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非对称型电极结构的电容器组件及其电容器座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08396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5 20:47
本创作公开一种具有非对称型电极结构的电容器组件及其电容器座板结构。电容器组件包括一电容器座板结构以及一设置在电容器座板结构上的电容器封装结构。电容器座板结构包括一电容器座板、一第一电极层以及一第二电极层。电容器座板具有一第一贯穿孔、一第一凹槽、一第二贯穿孔以及一第二凹槽。电容器封装结构包括一第一导电接脚以及一第二导电接脚。借此,以使第一导电接脚穿过第一贯穿孔且设置在第一凹槽内,以电性接触第一电极层,且让第二导电接脚穿过第二贯穿孔且设置在第二凹槽内,以电性接触第二电极层。

Capacitor assembly with asymmetric electrode structure and capacitor seat plate structure there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 capacitor assembly with an asymmetric electrode structure and a capacitor seat plate structure. The capacitor assembly includes a capacitor seat plate structure and a capacitor packaging structure mounted on the capacitor seat plate structure. The capacitor seat plate structure includes a capacitor seat plate, a first electrode layer and a second electrode layer. The capacitor seat plate has a constant perforation, a first groove, a second through hole and a second groove. The capacitor packaging structure includes a first conductive pin and a second conductive pin. In this way, so that the first conductive pin through the first through hole and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groove, in electrical contact with the first electrode layer, and second conductive pins through the second through holes arranged in second grooves, to electrically contact the second electrode la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非对称型电极结构的电容器组件及其电容器座板结构
本创作涉及一种电容器组件及其电容器座板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非对称型电极结构的电容器组件及其电容器座板结构。
技术介绍
电容器已广泛被使用于消费性家电用品、计算机主板、电源供应器、通讯产品以及汽车等的基本组件,其主要的作用包括滤波、旁路、整流、耦合、去耦、转相等等,是电子产品中不可缺少的组件之一。电容器依照不同的材质以及用途,有不同的型态,包括有铝质电解电容、钽质电解电容、积层陶瓷电容、卷绕型或堆栈型固态电解电容器以及薄膜电容等等。现有技术中,卷绕型固态电解电容器包括有电容器组件、收容构件以及封口构件。电容器组件隔着绝缘件将一连接阳极端子的阳极箔与一连接阴极端子的阴极箔进行卷绕。收容构件具有开口部且可收容电容器组件。封口构件具有一可供阳极端子及阴极端子贯穿的贯穿孔以及一可密封收容构件的封口部。
技术实现思路
本创作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非对称型电极结构的电容器组件及其电容器座板结构。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创作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非对称型电极结构的电容器组件,其包括:一电容器座板结构以及一电容器封装结构。所述电容器座板结构包括一电容器座板、一第一电极层以及一第二电极层,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都设置在所述电容器座板的一底端上且彼此分离,且所述电容器座板具有一第一贯穿孔、与所述第一贯穿孔彼此连通的一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贯穿孔彼此分离的一第二贯穿孔以及与所述第二贯穿孔彼此连通的一第二凹槽。所述电容器封装结构设置在所述电容器座板结构上,其中,所述电容器封装结构包括一卷绕型电容器、完全包覆所述卷绕型电容器的一封装壳体、电性接触所述卷绕型电容器且从所述封装壳体部分地裸露而出的一第一导电接脚以及电性接触所述卷绕型电容器且从所述封装壳体部分地裸露而出的一第二导电接脚。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部分地容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且所述第一导电接脚具有穿过所述第一贯穿孔的一第一贯穿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且电性接触所述第一电极层的一第一弯折部。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层部分地容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且所述第二导电接脚具有穿过所述第二贯穿孔的一第二贯穿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且电性接触所述第二电极层的一第二弯折部。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具有相同或者不同的表面积。更进一步地,所述卷绕型电容器包括两个电极箔以及两个隔离纸,两个所述隔离纸的其中之一设置在两个所述电极箔之间,且两个所述电极箔分别为一正箔与一负箔,其中,所述第一导电接脚具有电性接触其中一所述电极箔且被封装在所述封装壳体的内部的一第一内埋部以及穿过所述封装壳体而裸露在所述封装壳体的外部的一第一裸露部,且所述第二导电接脚具有电性接触另外一所述电极箔且被封装在所述封装壳体的内部的一第二内埋部以及穿过所述封装壳体而裸露在所述封装壳体的外部的一第二裸露部,其中,所述电容器座板为一非对称型结构体,所述电容器座板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电容器座板的所述底端上的至少一第一配重衬垫以及至少一第二配重衬垫,至少一所述第一配重衬垫的表面积大于至少一所述第二配重衬垫的表面积,且至少一所述第二配重衬垫比至少一所述第一配重衬垫更靠近所述电容器座板的一几何中心。