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Fe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9808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4 10:32
用于Fe

For Fe

For 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Fe3+检测的荧光素罗丹明B双Schiff碱化合物紫外分子探针及其合成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Fe3+检测的紫外分子探针的合成及应用。
技术介绍
铁元素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是生物体内的最丰富的金属离子之一,在氧气传输、电子转移、DNA的合成和修复、光合作用等生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金属元素之一。铁的不足和过剩会诱发相应的疾病,例如铁的缺乏会导致输送到细胞的氧气不足,导致贫血、血色病、肝损伤、糖尿病和癌症等疾病。目前,用于Fe3+检测的化学传感器多为荧光探针。即,采用荧光化学探针与金属离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时的荧光光谱的变化实现金属离子的检测。如专利号为201610201233.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Schiff碱链接的对称型菲并咪唑Fe3+荧光探针,在pH值为1~9的广泛条件下,该荧光探针可检测水相体系中的Fe3+。但是Fe3+荧光探针只能依靠荧光光谱检测Fe3+,需要价格昂贵的、精密度高的荧光光谱仪来完成,对设备的要求较高。除了利用荧光探针检测金属离子外,也可以采用紫外光谱法检测金属离子。如在《传感器和执行器B:化学》(SensorsandActuatorsB:Chemical)的2016年227期的17–23页公开了一种结构为萘二酰亚胺衍生物的Fe3+紫外探针,通过紫外探针与Fe3+以2:1的方式络合来检测Fe3+,但是该紫外探针对Fe3+的检测时受到Cu2+的干扰,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要解决现有的检测Fe3+的荧光光谱法检测仪器昂贵、紫外光谱法易受其他金属离子干扰的技术问题,提供用于Fe3+检测的荧光素罗丹明B双Schiff碱化合物紫外分子探针及其合成与应用,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来实现Fe3+检测。本专利技术的用于Fe3+检测的荧光素罗丹明B双Schiff碱化合物紫外分子探针的结构式为:上述的用于Fe3+检测的荧光素罗丹明B双Schiff碱化合物紫外分子探针的合成方法是采用单亚胺基荧光素醛与罗丹明B肼反应得到,反应式如下:其具体合成步骤为:一、按照单亚胺基荧光素醛与罗丹明B肼的摩尔比为1:(1~3),分别将单亚胺基荧光素醛与罗丹明B肼加入到醇类溶剂中,加热至沸腾并回流反应3~10h,反应结束后,冷却,浓缩,得到混合物;二、将混合物通过柱层析色谱梯度淋洗进行分离,其中柱子中填充200~300目的硅胶,淋洗剂为石油醚与乙酸乙酯的混合液,得到用于Fe3+检测的荧光素罗丹明B双Schiff碱化合物紫外分子探针。上述的用于Fe3+检测的荧光素罗丹明B双Schiff碱化合物紫外分子探针的使用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一、将用于Fe3+检测的荧光素罗丹明B双Schiff碱化合物紫外分子探针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与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缓冲溶液的混合液中,得到紫外分子探针溶液;其中HEPES缓冲溶液混合液的pH=7.4,混合液中N,N-二甲基甲酰胺与HEPES缓冲溶液的体积比为9:(1~3),紫外分子探针溶液中紫外分子探针的浓度为10~30μmol/L;二、取紫外分子探针溶液,向其中加入待测样品,混合均匀,得到样品溶液;三、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试紫外分子探针溶液在波长为323和358nm处的吸光度值分别A1和A2;再测试样品溶液的紫外光谱,在波长为323和358nm处的吸光度值分别为B1和B2;如果B1≥1.5A1、B2≥1.4A2同时成立,则可判定样品溶液中含有Fe3+。本专利技术的荧光素罗丹明B双Schiff碱化合物紫外分子探针可实现在水环境体系中对Fe3+的紫外选择性识别功能,不受水溶液中其他金属离子的干扰,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该紫外分子探针在pH值为3~11范围内均可识别Fe3+,表现为两个紫外吸收波长的吸光度增强,检测方法简单,仅使用简单的紫外分光光度计即可实现,响应迅速,具有检测水体系环境中的Fe3+检测的能力。该紫外分子探针的合成所需原料简单易得,成本低;步骤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产率高达60~80%。本专利技术的紫外分子探针可应用在水体系中Fe3+污染的前期检测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紫外分子探针在DMF/HEPES缓冲溶液(v/v=9/1,pH=7.4)体系中的紫外光谱图,横坐标为波长,纵坐标为吸光度。