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鲟鱼苗种驯化转食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50941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7 1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鲟鱼苗种驯化转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刚孵化出的鲟鱼苗放入驯化池中,保持水体循环,及时处理污物;当鲟鱼苗沉底聚集时,投喂生物饵料,保持水体循环,处理污物;当鲟鱼苗长至2‑3cm时,采用第一混合饲料进行投喂,保持水体循环,处理污物;投喂第一混合饲料3‑4天后,改为采用第二混合饲料进行投喂,保持水体循环,处理污物;投喂第二混合饲料3‑4天后,改为采用第三混合饲料进行投喂,保持水体循环,处理污物;投喂第三混合饲料6‑8天后,改为采用鲟鱼苗种饲料进行投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鲟鱼苗种驯化转食方法,提高驯化转食过程中鲟鱼苗种的存活率,降低鲟鱼苗种患病几率,降低饲养成本,促进鲟鱼苗种的生长发育。

Domestication and feeding method of sturgeon fingerling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turgeon fry domestication food conversion method, comprising the following steps: the hatching of sturgeon seedlings into the domesticated pool, maintaining the water cycle, the timely processing of dirt; when the sturgeon fry sink gather, feeding biological bait, handle the dirt keep circulation; when sturgeon seedlings of 2 3cm when the first mixed feed for feeding, maintaining the water cycle; dirt processing, feeding the first mixed feed 3 4 days later, instead of using second mixed feed for feeding, maintaining the water cycle; dirt processing, feeding second mixed feed 3 4 days later, instead of using third mixed feed for feeding. Keep the water circulation; sewage treatment, feeding third mixed feed 6 8 days later, instead of using feed for feeding sturgeon fry. The sturgeon domestication and feeding method proposed by the invention can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sturgeon larvae in the process of domestication and feeding,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sturgeon larvae, reduce the feeding cost, and promote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turgeon fingerl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鲟鱼苗种驯化转食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工水产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鲟鱼苗种驯化转食方法。
技术介绍
