为一体,增加拱涵的整体抗冲裂性能。拱涵底板设置排水孔,以降低底板扬压力减小水浮托力。拱涵边墙两外侧底板预留孔洞,使锚固钢管桩能顺利通过预留孔洞打入至河床一定深度,以增加漫水桥整体抗冲性能。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后,在洪水到来之际,水可以从桥面漫过而不会将桥冲毁,洪水过后漫水桥仍可继续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A剖面图;图3是单元拱涵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施工步骤三的示意图;图5是施工步骤四的示意图;图6是施工步骤五的示意图;图7是施工步骤七的示意图;图中的标记为:1-河床、2-找平层、3-钢板、4-螺栓、5-碎石土、6-钢管桩、7-钢垫板、8-钢筋石笼、9-级配碎块石、10-单元拱涵、11-拱涵、12-底板、13-排水孔、14-半圆孔、15-隔板、16-榫槽、17-榫键、18-连接孔、20-混凝土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漫水桥的改进方法为,该方法按以下步骤施工:第一步、预制单元拱涵10;单元拱涵如图3所示,包括拱涵11,拱涵的底板12中央设有一组排水孔13,拱涵的底板两侧边均设有一组半圆孔14;拱涵两端和中部分别设有隔板15,隔板一侧边设有榫槽16,另一侧边设有榫键17,隔板的两侧边均设有一组连接孔18;第二步、平整河床1;用挖掘机挖出河床软弱土层,再用碎块石回填压实找平,形成找平层2;第三步、如图4所示,组装桥体;先将单元拱涵10的榫键17插入另一单元拱涵的榫槽16;然后再用钢板3和螺栓4将相邻单元拱涵的隔板15连接成一体;单元拱涵的数量根据河宽确定;第四步、如图5所示,固定桥体;将钢管桩6插入两个单元拱涵10底板上的半圆孔14打入河床1/2深度;第五步、如图6所示,填充桥体;在单元拱涵10顶部的空隙内填入碎石土5,碎石土与单元拱涵上的隔板顶面平齐并夯实;然后再将钢管桩6全部打入河床,直至钢管桩顶部的钢垫板7与夯实的碎石紧密接触;第六步、桥面施工;先用钢筋石笼8沿桥体两侧分别铺设一排,然后再用级配碎块石9填充在两排钢筋石笼之间,并整平压实,即可通车;第七步、如图7所示,汛前加固;汛前提前一周在钢筋石笼8和级配碎块石8表面浇筑或喷涂10cm厚混凝土层20,以增加桥面平整度,提高桥面过流能力和抗冲刷能力,对桥面进行保护。根据上述方法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漫水桥结构,包括由一组单元拱涵10拼接成的桥体,桥体坐落在河床的平层2上;桥体顶部铺设有碎石土5,碎石土顶面与单元拱涵顶面平齐形成桥面,桥面两边缘分别设有一排钢筋石笼8,两排钢筋石笼之间铺设有级配碎块石9,钢筋石笼8和级配碎块石9表面设有混凝土层20。单元拱涵10包括拱涵11,拱涵的底板12中央设有一组排水孔13,拱涵的底板两侧边均设有一组半圆孔14;拱涵两端和中部分别设有隔板15,隔板一侧边设有榫槽16,另一侧边设有榫键17,隔板的两侧边均设有一组连接孔18。实施例本例漫水桥由一组单元拱涵10装配而成。单元拱涵10高为1.5~2.5m,宽为1.0~1.8m,长为4.0~6.0m,边墙和底板厚0.2~0.3m,顶拱最小厚度为0.2~0.3m。为降低钢筋混凝土空心拱涵底板扬压力,在底板12顺河流方向布置一排间距为1.0m,孔径为2~3cm的排水孔13。在钢筋混凝土的拱涵11外墙上、中、下游分别设置钢筋混凝土隔板,隔板15边缘设置榫键17和榫槽16,拼装单元拱涵10时,榫键17与榫槽16相互对应并嵌入。隔板15起阻挡填筑土石料移动,隔板上的凹凸键槽增加了拱涵整体安装的稳定性。在隔墙上分别设置连接孔18,相邻拱涵组装时可通过螺栓4连接使之成为一体,从而增加漫水桥整体抗冲裂性。本例在组装时,单元拱涵10采用15~30t起重吊车起吊,由一岸向另一岸逐渐组装进行,组装前应先对河床1进行整平,局部低洼地带采用碎块石回填并压实形成找平层2。单元拱涵10吊装完成后,拧紧螺栓4使多个单元拱涵10连成一体,随后采用碎石土5填入拱涵空隙并压实。碎石土5填筑完成后通过机械起重吊锤打入钢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漫水桥的改进方法及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漫水桥的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以下步骤施工:第一步、预制单元拱涵;单元拱涵包括拱涵,拱涵的底板中央设有一组排水孔,拱涵的底板两侧边均设有一组半圆孔;拱涵两端和中部分别设有隔板,隔板一侧边设有榫槽,另一侧边设有榫键,隔板的两侧边均设有一组连接孔;第二步、平整河床;用挖掘机挖出河床软弱土层,再用碎块石回填压实找平,形成找平层;第三步、组装桥体;先将单元拱涵的榫键插入另一单元拱涵的榫槽;然后再用钢板和螺栓将相邻单元拱涵的隔板连接成一体;单元拱涵的数量根据河宽确定;第四步、固定桥体;将钢管桩插入两个单元拱涵底板上的半圆孔打入河床1/2深度;第五步、填充桥体;在单元拱涵顶部的空隙内填入碎石土,碎石土与单元拱涵上的隔板顶面平齐并夯实;然后再将钢管桩全部打入河床,直至钢管桩顶部的钢垫板与夯实的碎石紧密接触;第六步、桥面施工;先用钢筋石笼沿桥体两侧分别铺设一排,然后再用级配碎块石填充在两排钢筋石笼之间,并整平压实,即可通车;第七步、汛前加固;汛前提前一周在钢筋石笼和级配碎块石表面浇筑或喷涂10cm厚混凝土层,以增加桥面平整度,提高桥面过流能力和抗冲刷能力,对桥面进行保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漫水桥的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以下步骤施工:第一步、预制单元拱涵;单元拱涵包括拱涵,拱涵的底板中央设有一组排水孔,拱涵的底板两侧边均设有一组半圆孔;拱涵两端和中部分别设有隔板,隔板一侧边设有榫槽,另一侧边设有榫键,隔板的两侧边均设有一组连接孔;第二步、平整河床;用挖掘机挖出河床软弱土层,再用碎块石回填压实找平,形成找平层;第三步、组装桥体;先将单元拱涵的榫键插入另一单元拱涵的榫槽;然后再用钢板和螺栓将相邻单元拱涵的隔板连接成一体;单元拱涵的数量根据河宽确定;第四步、固定桥体;将钢管桩插入两个单元拱涵底板上的半圆孔打入河床1/2深度;第五步、填充桥体;在单元拱涵顶部的空隙内填入碎石土,碎石土与单元拱涵上的隔板顶面平齐并夯实;然后再将钢管桩全部打入河床,直至钢管桩顶部的钢垫板与夯实的碎石紧密接触;第六步、桥面施工;先用钢筋石笼沿桥体两侧分别铺设一排,然后再用级配碎块石填充在两排钢筋石笼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毅姚慰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