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层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表面上的一第一接触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且设置在所述电容器座板的所述底端上的一第一焊接部,且所述第二电极层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的内表面上的一第二接触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接触部且设置在所述电容器座板的所述底端上的一第二焊接部,其中,所述电容器座板为一非对称型结构体,所述第一电极层的表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表面积,且所述第二电极层比所述第一电极层更靠近所述电容器座板的一几何中心。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层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表面上的一第一接触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且设置在所述电容器座板的所述底端上的一第一焊接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且设置在所述第一贯穿孔的内表面上的第一延伸部,且所述第二电极层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的内表面上的一第二接触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接触部且设置在所述电容器座板的所述底端上的一第二焊接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接触部且设置在所述第二贯穿孔的内表面上的第二延伸部,其中,所述电容器座板为一非对称型结构体,所述第一电极层的表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表面积,且所述第二电极层比所述第一电极层更靠近所述电容器座板的一几何中心。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创作所采用的另外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非对称型电极结构的电容器组件,其包括:一电容器座板结构以及一电容器封装结构。所述电容器座板结构包括一电容器座板、一第一电极层以及一第二电极层,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都设置在所述电容器座板的一底端上且彼此分离,且所述电容器座板具有一第一贯穿孔、与所述第一贯穿孔彼此连通的一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贯穿孔彼此分离的一第二贯穿孔以及与所述第二贯穿孔彼此连通的一第二凹槽。所述电容器封装结构设置在所述电容器座板结构上,其中,所述电容器封装结构包括一第一导电接脚以及一第二导电接脚。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部分地容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且所述第一导电接脚穿过所述第一贯穿孔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以电性接触所述第一电极层。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层部分地容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且所述第二导电接脚穿过所述第二贯穿孔且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以电性接触所述第二电极层。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具有相同或者不同的表面积。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层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表面上的一第一接触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且设置在所述电容器座板的所述底端上的一第一焊接部,且所述第二电极层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的内表面上的一第二接触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接触部且设置在所述电容器座板的所述底端上的一第二焊接部,其中,所述电容器座板为一非对称型结构体,所述第一电极层的表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表面积,且所述第二电极层比所述第一电极层更靠近所述电容器座板的一几何中心。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层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表面上的一第一接触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且设置在所述电容器座板的所述底端上的一第一焊接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且设置在所述第一贯穿孔的内表面上的第一延伸部,且所述第二电极层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的内表面上的一第二接触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接触部且设置在所述电容器座板的所述底端上的一第二焊接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接触部且设置在所述第二贯穿孔的内表面上的第二延伸部,其中,所述电容器座板为一非对称型结构体,所述第一电极层的表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表面积,且所述第二电极层比所述第一电极层更靠近所述电容器座板的一几何中心。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创作所采用的另外再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非对称型电极结构的电容器座板结构,其包括:一电容器座板、一第一电极层以及一第二电极层。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都设置在所述电容器座板的一底端上且彼此分离,且所述电容器座板具有一第一贯穿孔、与所述第一贯穿孔彼此连通的一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贯穿孔彼此分离的一第二贯穿孔以及与所述第二贯穿孔彼此连通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具有非对称型电极结构的电容器组件及其电容器座板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非对称型电极结构的电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组件包括:一电容器座板结构,所述电容器座板结构包括一电容器座板、一第一电极层以及一第二电极层,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都设置在所述电容器座板的一底端上且彼此分离,且所述电容器座板具有一第一贯穿孔、与所述第一贯穿孔彼此连通的一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