鲟鱼类在分类学上属硬骨鱼纲、辐鳍亚纲、硬鳞总目、鲟形目,是古老生物的一种,距今已有14000万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唯一生活在水中的“活化石”,营养价值极高。鲟鱼的药用价值在《本草纲目》中亦有详细记载:“(鲟鱼)肝主治恶疮;肉补虚溢气,令人康健;煮汁饮,治血淋;鼻肉作脯,补虚下气;子状如小豆,食之健美,杀腹内虫”。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鲟鱼苗种常以水蚯蚓,成鱼以小杂鱼或屠宰副产物为饲料源。近年,由于鲟鱼饲料的商业化,养殖过程出现了一个由鲜饵改喂人工配合饲料的驯化转食过程,此过程是用商品料进行规模化养殖的转折点,转食方法不当或鲟鱼苗种饲料不当,会导致鲟鱼苗种成活率极低,而且鲟鱼苗种生长缓慢。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鲟鱼苗种驯化转食方法,提高驯化转食过程中鲟鱼苗种的存活率,降低鲟鱼苗种患病几率,降低饲养成本,促进鲟鱼苗种的生长发育。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鲟鱼苗种驯化转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将刚孵化出的鲟鱼苗放入驯化池中,保持水体循环,及时处理污物;II、当鲟鱼苗沉底聚集时,投喂生物饵料,保持水体循环,处理污物;III、当鲟鱼苗长至2-3cm时,采用第一混合饲料进行投喂,保持水体循环,处理污物;IV、投喂第一混合饲料3-4天后,改为采用第二混合饲料进行投喂,保持水体循环,处理污物;V、投喂第二混合饲料3-4天后,改为采用第三混合饲料进行投喂,保持水体循环,处理污物;VI、投喂第三混合饲料6-8天后,改为采用鲟鱼苗种饲料进行投喂。优选地,生物饵料由红虫、维生素C、食盐按质量比为0.8-1.2:0.2-0.4:0.8-1.2混合,打浆得到。优选地,鲟鱼苗种饲料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花生粕50-70份,玉米胚芽粕20-40份,芝麻粕20-40份,膨化血粉12-18份,燕麦粉8-16份,米糠12-20份,发酵花生壳粉4-8份,红薯藤粉6-10份,沸石粉4-10份,山楂1-2份,枸杞1-2份,赖氨酸0.4-0.8份,异亮氨酸0.3-0.6份,磷酸氢钙0.4-0.8份,微量元素0.4-0.8份,食盐1.5-2.5份,β-环糊精复合物2-4份。优选地,β-环糊精复合物采用如下工艺制备:将β-环糊精溶解在水中,调节温度,加入聚乙二醇、马铃薯淀粉搅拌,降温继续搅拌,静置,抽滤,干燥得到β-环糊精复合物。优选地,β-环糊精复合物采用如下工艺制备:按重量份将10-20份β-环糊精溶解在80-100份水中,调节温度至65-75℃,加入8-12份聚乙二醇、40-60份马铃薯淀粉搅拌30-50min,降温至60-70℃继续搅拌1-2h,静置,抽滤,干燥得到β-环糊精复合物。优选地,步骤I中,驯化池底部为沿着重力方向向下凹陷的弧形,驯化池底部中央设有密眼网覆盖的出水口,驯化池顶部设有进水管,进水管与重力方向形成成夹角α,90°>α>0°,进水管表面开设出水口。优选地,步骤I中,以山泉水为水源,水温为12-16℃,溶解氧为8.5-9.6mg/L,pH值为6.5-7.5,水流流速为1-1.5m/s。优选地,步骤I中,鲟鱼苗的密度为5000-7000尾/池。优选地,步骤II中,投喂频率为0.8-1.2h/次,生物饵料的投喂重量与驯化池中鲟鱼苗的总重量的比为23-27:100。优选地,步骤II中,处理污物频率为3.8-4.2h/次。优选地,步骤III中,投喂频率为1.8-2.2h/次,第一混合饲料的投喂重量与驯化池中鲟鱼苗的总重量的比为20-23:100。优选地,步骤III中,第一混合饲料由生物饵料和鲟鱼苗种饲料按质量比为20:1-1.5混合成糊状物得到。优选地,步骤III中,处理污物频率为2.8-3.2h/次。优选地,步骤IV中,第二混合饲料的投喂重量与驯化池中鲟鱼苗的总重量的比为12-13:100。优选地,步骤IV中,第二混合饲料由生物饵料和鲟鱼苗种饲料按质量比为10:2-3混合得到。优选地,步骤IV中,处理污物频率为1.8-2.2h/次。优选地,步骤V中,第三混合饲料的投喂重量与驯化池中鲟鱼苗的总重量的比为8-9:100。优选地,步骤V中,第三混合饲料由生物饵料和鲟鱼苗种饲料按质量比为5:3-4。优选地,步骤V中,处理污物频率为0.8-1.2h/次。优选地,步骤VI中,鲟鱼苗种饲料的投喂重量与驯化池中鲟鱼苗的总重量的比为5-7:100。本专利技术的驯化转食过程中需要不断分养以保证每个步骤中的鱼苗规格基本一致;转食能力强的优质鲟鱼苗种集中投放在一个驯化池中,而将拒食混合饲料的鲟鱼苗种取出后,再集中。本专利技术通过持续调整每个步骤中饲料投喂量、及生物饵料和鲟鱼苗种饲料的比例,从而诱导鲟鱼苗种开口进食配合饲料,降低饲养成本,降低鲟鱼苗种患病几率,提高驯化转食过程中的存活率;其中鲟鱼苗种饲料能够增强鲟鱼苗种的病疫抵抗力,促进鲟鱼苗种的生长发育,通过加入花生粕、玉米胚芽粕、芝麻粕,可提供鲟鱼苗种生长必需的营养物质,与赖氨酸、异亮氨酸、微量元素协同作用,不仅可提高鲟鱼苗种体内酶含量,而且可有效促进鲟鱼苗种生长,提高免疫力,降低发病率;而β-环糊精复合物可促使其他物料间分散,而且结合程度高,不仅物料适口性好,更利于鲟鱼苗种进食;在β-环糊精复合物中,β-环糊精与聚乙二醇结合,可有效改善β-环糊精的溶解性能,与马铃薯淀粉的相容性极好,与其他组分间分散程度极高,可有效促使制品成型,成粒性好,便于鲟鱼苗种进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鲟鱼苗种驯化转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将刚孵化出的鲟鱼苗放入驯化池中,保持水体循环,及时处理污物;II、当鲟鱼苗沉底聚集时,投喂生物饵料,保持水体循环,处理污物;III、当鲟鱼苗长至2-3cm时,采用第一混合饲料进行投喂,保持水体循环,处理污物;IV、投喂第一混合饲料3-4天后,改为采用第二混合饲料进行投喂,保持水体循环,处理污物;V、投喂第二混合饲料3-4天后,改为采用第三混合饲料进行投喂,保持水体循环,处理污物;VI、投喂第三混合饲料6-8天后,改为采用鲟鱼苗种饲料进行投喂。