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波集成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2183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9 0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滤波集成天线。该滤波集成天线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上表面包括第一微带线、矩形谐振环和第二微带线;所述下表面包括地面、第三微带线以及第四微带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现有天线中加入矩形谐振环使得天线有滤波效果;通过地面构成一个反射器,使得天线具有定向的效果;通过在第三微带线的连接部设置三角形缺口,提高了信号的匹配度。

Filter integrated antenna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ilter integrated antenna. The filter integrated antenna includes an upper surface and a lower surface, the upper surface includes a first microstrip line, a rectangular resonant ring and a second microstrip line, and the lower surface includes a ground, third microstrip lines and fourth microstrip lines. The utility model by adding a rectangular resonant in the existing antenna ring makes the antenna has filtering effect; through the ground to form a reflector, the antenna has a directional effect; the connecting part in third microstrip line triangles gap, improve the matching degree of sig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滤波集成天线
本技术涉及射频微波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滤波集成天线。
技术介绍
随着无线通信和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系统中的电子设备需要同时满足多种需要。在大多数无线通信系统中,滤波器通常直接接在天线的输入或输出端口。滤波器和天线作为两个尺寸较大的关键器件,通常是独立设计,但是当把滤波器与天线进行级联使用,往往会导致阻抗失去匹配。此时需要引入额外的匹配电路实现阻抗匹配,而这又使得系统复杂,增加系统的重量、尺寸以及损耗。因此,将滤波器和天线进行集成化设计,保证其辐射特性、滤波特性以及信号匹配,构成滤波天线,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现有的滤波集成天线不能同时保证良好的辐射特性、滤波特性以及信号匹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种滤波集成天线,旨在解决现有的滤波集成天线不能同时保证良好的辐射特性、滤波特性以及信号匹配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滤波集成天线,所述滤波集成天线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印制于介质板上,所述上表面包括第一微带线、矩形谐振环和第二微带线,所述矩形谐振环设置于第一微带线和第二微带线之间;所述第二微带线上设置有上表面金属过孔;所述下表面包括地面、第三微带线以及第四微带线;所述第三微带线的一端设置为漏斗型,所述第三微带线的另一端设置为矩形并与所述漏斗型的下部底端连接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有三角形缺口;所述第四微带线与所述第三微带线的另一端设置于同一条线上;所述第四微带线上设置有与所述上表面金属过孔相匹配的下表面金属过孔;所述天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通过金属铜柱穿过所述上表面金属过孔和下表面金属过孔相连,使得所述第二微带线、第三微带线以及第四微带线共同构成偶极子。优选地,所述第一微带线和所述第二微带线均为“L型”结构,均包括横端和竖端。优选地,所述上表面金属过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微带线的横端远离所述矩形谐振环的端头。优选地,所述下表面金属过孔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三微带线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上表面金属过孔对应的位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微带线的竖端和所述第二微带线的竖端分别与所述矩形谐振环的长边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微带线的横端和所述第二微带线的横端分别与所述矩形谐振环的短边平行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微带线的竖端的长度和所述第二微带线的竖端的长度相同,且均小于所述矩形谐振环的长边的长度。优选地,所述第一微带线的横端一端设置于所述介质板的上表面左侧边缘。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滤波集成天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达到了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所述滤波集成天线,通过在现有天线中加入矩形谐振环使得天线有滤波效果,提高了天线的滤波特性;通过地面构成一个反射器,使得天线具有定向的效果,提高了天线的辐射特性;通过在偶极子的另一侧添加导向器,进一步了提高天线增益;通过在第三微带线的连接部设置三角形缺口,提高了信号的匹配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滤波集成天线优选实施例的上表面几何结构和尺寸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滤波集成天线优选实施例的下表面几何结构和尺寸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滤波集成天线优选实施例的仿真和测试的反射系数与增益效果图;图4为本技术滤波集成天线优选实施例的仿真与测试的方向图。