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设备配对的安全认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506330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5 0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通信安全认证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基于设备配对的安全认证方法,解决传统技术中对于多个APP使用相同账户名和密码容易遭黑客撞库攻击,而使用不同账户名和密码却难以记忆的问题。该方法可概括为:在智能终端A向服务平台发起登录请求并验证通过后,服务平台向其发送配对二维码,智能终端B扫描此二维码后自动向服务平台请求登录,平台验证通过后,智能终端B便可以使用平台服务。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设备安全快捷登录,不需要用户记忆众多用户名和密码。

A security authentication method based on device pairing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mmunication safety certification field, which discloses a security authentication method based on paired devices, solve the traditional technology for multiple APP using the same account name and password are vulnerable to hacker attacks hit the library, and use a different account name and password are difficult to memory problems. This method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in the intelligent terminal A launched a login request to the service platform and verified through the after service platform to send paired two-dimensional code, intelligent terminal B scan this QR code automatically to request a login service platform, the platform is verified by intelligent terminal, B will be able to make use of service platform. The invention is suitable for the device to login safely and quickly, and does not need the user to remember many user names and passwor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设备配对的安全认证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安全认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设备配对的安全认证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通过智能终端来享受各种互联网服务,比如使用携程旅行APP订酒店,使用12306APP购买火车票,使用手机京东APP、手机淘宝APP、唯品会APP、苏宁易购APP等网上购物,使用中国工商银行APP、中国建设银行APP等进行网上转账或理财等,这些互联网APP应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那就是,用户如何能够记住这么多账户和密码。对于用户而言,每种APP应用都需要注册一个新账户。在注册账户时,用户使用的账户名通常是手机号或邮箱,密码通常都一样,或者是几个常用的密码。如果为每个APP都注册一个不同的账户和密码,那么要完全记住这些是很困难的。而如果使用了相同的账户名和密码,就有可能遭遇黑客的撞库攻击。撞库是指黑客通过收集互联网已泄露的用户和密码信息,生成对应的字典表,尝试批量登陆其他网站后,得到一系列可以登录的账户的攻击行为。由于一些网站遭黑客脱库(比如之前天涯社区和CSDN上千万用户的账户明文密码泄露),为撞库攻击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因此,如何寻求一种安全性更高的认证方法,并同时提高易用性,让用户无需记忆多个账户和密码,是当前一项研究热点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基于设备配对的安全认证方法,解决传统技术中对于多个APP使用相同账户名和密码容易遭黑客撞库攻击,而使用不同账户名和密码却难以记忆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设备配对的安全认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智能终端A向服务平台发起登录请求;b.服务平台验证智能终端A的登录请求,如果登录合法,则通过智能终端A的身份认证,并向智能终端A返回登录合法的响应信息;c.智能终端A向服务平台请求配对二维码;d.服务平台向智能终端A返回二维码图像信息,显示在智能终端A的屏幕上;e.智能终端B扫描智能终端A的二维码图片;f.智能终端B基于二维码自动向服务平台请求登录;g.服务平台验证智能终端B的登录请求,如果登录合法,则通过智能终端B的身份认证,并向智能终端B返回登录合法的响应信息;h.智能终端B可以使用服务平台的服务。作为进一步优化,步骤a中,所述智能终端A上安装有服务平台的APP应用,智能终端A通过所述APP应用的登录功能向服务平台发起登录请求。作为进一步优化,步骤a中,所述发起登录请求为通过用户名/密码的方式或者指纹识别登录的方式或者使用TouchID的登录方式或者使用瞳孔扫描的方式发起请求。作为进一步优化,步骤c中,所述配对二维码中至少包含智能终端A的SN设备序列号、用户ID、服务平台API的URL地址、随机编码这些信息的组合信息。作为进一步优化,步骤d中,所述二维码图像信息为二维码图片或者关联二维码图片的URL地址信息,通过打开URL地址信息可获得二维码图片。作为进一步优化,步骤e中,所述智能终端B上安装有服务平台的APP应用,智能终端B通过所述APP应用的扫描功能扫描智能终端A的二维码图片。作为进一步优化,步骤f中,所述智能终端B基于二维码自动向服务平台请求登录,具体包括:智能终端B上的APP应用自动识别二维码,并将识别的二维码信息添加至请求信息中,然后自动向服务平台发起登录请求。