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消音器的通气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0387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4 1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消音器的通气管道,其抑制、预防具备共鸣型消音器的通气管道的风哨声的产生。使空气在内部流通的管道主体(2)与共鸣型消音器(3)一体化而构成带消音器的通气管道(1)。共鸣型消音器设置为从管道主体分支,共鸣型消音器在从管道主体分支的部分具有中空管状的管状部(31)。在管状部的成为在管道主体中流通的空气的下游侧的位置设置有突起(4),另一方面,在成为上游侧的位置未设置突起。突起设置为,在从管道主体与管状部连接的连接部沿管道主体的径向离开规定距离(g)的位置朝管状部的内侧突出。突起的面向管道主体的内部空间的面(4a)与所述连接部附近的管道主体2的内周面(2a)设置为阶梯状。

Breather pipe with silencer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ventilating duct with a silencer, which suppresses and prevents the generation of the air whistle of a ventilation pipe with a resonant silencer. The main body (2) that makes the air circulate internally is integrated with the resonant silencer (3) to form a breather pipe with a silencer (1). The resonant muffler is arranged from the main body of the pipeline, and the resonant muffler is provided with a hollow tubular part (31) from the part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pipeline. A protrusion (4) is placed at the downstream side of the air in the tubular part that is circulated in the main body of the pipe, and on the other hand, no protuberance is formed at the upstream side. The protrusions are arranged in the inner part of the tubular part along the connection part of the main body and the tubular part of the pipe body, leaving the prescribed distance (g)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pipe body. The protruding inner face (4a) facing the main body of the pipeline and the inner circumferential surface (2a) of the pipe body 2 near the connecting part are arranged as a ladder sha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消音器的通气管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消音器的通气管道。特别是涉及具备共鸣型消音器的带消音器的通气管道。
技术介绍
在空气向内燃机的供给、冷却风向集合电池等的供给、空调用等多种用途中使用通气管道。空气在设置于通气管道的内部的通气路径中流通而输送所需的空气。另外,由于通气管道有时也成为噪声的传递路径、噪声的产生源,因此有时设置消音器。在通气管道中,作为消音器,有时设置共鸣型消音器(所谓的共振器、歧管谐振器等)。共鸣型消音器设置为从通气管道的通气路径分支。若使用共鸣型消音器,则能够高效地对指定频率的噪声进行消音。在具备共鸣型消音器的通气管道中,有时产生所谓的风哨声。在气流量大(流速高)的使用条件下容易产生风哨声,当产生风哨声时成为非常刺耳的噪声。因此,在共鸣型带消音器的通气管道中,要求防止产生风哨声。作为防止风哨声的产生的技术,例如,有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公开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管道主体内表面,在共振器连通孔的上游侧周边朝向气流路内突出形成有空气的流动控制突起,从而抑制风哨声的产生。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接近共鸣型消音器分支的部分的位置,通过在管道主体上设置贯通孔而抑制风哨声的产生。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6721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224644号公报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中,由于朝向气流路内突出形成有流动控制突起,因此在该部分处通气路径的剖面变小,空气的通气阻力容易增大。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的技术在管道主体的内部为负压的进气管道中是有效的,但在管道主体的内部为正压的管道中,风哨声产生抑制效果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利用其他技术手段抑制、预防具备共鸣型消音器的通气管道的风哨声的产生。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专利技术人深入研究的结果是,发现若共鸣型消音器在与管道主体连接的管状部的管壁以指定的形态形成突起,则风哨声的产生得到抑制,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消音器的通气管道,其构成为使空气在内部流通的管道主体与共鸣型消音器一体化,其中,共鸣型消音器设置为从管道主体分支,共鸣型消音器在从管道主体分支的部分具有中空管状的管状部,在所述管状部的成为在管道主体中流通的空气的下游侧的位置设置有突起,另一方面,在成为在管道主体中流通的空气的上游侧的位置未设置突起,所述突起设置为,在从管道主体与管状部连接的连接部沿管道主体的径向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朝向管状部的内侧突出,所述突起的面向管道主体的内部空间的面与所述连接部附近的管道主体的内周面设置为阶梯状(第一方案)。