贯穿孔彼此分离的一第二贯穿孔以及与所述第二贯穿孔彼此连通的一第二凹槽;以及一电容器封装结构,所述电容器封装结构设置在所述电容器座板结构上,其中,所述电容器封装结构包括一卷绕型电容器、完全包覆所述卷绕型电容器的一封装壳体、电性接触所述卷绕型电容器且从所述封装壳体部分地裸露而出的一第一导电接脚以及电性接触所述卷绕型电容器且从所述封装壳体部分地裸露而出的一第二导电接脚;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部分地容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且所述第一导电接脚具有穿过所述第一贯穿孔的一第一贯穿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且电性接触所述第一电极层的一第一弯折部;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层部分地容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且所述第二导电接脚具有穿过所述第二贯穿孔的一第二贯穿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且电性接触所述第二电极层的一第二弯折部;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具有相同或者不同的表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非对称型电极结构的电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组件包括:一电容器座板结构,所述电容器座板结构包括一电容器座板、一第一电极层以及一第二电极层,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都设置在所述电容器座板的一底端上且彼此分离,且所述电容器座板具有一第一贯穿孔、与所述第一贯穿孔彼此连通的一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贯穿孔彼此分离的一第二贯穿孔以及与所述第二贯穿孔彼此连通的一第二凹槽;以及一电容器封装结构,所述电容器封装结构设置在所述电容器座板结构上,其中,所述电容器封装结构包括一卷绕型电容器、完全包覆所述卷绕型电容器的一封装壳体、电性接触所述卷绕型电容器且从所述封装壳体部分地裸露而出的一第一导电接脚以及电性接触所述卷绕型电容器且从所述封装壳体部分地裸露而出的一第二导电接脚;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部分地容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且所述第一导电接脚具有穿过所述第一贯穿孔的一第一贯穿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且电性接触所述第一电极层的一第一弯折部;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层部分地容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且所述第二导电接脚具有穿过所述第二贯穿孔的一第二贯穿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且电性接触所述第二电极层的一第二弯折部;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具有相同或者不同的表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非对称型电极结构的电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型电容器包括两个电极箔以及两个隔离纸,两个所述隔离纸的其中之一设置在两个所述电极箔之间,且两个所述电极箔分别为一正箔与一负箔,其中,所述第一导电接脚具有电性接触其中一所述电极箔且被封装在所述封装壳体的内部的一第一内埋部以及穿过所述封装壳体而裸露在所述封装壳体的外部的一第一裸露部,且所述第二导电接脚具有电性接触另外一所述电极箔且被封装在所述封装壳体的内部的一第二内埋部以及穿过所述封装壳体而裸露在所述封装壳体的外部的一第二裸露部,其中,所述电容器座板为一非对称型结构体,所述电容器座板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电容器座板的所述底端上的至少一第一配重衬垫以及至少一第二配重衬垫,至少一所述第一配重衬垫的表面积大于至少一所述第二配重衬垫的表面积,且至少一所述第二配重衬垫比至少一所述第一配重衬垫更靠近所述电容器座板的一几何中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非对称型电极结构的电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表面上的一第一接触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且设置在所述电容器座板的所述底端上的一第一焊接部,且所述第二电极层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的内表面上的一第二接触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接触部且设置在所述电容器座板的所述底端上的一第二焊接部,其中,所述电容器座板为一非对称型结构体,所述第一电极层的表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表面积,且所述第二电极层比所述第一电极层更靠近所述电容器座板的一几何中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非对称型电极结构的电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表面上的一第一接触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且设置在所述电容器座板的所述底端上的一第一焊接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且设置在所述第一贯穿孔的内表面上的第一延伸部,且所述第二电极层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的内表面上的一第二接触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接触部且设置在所述电容器座板的所述底端上的一第二焊接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接触部且设置在所述第二贯穿孔的内表面上的第二延伸部,其中,所述电容器座板为一非对称型结构体,所述第一电极层的表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表面积,且所述第二电极层比所述第一电极层更靠近所述电容器座板的一几何中心。5.一种具有非对称型电极结构的电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组件包括:一电容器座板结构,所述电容器座板结构包括一电容器座板、一第一电极层以及一第二电极层,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都设置在所述电容器座板的一底端上且彼此分离,且所述电容器座板具有一第一贯穿孔、与所述第一贯穿孔彼此连通的一第一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宗林溪东林清封
申请(专利权)人:钰邦电子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