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49746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4 1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土壤调理剂成本较高、污染环境、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1)获得活菌数大于8×10

Preparation method of soil condition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soil conditioner, which solves the problems of high cos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oor effect of soil conditioner in the prior art. The invention (1) obtains the living bacteria number more than 8 * 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土壤调理剂,具体涉及一种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现阶段改良土壤主要是采用使用土壤调理剂,目前绝大多数的土壤调理剂采用氢氧化钙(石灰)调节酸性土壤,采用硫酸钙(石膏)调节碱性土壤,产品功能单一;或者采用腐植酸,腐植酸富含大量有机质,并且能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但由于目前腐植酸的制作方法大多数是利用风化煤、泥炭、褐煤等经破碎制取的原粉,腐植酸中的“活性中心“未被完全打开,腐植酸的活性功能团的功效不能真正展现,它的效果大打折扣。传统改良土壤酸化的方法中,虽然施用石灰在一定范围内缓解了土壤的酸化程度,但由于石灰在土壤中的移动性不高,长期、过量施用石灰会造成表层土壤的板结,有效养分过多的被钙化,无法被作物吸收,引起营养元素的失衡。除了利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的方法外,人们还发现利用某些矿物和工业废弃物也能改良土壤酸度,如白云石、磷石膏、粉煤灰、磷矿粉和碱渣等矿物和工业废弃物。以上的改良剂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中和土壤酸度,原料也比较充足,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施用白云石需消耗宝贵的矿产资源,也会增加农业生产的成本;大多数工业废弃物含有一定量的有毒金属元素,如磷石膏、磷矿粉中含有少量的铅(Pb)、镉(Cd)、汞(Hg)、砷(As)、铬(Cr),粉煤灰中也含有少量的铅(Pb)、镉(Cd)、砷(As)、铬(Cr)。虽然含量很少,但长期施用仍存在着污染环境的风险。上述这些问题,造成我国土壤调理剂产品品质不高,难以适应不同农作物和土壤条件,不能有效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和改良土壤结构,原料成本较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土壤调理剂成本较高、污染环境、效果不佳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该调理剂能有效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成本低、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和保水能力的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1)混合菌种制备获得活菌数大于8×109cfu/g的混合菌种;(2)原料B制备将秸秆粉碎成小于0.1mm的小颗粒和2~5mm的大颗粒,按照小颗粒:大颗粒=1:1-10的比例混合后制成秸秆颗粒;将获得的新鲜的禽畜粪便进行分离获得滤渣,滤渣经过杀菌后制成固态粪便;将固态粪便、秸秆颗粒和粒径为0.5~1.5mm的河沙按照下述重量份数比例混合后,送入微波处理器中进行处理后即制成原料B;(3)成品将原料B与混合菌种和水混合均匀后,密封堆放1-2天进行活化,活化完成后即可制成成品;其中,水的加入量为原料总重量的10-15%;上述各物质的重量份数如下:本专利技术采用河沙和秸秆作为基础填料,采用禽畜粪便为菌种提供初始营养,能极大地降低原料的成本,能有效实现废弃料再利用的目的。并且,河沙和秸秆的配合不仅仅能有效促使土壤的保水能力增强,而且通过菌种对秸秆的分解利用,通过与肥料相结合后,能进一步达到混合发酵的目的,进而提高肥料的肥料养分利用率。进一步,所述混合菌种中的菌种包括固氮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粪产碱菌、纤维二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沼泽红假单胞菌。更进一步,所述混合菌种中菌种的菌落数组成如下:固氮巨大芽孢杆菌的菌落数大于2×109cfu/g,枯草芽孢杆菌的菌落数大于3×109cfu/g,粪产碱菌的菌落数大于5×108cfu/g,纤维二糖乳杆菌的菌落数大于1×109cfu/g,嗜酸乳杆菌的菌落数大于8×108cfu/g,沼泽红假单胞菌的菌落数大于1×109cfu/g。