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包覆磷酸钴锂‑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6505552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4 2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碳包覆磷酸钴锂‑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首先,将锂源、钴源、铁源和磷源混合、研磨、加入溶剂调制形成流变相并且一定温度下保温、烘干、煅烧得到aLiCoPO4‑bLi3Fe2PO4前驱体;然后将得到的前驱体在保护性气氛下煅烧到合成的新材料;最后将碳源、无水乙醇和合成的新材料混合均匀、研磨和烘干,在保护性气氛下热处理得到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即aLiCoPO4‑bLi3Fe2(PO4)3/C,其中0.1≤a/b(或b/a≤1),并且C包覆于复合材料aLiCoPO4‑bLi3Fe2(PO4)3表面。所述的正极材料粒径分布均匀、碳分布均匀、结晶度良好,放电比容量高。本发明专利技术合成方法简单、重现性好,制备的高性能正极材料适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应用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包覆磷酸钴锂-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
,具体地,涉及一种碳包覆的磷酸钴锂-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1997年A.K.padhi在美国的Goodenough课题组对金属磷酸盐材料进行了大量研究,首次报到了具有有序的橄榄石结构的LiCoPO4,属于正交晶系,Pmnb空间点阵群,锂离子可以在二维通道里嵌入和脱出,可以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LiCoPO4电位平台为4.8V(vs.Li/Li+),理论比容量为167mAh/g,能量密度为801.6Wh/kg;具有LiMPO4材料的优点,安全性能高,循环稳定性好,比容量较高,因此在小型高能化学电源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但是LiCoPO4的电子电导率极低(<10-10S/cm)和锂离子Li+迁移速率较慢,导致其电化学活性较差,限制了材料的应用。Li3Fe2(PO4)3为NASICON结构,具有稳定的能够扩散锂离子的开放框架网络结构,可允许锂离子快速迁移;具有氧化还原对金属离子Fe2+/Fe3+,可以实现一个分子中两个Li+的可逆脱嵌;理论比容量为170mAh/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9/201710498750.html" title="一种碳包覆磷酸钴锂‑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原文来自X技术">碳包覆磷酸钴锂‑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a>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碳包覆磷酸钴锂‑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1)将锂源、钴源、铁源和磷源混合、研磨、加入溶剂形成流变相,保温烘干得到前驱体;2)将前驱体在惰性气氛下,煅烧、冷却后得到复合正极材料;3)将复合正极材料与碳源混合,加入分散介质,混合、烘干,研磨得到混合物;4)将混合物在惰性气氛下热处理,即得aLiCoPO4‑bLi3Fe2(PO4)3/C,其中0.1≤a/b(或b/a≤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包覆磷酸钴锂-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1)将锂源、钴源、铁源和磷源混合、研磨、加入溶剂形成流变相,保温烘干得到前驱体;2)将前驱体在惰性气氛下,煅烧、冷却后得到复合正极材料;3)将复合正极材料与碳源混合,加入分散介质,混合、烘干,研磨得到混合物;4)将混合物在惰性气氛下热处理,即得aLiCoPO4-bLi3Fe2(PO4)3/C,其中0.1≤a/b(或b/a≤1)。2.根据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锂源、钴源、铁源、磷源的加入比例是4:1:2:4~4.08:1:2:4。3.根据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保温和烘干阶段温度为80℃~90℃,保温4h~8h。4.根据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煅烧温度为650℃~950℃,时间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联齐李青文张洪周时喜喜宋大卫高继超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