实施例2一种鲟鱼苗种驯化转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将刚孵化出的鲟鱼苗放入驯化池中,鲟鱼苗的密度为5000尾/池,驯化池底部为沿着重力方向向下凹陷的弧形,驯化池底部中央设有密眼网覆盖的出水口,驯化池顶部设有进水管,进水管与重力方向形成成夹角α,90°>α>0°,进水管表面开设出水口,保持水体循环,山泉水为水源,水温为16℃,溶解氧为8.5mg/L,pH值为6.5-7.5,水流流速为1.5m/s,及时处理污物;II、当鲟鱼苗沉底聚集时,投喂生物饵料,投喂频率为0.8h/次,生物饵料的投喂重量与驯化池中鲟鱼苗的总重量的比为27:100,保持水体循环,以3.8h/次的频率处理污物;生物饵料由红虫、维生素C、食盐按质量比为1.2:0.2:1.2混合,打浆得到;III、当鲟鱼苗长至2-3cm时,采用第一混合饲料进行投喂,投喂频率为1.8h/次,第一混合饲料的投喂重量与驯化池中鲟鱼苗的总重量的比为23:100,第一混合饲料由生物饵料和鲟鱼苗种饲料按质量比为20:1混合成糊状得到,保持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鲟鱼苗种驯化转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I、将刚孵化出的鲟鱼苗放入驯化池中,保持水体循环,及时处理污物;II、当鲟鱼苗沉底聚集时,投喂生物饵料,保持水体循环,处理污物;III、当鲟鱼苗长至2‑3cm时,采用第一混合饲料进行投喂,保持水体循环,处理污物;IV、投喂第一混合饲料3‑4天后,改为采用第二混合饲料进行投喂,保持水体循环,处理污物;V、投喂第二混合饲料3‑4天后,改为采用第三混合饲料进行投喂,保持水体循环,处理污物;VI、投喂第三混合饲料6‑8天后,改为采用鲟鱼苗种饲料进行投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鲟鱼苗种驯化转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I、将刚孵化出的鲟鱼苗放入驯化池中,保持水体循环,及时处理污物;II、当鲟鱼苗沉底聚集时,投喂生物饵料,保持水体循环,处理污物;III、当鲟鱼苗长至2-3cm时,采用第一混合饲料进行投喂,保持水体循环,处理污物;IV、投喂第一混合饲料3-4天后,改为采用第二混合饲料进行投喂,保持水体循环,处理污物;V、投喂第二混合饲料3-4天后,改为采用第三混合饲料进行投喂,保持水体循环,处理污物;VI、投喂第三混合饲料6-8天后,改为采用鲟鱼苗种饲料进行投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鲟鱼苗种驯化转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驯化池底部为沿着重力方向向下凹陷的弧形,驯化池底部中央设有密眼网覆盖的出水口,驯化池顶部设有进水管,进水管与重力方向形成成夹角α,90°>α>0°,进水管表面开设出水口。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鲟鱼苗种驯化转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以山泉水为水源,水温为12-16℃,溶解氧为8.5-9.6mg/L,pH值为6.5-7.5,水流流速为1-1.5m/s。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鲟鱼苗种驯化转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鲟鱼苗的密度为5000-7000尾/池。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鲟鱼苗种驯化转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I中,投喂频率为0.8-1.2h/次,生物饵料的投喂重量与驯化池中鲟鱼苗的总重量的比为23-27:100;优选地,步骤III中,投喂频率为1.8-2.2h/次,第一混合饲料的投喂重量与驯化池中鲟鱼苗的总重量的比为20-23:100。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鲟鱼苗种驯化转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V中,第二混合饲料的投喂重量与驯化池中鲟鱼苗的总重量的比为12-13:100;优选地,步骤V中,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正荣章星明陈冬林周洵芮金兵孙德祥沈蓓杰柴继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泾县丰瑞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