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快装式卸料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02732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4 1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快装式卸料平台。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钢平台;以对称布置于悬挑段两侧的两个吊耳为一组吊耳单元,所述吊耳单元为两组且沿钢平台的延伸方向依序布置;各层结构楼板处的外墙上设置有预留孔,预留孔处可拆卸的固接有锚环;以相对远离结构楼板的一组吊耳单元为第一吊耳单元,而相应的另一组吊耳单元为第二吊耳单元;第一吊耳单元通过牵引绳而锚固于上一层结构楼板的外墙处的锚环处,而第二吊耳单元通过牵引绳锚固于当前层结构楼板的外墙处的锚环处。本平台使用安全性高、操作简便快捷而制作成本低,可显著提升实际施工进度。

Modular quick loading unloading platform for assembly building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relates to a modular quick loading unloading platform for assembly buildings.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a steel platform; with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the overhanging segment on both sides of the two lug lug unit as a group, the lug unit i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extends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teel platform are sequentially arranged in each layer; wall structure floor is provided with a reserved hole, reserved hole detachable the anchor ring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tructure is relatively far away from the floor; a group of lug lug unit for the first unit, and the corresponding other group lug lug unit unit was second; the first lug unit through a traction rope and anchor on the exterior wall of a layer structure floor anchor ring, and second hanging the ear unit through the anchor ring traction rope anchor on the current floor exterior wall of the layer structure. The platform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safety, easy operation and low production cost, and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sche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快装式卸料平台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快装式卸料平台。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建筑行业对能源消耗、环境污染越来越重视;装配式建筑具备环保、减少现场施工的污染、施工效率高的特点,可以在较短工期内完成房屋的建造,是现代化的房屋建造的优选方式之一。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层与层之间材料的转移中,卸料平台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种倒运设备;此外的,在二次结构施工中砌块、砂浆等的运输也同样需要通过卸料平台来实现。