图2是实施例1中紫外分子探针在DMF/HEPES缓冲溶液(v/v=9/1,pH=7.4)体系中加入50μmol/L浓度的金属阳离子(Al3+、Zn2+、Ag+、Ca2+、Mg2+、Cu2+、Hg2+、Pb2+、Na+、Ba2+、Ni2+、K+、Cr3+、Co2+、Cd2+和Fe3+)后紫外光谱变化情况,横坐标为波长,纵坐标为吸光度。图3是实施例1中紫外分子探针在DMF/HEPES缓冲溶液(v/v=9/1,pH=7.4)体系中加入50μmol/L浓度的Fe3+与50μmol/L浓度不同共存金属离子后的紫外光谱变化情况,横坐标为波长,纵坐标为吸光度。图4是实施例1中紫外分子探针在DMF/HEPES缓冲溶液(v/v=9/1,pH=7.4)体系中,紫外光谱随Fe3+浓度(0.01~7当量)增加的变化情况,横坐标为波长,纵坐标为吸光度。图5是实施例1中紫外分子探针在DMF/HEPES缓冲溶液(v/v=9/1,pH=7.4)体系中随Fe3+浓度(0~9当量)变化时紫外吸收波长323和358nm的吸光度比值变化情况,横坐标为波长,纵坐标为吸光度。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的用于Fe3+检测的荧光素罗丹明B双Schiff碱化合物紫外分子探针的结构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二: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用于Fe3+检测的荧光素罗丹明B双Schiff碱化合物紫外分子探针的合成方法如下:一、按照单亚胺基荧光素醛与罗丹明B肼的摩尔比为1:(1~3),分别将单亚胺基荧光素醛与罗丹明B肼加入到醇类溶剂中,加热至沸腾并回流反应3~10h,反应结束后,冷却,浓缩,得到混合物;二、将混合物通过柱层析色谱梯度淋洗进行分离,其中柱子中填充200~300目的硅胶,淋洗剂为石油醚与乙酸乙酯的混合液,得到用于Fe3+检测的荧光素罗丹明B双Schiff碱化合物紫外分子探针。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不同的是步骤一中的醇类溶剂为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或丁醇;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或三不同的是步骤二中石油醚与乙酸乙酯的混合液中石油醚与乙酸乙酯的体积比是1:(10~2);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二或三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五: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用于Fe3+检测的荧光素罗丹明B双Schiff碱化合物紫外分子探针的使用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一、将用于Fe3+检测的荧光素罗丹明B双Schiff碱化合物紫外分子探针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与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缓冲溶液的混合液中,得到紫外分子探针溶液;其中HEPES缓冲溶液混合液的pH=7.4,混合液中DMF与HEPES缓冲溶液的体积比为9:(1~3),混合液中紫外分子探针的浓度为10~30μmol/L;二、取紫外分子探针溶液,向其中加入待测样品,混合均匀,得到样品溶液;三、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试紫外分子探针溶液在波长为323和358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Fe

【技术保护点】
用于Fe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Fe3+检测的荧光素罗丹明B双Schiff碱化合物紫外分子探针,其特征在于该紫外分子探针的结构式为:2.合成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Fe3+检测的荧光素罗丹明B双Schiff碱化合物紫外分子探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按照单亚胺基荧光素醛与罗丹明B肼的摩尔比为1:(1~3),分别将单亚胺基荧光素醛与罗丹明B肼加入到醇类溶剂中,加热至沸腾并回流反应3~10h,反应结束后,冷却,浓缩,得到混合物;二、将混合物通过柱层析色谱梯度淋洗进行分离,其中柱子中填充200~300目的硅胶,淋洗剂为石油醚与乙酸乙酯的混合液,得到用于Fe3+检测的荧光素罗丹明B双Schiff碱化合物紫外分子探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Fe3+检测的荧光素罗丹明B双Schiff碱化合物紫外分子探针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醇类溶剂为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或丁醇。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Fe3+检测的荧光素罗丹明B双Schiff碱化合物紫外分子探针的合成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阚伟李少鑫卜凡强赵冰李慧婷阚宏泽刘双义
申请(专利权)人:齐齐哈尔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