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弹力的蹦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13523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7 1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节弹力的蹦床。包括若干对应的蹦床圈零件,相邻的蹦床圈零件通过接头进行连接形成所述蹦床;所述相邻蹦床圈零件之间的弧长由所述接头调节发生变化并在两相邻蹦床圈零件相对位置调整到位后被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蹦床弹力可调节,给使用者提供多种弹力的运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弹力的蹦床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节弹力的蹦床。
技术介绍
目前,一种公知的蹦床,蹦床布的弹力是固定不变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给使用者提供多种弹力的运动体验,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实现蹦床弹力可调节的技术方案。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包括若干对应的蹦床圈零件,相邻的蹦床圈零件通过接头进行连接形成所述蹦床;所述相邻蹦床圈零件之间的弧长由所述接头调节发生变化并在两相邻蹦床圈零件相对位置调整到位后被固定。所述接头呈T型,包括立柱和与相邻蹦床圈零件形成对接的对接管;所述立柱横向开设有供连接杆穿过的通孔,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位于所述通孔两侧的起到对所述连接杆定位的定位件;所述相邻蹦床圈零件的接合端部下延形成和所述连接杆对应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供所述连接杆穿过的连接孔,所述连接杆在连接孔上的位置可调并固定。所述定位件为旋钮结构形式,所述定位件旋入进连接杆,并通过设定在连接杆上的螺纹孔以及穿过所述旋钮定位件的十字螺栓实现连接杆的定位。所述连接杆两端设置有反向设置的外螺纹,所述连接座连接孔设置有对应的内螺纹。另外一种结构形式为:所述接头包括和所述蹦床圈零件对应的对接管,设置有挡圈套设在所述对接管的外部并由形成在所述对接管上的台阶面限位,从而改变对接管进入所述蹦床圈零件内的深度。所述接头为仿椭圆形、三角形、四边型、五边形、六边形,所述挡圈对应为仿椭圆形、三角形、四边型、五边形、六边形;所述挡圈外缘为圆形,跟蹦床圈零件横截面的的圆形相一致。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蹦床弹力可调节,给使用者提供多种弹力的运动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种结构形式的蹦床圈零件组合在一起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蹦床圈零件拆分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部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结构形式的蹦床圈零件组合在一起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C部放大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蹦床圈零件拆分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D部放大图。图9为圆形管组装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圆形管时蹦床圈零件拆分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1至图20为本专利技术不同结构形式的挡圈截面图。图中1为蹦床圈零件、2为接头、3为连接杆、4为定位件、5为连接座、6为十字螺栓、7为挡圈;21为立柱、22为对接管、31为螺纹孔、51为连接孔;211为通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包括若干对应的蹦床圈零件1,相邻的蹦床圈零件1通过接头2进行连接形成所述蹦床;所述相邻蹦床圈零件1之间的弧长由所述接头2调节发生变化并在两相邻蹦床圈零件1相对位置调整到位后被固定。所述接头2呈T型,包括立柱21和与相邻蹦床圈零件1形成对接的对接管22;所述立柱21横向开设有供连接杆3穿过的通孔211,所述连接杆3上设置有位于所述通211孔两侧的起到对所述连接杆3定位的定位件4;所述相邻蹦床圈零件1的接合端部下延形成和所述连接杆3对应的连接座5,所述连接座5上设置有供所述连接杆3穿过的连接孔51,所述连接杆3在连接孔51上的位置可调并固定。所述定位件4为旋钮结构形式,所述定位件4旋入进连接杆3,并通过设定在连接杆3上的螺纹孔31以及穿过所述旋钮定位件4的十字螺栓6实现连接杆3的定位。所述连接杆3两端设置有反向设置的外螺纹,所述连接座5连接孔设置有对应的内螺纹。本专利技术的调节过程为:蹦床圈零件1采用多段套接结构,将蹦床圈零件1分为六段,由对应六个接头2将蹦床圈零件1套接在一起,组成蹦床。连接杆3插入立柱21通孔211内,再插入左侧的连接孔51;连接杆3的轴上有一个螺纹孔31,用一个十字螺栓6将旋钮定位件4固定在连接杆3上;连接座5上设置有螺母,左侧正向螺母有正向螺纹,右侧反向螺母有反向螺纹;连接杆3的轴上左侧有正向螺纹,右侧有反向螺纹,将左右侧分别旋进对应螺母。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包括若干对应的蹦床圈零件1,相邻的蹦床圈零件1通过接头2进行连接形成所述蹦床;所述相邻蹦床圈零件1之间的弧长由所述接头2调节发生变化并在两相邻蹦床圈零件1相对位置调整到位后被固定。所述接头2包括和所述蹦床圈零件1对应的对接管22,设置有挡圈7套设在所述对接管22的外部并由形成在所述对接管22上的台阶面限位,从而改变对接管22进入所述蹦床圈零件1内的深度。本专利技术的调节过程为:蹦床采用多段套接结构,将蹦床分为六段,由对应六个接头2将蹦床圈零件1套接在一起组成蹦床;六个接头2处选择性地设置挡圈7来改变蹦床圈的大小;若不设置挡圈7,则蹦床圈最小;通过改变使用挡圈7的数量或者改变挡圈的长度,从而调节蹦床的大小和蹦床布的松紧程度,以及调节弹力大小,挡圈7采用金属管制作,或金属压铸制作,或塑料注塑制作。本专利技术的蹦床圈零件1可采用方形管,对应的此时对接管22和挡圈7也采用方形管形成配合。本专利技术的蹦床圈零件1还可采用圆形管,由于圆形管套接接头处需要约束旋转方向的自由度,才能保持蹦床的稳定性,所以通常将接头2处做成仿椭圆形、三角形、四边型、五边形、六边形等;此时挡圈7也相应做成仿椭圆形、三角形、四边型、五边形、六边形等;当然每种形状的挡圈7外缘也可做成圆形,以和蹦床圈零件1横截面的圆形相一致。最后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调整过程中:主要通过调整接头2实现相邻蹦床圈零件1相对位置的变化(此时可暂时忽略蹦床圈零件的弹性变形)来改变蹦床圈的大小(主要因素);同时由于蹦床圈零件1在调整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弹性变形,也会使蹦床圈的大小及弹力产生一定的变化(次要因素),因此通过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的配合实现了本专利技术蹦床圈的调节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调节弹力的蹦床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节弹力的蹦床,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对应的蹦床圈零件,相邻的蹦床圈零件通过接头进行连接形成所述蹦床;所述相邻蹦床圈零件之间的弧长由所述接头调节发生变化并在两相邻蹦床圈零件相对位置调整到位后被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弹力的蹦床,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对应的蹦床圈零件,相邻的蹦床圈零件通过接头进行连接形成所述蹦床;所述相邻蹦床圈零件之间的弧长由所述接头调节发生变化并在两相邻蹦床圈零件相对位置调整到位后被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弹力的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呈T型,包括立柱和与相邻蹦床圈零件形成对接的对接管;所述立柱横向开设有供连接杆穿过的通孔,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位于所述通孔两侧的起到对所述连接杆定位的定位件;所述相邻蹦床圈零件的接合端部下延形成和所述连接杆对应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供所述连接杆穿过的连接孔,所述连接杆在连接孔上的位置可调并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弹力的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为旋钮结构形式,所述定位件旋入进连接杆,并通过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必胜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康乐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