现在卸料平台的类型主要包括落地式卸料平台和悬挑式卸料平台,而目前使用的悬挑式卸料平台通常由钢平台及钢丝绳构成。在使用时,钢平台固定于下层结构楼板处并悬臂状的延伸出阳台之外,同时,将钢丝绳一端固定于钢平台的悬挑段而将钢丝绳另一端固定于上层外墙的锚固点处,从而实现钢平台的可靠固定功能。上述现有卸料平台的缺陷在于:目前对于上层处锚固点的设计,都采用预浇法,也即在设计之处就将钢筋弯绕呈“Ω”状并将该钢筋的两脚端埋入外墙内。在每次逐层进行卸料平台的组装时,不仅需要重复的进行锚固点的固接操作,同时还需要频繁的进行锚固点固接可靠性的评测。更为严重的是,由于钢筋被直接浇筑在外墙内,导致在建筑施工完成后,如何进行外墙装修成为难题。现有处理上述问题的手段是针对性的增加钢筋切割工序,也即通过人工操作钢筋切割机来逐层的割除外墙处的钢筋,从而使墙面平整。但是,一方面,为实现锚固点与下层钢平台间的连接性,锚固点通常需要布置在外墙的窗洞或门洞顶部横梁处,使得钢筋割除操作存在作业危险性。另一方面,人工切割方式不可能使得钢筋的断面完全平齐外墙墙面,导致不得不再增加打磨工序,操作显然极为费时费力,并严重阻碍了实际施工的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快装式卸料平台,其使用安全性高、操作简便快捷而制作成本低,可显著提升实际施工进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快装式卸料平台,包括钢平台,所述钢平台的固定端沿当前层的结构楼板上板面延伸布置;钢平台的另一端则以固定端延伸方向的反方向伸出该层结构楼板的阳台之外从而形成用于搁放物料的悬挑段;其特征在于:以对称布置于悬挑段两侧的两个吊耳为一组吊耳单元,所述吊耳单元为两组且沿钢平台的延伸方向依序布置;各层结构楼板处的外墙上均贯穿外墙墙体而设置有预留孔,预留孔处可拆卸的固接有锚环;以相对远离结构楼板的一组吊耳单元为第一吊耳单元,而相应的另一组吊耳单元为第二吊耳单元;第一吊耳单元通过牵引绳而锚固于上一层结构楼板的外墙处的锚环处,而第二吊耳单元通过牵引绳锚固于当前层结构楼板的外墙处的锚环处。优选的,所述锚环包括拉接螺杆,所述拉接螺杆外形呈一端为闭环状的螺纹杆状结构;拉接螺杆穿入预留孔内,且在预留孔两孔端处的拉接螺杆杆身处分别配合有垫片及压紧螺母,以使得两道垫片在轴向上压紧外墙从而固定拉接螺杆于外墙处。优选的,位于拉接螺杆顶端处的一端螺纹杆段处,除压紧螺母之外还螺纹配合有起机械防松功能的防松螺母;防松螺母与拉接螺杆顶端面间距不小于50mm。优选的,所述钢平台的固定端与钢平台所在层的结构楼板之间处夹设有一块配重梁板,所述配重梁板搁置于结构楼板上并与所述固定端间构成螺栓固接配合。优选的,在钢平台的底面处固接有一根抵脚梁,所述抵脚梁平行当前层结构楼板处阳台的外侧墙面且抵脚梁的梁身水平设置;当钢平台内搁置有物料时,钢平台的悬挑段受力下压并使得抵脚梁面抵靠于所述阳台的外侧墙面处;当钢平台处于闲置状态时,抵脚梁回复至初始位置从而与上述阳台的外侧墙面间存有配合间隙。优选的,所述钢平台的底面呈由悬挑段所在侧向固定端所在侧高度逐渐降低的倾斜面结构,钢平台的两侧垂直落差为150mm。优选的,所述牵引绳为Ф21.5mm的钢丝绳,牵引绳的两端通过绳卡固定于相应的固定位置处。优选的,牵引绳与水平面夹角为45~6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卸料平台的锚固点处钢筋遗留和必须后期切除的缺陷,转而提供了一种能够与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相配套的施工材料运输周转平台。本平台在保留钢平台的基础上,利用装配式建筑的各模块的预制特性,从而在外墙浇筑时就预先在外墙上设计出预留孔。后期通过组装与预留孔配套的可拆卸的锚环,进而形成可拆卸的锚固点,从而为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提供施工材料垂直运输需要。本平台由于上述锚环乃至整个结构的可拆卸性,一方面使得整个平台均能伴随建筑结构作业而整体同升同降,各锚环及装配件均重复使用,装拆极为便利;另一方面,一旦锚环拆除,外墙处仅遗留预留孔,从而不会妨碍到后期装修操作,其施工效率可得到显著提升。此外的,在进行牵引绳的固接时,应当遵循上下分层固接的方式,以提升钢平台的悬挑段的牵引稳固性及工作可靠性。2)、作为与预留孔间配套存在的锚环,实际操作时可通过多种结构实现,诸如采用预留孔与螺纹杆的直接螺纹固接方式,或采用T型锚杆并在T型锚杆的顶端布置弯钩或闭环从而配合牵引绳等。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本平台选用拉接螺杆配合垫片及螺母的构造方式。实际操作时,首先在拉接螺杆上穿设垫片及压紧螺母,并将拉接螺杆沿预留孔穿入,再在拉接螺杆的螺杆顶端继续依次穿设垫片及压紧螺母,最终形成两片垫片夹持外墙预留孔两孔端,而两道压紧螺母实现垫片压紧的功能,以确保锚环相对外墙的固接可靠性。