优选为,在第一方案的基础上,突起设置在管状部的长度方向的位置中的、比管状部的长度方向中央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并且,管状部的下游侧的内周面形成为,比突起靠管道主体侧的部分与其相反侧的部分处于同一面(第二方案)。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带消音器的通气管道(第一方案),能够抑制、预防具备共鸣型消音器的通气管道的风哨声的产生。此外,若采用第二方案,则能够更有效地抑制、预防风哨声的产生,并且也能够减少突起所带来的共鸣型消音器的共鸣频率的变化。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带消音器的通气管道的沿空气的流动方向的剖视图。图2是沿空气的流动方向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带消音器的通气管道的连通管部分时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带消音器的通气管道中的管道内部的气流动的示意图。图4是示出以往的带消音器的通气管道中的管道内部的气流动的示意图。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带消音器的通气管道的沿空气的流动方向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带消音器的通气管道的沿空气的流动方向观察时的局部剖视图。图7是示出实施例中的风哨声防止效果的噪声测定结果。附图标记说明1带消音器的通气管道2管道主体3共鸣型消音器(共振器)31管状部(连通管)32容积部(腔室)4、5突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以使向机动车的发动机供给的气流通的通气管道为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以下所示的单个实施方式,也能够改变该方式而实施。图1以及图2所示的管道构件是在机动车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通气路径的局部使用的合成树脂制的通气管道(特别是进气管道)。通气管道1是中空管状的管道主体2与共鸣型消音器3一体成形而成的构件。在管道主体2的两端部连接其他管道构件、空气滤清器等,空气在管道主体2的内部流通,管道主体2形成机动车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通气路径的一部分。在图1中,省略在上游侧、下游侧连接的部件,仅图示通气管道1,还省略管道主体2的两端部的图示。图1中的空心箭头表示在一系列的通气路径中流通的空气。配备于通气管道1的共鸣型消音器3设置为从管道主体2分支。并且,在共鸣型消音器3从管道主体2分支的部分,共鸣型消音器3具有中空管状的管状部31。作为此类共鸣型消音器,例示了例如亥姆霍兹型共振器、歧管谐振器(1/4波长共鸣管)等,但不限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通气管道1一体化的共鸣型消音器3是具备腔室(容积室)32与连通管(31)的亥姆霍兹型共振器,连通管的部分与管状部31对应。腔室32的内部空间通过连通管(管状部)31的内部而与管道主体2的空气通路连通。共鸣型消音器3在指定频率下共鸣,在该共鸣频率附近具有消音效果。在管状部31的成为在管道主体2中流通的空气的下游侧的位置31a的管壁设置有突起4。另一方面,在管状部31的成为在管道主体2中流通的空气的上游侧的位置31b的管壁未设置突起。即,突起4仅设置在管状部31的下游侧31a,管状部的上游侧31b是单纯的筒状的管壁。如图2所示那样,优选突起4设置为从管状部的下游侧31a沿管状部的周向延伸规定的长度(例如管状部的直径d左右的长度)。优选突起4的管状部周向的长度约是管状部的周长的1/8~1/2。突起4设置为朝向管状部31的内侧突出。在将管状部的直径设为d的情况下,优选突起4从管状部突出的量e约为d/5≤e≤d/2。另外,突起4设置在从管道主体2与管状部31连接的连接部沿管道主体的径向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并且,如图1所示那样,突起4的面向管道主体2的内部空间的面(突起的上表面)4a和连接部附近的管道主体的内周面2a设置为阶梯状。即,在图1中的突起4的上表面4a与管道主体内周面2a之间存在间隙g。在将管状部的直径设为d的情况下,优选间隙g约为d/6≤g≤d/4。另外,突起4的上表面4a可以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设置为与管道主体2的中心线大致平行,也可以形成为以随着趋向突起的前端而远离管道主体2的方式倾斜。在突起4的上表面4a倾斜的情况下,只要以上表面4a与管状部的管壁31a连接的部分为基准决定间隙g的大小即可。另外,虽非必须,但优选如本实施方式的突起4那样,在管状部31的长度方向的位置,突起4设置在比管状部31的长度方向中央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另外,虽非必须,但优选管状部31的下游侧的内周面31a的比突起4靠管道主体侧的部分(31a1)与其相反侧的部分(31a2)处于大致同一面上(例如,在不存在突起4的情况下为单纯的管状的面)。突起4的宽度(管状部31的长度方向上的宽度)虽不特别限定,但优选为与前述的间隙g相同程度。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气管道1的管道主体2形成为直管状。管道主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带消音器的通气管道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消音器的通气管道,其构成为使空气在内部流通的管道主体与共鸣型消音器一体化,其中,共鸣型消音器设置为从管道主体分支,共鸣型消音器在从管道主体分支的部分具有中空管状的管状部,在所述管状部的成为在管道主体中流通的空气的下游侧的位置设置有突起,另一方面,在所述管状部的成为在管道主体中流通的空气的上游侧的位置未设置突起,所述突起设置为,在从管道主体与管状部连接的连接部沿管道主体的径向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朝向管状部的内侧突出,所述突起的面向管道主体的内部空间的面与所述连接部附近的管道主体的内周面设置为阶梯状。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4.27 JP 2016-0887051.一种带消音器的通气管道,其构成为使空气在内部流通的管道主体与共鸣型消音器一体化,其中,共鸣型消音器设置为从管道主体分支,共鸣型消音器在从管道主体分支的部分具有中空管状的管状部,在所述管状部的成为在管道主体中流通的空气的下游侧的位置设置有突起,另一方面,在所述管状部的成为在管道主体中流通的空气的上游侧的位置未设置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槌谷克己阪田俊介
申请(专利权)人:泰贺斯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