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洪健专利>正文

一种实木家具的榫卯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98260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4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木家具的榫卯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榫头和卯槽,其特殊之处是:所述榫头包括依次连接的根颈段、卡位段和加强段,所述根颈段位于榫头根部,所述卡位段的横截面为燕尾形,所述加强段的横截面为梯形且与卡位段对称布置。有益效果是:连接牢固紧密,连接时无需抹胶,不仅环保,而且能够实现活拆活卸,便于拆装。

Mortise tenon joint structure of solid wood furni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olid wood furniture tenon connection structure comprises a first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connecting plate second, with each other and mortise tenon groov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and a second connecting plate, and is characterized in the tenon comprises root neck segment, segment and position strengthen. The root neck tenon section is located in the root,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clamping section of the dovetail shape,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reinforcing section is trapezoidal and clamping section symmetricall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connection is firm and tight, and the glue is not needed when the connection is carried out, not only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realized, but also the living disassembly and the live unloading can be realized, so that the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can be easily carried ou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木家具的榫卯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家具连接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实木家具的榫卯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实木家具如箱体、抽屉等的连接主要靠传统榫卯连接,在通过榫卯连接时再抹胶加以粘接,不环保且工艺复杂,同时不能活拆活卸,不方便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牢固紧密、环保,能够实现活拆活卸,便于拆装的实木家具的榫卯连接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实木家具的榫卯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榫头和卯槽,其特殊之处是:所述榫头包括依次连接的根颈段、卡位段和加强段,所述根颈段位于榫头根部,所述卡位段的横截面为燕尾形,所述加强段的横截面为梯形且与卡位段对称布置。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根颈段的横截面为平直段。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根颈段的横截面为从根部到卡位段逐渐变窄的梯形。作为进一步优选,在所述榫头上位于加强段的外侧还设有横截面为燕尾形的加强卡位段,用于增强连接牢固性。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榫头设在第一连接板上对应第二连接板一端且与第一连接板高度一致,所述卯槽设在第二连接板对应第一连接板的相对面上且两端敞口。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榫头设在第一连接板上对应第二连接板一端且高度小于第一连接板高度,所述卯槽设在第二连接板对应第一连接板的相对面上且一端封闭。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榫头设在第一连接板上对应第二连接板一端且数量至少为二个,所述卯槽设在第二连接板对应第一连接板的相对面上且与榫头一一对应,每个卯槽是由上下连通的卡位槽和插入槽构成,所述卡位槽与榫头形状配合,插入槽为矩形凹槽且与榫头卡位段的宽度间隙配合,以使连接后榫头和卯槽不外露,可提高连接后的外形美观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通过相互配合的榫头和卯槽连接,所述榫头包括依次连接的根颈段、卡位段和加强段,且卡位段的横截面为燕尾形,加强段的横截面为梯形且与卡位段对称布置,因此相互连接牢固紧密,连接时无需抹胶,不仅环保,而且能够实现活拆活卸,便于拆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图7是图5的B-B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榫头3,根颈段301,卡位段302,加强段303,加强卡位段304,卯槽4,插入槽401,卡位槽40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实木家具的榫卯连接结构,包括相互垂直布置的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在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榫头3和卯槽4,所述榫头3包括依次连接的根颈段301、卡位段302和加强段303,所述根颈段301位于榫头3根部且横截面为平直段,所述卡位段302的横截面为燕尾形,用于实现榫头3和卯槽4的连接卡位。所述加强段303的横截面为梯形且与卡位段302对称布置,用于加强卡位段302的结构强度。所述榫头3设在第一连接板1上对应第二连接板2一端且与第一连接板1高度一致,所述卯槽4设在第二连接板2对应第一连接板1的相对面上且两端敞口。实施例2如图3-图4所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实木家具的榫卯连接结构,包括相互垂直布置的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在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榫头3和卯槽4,所述榫头3设在第一连接板1上对应第二连接板2一端且高度小于第一连接板1高度,所述卯槽4设在第二连接板2对应第一连接板1的相对面上且上端封闭。本实施例其它结构同实施例1,本实施例不再赘述。实施例3如图5-图7所示,所述榫头3数量至少为二个且上下分开布置在第一连接板1上对应第二连接板2一端,本实施例榫头3以二个为例。所述卯槽4设在第二连接板2对应第一连接板1的相对面上且与榫头3一一对应,每个卯槽4是由上下连通的卡位槽402和插入槽401构成,所述卡位槽402与榫头3形状配合,插入槽401为矩形凹槽且与榫头卡位段302的宽度间隙配合,以使连接后榫头3和卯槽4不外露,可提高连接后的外形美观度。本实施例其它结构同实施例1,本实施例不再赘述。实施例4如图8所示,榫头3的根颈段301的横截面为从根部到卡位段302逐渐变窄的梯形,本实施例其它结构同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本实施例不再赘述。实施例5如图9所示,在所述榫头3上位于加强段303的外侧还设有横截面为燕尾形的加强卡位段304,用于增强连接牢固性。本实施例其它结构同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本实施例不再赘述。实施例6如图10所示,榫头3的根颈段301的横截面为从根部到卡位段302逐渐变窄的梯形,在所述榫头3上位于加强段303的外侧还设有横截面为燕尾形的加强卡位段304,用于增强连接牢固性。本实施例其它结构同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本实施例不再赘述。尽管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实木家具的榫卯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实木家具的榫卯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榫头和卯槽,其特征是:所述榫头包括依次连接的根颈段、卡位段和加强段,所述根颈段位于榫头根部,所述卡位段的横截面为燕尾形,所述加强段的横截面为梯形且与卡位段对称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木家具的榫卯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榫头和卯槽,其特征是:所述榫头包括依次连接的根颈段、卡位段和加强段,所述根颈段位于榫头根部,所述卡位段的横截面为燕尾形,所述加强段的横截面为梯形且与卡位段对称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木家具的榫卯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根颈段的横截面为平直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木家具的榫卯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根颈段的横截面为从根部到卡位段逐渐变窄的梯形。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实木家具的榫卯连接结构,其特征是:在所述榫头上位于加强段的外侧还设有横截面为燕尾形的加强卡位段,用于增强连接牢固性。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东华刘洪健张伟堂
申请(专利权)人:刘洪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