进一步的,由于拉接螺杆的一端为闭环端,因此自然的能够实现相对外墙的单向止动功能;此时在拉接螺杆的顶端处再布置防松螺母,以确保位于该端处的压紧螺母的单向止动能力。压紧螺母的协同配合,则用以紧紧夹持外墙墙体。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重点结构,本专利技术在钢平台的底面处靠近阳台外侧墙面而设置一根水平的抵脚梁。抵脚梁的设置,起到协助受力及分摊钢平台处搁置物料时的下压力的功能,这可有效避免钢平台的悬挑段直接受到下压力而全力压住阳台边缘所造成的阳台刮损状况,同时也利于减少牵引绳的受力性,从而提升牵引绳的实际使用寿命。而在实际设计时,要求当悬挑段不受力时,配合倾斜式钢平台布局,能使得整个钢平台在固定端的配重梁板的重力作用下离开阳台边缘,抵脚梁也应当与阳台外侧墙面间均有间距,从而避免阳台在钢平台闲置时受到额外刮擦状况。在悬挑段受力时,一方面钢平台自然下压并施力给阳台,另一方面则通过抵脚梁的面贴靠性,而使得一部分物料压力被抵脚梁所承担,进而使得本平台的使用安全性可得到显著提升。4)、牵引绳为Ф21.5mm的钢丝绳,且牵引绳的两端通过绳卡固定于相应的固定位置处,以确保牵引绳的固接可靠性。牵引绳与水平面夹角为45~60°,该夹角能有效提升其固接稳定性及可靠性,整个平台的操作安全性可得到进一步提高。而配重梁板的设置,则有效的避免了钢平台直接固接于结构楼板上从而对建筑本身造成的结构损坏性;同时,由于配装梁板直接搁置在结构楼板上,因此也能配合抵脚梁来协同实现钢平台悬挑段的上翘下压动作。此外的,每次进行逐层吊装钢平台时,配重梁板也能随钢平台一同升降,无需二次装配,同时安全性亦可得到有效保证,整个平台的安装便捷性显然也可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2为锚环相对外墙处预留孔的装配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快装式卸料平台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快装式卸料平台,包括钢平台(10),所述钢平台(10)的固定端沿当前层的结构楼板(a)上板面延伸布置;钢平台(10)的另一端则以固定端延伸方向的反方向伸出该层结构楼板的阳台之外从而形成用于搁放物料的悬挑段(11);其特征在于:以对称布置于悬挑段两侧的两个吊耳为一组吊耳单元,所述吊耳单元为两组且沿钢平台(10)的延伸方向依序布置;各层结构楼板处的外墙(b)上均贯穿外墙(b)墙体而设置有预留孔(c),预留孔(c)处可拆卸的固接有锚环(30);以相对远离结构楼板的一组吊耳单元为第一吊耳单元(21),而相应的另一组吊耳单元为第二吊耳单元(22);第一吊耳单元(21)通过牵引绳(70)而锚固于上一层结构楼板的外墙(b)处的锚环(30)处,而第二吊耳单元(22)通过牵引绳(70)锚固于当前层结构楼板的外墙(b)处的锚环(30)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快装式卸料平台,包括钢平台(10),所述钢平台(10)的固定端沿当前层的结构楼板(a)上板面延伸布置;钢平台(10)的另一端则以固定端延伸方向的反方向伸出该层结构楼板的阳台之外从而形成用于搁放物料的悬挑段(11);其特征在于:以对称布置于悬挑段两侧的两个吊耳为一组吊耳单元,所述吊耳单元为两组且沿钢平台(10)的延伸方向依序布置;各层结构楼板处的外墙(b)上均贯穿外墙(b)墙体而设置有预留孔(c),预留孔(c)处可拆卸的固接有锚环(30);以相对远离结构楼板的一组吊耳单元为第一吊耳单元(21),而相应的另一组吊耳单元为第二吊耳单元(22);第一吊耳单元(21)通过牵引绳(70)而锚固于上一层结构楼板的外墙(b)处的锚环(30)处,而第二吊耳单元(22)通过牵引绳(70)锚固于当前层结构楼板的外墙(b)处的锚环(30)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快装式卸料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环(30)包括拉接螺杆(31),所述拉接螺杆(31)外形呈一端为闭环状的螺纹杆状结构;拉接螺杆(31)穿入预留孔(c)内,且在预留孔(c)两孔端处的拉接螺杆(31)杆身处分别配合有垫片(32)及压紧螺母(33),以使得两道垫片(32)在轴向上压紧外墙(b)从而固定拉接螺杆(31)于外墙(b)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快装式卸料平台,其特征在于:位于拉接螺杆(31)顶端处的一端螺纹杆段处,除压紧螺母(33)之外还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云峰高君谢其盛谢其阳周治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宝业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