优选地,所述秸秆颗粒包括粒径小于0.1mm的小颗粒,以及粒径为2~5mm的大颗粒;该小颗粒和大颗粒的质量比为1:1-10。通过秸秆颗粒的组合,能极大地减少进入到土壤后秸秆颗粒的分解时间,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进一步,所述禽畜粪便为经过过滤杀菌后的固态粪便。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河沙和秸秆作为基础填料,采用禽畜粪便为菌种提供初始营养,能极大地降低原料的成本,能有效实现废弃料再利用的目的;2、本专利技术中河沙和秸秆的配合不仅仅能有效促使土壤的保水能力增强,而且通过菌种对秸秆的分解利用,通过与肥料相结合后,能进一步达到混合发酵的目的,进而提高肥料的肥料养分利用率;3、本专利技术能更加快速的作用在土壤上,且不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一种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河沙、秸秆颗粒、禽畜粪便和混合菌种。上述菌种均可以从市面上购买获得,本专利技术土壤调节剂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1)混合菌种制备购买获得本专利技术所需的菌种的菌粉,按照本实施例的比例将各菌种粉进行混合制成原料A,原料A配置成活菌数大于8×109cfu/g的混合菌种。(2)原料B制备将秸秆粉碎成小于0.1mm的小颗粒和2~5mm的大颗粒,按照小颗粒:大颗粒=1:3的比例混合后制成秸秆颗粒。将获得的新鲜的禽畜粪便进行分离,滤液经过污水处理工序后排放,滤渣经过杀菌后制成固态粪便。将固态粪便、秸秆颗粒和河沙按照本专利技术的重量份数比例混合后,送入微波处理器中进行处理制成原料B;(3)成品将处理后的固态粪便、秸秆颗粒和河沙,与混合菌种和水按照本专利技术比例混合均匀后,密封堆放1-2天进行活化,活化后即可制成成品进行使用,水的加入量为原料总重量的10-15%。其中,河沙的粒径为0.5~1.5mm,河沙的重量份数为25-35份。秸秆颗粒的重量份数为50-60份,秸秆颗粒包括粒径小于0.1mm的小颗粒,以及粒径为2~5mm的大颗粒;该小颗粒和大颗粒的质量比为1:3。固态粪便的重量份数为5-10份。混合菌种的重量份数为2-3份;所述混合菌种中的菌种包括固氮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粪产碱菌、纤维二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沼泽红假单胞菌。所述混合菌种中菌种的菌落数组成如下:固氮巨大芽孢杆菌的菌落数为2×109cfu/g,枯草芽孢杆菌的菌落数为3×109cfu/g,粪产碱菌的菌落数为5×108cfu/g,纤维二糖乳杆菌的菌落数为1×109cfu/g,嗜酸乳杆菌的菌落数为8×108cfu/g,沼泽红假单胞菌的菌落数为1×109cfu/g。通过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的优化,能有效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将原料A和原料B分开制备并包装,能有效延长存放时间,保证活菌数量和作用效果。实施例2一种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菌株种类和活菌数量不同,具体设置如下:混合菌种包括:固氮巨大芽孢杆菌1~3×108cfu/g、蜡状芽孢杆菌0.5~2×108cfu/g、苏云金芽孢杆菌0.5~1×108cfu/g、绿色木霉菌0.5~1.5×108cfu/g。实施例3一种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菌株的活菌数量不同,具体设置如下:混合菌种包括:固氮巨大芽孢杆菌的菌落数为1×109cfu/g,枯草芽孢杆菌的菌落数为1×109cfu/g,粪产碱菌的菌落数为1×109cfu/g,纤维二糖乳杆菌的菌落数为1×109cfu/g,嗜酸乳杆菌的菌落数为1×109cfu/g,沼泽红假单胞菌的菌落数为1×109cfu/g。实施例4一种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混合菌种制备获得活菌数大于8×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混合菌种制备获得活菌数大于8×109cfu/g的混合菌种;(2)原料B制备将秸秆粉碎成小于0.1mm的小颗粒和2~5mm的大颗粒,按照小颗粒:大颗粒=1:1-10的比例混合后制成秸秆颗粒;将获得的新鲜的禽畜粪便进行分离获得滤渣,滤渣经过杀菌后制成固态粪便;将固态粪便、秸秆颗粒和粒径为0.5~1.5mm的河沙按照下述重量份数比例混合后,送入微波处理器中进行处理后即制成原料B;(3)成品将原料B与混合菌种和水混合均匀后,密封堆放1-2天进行活化,活化完成后即可制成成品;其中,水的加入量为原料总重量的10-15%;上述各物质的重量份数如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菌种中的菌种包括固氮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席轩唐巧琴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玖泰肥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