本技术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一并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图2所示,图1是本技术滤波集成天线优选实施例的上表面几何结构和尺寸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滤波集成天线优选实施例的下表面几何结构和尺寸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滤波集成天线印制于介质板00上,所述滤波集成天线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介质板00的介电常数优选为3.66,厚度优选为0.762mm,材质优选为RO4350B。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滤波集成天线的上表面包括第一微带线10、矩形谐振环11和第二微带线12,所述矩形谐振环11设置于第一微带线10和第二微带线12之间。所述第一微带线10和所述第二微带线12均为“L型”结构,即所述第一微带线10和所述第二微带线12均包括横端和竖端。所述第一微带线10的竖端和所述第二微带线12的竖端分别与所述矩形谐振环11的长边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微带线10的竖端的长度和所述第二微带线12的竖端的长度均小于所述矩形谐振环11的长边的长度,所述第一微带线10的竖端的长度和所述第二微带线12的竖端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微带线10的横端和所述第二微带线12的横端分别与所述矩形谐振环11的短边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微带线10的横端一端设置于所述介质板00的上表面左侧边缘。所述第二微带线12的横端远离所述矩形谐振环11的端头设置有上表面金属过孔13。所述天线的上表面通过金属铜柱穿过该上表面金属过孔13与天线的下表面连接(详见下述)。具体地,所述第一微带线10的横端和所述第二微带线12的横端宽度均为w1,所述第一微带线10的横端的长度为lc,所述第一微带线10的竖端的长度为lb,所述第一微带线10的竖端的宽度为wb,所述矩形谐振环11靠近所述第一微带线10的长边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微带线10的竖端的外径之间的距离为wc,所述矩形谐振环11靠近所述第二微带线12的长边的外径与所述第二微带线12的竖端的外径之间的距离为wc,所述矩形谐振环11的长边的宽度为wa,所述矩形谐振环11的长边的外径长度为la,所述矩形谐振环11的两个长边的内径之间的距离为wd。参考图2所示,所述滤波集成天线的下表面包括地面20、第三微带线21以及第四微带线22。所述地面20设置于所述介质板00的下表面左侧一端,构成反射器。所述地面20的宽度为l1,所述地面20的长度与所述介质板00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三微带线21的一端设置为漏斗型211,所述漏斗型211的上部开口宽度为w3,所述漏斗型的下部长度为l2,所述第三微带线21的另一端设置为矩形212并与所述漏斗型211的下部底端连接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有三角形缺口213,有利于信号的匹配。所述第三微带线21的另一端的长度为l3,所述第三微带线21的另一端的宽度为w1。所述第四微带线22与所述第三微带线21的另一端设置于同一条线上。所述第四微带线22靠近所述第三微带线21连接部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二微带线12的横端端口位置对应设置有下表面金属过孔24。所述第四微带线22的宽度为w1。所述天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通过一个金属铜柱穿过所述上表面金属过孔13和下表面金属过孔24相连,使得所述第二微带线12、第三微带线21以及第四微带线22共同构成一个偶极子。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现有天线中加入矩形谐振环使得天线有良好的滤波效果;通过地面构成一个反射器,使得天线具有定向的效果,具备良好的辐射特性;通过在第三微带线的连接部设置三角形缺口,提高了信号的匹配度。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滤波集成天线的技术效果。参照表1所示,表1为本技术滤波集成天线优选实施例参数值。表1本技术滤波集成天线优选实施例参数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滤波集成天线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滤波集成天线,所述滤波集成天线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印制于介质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面包括第一微带线、矩形谐振环和第二微带线,所述矩形谐振环设置于第一微带线和第二微带线之间;所述第二微带线上设置有上表面金属过孔;所述下表面包括地面、第三微带线以及第四微带线;所述第三微带线的一端设置为漏斗型,所述第三微带线的另一端设置为矩形并与所述漏斗型的下部底端连接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有三角形缺口;所述第四微带线与所述第三微带线的另一端设置于同一条线上;所述第四微带线上设置有与所述上表面金属过孔相匹配的下表面金属过孔;所述天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通过金属铜柱穿过所述上表面金属过孔和下表面金属过孔相连,使得所述第二微带线、第三微带线以及第四微带线共同构成偶极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波集成天线,所述滤波集成天线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印制于介质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面包括第一微带线、矩形谐振环和第二微带线,所述矩形谐振环设置于第一微带线和第二微带线之间;所述第二微带线上设置有上表面金属过孔;所述下表面包括地面、第三微带线以及第四微带线;所述第三微带线的一端设置为漏斗型,所述第三微带线的另一端设置为矩形并与所述漏斗型的下部底端连接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有三角形缺口;所述第四微带线与所述第三微带线的另一端设置于同一条线上;所述第四微带线上设置有与所述上表面金属过孔相匹配的下表面金属过孔;所述天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通过金属铜柱穿过所述上表面金属过孔和下表面金属过孔相连,使得所述第二微带线、第三微带线以及第四微带线共同构成偶极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集成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带线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美君邓力李书芳张贯京葛新科高伟明张红治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景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