作为进一步优化,步骤g中,服务平台验证智能终端B的登录请求包括:将智能终端B上传的二维码信息与服务平台下发给智能终端A的配对二维码信息进行比对。作为进一步优化,步骤g中,服务平台验证智能终端B的登录请求还包括:判断智能终端B上传二维码信息的时间是否超过预设的有效时间。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智能终端A和智能终端B为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持设备。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设备配对的方式进行安全认证,通过随机二维码的形式进行认证,难以被破解,大大减小遭黑客撞库攻击的风险,此外,对于其它智能终端的认证,只需要扫描一个已通过认证的智能终端获取的二维码即可,不需要用户记住过多的账户名和密码,增加易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基于设备配对的安全认证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基于设备配对的安全认证方法,解决传统技术中对于多个APP使用相同账户名和密码容易遭黑客撞库攻击,而使用不同账户名和密码却难以记忆的问题。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基于设备配对的安全认证方法,包括以下具体实施步骤:步骤101:智能终端A向服务平台发起登录请求:在具体实施上,可以在智能终端A的软件系统上安装服务平台的终端APP应用,用户使用此终端APP应用,使用其登录功能,向服务平台发起登录请求。所述的智能终端A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持设备等。所述的服务平台是指提供了互联网业务服务的平台,其包含了身份认证模块。所述的发起登录请求包括但不限于使用用户名/密码的方式、使用指纹识别登录的方式、使用TouchID的登录方式、使用瞳孔扫描的方式等。需要说明的是,本步骤所述的方法为用户已经在此服务平台上注册并拥有了有效的账户,且注册新账户的过程采用业界常用的解决方法,故不在此赘述。步骤102:服务平台验证步骤101的登录请求:如果登录合法,则向智能终端返回登录合法的响应信息,通过智能终端A的身份认证。步骤103:智能终端A向服务平台请求配对二维码:在具体实施上,所述的配对二维码至少包含了智能终端A的SN设备序列号、用户ID、服务平台API的URL地址、随机编码等信息的组合。步骤104:服务平台向智能终端A返回二维码图像信息,此二维码图像信息显示在智能终端A的屏幕上:在具体实施上,所述的返回二维码图像信息可以是服务平台向智能终端A发送完整的二维码图片数据信息,还可以是服务平台向智能终端A发送一个URL地址,打开该URL地址,网页上包含了一个二维码图片。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服务平台还可以对二维码图片的有效时间进行限定,比如限定为90秒内有效。步骤105:智能终端B扫描智能终端A的二维码图片:在具体实施上,可以在智能终端B的软件系统上安装服务平台的终端APP应用,用户使用此终端APP应用,使用扫描功能,扫描智能终端A屏幕上的二维码。所述的智能终端B为不同于智能终端A的另一个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持设备等。步骤106:智能终端B自动向服务平台请求登录:智能终端B上的APP应用自动识别二维码,并自动向服务平台发起登录请求。步骤107:服务平台验证步骤106的登录请求:在具体实施上,服务平台验证步骤106的登录请求,如果登录合法,则允许智能终端B的登录请求,向智能终端B返回登录成功的信息。在此步骤中,还可以增加服务平台对二维码时间有效性的验证,即如果智能终端B上传的二维码信息时间超过了预设的有效时间(如步骤104中设置的90S),则判定二维码无效,从而进一步增加安全性。步骤108:智能终端B可以开始使用服务平台的服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设备配对的安全认证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设备配对的安全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智能终端A向服务平台发起登录请求;b.服务平台验证智能终端A的登录请求,如果登录合法,则通过智能终端A的身份认证,并向智能终端A返回登录合法的响应信息;c.智能终端A向服务平台请求配对二维码;d.服务平台向智能终端A返回二维码图像信息,显示在智能终端A的屏幕上;e.智能终端B扫描智能终端A的二维码图片;f.智能终端B基于二维码自动向服务平台请求登录;g.服务平台验证智能终端B的登录请求,如果登录合法,则通过智能终端B的身份认证,并向智能终端B返回登录合法的响应信息;h.智能终端B可以使用服务平台的服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设备配对的安全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智能终端A向服务平台发起登录请求;b.服务平台验证智能终端A的登录请求,如果登录合法,则通过智能终端A的身份认证,并向智能终端A返回登录合法的响应信息;c.智能终端A向服务平台请求配对二维码;d.服务平台向智能终端A返回二维码图像信息,显示在智能终端A的屏幕上;e.智能终端B扫描智能终端A的二维码图片;f.智能终端B基于二维码自动向服务平台请求登录;g.服务平台验证智能终端B的登录请求,如果登录合法,则通过智能终端B的身份认证,并向智能终端B返回登录合法的响应信息;h.智能终端B可以使用服务平台的服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设备配对的安全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智能终端A上安装有服务平台的APP应用,智能终端A通过所述APP应用的登录功能向服务平台发起登录请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设备配对的安全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发起登录请求为通过用户名/密码的方式或者指纹识别登录的方式或者使用TouchID的登录方式或者使用瞳孔扫描的方式发起请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设备配对的安全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配对二维码中至少包含智能终端A的SN设备序列号、用户ID、服务平台API的URL地址、随机编码这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王凤琴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